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與二十四節氣
任何一種預測術都離不開時空概念,奇門遁甲也不例外,奇門遁甲就是模擬時空與人類社會活動的模型。這就需要用到天文曆法,從古到今使用過的曆法有一百多種,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三種曆法。
陽曆: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計算基礎的。1月1日元旦開始,西方國家用的,我國是從1949年建國後才開始採用的,十二個月不能把365天平分,有28天、30天和31天。
農曆:農曆是我國人民根據天體運行的規律,結合農作物生長規律獨創的,它既要求曆法月同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基本相符,又要求曆法年同地球公轉一周基本相符,是一種綜合陰、陽曆優點,調和陰、陽曆矛盾的曆法,所以,又叫陰陽合曆。大年初一為一年的開始,365天用閏月形式平分。
陰曆:陰曆是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計算機出的,要求曆法月同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基本符合,陰曆年同地球繞太陽公轉好無關係。陰曆是以立春為一年的開始,用二十四節氣來平分365天。
以上三歷只有陰曆符合天道運行的規律,所以,我們用陰曆來排八字起局,定月以節為準,如立春節,雨水為氣,二月為驚蟄開始。
陽盤奇門是根據農曆來計算的,而陰盤奇門則是根據陰曆來計算的,它主要的依據是二十四節氣和六十花甲子。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杆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了。我國古代用農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我們祖先把5天叫1候,3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為72候24節氣。
隨著不斷地觀察、分析和總結,節氣的劃分逐漸豐富和科學,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概念。
在古代,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紀,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如立春為正月節,雨水為正月中,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陽曆二月起
按月兩節不改變
上半年逢6.21
下半年逢8.23
下表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二十四節氣與陽曆的換算表,也是二十四節氣在九宮裡的位置。
芒種 6.6小滿 5.21立夏 5.6 | 夏 小 大至 暑 暑6.22 7.8 7.23 | 立秋 8.8處暑 8.23白露 9.8 |
穀雨 4.21清明 4.6春分 3.21 | 秋分 9.23寒露 10.8霜降 10.23 | |
驚蟄 3.6雨水 2.20立春 2.4 | 大 小 冬寒 寒 至1.21 1.6 12.21 | 立冬11.8小雪11.23大雪12.8 |
本堂編輯文章,僅從學術角度印證周易五術學之應用及起到傳達信息之目的,絲毫沒有任何意圖與偏見,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若閱讀者有需了解更加詳盡專業知識請與專業導師聯繫,以獲得相應幫助。
堪輿堂書坊(kanyutang.com.cn)提供專業的擇日通書,風水羅盤·羅經,傳統老羅經,五術量具,周易五術叢書,五術軟體,五術珍本古籍叢刊等相關五術圖書工具。
如果您和您的朋友喜歡周易五術文化,
推薦閱讀:
※奇門遁甲預測官職能否提升
※奇門遁甲及其流派
※談奇門遁甲法壇調理心法---於城道
※奇門遁甲如何排盤之上(天地盤)
※張岩客奇門遁甲從業者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