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易感,經常腹瀉 | 警惕炎症性腸病!
導語
炎症性腸病(IBD)為累及迴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作者:Celia
來源:醫學論壇網
炎症性腸病(IBD)為累及迴腸、直腸、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
潰瘍性結腸炎幾乎所有的潰瘍性結腸炎都是從直腸開始的,倒灌性發展到全結腸。表面看上去正常的粘膜有可能存在輕度炎症。
炎症部位不吸收腸道水分,所以會有腹瀉。
炎症使得腸道感受器過度敏感,時常覺得要排便,有里急後重感。
腹瀉,排便緊迫,潰瘍出血此外還有腹部疼痛。
潰瘍性結腸炎沒有單一通用的治療方案。治療目標為1)儘快而安全的控制癥狀2)持續控制癥狀。緩解期也需要進行控制,這需要與經驗豐富了解你病情的醫生進行溝通。克羅恩病克羅恩病累及腸壁全層。有炎症型,瘺管型和纖維狹窄型。常見癥狀有腹痛,乏力,體重下降。克羅恩病常有肛周膿腫,而潰瘍性結腸炎通常沒有。
克羅恩病的特徵是病情時好時壞,即活動期和緩解期交替出現。克羅恩與糖尿病一樣,是不可治癒但可控的慢性疾病
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克羅恩病的複發,吸煙,壓力都是加重病情。
臨床表現
(1)腹瀉血性腹瀉是UC最主要的癥狀,糞中含血、膿和黏液。輕者每日2~4次,嚴重者可達10~30次,呈血水樣;CD腹瀉為常見癥狀,多數每日大便2~6次,糊狀或水樣,一般無膿血或黏液,與UC相比,便血量少,鮮血色少。
(2)腹痛UC常為局限於左下腹或下腹部陣發性痙攣性絞痛,疼痛後可有便意,排便後疼痛暫時緩解。絕大多數CD均有腹痛,性質多為隱痛、陣發性加重或反覆發作,部分以右下腹多見,與末端迴腸病變有關,其次為臍周或全腹痛。
(3)里急後重因直腸炎症刺激所致。
(4)腹塊部分CD可出現腹塊,以右下腹和臍周多見,因腸粘連、腸壁和腸系膜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所致,內瘺形成以及腹內膿腫等均可引起腹塊。
飲食調節
炎症性腸病是對營養有要求的疾病。最好每天服用複合維生素(美國有專門針對炎症性腸病的複合維生素配方Forvia)。
絕經後婦女或乳糖不耐受患者需要額外補充鈣或維生素D。
疾病活動期要盡量避免吃含纖維食物,控制期,纖維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少吃多餐,保證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腸道充脹,產生氣體。
機體需要蛋白質來修復腸道炎症。每天可少量紅肉。
最好有飲食記錄習慣,觀察癥狀與飲食物之間的關係。
做菜盡量用橄欖油或菜籽油,常吃魚,其中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緩解炎症。
克羅恩腸病患者發作期盡量少攝入乳糖(牛奶或奶製品),控制期可少量進食,最好飲用乳糖酶奶。
藥物治療
1、隨著腸道微環境研究的逐漸發展,微生態治療IBD為臨床醫生提供新的思路。
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是人類最大、最複雜的微生態系統,其中存在著大量地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其數量約是人體細胞的10倍。研究發現微生物和其代謝產物在IBD的發病中起到重要作用,IBD病人微生態失調,腸道菌群多樣性減少,各細菌菌屬量明顯改變,主要表現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增多和厚壁菌屬(firmicutes)減少(尤其梭菌屬),其中許多保護性細菌軍屬顯著減少,如擬桿菌門(bacteroides),優桿菌屬(eubacterium)和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等。
IBD病人腸道內真菌多樣性也發生改變,擔子菌門/子囊菌門比例和白色念珠菌丰度的增加,以及酵母菌丰度的減少。此外,IBD病人的腸道病毒同樣發生改變,如噬菌體的含量增加。IBD的病人微生態失調,腸道微生物群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SCFA)的細菌量減少,致腸上皮營養素缺乏,腸黏膜上皮細胞屏障功能下降,腸道通透性增加,進而促進炎性反應,與IBD發展密切相關。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腸道菌群調節方法主要包括飲食、微生態調節劑以及糞菌移植(FMT)等。
2、免疫抑製劑在IBD的應用
免疫抑製劑主要應用於美沙拉秦和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對糖皮質激素依賴的慢性活動性病例。免疫抑製劑是一組降低或抑制機體免疫反應的藥物,用於治療IBD的免疫抑製劑眾多,其中包括:抗代謝葯硫嘌呤類藥物和甲氨蝶呤(MTX),微生物代謝產物環孢素A(cyclosporin A)和他克莫司(tacrolimns),其他作用機制的藥物沙利度胺(thalidomide)等。隨著免疫抑製劑被用於IBD的治療,其不良反應及療效引起更多的關注。
硫嘌呤類藥物
硫嘌呤類作為嘌呤拮抗劑類抗代謝物,是治療IBD的最常見的免疫抑製藥物,但因其起效時間慢,不宜用於誘導緩解治療,主要用於激素誘導緩解後的維持治療,如硫唑嘌呤(azathiorine,AZA)和6-巰基嘌呤(6-mercaptopurine)等。
甲氨蝶呤(MTX)
對於活動期、複發頻繁難治型CD或不耐受AZA和抗-TNF藥物及維持緩解期的CD的病人,使用MTX有一定療效。臨床上如果天冬氨酸轉移酶(AST)高於正常值得2倍,建議停葯直至AST恢復正常。MTX用藥期間及停葯後6個月內均應避免妊娠。
微生物代謝產物藥物
環孢素、他克莫司均是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環孢素靜脈用藥起效迅速,治療激素抵抗性重度UC短期有很好的效果,但長期的毒副反應應該得到關注。無明確證據顯示口服環孢素治療CD有效。環孢素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腎毒性、高血壓、癲癇、神經毒性等,治療過程中需嚴密監測腎功能、電解質、血葯濃度等指標。
近年來,生物製劑(如TNF-α抗體)在治療IBD方面的進展迅速,但因IBD是一種長期慢性疾病加之生物製劑高昂的費用,生物製劑在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免疫抑製劑依舊是維持治療IBD的主要藥物。
關於手術積極控制炎症的發展,是治療本病的關鍵,到了後期藥物治療無效只得採取手術切除治療方案。
對於潰瘍性結腸炎,病情嚴重,多種藥物治療無法控制癥狀,最好在出現其他併發症(感染或穿孔)之前,考慮切除結腸。
克羅恩病患者手術慎重,病變或狹窄腸斷切除後,3年內80%的患者會複發。如果肛周並發有膿腫或肛瘺,需積極手術切除肛周病變。
推薦閱讀:
※腸道微生物和肺不得不說的故事
※原來腸道功能這麼強大:淺談腸道屏障
※術前腸道準備,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嗎?
※腸道微生物研究入門必看:神奇菌群有哪些?
※便秘請吃翔?揭秘糞便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