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海爾SBU管理腦圖與經驗提升
在創新時代,我們都反對「經驗主義」,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經驗的作用。那些只重視工作總結,而不重視經驗總結的經理人往往進步比較慢。而那些在同類問題上重複犯錯誤的人,一定是不善總結經驗的人。事實上,經驗與創新是密不可分的,經驗在總結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得到更深入的總結,創新體現在經驗的提升,經驗的延伸促進了創新發展。所以,成功的企業史便是企業經驗的延伸史、提升史,成功的企業家都是經驗總結與提升的專家。經驗與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沒有經驗作為依託的創新是很難落實的。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企業發展,在經驗延伸基礎上的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如何利用腦圖總結經驗呢?我們引入一個案例,體會一下。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湧現出許多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其中,海爾集團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企業之一,海爾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企業家之一,其成功的背後,對經驗的總結、提升、延伸的創新價值觀功不可沒。
海爾集團的成功經驗有很多,就其主脈,可以簡單地歸結為三個英文縮寫詞:OEC、BPR、SBU。
1994年至1998年上半年,海爾推行「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即全面質量管理法,海爾人稱之為「日清日高管理法」,張瑞敏用「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八個字概括了其精髓,他進一步解釋說:「OEC管理模式,其含義是全方位地對每個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進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清日畢,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而且每天的工作質量都有一點點的提高。『日事日畢』,解決基礎管理問題;『日清日高』,解決發展速度問題。」
OEC給海爾帶來了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但張瑞敏認為:「OEC不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也不能把市場引入企業內部,而僅僅是從企業內部把每個事情做到位,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而已。」
1998年下半年至2003年上半年,海爾開始在OEC基礎上,推行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即模擬市場化,也就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業務流程再造,所以,張瑞敏更為確切地稱它為「市場鏈流程再造」,他進一步總結到:「市場鏈流程再造以『三化』為原則,即信息化、扁平化、網路化,進行組織框架再造,把各種資源(如物流、商流、訂單信息流)整合起來,實現了『三個零』,即信息流的零距離、物流的零庫存、資金流的零營運資本。」
OEC給海爾帶來了高質量,BPR給海爾帶來了高效率,使海爾更加適應市場環境,但張瑞敏認為:「企業不能被動地適應市場環境,要主動地、超前地順應市場變化,做市場的主人。」
2003年下半年至2008年,海爾開始在BPR基礎上,推行SBU——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即策劃事業部制1。
現在,我們站在2003年9月的時間點上,即海爾已經經過了OEC和BPR階段,剛剛提出SBU之時,看一看海爾集團和張瑞敏先生是如何總結OEC和BPR經驗,特別是如何把總結出的經驗延伸到SBU中去,進而提升海爾經驗的。
在啟動SBU階段之際,海爾是如何認識SBU制與OEC模式的本質區別的呢?
張瑞敏形象地說:「比如我們這個會議室,如果是OEC管理,那麼服務人員只管把衛生打掃得乾淨,客人方便不方便他不管。SBU不同,它是以創造有價值訂單和用戶滿意度為中心,關注的是用戶對我是否滿意。」
在這裡,張瑞敏清楚無誤地指出,SBU制的工作對象不再是既定的崗位工作內容,而是創造「有價值訂單」;SBU制的目標就是「保證用戶滿意」。
那麼,策劃事業部制與BPR的主要區別在什麼地方呢?
張瑞敏概括地說:「BPR階段是以『三化』為主,而SBU是以『三主』為主,即主體、主線、主旨。所謂主體就是把每個人從管理的客體變為主體,從管理者變為經營者,打破了傳統管理的經驗。所謂主線就是所有員工圍繞一條線,這條線就是從用戶得到訂單到使他滿足,這就是一個閉環。主旨就是每個人都成為SBU。這個SBU不是傳統管理的只管幹、上級給你發錢,而是自己成為經營者,比如說發貨員都要變成發貨經理,對自己發的貨物負責到底,我們要求少了一件他要自己掏錢。每個人從自己的經營中得到收入,每個人都在經營。」
在這裡,張瑞敏清楚地指出:SBU的本質就是一個「主」字,即變客為主,海爾人須以經營主人的角色沿著確保客戶滿意的路線展開業務流程,實現「人單合一,速決速勝」。
海爾如此實行SBU,就意味著不是企業面對客戶,而是員工直接面對客戶,企業與市場之間將沒有邊界。而員工之間的關係取決於客戶訂單規定的業務流程,員工之間不再是以行政部門劃界,企業內部也將沒有邊界。海爾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張瑞敏說:「我們提出要推倒企業內外兩堵牆,因此今後企業不可能有邊界了。現在用戶的要求變化非常快,要求又非常高,企業如果劃定一條邊界的話,可能就很難整合到外部的資源,而單靠企業內部的能力又不可能滿足用戶的要求,所以它必須是無邊界的企業。」就此,張瑞敏還有一句名言:「如果員工相互之間微笑而不對市場微笑,結果只能是市場不對你微笑了。」
在這裡,張瑞敏講出了海爾推行SBU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就是對市場競爭環境的認識—— 要求高變化快。
可以想像,海爾打破企業內外兩個界限,把管理者變成經營者,員工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壓力一定會轉化為變革的阻力。張瑞敏說:「拿物流這個環節來看,物流在我們海爾是採購的集中。現在有很多人也在學,學著學著就學不下去了,為什麼?因為沒有利益在裡邊,改不下去。」那麼,海爾是如何克服變革的阻力的呢?
張瑞敏形象地總結出了「羅盤—暈船原則」,他說:「要是把企業比作一艘航船,那麼戰略便猶如船上的羅盤。它只負責到達終點,不能保證船上的每一個人都不暈船。」換句話說,推行SBU制已經提升到海爾戰略高度,員工必須服從企業戰略,企業領導人只為羅盤負責,不在乎是否有人暈船。
確實如張瑞敏所說,海爾在推行SBU制的初期,企業效益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現象,但海爾堅持推行SBU,終於實現了換軌,成功地渡過了金融危機,使企業又得到了長足發展。
在預見到推行SBU制難度的同時,海爾是憑藉什麼優勢克服困難,推行SBU制的呢?換句話說,張瑞敏的信心來源是什麼呢?除了已經實施成功的OEC和BPR作為基礎,還有別的優勢可以憑藉嗎?張瑞敏沒有明確指出,但從他的思想來源,可以清楚地看出,那就是「學習型組織」優勢。
他說:「美國的哈默博士1994年提出了『流程再造』的設想,1998年,我認識到這是一個潮流……我們提出的市場鏈還受『波特價值鏈』的啟發,把事業部鎖定價值空間,每道工序都要增值……傑克·韋爾奇變革GE企業文化的實踐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海爾的每次變革都是在經理培訓課上提出來的,變革是學習的結果,也是學習的原因……」
在這裡,張瑞敏不僅指出了海爾推行SBU制變革的優勢,也提出了反映了海爾創新所依據的方法—— 哈默流程再造法、波特價值鏈分解法、傑克·韋爾奇企業文化再造法。
那麼,說到底,SBU制是如何運行的呢?有哪些主要步驟呢?
就此,張瑞敏邊舉例邊分析說:「你要經營SBU,就要給他們提供一些資源,而且SBU各自都有自己的市場目標,現在產品本部的本部長已經不管事業部了,他管的就是創造訂單,能拿回多少訂單來。他手下有型號經理,他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大型號經理,他的任務是怎麼規劃有衝擊力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正確的事」。小的型號經理每個人負責一個型號或兩個型號。大型號經理手裡有十幾個型號,這十幾個型號哪裡能打響?哪些應在這個地區打,哪些應在那個地區打,他像一個統帥一樣負責全國的市場。具體的型號經理只負責一個具體型號。我這個型號很好,創造了10萬元效益,但對於本部來說,10萬是遠遠不夠的,要100萬,可不可以使每個型號經理都能達到10萬的業績?這樣10個型號就能做到100萬。如果做不到,就是本部長這個大型號經理沒有把做不到的型號經理經營起來。你能不能使你的型號經理都達到目標。如果達不到,你就要研究了:是他的能力問題?還是你提供的資源問題。」關於SBU制運行流程,張瑞敏概括說:「傳統的企業都要經營上級,因為上級說了算,上級來肯定你幹得好還是不好,決定你應得多少,但現在要改變為經營市場。」
把張瑞敏上述描述歸納起來,SBU制的運行程序大體如下:
1. 明確市場目標—— 確定所要創造的訂單。
2. 提供平台資源—— 確定所需的資源保障。
3. 型號流程分解—— 分解到各個型號經理業務流程。
4. 個人收入考核—— 將個人收入與型號經營成果掛鉤。
從傳統業務流程轉換到上述SBU流程,不是一揮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試點突破、樹立標杆、學習推廣、豐富完善的逐步轉換的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到底有多長呢?
就這個問題,張瑞敏在2003年SBU制剛剛啟動時說:「業務流程再造從1998年開始做,做到現在,到今年的9月份就是5年了,如果說到2008年,每個人都能做到SBU,就比較理想。從開始提出來,到最後做到,10年。我認為這夠快了。我們這樣做是希望每個細胞都動,每個細胞都相當有活力。比如鹿可以被獅子吃掉,但如果這隻鹿年輕力壯的,它在鹿群中肯定不會被吃掉,被吃掉的永遠是年老體弱的。你說獅子硬朗不硬朗?但是如果獅子老了的話,連牛也可以踢它兩腳。為什麼呢?因為它的每個細胞老化了,所以關鍵是取決於每個細胞。企業不是看外表多麼大,多麼有力量,關鍵是看他的細胞有沒有活力。」
張瑞敏所說的10年是把BPR也當成SBU的前期階段,即SBU需要5年時間才可能達到成熟。這只是預計,不能確定。不過,有一個時間標準是確定了的,那就是海爾具有了「細胞活力」。
就此,張瑞敏還引用了GE公司CEO傑克·韋爾奇的一段話來表達推行SBU制時間觀念:「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恆,最終會達到臨界值。」
把張瑞敏上述一系列觀點整合在一起,套用硬讀格式,其SBU制管理腦圖各個要素大體如下:
1資料來源:***飛,吳洪斌.極限革命——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訪談[N].大眾日報,2003-09-13(9)。
WBSA專家對張瑞敏上述思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評價的並非是其思想的先進性,而是其思想的系統、經驗的繼承性。正如美國著名策劃大師米爾頓·科特勒所評價的:「海爾的成功在於思想落實到經驗上,一切基於經驗的創新,即使創新失敗,也會在失敗來臨的第一時間回到經驗上,為提升經驗再行創新贏得機會。」可見,管理經驗的總結與提升何等重要!
也許,對於廣大企業家來說,海爾的管理經驗是不可完全複製的,但海爾領導者對企業經驗的總結、延伸、提升、創新的意識是完全可以借鑒的。
我們經常搞總結,但工作總結常搞,經驗總結很少做。個人的經驗和企業的經驗都是總結出來的,什麼是經驗?經驗有計量單位嗎?腦圖就是經驗,經驗的計量單位是OK。我們常說的「那人的經驗一套一套的」,也就是說,那人擁有1OK,或3OK,甚至多達nOK經驗。
人只有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進步,企業只有不斷地總結經驗,並把個人經驗交流轉化成企業經驗,企業才能不斷進步。因忘記了經驗而犯的錯誤都是低級錯誤。如不及時進行經驗教訓總結,「吃一塹」也不見得「長一智」。
所以,OK腦圖也是總結器,它為個人和企業的經驗總結提供了通用模式。
推薦閱讀:
※連發數槍,海爾離「世界中心」僅一步之遙
※X.0=1+2+3?:海爾的新公式、「智慧家庭」的邊界突圍術
※海爾旗下品牌有哪些?
※張瑞敏私聊網紅網器接班人,戰略迷茫期如何互聯網轉型?【李光斗觀察】
※西式洗碗機嵌不進中國櫥櫃 海爾獨家發布亞式直嵌尺寸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