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為什麼」連載之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六個「為什麼」連載之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
——為什麼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而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 |
2009年06月03日07:47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今年,新中國將迎來她的60華誕。60年前,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毛澤東同志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多少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人們為新中國而歡呼,為必將到來的社會主義新時代而祝福!6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人民經歷了艱辛的起步,也經歷了成功和曲折,更是經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年代,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了人間奇蹟,用鐵一樣的事實向全世界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1.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我們仍然不時會聽到這樣一些議論:中國為什麼要走社會主義道路、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為什麼說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對於這樣的問題,最好還是讓歷史來作出回答。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曾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代,直到19世紀中葉,西方國家先後兩次發動鴉片戰爭,打敗和侵入中國,中國內部又發生了歷時14年最終歸於失敗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才使中國社會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先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一部分人推動洋務運動,企圖在不根本改變封建制度的條件下,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以擺脫落後挨打的局面,結果在中日甲午戰爭的炮火中破滅。後來又有康有為、梁啟超等發起維新變法,冀求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通過推動自上而下的改良,以實行資本主義化的政治和經濟綱領,結果只維持一百來天,就遭到保守派的殘酷鎮壓而徹底失敗。然後又是孫中山、黃興等領導的辛亥革命,通過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冀求實行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最終的成果卻被袁世凱竊取。歷史表明,無論是舊式農民起義、封建統治階級自強,還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努力,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沒有在中國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 為什麼這些努力都不能成功呢?這要從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和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任務來分析。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哪種理論能夠對這兩個歷史課題作出正確回答,它就會成為中國人民的信仰;哪條道路能夠引導中國人民完成這兩大任務,它就能夠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哪種政治力量能夠帶領人民實現這兩大任務,它就能夠成為掌握中國歷史發展前進方向的領導力量。 一般來說,資本主義制度儘管是一種剝削勞動人民的制度,但以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畢竟是一種歷史進步,一些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確實走向了富強。可是,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總是行不通?為什麼不能通過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去完成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為什麼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其中深刻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這些問題,要從中國社會具體的歷史條件來說明。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至少有這樣三點原因: 一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萌芽,但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未完全斷絕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繫,在政治上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力量,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能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來尋求生存和發展。中國沒能發展成獨立的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狀況並沒有因國民黨的執政而改變。國民黨取得政權後,既沒有兌現它所許諾的「平均地權」,也沒實現它所聲稱的「發展民族工商業」,倒是依附於帝國主義、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資本和「四大家族」聚斂了大量財富,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對國民黨政權的完全失望,使中國的普通民眾和知識界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邊。民主黨派紛紛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共產黨改造舊中國、開闢新道路的政治、經濟主張。甚至連主張第三條道路的知識分子也不反對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得到了知識分子的贊同,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擁護。 二是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新特點促使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正處於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中國要完成近代以來兩大歷史任務,實現自己的發展,必須擺脫帝國主義的束縛,必須同時代進步潮流相適應。毛澤東同志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況。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的矛盾,決定了中國要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20世紀30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資本主義的吸引力不斷下降。而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蒸蒸日上,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在經濟危機打擊下,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華經濟掠奪,日本更是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民族危機促使人們尋找新的出路。社會主義蘇聯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制度選擇和新的社會樣板。中國知識分子大多把蘇聯的成功歸因於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因此,走俄國人的路,成為許多先進分子的共識。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三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完成中國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任務,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從中國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的特性來看,農民階級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於他們的經濟和文化條件而帶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後性;民族資產階級有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強烈願望,但由於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能力;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最革命、最有組織性的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天然領導階級。因此,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理所當然地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其他哪個政治力量能夠提出正確的綱領,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問題,解決中國實現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問題。無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者,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必然要把這一革命引向社會主義方向。正如毛澤東同志說:在這兩個階段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 由上述情況可知,中國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願所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共同作出的選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應該「補上資本主義這一課」,或者只實行新民主主義,而不過渡到社會主義。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儘管歷史上中國沒有經歷過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但仍以特殊的方式經過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已經有了外國帝國主義的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儘管這不能看成是資本主義社會。但因為有了資本主義,也就有了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否則就不可能有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謂「補課」的說法,不僅不符合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而且在邏輯上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革命的歷史條件和發展趨勢,包括共產黨的領導和沒收官僚資本,使得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階段」包含了很多的社會主義因素,因而不可能停留在這個階段,必然要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從新民主主義進入社會主義。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給中國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的是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工業幾乎等於零,糧食不夠吃,通貨惡性膨脹,經濟十分混亂。一位西方記者曾武斷地說:「這個國家太大了,又窮又亂,不會被一個集團統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還是共產黨人。」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態和高漲的創造熱情投入社會主義改造和國家建設,迅速將一個貧窮落後、滿目瘡痍的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蒸蒸日上、闊步走向繁榮富強的新中國。僅「一五」期間,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100年。事實充分證明,在中國,除了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夠給中國帶來這樣的發展,能夠改變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 2.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繁榮發展中國 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使國家更快發展起來,卻是一個嶄新課題。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對於社會主義時期的革命和建設,還有一個很大的盲目性,還有一個很大的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鄧小平同志講:「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個好制度,必須堅持。」「但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為了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從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之時起,我們黨就進行了艱辛地探索。毛澤東同志的《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央其他領導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黨的八大文獻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方面,是我們黨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要成果。在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我國逐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積累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由於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從未遇到的新課題,人們對如何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還缺少規律性認識,加上當時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的影響,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發生了失誤和曲折,付出了沉重代價,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我們黨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大命題,指明了新時期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探索的主題和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黨從長期探索中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30多年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實踐,給我國帶來了歷史性的重大變化:我國人民衝破了長期禁錮的思想障礙和陳舊觀念,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解放,激發出空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我們國家徹底改變了經濟社會比較落後的狀況,轉變成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初步走向繁榮、富裕、強大的國家,展現了嶄新的形象,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進一步實現了從領導革命的黨到領導建設和改革的黨的歷史轉變,黨的執政方式更加科學、民主,黨的執政能力更加增強、提高,黨的執政基礎更加堅實、鞏固,黨的胸襟和眼光更加開闊、深邃,成為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和發展著自身先進性的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獲得了自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長期快速穩定發展,經濟保持了年均9.8%的快速增長,遠高於世界經濟年均3.3%的增速,國民生產總值超過30萬億,一大批重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首位,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三;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日益繁榮,科學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法治建設不斷加強,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切實貫徹;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4007萬,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日益受到重視,並正在逐步解決。三峽大壩、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機場、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神州大地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我們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極大地調動和激發了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創造活力,大大積聚和釋放了全社會的發展能量。我們成功地進行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領域的深刻變革,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各方面的制度體制,為社會主義的鞏固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我們經受住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嚴重政治風波以及國際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嚴峻考驗,戰勝了來自政治、經濟、社會領域和自然界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展示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強大力量。特別是2008年,我們成功戰勝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成功平息達賴集團和西方敵對勢力製造的分裂破壞活動,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圓滿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沉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實力和凝聚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但得到了中國人民的高度認同,而且受到世界各國人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一位美國學者說:「中國令人震驚的經濟增長史無前例,中國以獨特的方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改變了世界。」一些西方輿論認為,中國的發展道路提供了一種新的啟示,正在顛覆西方的傳統理論,探索「中國成功之謎」非常有意義。特別是2008年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一系列驚人表現,使許多外國政治家、學者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認為它「凸顯了中國的制度優勢」。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不斷擴散蔓延,中國以其「獨有的競爭力、高效率和適應性」吸引著世人目光,許多人從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帶來的災難中,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的重要貢獻,深入研究中國經驗成為當今世界新的熱點。 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3.中國為什麼不能搞民主社會主義 民主社會主義是近年來一些人議論的話題。有人說,民主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正統,搞民主社會主義才可以解決中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什麼是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有的時候又叫社會民主主義。它作為一種國際政治思潮,是20世紀50年代後才有了廣泛的影響,但其淵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上半期的歐洲社會民主黨(包括社會黨、工黨)。最初,它是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個流派,受到過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影響,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反對者出現的。後來,受伯恩施坦等修正主義思想的影響,逐漸演變成一種社會改良主義,成為資本主義的改良者。二戰以後,它逐漸融入資本主義制度,演變成資本主義多黨政治的一個政治派別,或是成為資產階級執政黨,或是成為「建設性反對黨」,成為資本主義的共生者。民主社會主義雖然也自稱是「社會主義」的實踐,但它把社會主義僅僅看成是一種道德需要,否認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所以,民主社會主義並沒有超出資本主義制度的範疇,實質上只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改良。有人說它是「資本主義病床邊的醫生」,這是很有道理的。民主社會主義作為西方國家中的左翼力量,歷史上同馬克思主義有過某種聯繫,受到過一些影響,但它絕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什麼社會主義的「正統」。 民主社會主義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在世界觀上是多元論和實用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思想的構成和來源是多樣性的,把基督教學說、法國大革命的人權宣言、康德的倫理學與啟蒙思想、黑格爾哲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等都作為自己的思想來源,淡化馬克思主義色彩,甚至把馬克思主義從綱領中排除。 民主社會主義否定工人階級領導,主張資本主義多黨制。認為工人階級已經不能發揮歷史動力的主導作用,社會主義要由新出現的社會階層來領導。贊同和支持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是資本主義多黨競爭、輪流執政的參加者。認為黨應當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組成的一個共同體,不是一個階級的黨,而是「全民黨」。 民主社會主義否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主張不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認為社會主義運動沒有終極目標,不追求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歐洲一些社會民主黨曾長期執政,從沒有試圖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而且只要涉及改變私有制這個要害,態度就非常曖昧,不敢越雷池一步。從實踐來看,搞民主社會主義的國家,都以私有經濟為絕對主體。如北歐一些國家,私有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般達90%左右,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金融部門基本都是私人所有。 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和政治主張,與科學社會主義更是根本不同的,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是完全背離的。對此,我們要有十分清醒的認識。 那麼,民主社會主義這個「資本主義病床邊的醫生」,是否像有的人說的那樣,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可以拿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有人說,民主社會主義實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很成功,因此中國也可以試驗。應當說,民主社會主義在一些國家推行這種政策,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減少了貧富對立,改善了人民生活,對維護社會的穩定有某種作用。但必須看到,這些政策總體上屬於資本主義的內部調整,是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大蕭條」以後,西方各國為擺脫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採取的改良措施;這些政策並沒有從根本上觸動資本主義私有制,它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只不過是調節國民收入的一種形式,屬於國民收入的再次分配,說到底只是一種社會矛盾的「緩衝器」,不可能從根本上克服資本主義的種種痼疾。民主社會主義推行的模式,以犧牲效率為代價,過分強調社會福利的保障作用,目前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面臨難以為繼的窘境。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林德貝克批評說:這種經濟患上了「動脈硬化症」,「對勞動缺乏刺激作用」,帶來了社會發展的放慢或停滯。比如,由於特殊的福利政策,一些人寧願領失業救濟金過日子也不去工作,形成了一個寄生於該制度的階層;由於賦稅重,一些重要企業越來越不願在這些國家擴大投資規模,使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可以說,這種模式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範例。因此,即使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沒有搞這樣的政策。從我國國情來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比較低,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關係大多數人民的福祉,關係國家的前途命運。我們的任何政策不能脫離這個國情。如果在中國搞那種模式,勢必大大放慢經濟發展速度,甚至會坐失發展良機,擾亂髮展戰略,導致社會發展停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導致政治的動蕩和國家的瓦解。 又比如,有人說,北歐國家是通過改良的議會道路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我們也應該學,也搞多黨制、議會制。首先必須指出,正如前面論述所談到的,北歐國家並沒有「長入」社會主義,仍然屬於資本主義範疇,只不過在某些方面吸收社會主義因素有所改良。另外,北歐國家的發展模式和道路是與北歐國家的歷史和國情分不開的,如歷史上受戰爭破壞較少,地處歐洲邊緣、國小人少,資源相對豐富以及平民思想傳播較為廣泛,等等。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傳統使北歐國家走上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模式和道路,其他國家是不可能複製的。中國的歷史和國情更是決定了不可能走北歐式的道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根本就沒有搞改良主義、走議會道路的社會條件,只能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今天,中國通過社會主義實現了國家的振興發展,絕不可能再走回頭路。同時,從現實條件看,中國的歷史以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情況,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搞北歐的模式。 還比如,有人認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一些政策,如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民生、增加社會福利作為重要任務等,同民主社會主義的政策有某些共同點,說明我國也可以搞民主社會主義。這種看法是完全錯誤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並把它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我們黨的一系列新政策,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目的是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並結合新的實際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決不搞西方的三權分立和多黨制,等等。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民主社會主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想體系和發展道路,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即使我們提出的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改善民生、增加社會福利等政策,目的也是為了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其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其著眼點是最廣大人民,其實現途徑是共同富裕。這些同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和政策實踐,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4.中國為什麼不能搞資本主義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在中國主張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不可否認,這股思潮仍然存在。特別是當我們的發展面臨困難時,總有一些人懷疑社會主義,迷信西方資本主義。因此,搞清楚中國為什麼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非常重要。 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首先是我國的現實國情和發展目標告訴我們不能走。鄧小平同志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說:中國根據自己的經驗,不可能走資本主義道路。道理很簡單,在中國這樣一個國土廣大、國情複雜、人口眾多、經濟和文化不發達的國家,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區少數人更快地富起來,而大量的人仍然擺脫不了貧窮,甚至連溫飽問題都不可能解決,必然導致嚴重的貧富分化,發生一系列社會矛盾和階級衝突,人民將為此付出痛苦和流血的代價。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使大多數人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所以,人民不會容許走資本主義道路。 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還因為我們不可能靠資本主義方式來發展。西方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是靠「圈地運動」等剝奪農民的方式、靠「泰羅制」等血汗工廠對工人的殘酷剝削、靠販賣黑奴、靠對亞非拉國家持續數百年的殖民掠奪完成的。前不久,法國佳士得拍賣行不顧中國人民的抗議,堅持公開拍賣從圓明園搶去的獸首,又一次讓中國人民回想起鴉片戰爭以來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掠奪。今天,西方發達國家雖然不能以赤裸裸的方式大搞殖民掠奪,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仍然存在,國際「遊戲規則」仍然主要是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制定,總體上是有利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不利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政權性質、歷史傳統、時代環境、發展條件決定了不能以資本主義的方式來發展,而只能靠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靠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來發展;靠集中力量辦大事,大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建設速度來發展;靠堅持和平外交政策和互利共贏戰略,同世界各國加強合作,互利互惠,取長補短來發展。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才是最有利於我國的發展方式,才是最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國不能走資本主義道路,從根本上說,是因為這不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中國從一個戰亂叢生、四分五裂的國家,變成一個民族團結和睦、除台灣外已實現了統一的國家,從一個喪權辱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變成一個獨立自主、國際地位蒸蒸日上的國家;從一個積貧積弱、民不聊生的國家,變成一個大步邁向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國家,從一個愚昧落後、文盲充斥、勞動人民備受欺凌壓迫的國家,變成一個社會進步、文化昌明、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可以說,今天中國取得的一切進步和成就,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這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正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民主的進步、社會的和諧,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礎。放棄或動搖社會主義制度,只會使國家和全國各族人民整體利益從根本上受到侵害,造成國家和民族的大災難、歷史的大倒退。蘇聯放棄社會主義制度導致的國家解體、民族分裂、社會倒退的悲劇就是對我們的警示。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我們決不能搞資本主義。 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奮鬥中得出的歷史結論。我們應該倍加珍惜。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矢志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繼續前進。 5.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實踐在發展,時代在前進。經過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探索,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向著光明的未來努力奮進。胡錦濤同志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鄭重指出:「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做到思想上堅信不疑、行動上堅定不移,決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充分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深刻認識社會主義事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列寧曾經把社會主義形象地比喻成一座未經勘探、人跡未至的高山,意思是說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長期奮鬥和艱辛探索。鄧小平同志也指出,社會主義事業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基礎上起步的,需要我們作長期艱苦的奮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國家的總體實力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仍將肩負一系列世所罕見的艱巨任務,仍將面臨一系列世所罕見的矛盾和問題,仍將面對一系列世所罕見的困難和風險。我們必須保持長期奮鬥、頑強奮鬥、不懈奮鬥的精神狀態,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繼續奮勇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黨的基本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南,基本路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綱,基本綱領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的集中體現,而基本經驗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四個基本」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根本要求、政治基石和活力源泉,體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和總體戰略,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決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崇高使命。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世界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仍將長期面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特別是2008年9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快速擴散和蔓延,我國經濟也受到嚴重衝擊。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還要繼續接受考驗。我們要進一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毫不動搖地沿著已經開闢出來的道路繼續奮勇前進!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人類社會歷史上樹立起一座雄偉壯麗的豐碑。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社會和諧,就一定能夠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就一定能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繪就恢弘壯美的歷史畫卷,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
※中華民族始祖(一)?黃帝
※睡不著,寫點——算是回憶錄吧
※最後的分析與總結
※《塔洛》: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是誰
※作為中國人我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