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培養對善法的慾望 才能對治個人私慾--20150508

2015年05月08日 07:15來源:鳳凰佛教綜合 作者:學誠法師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把生命的方向轉到佛法上去,轉到對善法的希求上去。(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有些人非常聰明、非常有能力,但是把自己的能力、聰明、資質都用在規劃自己的私慾上,也就是以自己的私慾作為一生的主要規劃目標。反過來說,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要滿足個人的慾望,為了取得自己在世俗社會的那些成就,而不是在佛法上的那些成就。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也是非常要不得的,更是我們的大障礙。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強調,每一個人一定要勉強去抑制自己的慾望,或者說假裝自己沒有慾望,這都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只有逐步培養對善法的慾望,就是我們常常所提到的善法欲,才能夠對治個人的私慾,以及個人為了滿足私慾在社會上所做的種種事情而產生的煩惱。

長期以來,我們都是忙著自己的一個小我,因此,自己的生命就會變得非常局限、非常瑣碎甚至非常無聊。如果把我們自己生命的方向轉到佛法上去,轉到對善法的希求上去,轉到對佛法的欲求上去,我們的希求心就會越來越廣大,我們的虔誠、恭敬、包容、慈悲等就會不斷增長。這樣的人生,是非常美好的、善良的、有意義的,也是佛法告訴我們要這樣做的。

「欲」的概念:「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 」「所樂境」就是那些自己比較好樂的境界,自己比較喜歡的境界,自己覺得這些境界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帶來快樂的境界。它以「希望為性」,就是希望得到它、希望擁有它、希望不要失去它。

而實際上,外在勢力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我們內心對外在的境界是沒有辦法選擇、沒辦法去決定的,內心的力量非常微弱。也就是說我們只有不斷增強善法的力量,才有這種可能和力量來面對外在那些雜染的境界,才能夠對它認識清楚。

如果內在佛法的力量增長不起來,肯定會隨著自己的習氣走,隨著自己的好樂走。自己好樂的東西就去追逐,自己不好樂的東西就不管不理。我們所好樂的是慾望、是問題,自然而然我們所獲得的也就是問題、就是煩惱,也就是自己生命不需要的東西,這種對個人私慾的滿足是根本煩惱之一。

對善法的希求就不同了,「勤依為業」,它是引發自己精進的主要根據和動力。自己對善法有希求,對佛法有希求,才會努力去做,才會精進。如果我們對佛法、對善法沒有希求心,不想得到它,不想擁有它,精進自然無從談起。不要說精進,我們要堅持都是很難的。我們內心裏面能夠發起用功修行的心,都是很不容易的。

只有在自己內心非常清楚,心態非常平穩,情緒非常穩定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認識到自己需要佛法。而自己在煩惱的時候,在工作、生活的時候,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我們的身語意三業完全都是世間法,完全都是世間的習慣,都是在習慣當中打轉,都是跟著自己的習慣走,跟著習慣在學習、工作、做事。「習慣」,用佛教的語言來講就是「習氣」;「習氣」,用社會的語言來講就是「習慣」。我們要養成好習慣,不能養成不好的習慣。我們要養成好習氣,比如說喜歡念經、打坐、看經、做好事、說好話……諸如此類,就是很好的善法等流、習慣,很好的習氣。如果不是這些,那麼就是世間的習慣和習氣。

一個人用功不用功、修行不修行,固然是內在的境界和功夫,但是從外在也是能夠看得到的,就是自己的等流習慣是什麼,也是常常會表現出來的。如果我們對聽經聞法不好樂、對用功不好樂、對集資糧不好樂,這肯定跟佛法不相應。如果天天喜歡談天說地、談論是非,喜歡攀緣,喜歡講無意義的話,這肯定是跟世間法相應的。世間法同佛法的分水嶺、區別就在這裡。這是從我們自己心上去判斷的,而不是從外在去判斷的。


推薦閱讀:

凈空老法師最新開示:修學最嚴重的障礙就是著相
「下品下生」之安心 凈宗法師講述
慧律法師語錄精華全集(二)
上宏下覺法師於2006.7.8日開示(一)
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98課

TAG:慾望 | 法師 | 才能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