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海拾遺】針灸入門選穴之病因選穴

天醫堂

是隸屬於國醫戰隊旗下專屬於中醫人的微信,是中醫純學術人才交流平台!這裡分享最專業的中醫知識!

導讀:此篇為專欄「針海拾遺」第二篇。(對於專欄大家想看哪些內容呢?可與底下回復喲!)針灸選穴的過程亦是辨證的過程,然則「治病必求其本」,一則病因為本,二則正氣為本。

本篇則介紹了針灸選穴配方的其一方法:按病因選穴。

外因的選穴規律

風寒:風寒之邪多由表入里。亦有因陽虛,且陰經無陽氣所主,寒邪直入陰經或臟。風多犯上焦,寒多犯下焦或中焦。

治風多取:風門、風池、風府、風市。灸大椎旁開2.3寸處可祛風疾。

治寒多取:腎俞、關元、三陰交。

暑:熱邪所傷,宜「熱而疾之」,「菀陳而除之。急於十宣、十二井穴點刺出血,於委中、曲澤、魚際、然谷等穴位,視赤絡者點刺出血。

濕:濕邪多傷足太陰經,致脾失健運。宜取脖經、胃經穴位調治。取陰陵泉、足三里、太白、沖陽。再激發腎經,行水逐濕,可取:復溜、太溪等穴。

燥:燥之為病,熱亦能燥,寒亦能燥。熱能消液,寒主收斂。但不外乎精津血液枯竭而發病。此病以虛為本,熱與寒為標。因此,治燥隨各臟腑經絡之虛實而調治。燥邪多傷肺經。取穴:魚際、尺澤、合谷、曲池、肩髑、肺愈、膈俞、血海、金津、玉液等穴。

火:氣有餘,便是火。用針選穴,多取陽經,為治其標,濟其陰,培其本。

取穴 : 陽經如大椎、曲池、內庭、外關、陽池(均施瀉法);陰經如照海、復溜、陰谷(均用補法)。

內因的取穴規律

怒則氣上:行間、中都、曲泉。

喜則氣緩:神門、大陵、心俞。

悲則氣消:太淵、肺俞、尺澤。

恐則氣下:太溪、腎俞、俞府。

思則氣結:太白、陰陵泉、脾俞。

驚則氣亂:內關、通里、丘墟。

若七情損傷,久而不解,可轉致郁證。

氣鬱:胸脅痛,脈沉澀。宜取行間、膻中針之。

血郁: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宜取血海、大包、曲泉、期門針之。

濕郁:周身走痛,遇寒則發,脈沉細緩。宜取公孫、三陰交、足三里針之。

火郁:心中悶亂,尿赤,脈沉而數。宜取勞宮、少府、魚際針之。

食郁:納呆脹滿,人迎脈平,氣口脈盛。宜取中脘、建里、公孫或灸里內庭。

痰郁:動則喘滿,寸口脈沉滑。宜取大都、列缺、豐隆、中脘治之。

內風:多因腎陰不足,肝陽偏亢、情志失常為誘發。取穴。太沖、俠溪、曲泉、風市、太溪、陰谷。

內寒:多見命門、腎陽虧損。宜溫腎壯陽。取穴:關元、腎俞、命門、神闕、中脘、足三里,均灸之。

氣陷:灸百會、中脘、氣海。

精傷:照海、腎俞京門、中極、會陽。

若情志抑鬱、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損傷原氣,當補足三里,以引原氣,並灸氣海、建里。若原氣不足,應取諸腑經之募穴。若傳至五臟為九竅不通,隨各竅之病,取其各臟之募穴。

補充:《針灸大成》有看部取穴

《靈樞》雜症論:「人身上部病取手陽明經,中部病取足太陰經,下部病取足厥陰經,前膺病取足陽明經,後背病取足太陽經。取經者,取經中之穴也。一病可用一二穴。」

【編輯:木木,來源:《針灸秘驗》,素材提供:戰東明,版權由原作者所有,天醫堂校編髮表。歡迎投稿喲,投稿請微信聯繫:yunqian000 郵箱:460288781@qq.com】

·END·


推薦閱讀:

八字不神奇!看完這些帶你入門(天干篇)
炒股入門:如何分析MACD賣出信號
四柱入門輔導 (一) 蔡昔瓊
美劇入門貼
推薦 | 佛教入門書(一)

TAG:針灸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