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兒庄大戰日軍死傷數再考(1)

【按兩年前發表過的內容,此次訂正了錯誤,充實了證據。來年是役80周年,正在整理翻譯舊稿,爭取和國內讀者見面。寡將單騎,不免錯誤百出,誠心望有眼之讀者指正,包括文字面的誤植】第一節 殲敵11984名之說的起源1938年2月下旬至4月7日的(又稱台兒庄大戰,台兒庄大捷),在國內是八年抗日戰爭(日中戰爭)中最被人所悉知的熱門話題之一。被公認為抗戰以來國民黨軍隊首次重創日軍的歷史性「大捷」。與共產黨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同樣,被列入教科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宣傳的典範,並設有專門的國家級大戰紀念館(棗莊市台兒庄區)。除了大量學術研究論著外,還在各種影視劇本,文學作品中頻繁登場。相反,在作戰對手國的日本,此次戰鬥鮮有人知曉。在日本現在的戰史專著中,台兒庄之戰僅作為一次普通戰鬥,被計入第一期「南部山東省剿滅作戰」之中。有將其作戰的第二期(4月8日-5月15日)列入「徐州會戰」的分類法,但不見將台兒庄戰鬥與徐州會戰同論的主張[1]。對於台兒庄戰役,國內存在一種以勝利,大捷為中心的論史傾向,筆者稱其為「台兒庄大戰史觀」。特徵是以台兒庄的勝利為中心,加上池淮阻擊戰(1月底至2月中旬),滕縣保衛戰(3月15-18日)、臨沂阻擊戰(3月)等其他幾個英勇善戰的戰例,力圖勾畫出一幅國軍英勇抗戰取得全面勝利的歷史形象[2]。其中的重要論點之一,是以日軍從台兒庄撤退的4月7日作為大捷,戰役的終點。此外,從戰略面,也多有將台兒庄戰役歸入徐州會戰的分類,稱台兒庄戰役是徐州會戰的前期,同樣不乏有強調在「會戰前期」,中國軍取得大捷[3]的傾向。在此,台兒庄戰役,被作為徐州保衛戰來定義。一面強調大捷,一面卻很少有文章願意分析台兒庄的「大捷」和徐州會戰「敗北」之間的關係。兩種分類法,如後述,對台兒庄戰役的位置和徐州會戰的時期定義都有曲解。台兒庄之役的人氣,不用說來自於對日作戰的大捷,可是、大捷的實態,戰果的內容到底如何?實際上在國內,除了宣傳中的數字外,有關日軍方面的死傷、損失並沒有任何確實的統計。由於一直處於守勢的國軍,並沒有形成過任何一次「殲滅」性戰鬥,所以雖稱大捷,卻無法去做殲敵統計。戰爭中,此戰鬥的「成果」,按李宗仁(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軍委政治部主任)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發言,郭沫若所管的宣傳口(政治部第三
推薦閱讀:

【侵華日軍彩照百張】
罕見老照片:大量侵華日軍照曝光 震撼寫實(組圖)
盤點二戰時期日軍的十大敗仗(13)
四、日軍對華北的進攻與平型關大捷【4】

TAG:日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