盤點中國電視業的八大畸形發展

【頭條概覽】

資本開路,內容讓位,顏值打遍天下無敵手。重口味、缺乏內涵的作品大行其道,成為吸金利器.......中國的電視行業怎麼看都像是一個營養過剩的嬰兒——看上去龐然大物,卻還是站不穩當。

(信源:媒介360 文:沈浩卿)

2015年的中國電視行業在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風風火火地走完了上半年的歷程,回首這半年來,電視圈依然亂象叢生,電視劇的創作、發行及編播格局發生顛覆性改觀,晚間電視熒屏出現綜藝熱電視劇冷的怪相,電視行業格局的震蕩和變動不止。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拜金價值觀無孔不如地滲入電視內容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逐步淪為以逗樂觀眾為終極目標的創作。重口味、缺乏內涵的作品大行其道,成為吸金利器,隨著商業化生產流水線化,電視劇收視和電影票房找到了肯德基的「雞翅速成」大法。

在此,本文羅列了中國電視業發展過程中的八大病態,作為警醒。

一、七成電視劇收視不及格,製作費與演員片酬配比倒掛

2015年,由於實施一劇兩星政策,衛視晚間電視劇播出體量有所減少,但在上半年播出的電視劇中,絕大多數也收視奇低,成為「炮灰」。根據CSM50城數據,收視率超過2%的只有一部跨年播出的《武媚娘傳奇》,收視率超過1%的少之又少,且大多集中在湖南衛視的獨播劇中。而70%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低於0.5%,屬於不及格。

造成這樣的結果,不能僅僅歸咎於一劇兩星政策,而是因為,電視劇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在資本的驅動下拚命趕時間、趕著賺錢:投資方砸巨資請大牌,卻不知最後劇出來會變成啥樣;演員在抱怨,劇本明顯幾個人寫的,前後台詞風格都不一;導演抱怨,我一天12小時導戲,完了還要通宵改劇本,否則明天沒東西拍;電視台買片的因收視不好被領導罰錢,明明看當初劇本挺好的,怎麼最後出來全變了?

現在優質資源越來越貴,好的資源被無情的稀釋,大量的劇變成了「瘸子」,一部戲要集中最好編劇、導演、演員,簡直是天方夜譚。很多製作人紛紛抱怨,大腕演員的片酬佔據了總投資的一半甚至更多,這就極大壓縮了電視劇的製作費,導致與演員片酬的倒掛。於是我們看到了很多一流編劇、頂級演員參演的作品,拍出來的效果卻是二、三流的水平,難成經典。

二、收視對賭加速電視劇空心化,倒逼製作公司造假

從前段時間閉幕的電視節,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劇領域正在發生的一個重要現象:正劇進一步退潮,顏值劇全面搶灘。「不粘鍋」成了採購的重要訴求,收視對賭是簽約的基本條件。電視劇進一步架空化,走火入魔成了普遍現象。

現在媒體競爭環境可以用慘烈兩字來形容,除前列的衛視外,電視台廣告收入節節下滑,收視率是命根子,現在衛視每年播20多部劇,每一部都輸不起,電視台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自信。而為了保障所謂的高收視率,提高廣告收益,就不乏有電視台在收視率上做手腳。也因此,很多電視台也開始跟電視劇的出品方簽「收視承諾」,共同分擔風險。

當一個電視劇在銷售的時候就必須簽下收視點和收視排名的時候,可想而知,製作發行公司必然要盡一切可能和力量去完成這個目標,播出平台為了自己的利益,成功用價格槓桿把製作發行公司拖下水,於是電視劇本身的質量和最後的收視結果就漸行漸遠了,製作公司拿什麼去跟質量死磕?「功夫在詩外」就被今天活用在這裡了。勢必將出現更多沒品沒質的電視劇,卻有著高高飄紅的收視成績。對於收視對賭,慈文傳媒的董事長馬中駿就叫苦不迭,直言這是「逼良為娼」的節奏。

三、綜藝圈變電影圈,明星片酬高「惡果」初現

在即將開打的第三季度暑期檔綜藝戰中,有黃渤、孫紅雷領銜的《極限挑戰》;范冰冰、李晨、吳亦凡領銜的《挑戰者聯盟》;那英、周杰倫、汪峰坐鎮的《中國好聲音》以及劉燁、胡軍藍宇CP攜手的《爸爸去哪兒3》,這樣激烈的競爭場面,恐怕在電影圈中都見所未見,然而這卻發生在了綜藝圈。

現在製作方一方面在抱怨明星片酬高,另一方面又還是願意砸錢請明星。這種局面究竟如何造成的?一位參與節目招商的製作公司工作人員透露在業界有一個專有名詞叫「PPT之神」,指的就是像范冰冰、鹿晗等這些有號召力、有表現力的明星,都是大家想要的。所以每個節目方案的PPT上都會出現這些人,但其實這些人都很難請到。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現在一檔節目如果沒有影響力大的明星,連招商都困難,賣給平台也不會有人要的。所以大家自然都要砸錢請明星。

目前而言,一般中等體量的綜藝節目,明星的酬勞會佔到整個節目製作費用的40-50%,而大體量的節目明星的費用往往佔到50%以上。為了大牌的加盟製作方降低製作費用,這是明星高片酬對製作結果最直接的影響。因為預算都是有限的,最終要考慮到營收。而且大價錢用在明星身上,但明星是否有好的表現也未可知,這提高了成本風險。

四、綜藝假繁榮,「裸奔」節目折射市場泡沫

明眼的業內人可能會注意到最近中國綜藝節目領域一些危險的信號。曾經高調宣傳為年度巨制級作品的江蘇衛視《前往世界的盡頭》沒有品牌冠名。東方衛視播出的集結各路喜劇明星的《歡樂喜劇人》沒有品牌冠名。此前北京衛視播出的《音樂大師課》也曾「裸奔」多期。這些准一線衛視的年度大型綜藝節目都是制播分離的項目,它們的「裸奔」對於操盤的社會公司是噩耗,對於業界也是值得深思的警鐘。

近幾年,隨著《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現象級節目的出現,綜藝節目界吸引了資本界的目光,很多業內外資本開始湧入電視綜藝節目領域,制播分離項目越來越多,但看似繁榮的背後,對於社會公司而言,實則隱藏著巨大的挑戰。

很多節目因為承受不起而望「星」興嘆。曾經在廣告招商時宣傳趙薇、馮紹峰將參加的《前往世界的盡頭》最終只用得起大張偉等二線明星。投資方在發布會時公開吐槽「好多明星都按天拿錢,我們一集拍9天付不起,做節目的,現在都為明星打工。」而殘酷的現實是,很多贊助商是基於明星陣容的「咖度」來決定是否投放。江湖傳言《歡樂喜劇人》原本有冠名商,但冠名商要求有黃渤參加才投,不幸的是,黃渤去了或許報價更高的《極限挑戰》。

五、節目製作基本靠「引進」,原創性匱乏

今年各大衛視播出的真人秀已火爆熒屏,《奔跑吧,兄弟2》《我們相愛吧》《花兒與少年2》《真正男子漢》等節目,熱度橫掃電視熒屏和網路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引發關注熱潮的節目,多為引進海外模式,「洋節目」備受追捧的背後,國內綜藝原創性不足的問題凸顯出來。

2013年在業界被稱為「版權引進年」。當年各電視台播出的引進海外模式節目多達56檔,引得廣電總局當年10月即下發限制政策:要求每家衛視每年播出的新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一個。然而,各大衛視對海外模式如火的熱情並未被限制政策澆滅,反而愈演愈烈。只是以「聯合製作」的名義替代了「引進境外版權」,搖身一變成為「混血綜藝」,打了政策的「擦邊球」。

國內電視節目彷彿進入這樣一個「怪圈」:引進、模仿,再跟風引進、跟風模仿。這裡更多的原因被歸結為體制原因和逐利的功利心理。在保證宣傳安全外,爭奪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是當今電視台最急迫的兩大現實任務。在面對原創節目方案和國外已經成型的成功產品時,選擇後者顯然是更為討巧的做法,對電視台主管和廣告客戶們的說服力都要更強。從製作角度講,購買國外成熟模式相比自行原創,也具有效率更高,少走彎路和降低成本的優勢。任何創新都是有風險的,減少風險是所有電視台的取向。

六、電視真人秀火爆邏輯:速生、速火、速朽

有業內人士說,速生、速火、速朽,就是真人秀市場野蠻生長的高速邏輯。從「超女」、「快男」的消亡,到「全民海選、毒舌評委、奇葩選手」模式的落寞,當今國內這些「高投入高產出」的真人秀能火多久呢?

電視市場運行的速度越快,求新求快的願望越強,草率推出的急就章就越多。很多綜藝真人秀雖然一度流行,但由於文化積澱的匱乏,加之流行的多變性,它常常是短命的。

綜藝真人秀是流行的,但由於文化積澱的匱乏,加之流行的多變性,它又常常是短命的。一方面是花樣翻新,另一方面是速生速朽,成為綜藝真人秀的自反性宿命。

現在很多真人秀看起來很時髦,很輕鬆,很愜意,宛如生產線上出產的快餐食品,經商業策劃包裝上市,吃起來有味,能夠快速滿足消費欲,甚至會讓人產生依賴心理,但是,長此以往,則會造成人體的營養失衡,對健康有害無利。

縱觀電視熒屏,所有的真人秀節目幾乎都是買的或山寨的。缺乏原創,就會缺乏核心競爭力。有國外的成功經驗做基礎,當然更容易「火」,但「速火」之後如何滿足、適應觀眾越來越高的要求,僅靠複製或藉助熱點、製造「噱頭」恐怕是很難長久的。

七、綜藝電影票房口水齊飛,顛覆電影行業三觀

今年的春節檔,綜藝電影走在了風口浪尖上,一邊賺錢,一邊被罵。今年大年初一,有兩部和綜藝節目有關的電影將要公映。一部是由第一季《爸爸去哪兒》節目嘉賓主演的電影——《爸爸的假期》。另外一部是第二季《爸爸去哪兒》嘉賓們出演的《爸爸2》。著名導演馮小剛就此進行了嚴厲炮轟——綜藝電影對中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將導致沒有製片人會繼續願意投資—部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

《奔跑吧兄弟》大電影在籌備之初曾邀請過專業的電影團隊參與構思,希望它能成為與十餘期節目氣質不同的「電影化」產物,這一嘗試可以在其前期宣傳時看出來,宣傳海報上主演們身著戲服,似乎正在參與一場神秘的叢林冒險,然而這種電影化運作導致整個節目趣味全無,結果是既不能適應電影模式,也不能體現綜藝效果。最終製作團隊放棄了這一打算,觀眾最終看到的效果是一部加長版的節目,那些電影化的劇情痕迹仍然保留,但在整個節目里顯得畫蛇添足。大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相當令人失望,其內容甚至不如電視綜藝里的水平。

綜藝電影不是電影,卻帶有許多「爛片」的特點,除了一味迎合觀眾之外,還存在對主演過度消費的問題。當一部電影完全或主要要靠演員本身的粉絲數量刷票房時,這本身就是甩給影片的耳光。在演員明星主導的電影市場,劇情、製作統統被弱化,電影成為當紅明星搭配拼盤之後的一場走秀,比如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全程消費演員顏值。

八、熱門IP遭哄搶,走向何處卻是未知

忽如一夜春風來,IP這個詞忽然紅火起來,小說故事、動漫遊戲、綜藝節目、勁歌金曲,甚至一個創意、概念、名字,都可以搭上IP熱這趟時代列車。列車轟隆轟隆朝前,大有摧枯拉朽之勢,趕不上車的人會被嘲笑落伍,於是心急火燎地加入搶購IP大軍。《同桌的你》、《何以笙簫默》、《梔子花開》、《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落各家,已經或正在被改編為影視劇供人觀瞻。

其實,今年IP過熱之前,版權價值早已被多家大公司重視起來,如騰訊、盛大等。其操作模式為打通整個產業鏈拓展多元化泛娛樂的形態,從而可以更好地向遊戲、影視、戲劇、動漫等領域延展。

IP看上去很熱,但很多並沒熱在「點」上。目前大多數IP運作都停留在收割變現的初級階段,這種模式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難以複製性。以手游為例,因為渠道的強勢,手游短期變現能力成為重要指標,必然造成對遊戲後期生命周期的損害。IP對於遊戲的前期變現和後期留存是一攬子解決方案,所以很多天生周期短、爆發力強的遊戲都需要IP的救命稻草。可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IP短期對廠商有作用,長期卻並不理想,無法達成預期結果,使得購買IP成為虧本行為。還間接造成了好IP的缺乏,使IP價格更加水漲船高陷入惡性循環。


推薦閱讀:

電視人文大片,還能再多些(新語)
讓孩子少看電視的6大絕招! [圖]
搶佔潮流! 195圖最流行電視背景牆精選
小米盒子怎麼用? 安裝第三方軟體看電視的方法|小米盒子看電視
電視背景牆 > 效果圖列表

TAG:電視 | 中國 | 發展 | 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