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03大手印見的悟入——發菩提心

原文:大手印法雖無表,然於上師具苦行,

     具忍具慧那若者,具種修心如是行。

  

  一、大手印的見——無見之見

  修學密乘的大手印,最難的是大手印的悟入與大手印見的獲得。

  由於真正的大手印就是眾生的本元覺心,也就是本心。這個本心,雖然每個人都有,但是,卻沒法用任何事相去表示,一旦有所表示,即已成心外之相。也正是因為如此,禪宗才智慧地建立了「不立文字」宗旨,提倡學人通過觀自本心而自悟。

  為此,在佛教最上乘的教法之中,不論是大手印、大圓滿、亦或是禪宗,都是盡量避免用語言文字去進行介紹。至多也只是告知學人一些在認知中去反省的手法,引導學人在觀照心身的過程中去自我省悟。但是,即使是這種方式,學人也常常會錯認外境,而不能醒悟其心。

  因而,真正最上乘的教法,在見解問題上從來都是提倡破,而不提倡立,就象龍樹菩薩的《中論》一樣,直到破無所破、妄見除盡,學人成就無見之見之後,才允許學人有個立足之處。

  所謂無見之見,其本質並不是某種理論上的見解,而是一種了無任何成見的觀察方式。這個見,也就是《心經》中「照見五蘊皆空」的「照」——觀照,又稱為正覺,其乃佛法修行一切功德智慧之本。

  在大手印、大圓滿、以及禪宗等最上乘修法中,無見之見的建立,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由於無始以來養成的條件反射習氣,人的心身行為隨時都在受自己的偏執成見支配,而且自己常常難以覺察。所以,如果沒有良好的善心基礎,不能坦然面對外境變幻與苦樂得失,其將很難契入無見之見,由此亦很難與大手印法相應並獲得相應的修行效果。

  二、苦行與修心的辯證

  為此,令心性變得更加坦然,由此從定發慧,乃是大手印修行的根本基礎。大手印教法弘傳之初,不論是祖師那若巴還是祖師彌勒日巴,皆是以苦行聞名。那若巴尊者在帝洛巴大師門下,曾歷經大死十二次,小死廿四次。彌勒日巴在瑪爾巴門下,也是歷經六年痛苦磨鍊。直到他們對生死苦樂變得完全坦然,能夠見痛苦如同無見,其師才分別賜予大手印修法的教授。

  通過苦行來修心,在佛法修行中,乃是一種比較危險的修法。如果不是從調伏自心出發,而去勉力追求某種境界,這種修行就會變成另外一種偏執,由於其自心不自覺地與痛苦相抗,由此會增長嗔業而養成暴戾之氣,造成難以消除的心身緊張以及人際關係緊張,對覺悟心性構成障礙。

  釋迦牟尼佛當年苦修六年無功而退,而後沐浴飲食安坐軟草而成大覺,其關鍵差別也就在於心能離執與否。據《虛雲和尚傳》所載,當年虛雲和尚在鼓山岩洞苦修七年毫無所獲,隨後上天台山被鏡融法師喝斥,也就是因其不明修心之理。

  目前,社會上有人教學禪法,開口每言苦坐不動之法,這種修法,如果不能從心上去改變,其習氣根本難以突破,最後的結果,不是死在陰境,就是同於外道。假如苦坐不動能生覺悟,那麼一切樹木都早成菩薩。《六祖壇經》指出:「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凈,亦不是不動。……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因此,不明修心之理,盲目在身體上用功夫,是為外道。

  真正的佛法修行,其調伏的對象在心而不在身,而調心的正趣在破而不在立,其宗旨只在《心經》的「心無恚礙」一句。而「心無恚礙」有死活兩種修法,其中,小乘的灰身滅智謂之死,大乘的菩提心法謂之活。噶舉派的大手印修法傳至剛波巴大師之後,其原來的苦行修心之法,之所以被剛波巴大師所學的噶當派《大乘菩提心法》所代替,其道理也就在於此。

  《大乘菩提心法》,是將佛教緣起理論與性空理論融為一體的智慧之法。這種修法,在理論上充分把握了煩惱由心造、亦能由心改的緣起秘密,在修法上教人念念發菩提心,尤其是用猛烈無邊的慈悲歡喜舍我之心去對待煩惱障礙,由此而強力轉化構成煩惱障礙的貪嗔習氣,使之成為引生善樂的智慧功德。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修法在轉變心身煩惱的同時,能夠很容易地讓煩惱背後的本元覺心顯現出來,由此讓修行者親切地領悟到真實的自性。

  這裡可以進行一個實驗:大家可以嘗試著對心身上的煩惱感覺一次又一次地發歡喜心,並用歡喜的心態去認真地感受煩惱的情況,看看有什麼變化……(——實驗二)

  因此,菩提心法,極為能夠改變自己的感受,讓人覺悟到感受的虛幻本質。所以,在佛教中,菩提心法被看成是覺悟菩提之因。真能如法而修,必定能生菩提之智。如果菩提心真正成熟,修學最上乘的大手印、大圓滿以及無上禪宗之法,唾手可入矣。

  三、發菩提心的重要性

  從古至今,許多人學法都有一個通病,這就是貪求一步登天,只想修大法、深法、無上乘法,這是一種極為危險的心態。如果沒有一定的佛法理論基礎,其結果很可能會象許多法倫功弟子一樣,被江湖邪師所騙,以至使修行誤入歧途。其實,法本無大小,對機才高妙。就象治病的藥物一樣,假如是感冒癥狀,如果用人蔘燕窩十全大補來治,不僅毫無用處,而且有害健康。

  各位當知,菩提心,不僅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修學無上大道的本願之心,而且也是他們證道後的同體大悲之心,其不僅能夠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而且與諸佛菩薩的果德妙力相通。如果用密法概念表述,菩提心也就是諸佛菩薩的意密之鑰,其直通法界一切智慧功德寶藏。

  各位當知,菩提心,不僅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修學無上大道的本願之心,而且也是他們證道後的同體大悲之心,其不僅能夠與諸佛菩薩的願力相應,而且與諸佛菩薩的果德妙力相通。如果用密法概念表述,菩提心也就是諸佛菩薩的意密之鑰,其直通法界一切智慧功德寶藏。

  為此,菩提心法不僅是顯宗的基礎,也是密法修行的關鍵。尤其是密宗的本尊修法,如果沒有菩提心為基礎,而只修觀想、供祀、結印、持咒,其結果皆與外道相同,不能引生覺悟之果。密乘的古今大德皆有訓誡:「有菩提心,修魔法亦能成就正果;無菩提心,修佛法也可能成就魔果」。為什麼呢?其關鍵之處就在於,如果沒有菩提心培養出來的善根,以及舍我利他的大無畏精神,一旦真空實相現前,修行人將難以面對並深入其中。

  關於這個問題,李哄志就是一個典型。他在《轉法倫》第三講「修鍊要專一」中有一段自述,其中說道:「我有一次把自己的思想和四、五個層次極高的大覺者、大道聯在一起。……連上之後,我有點受不了,……可是他們那顆心靜到什麼程度啊?靜到一種可怕的程度。你要一個人靜到這種程度遠行,四、五個人坐在那裡邊,都靜到那種程度,象一潭死水什麼都沒有,我想感受他們感受不了。那幾天我真的心裡頭很難受,就殷到那麼一種滋味。」

  更為可惜的是,對於這種難得的難受經驗,李哄志並沒有在自心上進行反省,反而一錯再錯地引導別人說,「修鍊人不能笑,一笑就跑功了」。大家想一想,一個人竟然連笑一下都不敢,那這種修行到底有什麼安樂可得。

  所以,要想真正了悟大手印,必須首先修好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由此成熟自己的善根。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即使能夠藉助得道上師的指示與加持一時悟入,但其悟境亦很難持久,不及菩提心成熟之後能夠長遠與穩固。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上師如父,道場如母,要有虔誠和恭敬之心
廣釋菩提心論
菩提心與感恩心
以菩提心善待一切
菩提道次第廣論十八天教授第五部分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TAG:菩提心 | 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