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孫真人《養生銘》的現代詮釋Taoist regimen(3)

「宜悅樂」,既可以理解為提倡愉悅的情緒,也可以理解為「以樂為悅」,即以音樂養生。在說不清孫氏的真實用意時,筆者以為在理解上還是寬泛些好。

良好的情緒,對一個人的健康十分重要,這在前面已從一個側面論述過。根據孫氏的意思,我們再從正面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以通常人們公認的良好情緒的表現——笑為例,它對人的身心健康的確是有益的行為。因為笑的過程能牽動膈肌上下振動和腹肌收縮運動,對內臟能起到推壓和按摩的作用,從而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速度的加快,減輕心臟的負擔。笑時的腹式呼吸,可以提高呼吸肌的功能,增加人的肺活量。笑時能牽動面部13塊肌肉不同程度的運動,對促進面部血液循環、養顏駐容有直接幫助。笑還有助於神經緊張感的消除和肌肉的放鬆,使人忘卻煩惱和疲勞,同時對人的食慾和睡眠狀況有改善作用。俄羅斯專家認為,笑是一種快樂反應,起著「保險閥」的作用,無論是對人的心理健康還是生理健康都能產生良好影響。日本學者沖正弘氏在對印度長壽老人的訪問後得出的結論是,笑有助於長壽。印度長壽老人的秘訣就是開朗愛笑,越是苦惱時越要想辦法笑。英國的一些心理醫生,經常根據求醫者的病情,為他們開出一張張笑處方。美國的一些康復醫院,定期請笑星們到病房演出,以調動病人的健康情緒。笑已作為一種有效的手段,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醫療活動中去了。「笑一笑,少一少。」柏林自由大學人類學家卡斯頓·尼米茲教授在對笑作過長期系統的研究後建議:在與人接觸中,自然有益的笑每次最好不超過7秒鐘,笑時閉一下眼睛有取悅對方的效果,睜開眼睛時如不看對方,效果更好。

音樂養生,古已有之。如《周禮·膳夫》中有「以樂侑食」的話,說的是音樂有促進飲食的作用;《呂氏春秋·侈樂》中有「樂之有情,辟之肌膚、形體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則必有性養矣」的話,說的是音樂具有感化情性的作用;《黃帝內經》中有將五音(宮、商、角、徵、羽)配五行的論述,是運用音樂療疾經驗的直接總結;《群經音辨》中有「樂,治也」的說法,直呼音樂能夠治病;《儒門事親》中有「好葯者,與之笙笛」的比喻,將音樂比為治病的良藥;《理瀹駢文》中有「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服藥者矣」的形容,把音樂治病的作用說絕了。音樂治病的機理已被現代研究的結果證實,它是通過大腦反射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結果。每個人的大腦中都具有音樂語言中心,位於大腦中與語言中樞相近的區域。音樂通過大腦相關部位產生的刺激,使機體分泌出對健康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鹼等物質,它們分別具有提高機體的生物活性、調節機體的血液循環、增加唾液和胰島素的分泌、促進胃腸的蠕動、加強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等作用,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和健康長壽的目的。現代人對「音樂療法」的認識、運用和發展的速度很快,並且在許多國家形成了氣候:在美國,1944年召開了首次音樂治療學會,1946年在大學開設了音樂療法專科,1950年開始頒發「音樂治療家」文憑;在俄羅斯、澳大利亞、德國、法國、丹麥、芬蘭、巴西、南斯拉夫等國,也都於20世紀中葉先後建立了專門的音樂治病和研究機構,在養生和治療範圍內開展了一系列的音樂療法。由於我國歷史上對音樂療法的研究和運用就有很好的基礎,故對音樂療法的研究和發展速度更快、成果更豐。全國各地基本都有專門的研究和運用音樂療法的機構和隊伍,並且創造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音樂治療機、音樂針灸儀、音樂震動椅、音樂牙刷、音樂茶杯、音樂枕頭等與音樂療法相關的器械和工具如雨後春筍,很快佔領了國內外的醫療市場,並且受到了消費者的接受和歡迎。實踐證明,音樂療法除用於養生、胎教外,對精神抑鬱性疾病、狂躁症、神經衰弱、失眠、消化不良、高血壓、中風後遺症、骨關節疾病、難產、各種痛症、癌症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治療效果,甚至還有起死回生的神奇作用。

「保和純」,就是要保持人的和順、純美之性,也就是孫氏反覆強調的「性養」說,這在第一節「思多太傷神」中已說及。孫氏提倡的要點是,每個人都要少私慾、增愛心,成人之美、助人為樂,以逐步建立起來和順、純美的和諧社會。他對此的論述很多,如他說:「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注意,此「少」乃適度之意)。此行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要點)也。」「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指人的本性)存焉,三一(道家語,指精、氣、神三者渾然為一體)守焉,百病卻焉,年壽延焉。」他又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很顯然,在諸多性養的要求中,孫氏把道德修養放到了非常顯要的位置。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有首詩也是說此事的:「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對於一個人來說,世界那麼小,生命那樣短暫,好像石頭碰撞產生的火花,一瞬即逝。人活在世上,如果心胸狹窄、心事重重,凡事斤斤計較,非要爭個高下不可,下場肯定是悲哀的。把什麼事都想開了,「隨富隨貧且歡樂」,就能自得其樂;經常保持精神愉快,樂觀處世,「不開口笑是痴人」,才是正確的人生哲學。去除白氏說這些話的政治背景和其中多多少少帶出的消極厭世情緒,從養生學觀點來看,應該說他的話是對的。

壽夭休命論,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在本詩的最後一節里,孫思邈總結了他對養生問題的宏論,批評了以命論壽夭的錯誤認識,提出了「修行本在人」的積極養生思想,展示了積極養生可以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和壽命、使人成為「真人」的光明未來。

「壽夭休命論」,是孫思邈在學術上對神仙之術、煉丹之法等消極養生思想提出的公開挑戰,體現了他積極、進步的養生學觀念。他認為,人的壽命既不是由神仙決定的,也不能靠服食丹藥去延長,一些人常說的「生死由命,貧富在天」的說法沒有科學道理,人的健康長壽權控制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神仙之道難致,養性之術易崇。故善養生者,常須慎於忌諱,勤於服食,則百年之內,不懼於夭傷也。」「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即便「不失一二百歲,但不得仙耳。」他說,丹石之劑乃大毒之性,「多皆殺人,甚於鳩毒。平人無病,不可造次著手,深宜慎忌。」他呼籲:「寧食野葛(又名「鉤吻」,劇毒之葯),不服五石(由鐘乳石、寒水石、硫黃石、白礬石、紫石英等多種礦石煉成的丹藥),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不難看出,他在反對運用丹石養生的問題上態度是相當堅決的。在歷史上,應用煉丹以求長壽的荒唐做法自唐代之後確實出現了逐漸衰退的局面,與孫思邈的積極主張和極力反對是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

「修行本在人」,在世間所有的因素中,人是最具本能和主動性的。因此,長壽的密碼就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孫思邈用「修行本在人」一句話,概括了這一思想,反映出他學術思想中「惟人為貴」的主旨。如何修行?孫氏為人們總結出了被他認為「易則易知,簡則易行」的十則「大要」,即「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基本上把與養生有關的內容都裝進去了。這裡,既有孫氏對前賢經驗的整理,又有孫思邈個人的創造,為後世養生學的不斷完善、發展夯實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仔細對這些內容進行推敲,除我們在前面已經論及到的之外,還包含有一條重要的運動學思想,這也是孫思邈養生保健學說的核心。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耳。」長壽之理,「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行氣之道,禮拜一日勿往。不得安於其處,以致壅滯。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義在斯也。能知此者,可得一二百年。」在養生學說中多次直呼「運動」一詞,孫氏把運動與健康、運動與長壽的關係說得再清楚不過了。論理之外,孫思邈還親自向人們教導了具體的運動方法,如量力而行的步行鍛煉:擇「四時氣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里、二里及三百步、二百步為佳,量力行但勿令氣乏、氣喘而已」;導引為主的綜合晨煉:「雞鳴時起,就卧中導引」,起床後「展兩手於腳膝上,徐徐按捺肢節,口吐濁氣,鼻引清氣,良久。徐徐乃以手左托、右托、上托、下托、前托、後托,嗔目張口,叩齒摩眼,押頭撥耳,挽發放腰,咳嗽發陽振動也」;平卧吐納的調氣之法:「調氣之時,則仰卧床鋪,厚軟枕高,一共身平,舒手展腳,兩手握大拇指節,去身四五寸,兩腳相去四五寸,數數叩齒、飲玉津,引氣從鼻入腹足則停止,有力更取,久令氣悶(憋氣),從口細細吐出,還從鼻引入出氣,一準前法」等。孫思邈不厭其煩地講說各種運動形式的要領和功能,告訴人們的正是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

現代研究證實,運動有利於骨骼、肌肉的堅強度增殖,使人的關節靈活,此其益處之一;運動能使呼吸肌發達、肺活量增大、氧氣的交換能力加強,此其益處之二;運動可使心肌發達、血液的貯備和輸出量增多、心力加強,此其益處之三;運動能使人胃口大開、食慾改善、消化吸收率提高、營養之源豐富,此其益處之四;運動又能調節大腦機能,使人心情愉快、思維敏捷、動作協調、記憶力增強、睡眠狀況改善,此其益處之五;運動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使機體自身素質提高、抗病能力增強,許多疾病都會在人的凜然正氣面前退卻,此其益處之六。一句話,運動能「運」來健康、「動」出長壽。

運動的形式很多,激烈的如打籃球、踢足球、快速跑步,中等的如跳繩、踢毽、拉單杠,緩和的如導引、打拳、散步、釣魚等。可根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周圍環境、活動條件和愛好,有目的的去選擇。運動學家建議,不論採取何種方式進行鍛煉,都應該體現「交替運動」的宗旨,這更適合人體生理,更利於身體健康。常見的交替方式,從總體上講有體腦交替、動靜交替,就是體力與腦力的有機結合,動態與靜態的相對平衡。從方法上講有上下交替、左右交替、前後交替,以促進各組織、器官間的協調配合,使機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到運動中來。所有的運動形式都是以動為主題的,抬起腳,邁開腿,走向社會、走出好心情、走出好體魄,讓疾病在腳下消失,是不少科學家為健康開的一張共同處方,也是無數人從腳下走出來的經驗。動則不衰,動起來,奔向健康的大本營!

何謂「真人」?《黃帝內經》中說得明白:「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孫思邈告訴大家,能夠按照他的《養生銘》堅持做的,就有可能成為健康長壽者、成為理想中的這種「真人」。

以上我們聯繫現代研究和養生的實際,對孫思邈的《養生銘》作了簡要的詮釋。儘管在剖析孫氏詩歌內涵的同時還結合孫氏的《千金》兩方和其他相關論述說了許多,也終未能將他豐富的養生學思想展示一二。透過這些表淺的文字,是否能對認識孫思邈養生學說的全貌有些幫助、對追求健康長壽者的行動有所啟迪,這是筆者期盼的目的。

推薦閱讀:

微廉美:老人養生 要做「足」功夫
[養生精選]揭秘12生肖在猴年的運勢吉凶
穴位養生   656p
中醫教您足底養生的保健方法
【精緻女人篇】感冒流鼻涕吃什麼好

TAG:養生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