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練得太極內外相合功
(2015-09-25 14:36:37)
轉載▼
標籤: 轉載 |
原文地址:練得太極內外相合功作者:浙江東陽龍
練得太極內外相合功
太極網
太極拳的內外相合的功夫,求之不易。它是太極上層功夫。練太極拳跨越了基礎階段、正架階段、以外引內階段、配合呼吸階段、由內導外形階段,才能進入內外相合階段。內外相合是練太極拳追求的重要目標。只有內勁導外形,外形合內勁,才稱得上內外合一,才能稱為太極拳。
練太極拳者求內外相合,要先知內與外所指之理。然後,勤奮實踐,方能求達。太極拳的內與外所指,應辯證理解。整體而言,指動作的屈伸,進退俯仰,起落等。所謂內指的是意導呼吸,促進內臟運動,特別是丹田的鼓盪,輸送血氣潛轉送達四梢。局部的內與外,以皮膚為界。皮膚為表,內有肉、筋、骨、氣、血。
拳論日:「外如處女,內如金剛。」「外如棉花,內如鐵。」這些理論講的內與外,就是以皮膚為界而言內外的。
陳氏太極拳論講的內外,演練者從頭頂到足尖,內有五臟經絡、筋骨,外有肌膚、皮肉、毛髮、四肢、百骸。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術套路的每一個外形動作,處處相聯連為一體,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亂,以意行氣催形變。
太極拳的內多指內氣,內勁,內動。演練者由動作熟練,就應該轉入研究內動和內勁內氣。只有在實踐中深人體會,依理練拳功夫才能更上一層。
內氣和內勁是內動的表現,太極拳內動的形成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有規律的呼吸。因為呼吸可以調動氣流的速度。二是以形引內。外形的劃圓纏絲、升降開合是內動的導向。這兩個條件是內外相合的必備條件。
內與外哪個先動,演練者應當自己明白。以外引內熟練後,就應變換求功順序。要以內動導外形。凡動作時,應切記「裡邊不動,外邊不發的原則。欲向何處,先將內臟器官作好動向安排。以帶動外形,使內臟器官不斷地做輕微的自我按摩、壓擠和轉動,從而使肌體內層也獲得細密精確的鍛煉。要不斷檢查驗證,久練內氣充滿,意之所注,氣即至焉。內勁混元一體,柔勁如麵糰,剛勁如鋼鞭,蓄髮吞吐,隨心所欲。
怎樣練習內外相合呢?首先要遵循「裡邊不動,外邊不發」的原則。結合逆腹式呼吸,姿勢應正確,先慢後快,注意動作的起止點的內外配合。然後,應分類別循序漸進求內外相合。
一、圓轉纏絲內外相合
太極拳的造型特點就是圓轉纏絲。圓的內外相合求達最為不易。因為外形有複雜的大圓,而內動是轉小圓。圓與圓要有一個轉折點與圓的連環相扣。如果導向不好,動作只是外形的圓轉,環環不能相扣。求達內外同步圓轉,應注意:圓的中心確定;圓轉的起點、止點、轉折點;圓轉的順、逆時針方向;小圈旋轉的順逆纏絲勁。這是內氣與外形配合的關鍵。先定始點,後定方向,再定圓的大小,然後研究氣流的通暢。
例如:「雲手」動作,雲手有動步雲手與靜步雲手;有大雲手,也有小雲手。它是兩手在身體兩側交替劃側立圓的拳勢。要注意意導內動,分清主次,根據外形的旋轉纏絲,應先注意右手劃順時針圓,左手劃逆時針。再注意大圓圈中的小纏絲的順與逆纏絲轉點,配合呼吸促內氣的外出與回收。配合下肢移換重心,下肢也不斷纏絲,促內氣導入腳底,立地生根,求大地反作用力。先練習大雲手,後練習小雲手。內氣由丹田運出。進入軌道促導外形起動,以腰為軸,雙手左右纏絲,松肩旋臂,沉肘松胯,圓轉相合。然後,出方點打發勁的練習。努力求達圓方辯證。
歌訣:兩手轉環東復西,兩足橫行步法奇,來回運氣恆不已,雙懸日月照乾坤。
二、鬆緊的內外相合
拳論日:「節節要松,皮毛要攻,周身貫穿,虛靈在中。」拳理強調放鬆求勁,放鬆練習是太極拳的首要問題。能松能緊才為太極,爆發力產生於鬆柔的彈力,先松後緊的順序是科學的,它可以排除人們共性的僵勁。這需要很長時間磨練。求緊縮是比較好做的。但是,瞬息的鬆緊是不易完成的,非功久才能隨心所欲。
練太極拳進入辯證的「柔剛相濟」、「忽隱忽現」階段,求高度的放鬆和高度的緊張,始終能交叉著進行是不容易的。對立統一表現在鬆緊方面的人並不多。只有在意導下進行放鬆與緊張的訓練,才能求達。這種功夫才能經濟用力。
練拳時要細心指導動作的處處放鬆。松腰松肩松胯,更應注意內髒的放鬆。松腰是關鍵,只有放鬆練習,勁才能合住,柔勁才能求達,不會放鬆,就合不住勁,就會出現動作僵硬、停滯、呆板,呼吸不自然,胸悶心煩,肌肉長時問緊張,動作渙散。
打好鬆柔基礎,還應該研究怎樣內外同緊。當勁合為一體的瞬間發放時,要有意控制自己從頭到足,要有整體緊縮,將力度疾速有效發到擊點。
三、收發的內外相合
收與發的內外相合是太極拳的一個技擊特點,外形的收發,要與內髒的收發一致,有時雖外形不動,通過靜走內勁,收發不讓他知。
例如「掩手肱拳」,當形收時,重心移放在右腿上,屈膝,松胯。上肢虛靈頂勁,沉肩重肘。左手掩護在前,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放在腰間。兩肩臂都要放鬆。目視前方,內配吸氣增氣,隨著外形的塌腰,氣沉丹田,將內氣都集聚於腹部偏右側,嚴陣以待。
發勁時,隨外形蹬腿移換重心,借蹬地的反作用力,兩胯平行旋轉,丹田內氣先下行而逆反上輸,腰胯也平行加速,內氣由脊柱導送至擊點,左手先逆纏再順纏,抓握成拳後快速拉拽催力。右拳順纏走腰圍切線出方勁,內氣隨形而衝出拳頭。下肢變成左弓步時,拳正好打到擊點。同時,瞬息問全身合為一整勁,打後隨即鬆開,快速變柔走架。
四、開合的內外相合
開合是太極拳又一個特點,動作若要拉開,不但手足開,胸開,心中意念要開,內部隨著也能張開。若要閉合,不但手足合,胸要內含,心中意念及內部與之俱合,將全身之勁收攏于丹田。
例如:「抱頭推山」勢。接上勢小擒打,雙手合攏為十字手於胸前,同時,以左腿跟為軸轉體180。將右腳帶回成前虛步,重心在左。然後雙手下走弧分開於兩膝外側,配合吸氣,內氣上行。接著雙手繼續上轉劃立圓,相合於兩肩。先沉肩再微向左轉,右腿向右蹬出一步,雙手向右膝上平推,要分陰陽。同時,手到身到氣也到,全身勁力合聚擊點。呼氣催力,小腹部內氣充滿。擊時先緊後松。外形塌腰松胯,要開襠,圓襠。充分五、升降的內外相合升降的內外相合是太極拳的客觀規律。拳架的動作升降是必須產生的動作。初練者不易做到升降的辯證。往往能升不能降。形成橫氣填胸,胸悶心煩。因此,練習者應刻意追求它,拳架動作下落時,塌腰是關鍵,隨著頂勁,沉肩垂肘,塌腰,氣蓄丹田,內氣下行腳底,紮根大地如磐石。
例如「金剛搗碓勢」。接上勢單鞭,右勾手變掌走下弧,再向左上棚,左手作引。兩手變捋,重心仍在左腿。要注意內氣的折迭。左手下落時,內氣應下沉落右側,轉向左側,雙手同時走上弧向後高捋,重心移於右腿,上肢雙手走下弧,折迭。內氣也隨著由右轉移前,落在右胯襠之上。然後,擰腰胯,移換重心。左逆右順,捋擠變為左弓步。左手上棚,右手撩撐,提右腳前踢,落在左腳前成虛步。兩手上下錯合後,左手在丹田,右手仰掌與眼平。左手順纏,右手握拳下落左手掌心。動作走上弧要提氣上行,下落時內氣下沉。接著做第二次升降。右拳再逆纏絲上提,同時,提右膝上頂,左腿屈彎不要伸展。要吸氣,使內氣上升,右拳順纏下落,震右腳呼氣,重心還在左腿。內氣沉丹,虛實要分明;久練,升降相合能隨心所欲。 詩日:練太極,求陰陽,對立統一心中裝。內外相合太極路,循路求實功夫長。先練柔化後求剛,內動外隨序定向。先慢放鬆求柔合,再練緊合圓出方。相合關鍵起止點,呼吸配合是妙方。
分享:0
喜歡
0
贈金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