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外的8小時,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 BOO 成功語錄
最近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
「工作之外的8小時,才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根本的差別。」
Sponsored Ads所以,工作之外的8小時,我們都是怎麼度過的?
對很多人來說,下班後已經很疲憊了。回到家裡,基本什麼都不想干,或者說想不起來要干。所以,生活就是「上班-下班-看電視劇/打遊戲/煲電話粥/逛淘寶/看八卦-睡覺」的無限循環。
常常,我們在睡前懊惱一番,「唉,又墮落了一個晚上」,但第二天又是重複了昨天的故事。
還有一些人,在8小時工作之外的時間裡也活力十足——學英語,健身,烘焙,畫畫,旅遊,寫作,攝影等等。好像根本沒有疲乏的時候。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推崇這樣的生活,我們也不需要每時每刻都要去追尋豐富與意義。
只是「看電視劇/打遊戲/煲電話粥/逛淘寶/看八卦」,這些不費任何腦力與體力的事情,卻也並不真的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快樂或享受,更別說充實與滿足。
如果我們自己也常常懊悔,覺得自己下班後的時間在「墮落」,這樣的內心糾結,就是生活需要改變最好的證據。
那麼工作之外的8小時,究竟怎樣才能更好地被掌控?為什麼有些人工作結束之後,還能夠開創另一番專注的空間,而我們在下班後只能感覺身體已被掏空?難道真的是人和人之間看不見的差別?還是所謂的「神奇的意志力」?
事實上,很有可能的原因是:
Sponsored Ads我們的思維精力已經用量不足。當我們的思維精力使用殆盡時,我們的大腦便不能有效地運轉、起到掌控與指導作用,所以我們才無力思考,無力專注,無法去做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一秒變身熱血青年,立即著手學別人列計劃報課程之前,弄清楚這個問題,或許才是更重要的事。
那麼如何拯救工作之外的8小時呢?
2、資源稀缺的思維精力
我們說過,人的精力有四個維度——體能、情感、意義、思維。而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最不容易被察覺的思維精力。
思維精力關聯著我們每一天的的思考力,意志力,決策力。它是我們每一天進行思考,規劃、決策與理性行動所必須的日常思維資源。與之的思維精力管理能力則是我們在腦力層面拓展與恢復精力的能力。
思維精力本身的特點,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稀缺資源」。
它不僅本身資源極其有限,而且十分容易疲勞。它還會受到其他精力維度不良狀態的影響。
總之就是十分容易被損耗且後果很嚴重。一旦我們的思維精力被損耗殆盡,我們便很容易陷入「無意識」地「無力思考」、「無力行動」的狀態。
比如,當我們處理完一整天零碎又沒有連貫的決定,經歷完一堆糾結又起伏的情緒,體能也消耗殆盡的「下班後」,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安排「極具挑戰的健身鍛煉」或者「十分乏味的學習計劃」,基本是無法被實現的。
因為此時,經過一天的消耗我們的思維精力正處於低谷,並沒有足夠的儲備在此時支持我們去做這些需要很多努力的事情。
又比如,當我們其他維度的精力狀況不良時,我們的思維精力也會受到干擾。
當我們持續睡眠不足時,會持續感到疲倦而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當我們飽受情感層面的焦慮,挫敗和憤怒等情緒困擾時,也會發現自己很難專注地完成點什麼。
而如果我們還處在根本找不到人生目標的迷茫狀態的話,就更加無法有效思考與行動了。
所以學習把握住我們每一天裡有限的思維精力,則是我們能否把握住下班後8小時,去做更多我們內心認可事情的關鍵。
3、如何保護好我們的思維精力
① 保存其他維度的精力
保存好身體精力、情緒精力、意義精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護我們的思維精力。畢竟當我們每天體力不支,情感崩潰,毫無目標時,想要思維精力有餘額就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所以,在日常的狀態下,多一些運動,多一些冥想的放空時間,多一些健康的食物,多一些有價值的情感互動,多一些有目標的價值累積。
這些行動本身,是我們在工作之外的8小時裡,可能擁有額外思維精力的基礎。
② 在小事情上給自己設置「更優的慣常行為」
之前讀過一篇文章《如何保存我們的思維精力》,文章裡表達了一個觀點——
「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一些事情常規化,比如每天吃什麼,穿什麼,什麼固定的時間去運動,以減小這些事情不知不覺間對我們的精力損耗。」
正是因為思維精力極其有限又極其容易被損耗,所以如果我們每天無規律不停地在小事上做決定,我們很快就會覺得疲乏,進而無力專注於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所以,在一些並不是那麼重要的小事情上,我們完全可以提前給自己設定好一些選項,以減少我們需要做出的選擇。
文章裡列舉了奧巴馬總統的一些高效習慣。作為總統,他需要每天做出很多高難度的決定,所以他決定讓世俗事務的選擇,處在自動運行狀態,以減少精力耗費。
Sponsored Ads比如,他讓個人行頭的選擇保持簡單,只穿藍色和灰色西裝,並且一直這麼做,這樣就完全不用操心穿什麼,也不用在這件事情上重複耗費思維精力了。
儘管我們每天並沒有那麼重大的決定要做,儘管吃飯穿衣對我們來說也未必全是小事,但這個道理卻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對吃並沒有特別的敏感,覺得差不多就好了,那麼完全可以提前給自己安排好一週健康的飲食,到了時間自動執行。根本不需要耗費力氣糾結。
如果我們對穿衣並沒有什麼偏好,那就可以像我某些朋友一樣,衣服全買差不多風格的,每天換著穿。
再比如,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一種信得過的日用品/護膚品品牌,然後持續購買以減少不必要的反覆決策和時間耗費。畢竟,牙膏牙刷紙巾洗衣液這類產品,差別真的沒那麼大。
相反的,當我們在自己不太在意的小事上節省了思維的精力,便可以更好地用在自己在意的事情上。
比如,不在意食物在意身材的人,下班之後可以隨意吃點,然後去健身房健身。不在意食物但熱愛時尚的人,可以用節省的時間和精力,特意安排每日半小時研究搭配。而在意食物的人,則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地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嘗試新菜式或者挑選不同的餐廳品嘗。
只有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為自己做更好的安排,知道應該把哪些重要的事情放在哪個精力指數較高的時段去做。讓自己有更好的默認行為方式,對思維精力採取更明智的用法。
所以,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每天在優先級低的決定上,耗費了多少思維精力?這些並不那麼重要的決策,能夠在後期處於自動運行狀態嗎?
③ 給自己一點暫停的時間
人的精力狀態有其本身的週期性。相應的,我們的精力水平並不是「直線型」而是波動的「曲線型」。
也就是說,一個精力飽滿的人,並不會一天24小時持續保持精力充沛的狀態。他依舊有累了需要休息與恢復的時間、飽滿的幹勁十足的狀態、以及一般般的平穩狀態。
所以,了解到這一點之後,我們需要懂得尊重人體精力的週期。告訴自己,我們並不需要將自己從頭到尾崩得緊緊的,而這樣也並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大家可以回想學生時代,在復習備考的時候,給自己安排滿滿的學習計劃,無論從執行層面還是結果層面來看,都很難有不錯的效果。反而是那些「勞逸結合」的人表現更出色。
因為「勞逸結合」本身就是符合精力週期的方式,自然也會有更好的效果。
所以,我們需要懂得讓自己放鬆。在人體精力的低谷,比如剛下班的時候,安排一段休息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無論是看會兒電視劇也好,煲電話粥,刷八卦,逛淘寶等等,什麼都可以。
只要我們懂得去把握休息的尺度,不讓自己徹底鬆懈下來,在狀態恢復之後再去進行更有價值的活動,會有更好的效果。
④ 做讓你大腦興奮的事情
雖然說,工作之外的8小時很重要,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在工作外的時間只能、必須以及一定要做一些「學習性」,「目的性」,「功利性」,「實用性」的事情。
而是說我們應該把「無意識間耗費掉的時間」,用在讓自己大腦會為之興奮的事情上。
事實上,我們用盡力氣節省與創造的各個維度的精力,都應該用於我們內心裡認可其價值的事情。這種價值未必是事業方面的價值,也應該有情感、關係、興趣等等各種方面的價值。
我們的時間應該耗費在讓自己有感覺,有記憶,有活力的事情上,而不是習慣性的動作,麻木又並不享受的純消耗事件裡。這才是我們做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甚至於行為管理的根本。
所以,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在下班後的時間裡學習PPT,學習Excel,讀這種那樣的書,參加這樣那樣的課程才算值得。
如果你覺得你對某個遊戲很感興趣,想要花時間打通關,所以每天安排30分鐘出來打遊戲,其實又有什麼不可以?
如果你熱愛美食,每週花上2-3個晚上去不同的餐廳就為了好好吃飯,又有什麼不可以?
如果你熱愛穿搭,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研究搭配逛時尚網站又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喜歡電影,每天晚上睡前看一部電影又有什麼不行?
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和辛苦,那麼選擇一種讓你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式,度過你下班後的時間,本來就是你的權利。
當然前提是,你不能一面做著這些事情,一面不安心地覺得自己墮落。
這些讓你開心的事情,都能在思維上更加刺激你的大腦,給你帶來更豐富的感受,增加你的思維精力總容量。就像健身能提高你新陳代謝的總容量一樣。
浪費僅僅只是在於我們無意識地耗費掉寶貴的時間。在這些時間裡你做的事情,你沒有感覺,也沒有印象,發生了就像沒發生過。
無論放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很可惜,不是嗎?如果我們時間是這樣度過的,那大概生命本身也沒有什麼「寶貴」可言吧。
Sponsored Ads所以,好好想想有什麼是自己大腦享受的事情,儘早將時間與精力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吧。
推薦閱讀:
※凈語錄 悟心銘
※多亮命理語錄(二十五)
※老子名言名句語錄大全
※教父經典台詞 影響你一生的語錄_經典台詞_經典電影台詞_經典台詞大全_520個性簽名網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