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一百多個民族卻沒有漢族,是真的嗎?
馬克思援引西方歷史學界的說法,認為民族是國家政權產生以後的產物,也就是,部落聯盟產生國家政權。這個政權,形成以後,為了區分敵我,定義了一個概念,叫做民族。
由於今天的中國歷史學界的民族劃分,主要是受前蘇聯歷史學界的影響,以前蘇聯的民族學為基礎,雖然這個理論在當時對推動一些研究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樣的定義也有其不利的影響,就是混淆了民族、部族、氏族幾個簡單概念。
前蘇聯歷史學界將蘇聯分成100多個民族。其實,這種分類方法是否合理是值得考慮的,最起碼是混淆了民族和部族的概念,把很多部族,也當成民族。甚至有些幾千人的部落,也硬是分成一個民族。白壽彝所著的《中國通史》中陳述了這樣一個現象:「中國的歷史長幅員廣,民族多,民族的流動遷徙、交錯雜居,在語言、風俗上互相影響,因而有相當多的民族,其民族特點不夠顯著,不易為人所確認。一九五三年,各地方申報的民族有四百多個。一九六四年進行人口普查,見於登記的民族有一百八十三個。這兩次登記的民族名單實際上都很混亂」
這樣劃分必然帶來個問題,因為國家政權是一種武力的產物,不是自然形成,它在劃分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容易解釋的問題。舉例說明,就是原本生活的部落,我們把它用A,B,C...來標註。氏族是部落的組成部分,用A1、A2……A25,A26;B1、B2....B38,B39;C1、C2...C50、C51來表示。
那麼國家甲,他形成的時候,不一定把所有的A、B、C氏族都包括進來了,他這個政權包括A1、A2、A15、A20、A24;B1、B3、B7、B20、B38;C1、C2、C29、C33....,另外有一些ABC的部落氏族,沒有包括進來,也可能是通過戰爭,被其他政權搶走了。目前一些非洲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民族衝突,實際上是過去殖民統治留下的後遺症,因為過去殖民統治者在非洲地圖上隨意劃分國界,造成一個部落被分割在好幾個國家的情況,埋下民族衝突和民族分離的根子。
國家乙,他包括了A5、A6、B8、B25、C5、D1、D2、D10、E1、E2...以此類推。
國家甲,統治時間較長,同化較成功,他的民族就形成了,叫甲民族。而乙國家,可能統治時間較短,手段較差,沒有同化,而是採取區分政策,奴隸制、等級制等,它的各部族無法融合,當這個政權崩潰的時候,就會重新分裂成部族A、B、C、D、E,然後乙民族消失。過了一段時間,這些部落,可能一部分,C、D、E,加上另外一些部落H、F,形成新的政權丙,那就有了新的民族丙。丙有2種命運,一個也是民族固化,流傳下來,另外也可以崩潰,重新分裂成C、D、E、H、F。
漢族,就是國家甲,形成了華夏族。後來各種部落HFPQSTXY不斷加入,民族越來越大變成了漢族。匈奴、鮮卑、契丹是典型的乙國家。這些個政權崩潰以後,其下屬部落重新組合,民族消失。中國北方,任何一族,要想把小族變成大族,小國變成大國,都不能憑一族之力,一定要聯合很多部族,匈奴如此,鮮卑如此,吐蕃如此,蒙古如此……所有這些覆蓋廣闊地域的大族,其實都是符號,由強族代表的符號,每個符號下的成分都很複雜,沒有一個是純而又純的種族。漢族也不例外。
還有一類處於兩者之間,既分裂了,又還保留淵源,這樣的政權典型是突厥。你說突厥是很多民族也行,你說他是一個泛突厥民族也行。王國維曾提出個假說,以鬼方、昆夷、獫狁(音xiǎn yǔn)三名,以音韻考之,實同族之異名,皆匈奴之前身。其實,鬼方是赤狄,昆夷是犬戎,獫狁是允姓之戎,匈奴,不是單一種族,而是以匈奴為主,征服、吸納很多族,雪球越滾越大的大地域族群。上述這些族,可能加入其中,但這些族,並不能與匈奴畫等號。
所以,民族是一個動態與發展的概念,不斷分化,也不斷融合,尤其是人類越來越少的以氏族單位來生活,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這種概念越來越模糊。因此,所謂民族,是政府的一種劃分,跟部落血緣關係不大。
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能說的明白一些?
推薦閱讀:
※忠心耿耿的民族英雄史可法是如何一步步毀掉了一盤必勝的好棋?-今日頭條
※求教德意志,日耳曼,普魯士,條頓這幾個名詞之間的區別和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