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君:一代名相長孫無忌的結局竟如此悲慘
煮酒君談史 2015-09-23 00:30
文/煮酒君
影視劇中的長孫無忌形象
名為無忌的人似乎都在歷史上大有作為,但是卻都不得善終。
戰國四公子之首信陵公子魏無忌,竊符救趙,兩破強秦,諸侯不敢謀魏十年。
凌煙閣功臣之首顧命大臣長孫無忌,自幼通博文史,先後編撰《貞觀律例》與《唐律疏議》,貞觀之治有其功。其功績甚偉,下場卻也頗凄慘。
長孫無忌,字輔機,在公元597年出生於洛陽的鮮卑拓跋部貴族。祖上初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襲大人之號,後更跋氏,為宗室之長,改姓長孫氏。其父長孫晟為隋朝名將,隋文帝十分器重其父,多次派其父出使突厥,官至淮陽太守、右驍衛將軍。其胞妹為唐太宗的文德皇后。
魏晉南北朝,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為頻繁的時期,長期的割據以及連綿不斷的兼并之戰,使得民族、國家處於分崩離析之中。這樣的天地之下,政治黑暗而混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然而也是自我意識覺醒,人們思想活躍的季節,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到的一樣:
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
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念頭;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
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無忌出生的時候那段歷史正被楊堅的大隋所取代,歷史的硝煙並未消散,反而更加濃厚。他取名字為無忌,本意為無所顧忌,取自晉朝時期左思《魏都賦》中所寫: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
其父長孫昇將取名字為無忌,本意為無所顧忌,取自晉朝時期左思《魏都賦》中所寫:樵蘇往而無忌,即鹿縱而匪禁。《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無忌貴戚好學,該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長孫無忌雖然貴為皇戚,卻極為上進,敏而好學,通曉文史,擅長謀略。唐朝歷史上最為賢德的長孫皇后便是其胞妹。
《舊唐書》中說道,無忌少與太宗友善,義軍渡河,無忌至長春宮謁見,授渭北道行軍典簽。常從太宗征討,累除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高宗李淵愛惜其才能,命長孫輔佐李世民,這便是凌煙閣首席功臣與名垂千古的太宗李世民掀起大唐浩浩湯湯三百年歷史的開端。
武德九年(公元626)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他的命運連同李世民一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時作為秦王的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兼備,已成為唐軍事實上的最重要的領導人,被高祖李淵封為「天策上將」,位在諸王之上,併兼司徒、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還詔令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世民自恃才能和顯功,在府中開置文學館,延攬四方文學之士,這些人都成了世民的謀臣策士。
樹大招風,李世民政治集團力量的不斷擴大和鞏固,直接威脅到了當時作為太子的李建成,一場政治的博弈就此拉開了序幕。李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聯合齊王李元吉密謀陷害秦王李世民,無忌等人向太宗獻策,先發制人。於是秘密與當時有房謀杜斷之稱的房玄齡、杜如晦共同謀劃與太子的這場特殊「戰爭」。
無忌與尉遲敬德、候君集、張公瑾、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雲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伐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平定了叛無忌戚里右族,英冠人傑,定立儲闈,力安社稷,勛庸茂著,終始不渝。及黜廢中宮,竟不阿旨,報先帝之託;後為敬宗之誣構,忠信獲罪,今古不免;無名受戮,族滅何辜!主暗臣奸,足貽後代。
太宗即位後,他升遷為武侯大將軍,之後便一路加官進爵,進封齊國公,官拜尚書僕射,權臣與內戚並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平北番,滅突厥,為這個歌舞昇平的大唐盛世錦上添花。
《舊唐書 長孫無忌傳》:「太宗追思王業艱難,佐命之力,又作《威鳳賦》以賜無忌。」公元633年(貞觀七年),唐太宗冊書,任命長孫無忌為司空,長孫無忌堅決推辭不受,唐太宗不準,特意寫了一篇《威鳳賦》,賜給長孫無忌,追思創帝業之艱難和長孫無忌的佐命之功,這也令當時企圖構陷長孫無忌之人信服。 據《資治通鑒·唐紀十五》記載:曾有洛陽百姓李弘泰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高宗立即下令將其處斬。
而後太宗命閻立本畫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懷念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征戰歲月。長孫無忌位居首位,盛寵地位可見一斑。
不同於敢已死直諫的魏徵,他彷彿是那個孤獨的王者唯一的心腹,其賢良短命的胞妹長孫皇后或許是這位皇帝晚年唯一懷念的女人,晚年沒有沉迷安樂的太宗曾三次向無忌詢問自己的過失,希望他能如自己的妹妹一樣,為自己及時指正過失。但這位老臣似乎明白了緘言善終的道理,最有資本直言進諫的他選擇了沉默,藉此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
生命末年的帝王在立儲時,舉棋不定,連連變卦!在這立儲之事上,位高權重的國舅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堅持了自己的立場,支持自己的外甥,這場皇位的角逐最終以長孫皇后的嫡三子獲勝而結束。
也正是由於他的堅持,唐高宗李治才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大唐的軍事異常強大,據《太平御覽》記載:永徽元年,高侃擒車鼻可汗,平定漠北。顯慶二年,平定西突厥。隨後,破百濟。總章元年八月。唐軍破平壤,滅亡高句麗。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盛,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也有一說為裏海),北過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於弘道元年駕崩,年五十五歲,葬於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由此可見,無忌這個外
甥的野心,不是一般的大。
據《唐書》記載,永徽六年(公元655),唐高宗想要立武昭儀,也就是武媚娘為皇后,作為已故太宗的心腹,三朝元老的長孫無忌站出來堅決反對,招致武后仇恨。於是許敬宗希旨,誣構長孫無忌想要謀反,唐高宗信以為真就削了長孫無忌的爵位,流放到了黔州,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他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長孫無忌對李唐王朝,可謂是盡忠職守,他每做的一件事情都是為了李唐的繁榮,然後唐高宗卻聽信了讒言流放長孫無忌,他的人生也驗證了了伴君如伴虎這一說法。
李氏一族尊老子為宗,老子在道德經中預言,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盛極必衰的道理在這裡應了驗。長孫無忌似乎成了這個皇族權利下的最大的犧牲品,作為先代貴族,當朝國舅,幾乎可以隻手遮天,卻遭小人構陷,自縊而亡,屍骨葬於黔州,落葉不得歸根。這可以算得上是那個朝代最大的笑話,也就是隨著他的死,李氏王朝的權利被一個姓武的女人奪取,就像是開到了荼蘼的花,風光過後便是無盡的凄涼。
2015.09.21
(版權@煮酒君談史 所有,如需轉載到其它網站請聯繫本人。工作聯繫、約稿:leehangsung@163.com )
推薦閱讀:
※w兩個世界的結局是什麼?
※那年花開月正圓大結局太扯淡 沈星移為死而死毫無邏輯?
※感人微小說。原來愛,是即便知道結局,仍義無反顧。
※古代十大奸臣的最終結局
TAG: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