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有什麼神效?

在希臘旅遊過程中,多次遇到有人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表演讚嘆不已。我已經習以為常,每次內心都很自豪,這個世界誰不愛聽好話。不過很少有人問及細節,對此不免感到遺憾。其實一場盛大的開幕式,只要熱鬧好看足矣,一般是形式大於內容。但是創作者不能有絲毫的放鬆,總是力爭加入更多的元素。在綿長的中國文化中優中選優,盡情呈現。要想完全串起來,必須要下些功夫。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當然不能缺少,表演中印刷術甚至單獨佔據一節。

四大發明在中國一直是一個話題,既是李約瑟問題中包含的重要內容,也可以在中國人的視角中獨立成章。「四大發明」一詞的產生過程比較複雜,大概脈絡如下。培根在《新工具》中首先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三種發明對歐洲社會進步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中指出三種發明對資產階級社會誕生起到重要作用。不過培根和馬克思都未說明三項發明的來歷。英國來華傳教士艾約瑟(1823-1905)是位漢學家,在其著作中比較中國和日本時,首先將造紙、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並列,意指它們來自中國,但是還沒有形成四大發明之說。1925年美國學者卡特的著作《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出版,在序論開始有一段話。「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四種偉大發明的傳入流播,對現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紙和印刷術,替宗教改革開了先路,並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火藥的發明,削除了封建制度,創立了國民軍制。指南針的發明,導致發現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歐洲成為歷史的舞台。這四種以及其他的發明,中國人都居重要的地位。本書以印刷術的發明為限,專門研究這一發明的事實真相。」[1]次年有中國學者翻譯了卡特著作的部分章節,「四大發明」之說開始被中國學界了解,慢慢傳開,成為定說。

四大發明首先由西方人提出,其中的一個歷史背景是西方極力想貶低伊斯蘭世界對他們的影響,喜歡將促進其進步的外來因素的源頭說得越遠越好,因此中國成為最佳選擇。四大發明在西方一直存在爭議,後來的研究發現提法並不準確,現在已經少有人提及。技術發明在中國所處的地位一直較低,對西方的認識只是近現代的事情,不可能做出這樣的概括。不過這並不影響後來中國人對四大發明內容的挖掘和深化,特殊時期,偶爾神話也情有可原。要是讓中國人靜下心來,自己評選,估計火藥和指南針會被絲綢和瓷器替代。只可惜有些人認為替代品不能擁有摧毀封建制度和發現新大陸的神力,所以儘管軍事應用的火藥和航海的指南針在中國歷史中魅影重重,莫說貢獻,連清晰的脈絡都難尋,依然不妨礙位列四大。

四大發明與科學無關,是純粹的技術發明,由於技術領域不同,不能在貢獻上做內部排序。通常一項技術要歷經三個階段:技術的雛形,技術的成熟和改進,技術的替代。所有階段,社會諸多方面都會摻雜進來,其中軍事、生產、商業的影響最大。如果一項技術在軍事上能迅速提高戰鬥力,其傳播速度一般很快。

馬是經過馴化後,速度、負重、耐力三者結合最佳的物種,是農業文明時期重要的戰略資源。一切能夠提高馬匹使用效率的發明,都應該受到重視。馬鐙大約於3世紀由亞洲北部的游牧民族發明,在五胡亂華期間,功效顯著。中國漢文化區逐漸接受,提高了隋唐兩朝的軍事優勢。馬鐙一路西傳,8世紀前期,法蘭克人已經掌握該技術,為後來建立查理曼帝國立下功勞。馬鐙技術非常簡單,可以使騎兵雙腿馭馬,解放雙手,看上去百利而無一害,應該迅速推廣,可是馬鐙向西傳播卻耗時近五百年左右。古代延緩技術傳播的主要因素並不是今天所謂的專利壁壘,而是其它方面與單項技術的融合程度。馬鐙的好處毋庸置疑,但是騎兵訓練、武器配備、軍種設置、戰略戰術、軍需製造、軍費支出等等都要相應改變,這一過程費時較長,也經常造成同一技術在不同地區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四大發明中造紙、火藥、指南針前文已經簡單提及,下面來看看印刷術。

印刷的原理很簡單,在磚、石、木等較硬的材質上刻出圖案或文字,塗以油墨,用紙批量複製。最早的印刷能追溯到東漢對石刻的拓印,可以視為雛形,僅比造紙術發明時間稍晚,但是嚴格意義的印刷術是指6世紀在中國出現的雕版印刷。催生雕版印刷技術誕生的社會因素既非皇帝要出文集,也非文人間學術交流,而是大乘佛教在中國被漢化以後,信眾暴增,為了能和佛祖近距離接觸,需要大量佛經,抄寫雖然心誠,但是費時費力。同樣的佛經內容面對廣泛的需求,有人從石刻拓印獲得靈感,木質雕版應運而生,紙張、油墨也做出相應的技術改進,佛經如雪片般飛入尋常百姓家。雕版印刷在東亞地區快速傳播,初期都是用於印刷佛經,後來又印刷曆書,中國和日本的文物遺存均是有力證明。雕版印刷還改變紙質資料的保存形式,由卷變成裝訂成冊,才有了現代意義的書籍。早期的印刷品和學術、知識、教育關聯度不大,盛唐的出現和雕版印刷沒有關係。相反由於大量的佛經造成信眾過多,反而添亂。唐朝中後期,佛教對社會侵蝕日益嚴重,占財產、避賦稅、逃兵役,雕版印刷在其中推波助瀾。當然唐朝衰亡不能歸罪於雕版印刷,因為一項技術沒有這麼大的能量。

製作雕版

宋元明清四朝雕版印刷的技術更加成熟,應用範圍擴大,民間出版業興盛,文化人倍增,為社會繁榮助一臂之力。中國古籍浩如煙海,宋元明清四朝佔九成九,都是雕版印刷之功。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還是一般創作,四書五經廣泛傳播後,注經解經人人可為,可惜沒有帶來新諸子百家,而是朱熹的《四書集注》大行其道,宋明理學藉機形成,獲得壟斷地位。可惜理學並非理性,「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套死所有讀書人,思想愈發僵化。這一切當然也不能歸罪於雕版印刷,而是其它社會因素在作祟。

雕版印刷在東方是一項成熟技術,可是它的西傳和造紙術一樣都非常緩慢。漫長的絲綢之路不可能一朝走完,十字軍東征、元帝國西征都幫助加快傳播。令人驚奇的是,伊斯蘭世界接受中國造紙術,卻長期拒絕印刷術,認為印刷宗教書籍屬於不敬的行為,一直迷戀手工抄寫,直到18世紀左右才被迫接受活字印刷。好技術為什麼被打入冷宮,肯定不是技術問題。最早呈現在歐洲人面前的印刷品不是宋元善本,而是中亞地區流行的一種民間遊戲紙牌。最遲至14世紀,雕版印刷傳至歐洲並被掌握。與東方相似,早期的印刷內容是聖經中的圖文故事,因為有大量的社會需求。可是雕版印刷對於歐洲文字體系來說不是一項成熟技術,費工費時,商業性極差。形勢逼人,一些人開始嘗試木活字,進一步嘗試澆鑄金屬活字。德國人古騰堡(約1400-1468)是一名製作金屬器的商人,經過刻苦攻關,完善了鑄字、揀字、組版、填空、齊行、印刷多項工藝,大約在1455年左右首印出版《聖經》。歐洲活字印刷起步之時,宗教內容居多,教廷大量印刷贖罪券斂財。不過人們拉近和上帝的距離之後,開始反思,新知識、新思想也找到新媒介,開創文化傳播的新紀元,文藝復興波瀾壯闊。經過幾百年的技術改進,1790年推廣使用鉛印。工業革命後,印刷術中,印刷機器成為一項專門技術獨立發展,製版依然遵循過去的套路。

活字印刷在東方早有人嘗試,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畢昇的事迹。元明清三朝都有零星的活字印刷實物留存。15世紀初朝鮮在官方資助下,出版過一批用銅活字印刷的儒家經典。可是東方所有的活字印刷書籍與雕版印刷書籍相比是九牛一毛,除了說明活字印刷術的存在,並不能證明它在東方是一項成熟技術,反而形成反證。即使自明末西風東漸之後,利瑪竇等人帶來大量西方書籍,在清朝也沒有引發印刷術的技術變革。

今天有人嘗試複製泥活字、木活字,希望證明在古代的可行性,效果並不好。因為材質缺陷,泥活字、木活字不可能演變成活字印刷的成熟技術,直接來看金屬活字。中國銅錢文字精美,足以證明活字印刷在東方難以推廣並不是活字製造技術問題,而是另有其它原因。漢字是中國的驕傲,可惜由於筆畫繁雜,數量巨大,成為推廣活字印刷的攔路虎。古代刻工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製作整木的雕版其實是按圖索驥,並不十分清楚文字內容,以致錯訛很多。活字印刷鑄字排版過程要求按「字」索驥,在西文環境中非常簡單,幾十個字母可以無限複製和使用,普通人員即可完成。但是在漢字環境下,不僅鑄字工作量無限放大,而且揀字排版要求高。這是中國古代出版業不能承受的商業成本,所以除了民間少量嘗試和官方資助,活字印刷無法形成商業化。沈括、王禎都是官員,描述活字印刷如何輕鬆便捷、暢快淋漓,均是不清楚技術如何商業應用的書生之言,也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對技術認識的通病。

雕版和活字是凸版印刷,在圖片印刷方面有缺陷,木材或金屬的製版成本很高。另一位德國人塞內費爾德(1771-1834)於1798年發明石印平版印刷術,根據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可以輕鬆製作圖版。不過石印在西方並沒有取代鉛印,只是印刷中一項輔助技術。可是石印在中國卻引發一場印刷革命。雕版印刷從唐至清,工藝不斷改進,屬於成熟技術,未受到任何挑戰。石印比雕版降低成本,字體更小、更隨意,印刷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出版業接受極快。從清末到民國初期,幾乎是一夜之間,歷經千餘年的雕版印刷被淘汰出局。至今,雕版印刷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依然存在,木板年畫、藏傳佛教的經書都是它的歷史延續。

清末石印點石齋畫報,經常有介紹西方科技的內容。

20世紀上半葉在西方的影響下,尤其是中國報業的蓬勃發展,讓石印顯得力不從心,印刷術逐漸與西方接軌。書籍和報紙銷量大增,印刷業終於能夠承受鉛活字印刷的高昂成本,開始大規模商用。不過漢字在活字印刷中的窘境一直不能徹底解決,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單位排版印刷成本長期高於西文書,遇到古書中生僻的漢字還要臨時鑄字,排版工人的工作強度居高不下。相似的問題在漢字遇到計算機的時候也曾出現,但是中國人不可能捨棄漢字,還得依靠技術創新。

漢字排字工人揀鉛字排版

20世紀初,照相技術被引入印刷產業,成為一場革命的前兆。隨著計算機和激光技術的發展,1970年代西方發明激光照排,開始淘汰鉛印。英國某公司嘗試研發漢字激光照排,並且帶著樣機來中國展示,希望佔領華文市場。可是技術不過關,漢字識別速度太低。中國技術家王選借鑒國際先進水平,帶領團隊攻關,解決漢字識別難題,於1985年發明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直達國際高端,並且迅速商用。此後十年,中國逐漸淘汰鉛印。「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中國印刷業終於翻身得解放。

王選查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輸出的報紙膠片

印刷術擔負著信息傳播的重任,如何提高效率是人類孜孜追求的目標。可是故事並沒有結束,隨著技術進步,無紙化的時代已經臨近。所有印刷術,作為一項整體技術將被淘汰,比鋤頭對於種地、紡車對於織布還徹底,激光照排榮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非沒有可能。

偉大的技術發明在歷史文獻或遺存上都是濃墨重彩,很難做到神龍不見首尾,掘地三尺才獲得一鱗半爪。四大發明細數下來,在本土的表現差別很大。造紙和雕版印刷是成熟技術,活字印刷胎死腹中。黑火藥對於鞭炮是成熟技術,儘管至今事故不斷,而對於火炮只佔一部分,黃火藥發明後被替代。指南針對於複雜的航海技術只是其中的一項,而中國的水羅盤並不成熟。四大發明,滄海一粟,是農業文明千萬種技術中的幾種,甚至只是一系列複雜演變過程中的一環,階段性的功效不等於長期功效。

技術發明,人類共享,自古以來,天經地義。腓尼基的船,呂底亞的銀幣,古希臘的橄欖油,古羅馬的拱券,印度的阿拉伯數字,包括中國的四大發明無不如此。技術進步從來都是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上演著孕育、成熟、淘汰三部曲。不分你的我的,都是全人類的,因為先進技術最具有普世價值。

有人喜好求證指南針和哥倫布、畢昇和古騰堡、黑火藥和歐洲火炮的直接聯繫,進一步導出文藝復興、大航海、宗教改革,再進一步導出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這樣的超級臆想屬於腦筋急轉彎式的笑話或者宗教式的神跡,充滿藝術性,過於離譜。如果孤零零的四大發明有如此神效,在中國本土為什麼一事無成?既然能如此輕易地扼殺,又何必費力地催生?是否說明中國其它方面,包括中國人都不可救藥。

亂點鴛鴦譜,愛國的邏輯很容易推導出辱國的結果。歷史龐雜厚重,眾多事物之間的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四大發明或某個技術都不能單獨承載歷史的興衰。

(作者:丁不二方舟)


推薦閱讀:

遺臭萬年的奸臣,害死抗金英雄,但他的一種發明,現在人天天要用
中醫的「用藥發明」 診病用藥忌諱一覽表 藥性總義 用藥學問 隨症加減用藥
發明家的際遇
14個別的用途的發明!
揭秘晚清李鴻章訪美:發明名菜「雜燴」風靡紐約

TAG:發明 | 四大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