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普及陳氏小架揚我中華瑰寶之魂

作者/蘇紅軍⊙編輯/張宏婉

導讀:應拳友要求,再介紹篇陳式小架的文章,希望滿意!


挖掘普及陳氏小架揚我中華瑰寶之魂

太極拳已成為國際矚目的健身養生運動之首取,是深含中華古老哲學的民族瑰寶。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等太極拳,在各地愛好者的努力下,得到了繼承和發展。探尋諸多太極拳的淵源,其產生和演變都源自陳氏太極拳,故近年來習練陳氏太極拳已成蔚然,且逐漸走上時尚的殿堂。尤其是陳氏太極拳小架,在先輩拳師和當代領軍人物的努力下,隨著眾多拳友們的鑽研和追尋,這一民族瑰寶之魂,已凸顯出其獨特的魅力,走出神秘,走向大眾,並走上了國際。為了促進陳氏太極拳小架的發展,這裡談幾點淺薄的體會,供愛好者參考,不對之處敬請指教。

  

一、初探《三三六拳譜》的邊緣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國優秀武術輔導員、沁陽武術協會主席、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立憲,在向學生們教拳授課時,曾多次談及陳鑫的《三三六拳譜》。該拳譜言簡意賅,理法詳盡,是太極拳實踐結合理論的一部寶典。陳伯先在《憶三三六拳譜》里寫道:其封面寫著「三三六拳譜秘本」、「民國歲次甲寅成」、「陳氏家藏」;封二楷書「極秘極密,勿輕示人。可傳則傳,否則焚之!」第三頁寫有:「《三三六凡例》」,「陳鑫著」,「侄雪元、椿元編輯」,「孫女淑貞」,「孫男金鰲、口棟參訂」;《凡例》的章目概分:序、戒箴、天人合一論、無極、太極、河圖、洛書、三才、人身穴道、八卦等圖解、拳之由來與演進、教學體用、兵器等等。據陳伯先的考證,《三三六拳譜》原有兩本,一為陳鑫親手書寫,一為陳椿元手抄本。

  

陳鑫的手書本傳與陳克忠秘藏,遺憾的是於「文化大革命」初期,霉爛漚糟在紅薯窖里。同仁們相信,陳克忠及其傳人,一定會將這一寶貴遺產整理傳承下來。

  

陳椿元的手抄本親傳陳立憲老師保存,可惜「在一次戰亂身危時刻,因怕流落於非人,」陳立憲老師「將該書一頁一頁撕開,足踏於竹林泥沼之中。」後來,陳立憲老師總結所得真傳和鑽研拳譜的體會,以陳氏太極拳理論、陳鑫的著作為基礎,撰寫《陳氏太極拳拳式講解》、《陳氏太極拳要領》等書稿,傳授與子女和學生,使這一寶典之精髓得以繼承和發揚。

  

二、《陳氏太極拳圖說》拳勢淺析一二

  

陳鑫著的《陳氏太極拳圖說》,作為陳氏太極拳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文獻,在太極拳界享有盛譽。其卷首詳解了由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消長,螺旋纏絲,人體的十二條經絡,及任督二脈,以《易經》之理說太極拳理。2006年,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沛菊將這一部分譯釋出版,通俗易瞳,緊扣本意,成為廣大愛好者研討的必讀之物;其後三卷,圖文並茂,詳盡地闡述了陳氏太極拳的動作轉關、攻防技術、方位和卦象。是後人演練拳術、探討拳理的主要資料。

  

《圖說》中,太極拳卷一、卷二、卷三,分節十三勢,拳勢名稱為六十四勢。而在社會上傳承、傳授的拳路,有七十二勢、七十四勢、七十八勢等。就此問題,有觀點認為「陳鑫避輕就重,擇拳式精華而加以論述,記載的並不是完整的拳架。」

  

下面有兩點不成熟的看法,以便拳友們探討。

  

1、《圖說》所載應是完整的拳架。

  

綜觀《圖說》後三卷,對整套陳氏太極拳,表述非常詳盡,對重複的拳勢,除註明與前xx勢同之外,還把本勢的上勢來脈與前勢的差別,標註清楚,提醒注意。如:第十七勢第二個白鵝亮翅,第五十勢第三個白鵝亮翅,因接的前勢不一樣,其他都一樣,所以在標註接上勢來脈的不同後,便註明「上下纏絲精與一切法律,皆與第一白鵝亮翅同」。其他重複勢也都是如此,說明了陳鑫著書之嚴謹。《圖說》自序中言:「愚今者既恐時序遷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門別戶,失我真傳。所以課讀餘暇,急力顯微闡幽,纖細畢陳。自光緒戊申以至民國乙未,十有二年,其書始成。又急繕寫簡冊,雖六月盛暑,不敢懈也。說中所言,吾不知與前人立法之意,有合萬一與否,而要與先大人六十年之攻苦,庶不至淹沒不彰也。亦不至以祖宗十六世之家傳,至我身而斷絕也。」可見為寫此書,陳鑫傾畢生心血之辛苦,斷不可能將家傳拳譜記載不完整。

  

2、拳勢對照釋疑。

  

《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六十四勢拳架,這是陳氏拳的傳統拳架,也就是陳氏太極拳小架。現在所傳練的一路拳,以七十二勢來說,雖然在拳勢上多了八勢,但在動作上並無大的差別。

  

首先,預備勢和收勢。武術界老人都知道,傳統拳套路,原本是沒有預備勢、起勢收勢的。預備勢、起勢收勢是武術走上表演比賽後,為了告知裁判和觀眾起止時間所作的規定。現在所有出版成書的武術套路,都有預備勢、起勢收勢,故此兩勢有或沒有無關緊要。

  

其次,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八等勢,在「單鞭」前都有「六封四閉」或「合式」,整套拳架有七個「單鞭」,就又多了七勢。《圖說》中「攬擦衣」後直接為「單鞭」,但在文字標註中有該動作。日:上接「攬擦衣」,「左手上行與臍平,外往裡轉一小圈,右手從後往前亦轉一小圈,左右一齊合住,神氣呼應,如兩人照臉說話,然後左手從合處領起左半身,自下而上轉向西,……」,然後拉出單鞭。我認為,動作標註的如此詳細,說明該動作不是可有可無,而是承上接下重要的過脈,所以,多幾個「六封四閉」名稱,不過是先輩們在教與學中的動作分解中,約定俗成而已。另外還有「金雞獨立」、「朝天凳」兩勢,其他有合稱為「左右金雞獨立」一勢的。

  

等等這些,都影響不了《圖說》與陳氏太極拳傳承的統一性,也就是說,不管是七十二、七十四、七十八勢,都是對《圖說》的繼承和發展,也正是這些繼承和發展,使得陳氏太極拳越來越發揚光大。

  

三、陳氏太極拳小架的練習方法

  

陳氏太極拳小架看上去輕盈柔軟,實質上外柔內剛,具有靈活多變、收放自如的風格特點,要練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初學者首先要注意套路架式的準確和動作的連貫,練拳時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覺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縮肩夾襠,氣泄身僵。所以,拳要往大處練,朝小處收,然後再往大處開,再朝小處收,反反覆復,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學會後,先不要急於走勁,過早的走勁,容易僵硬和扭擰。陳立憲老師在《陳氏太極拳要領》里指出:要先做到放鬆,「放鬆是練拳的主要要求。要肩襠放鬆,各關節放鬆,肌腱放鬆,周身放鬆,周身才能活而不僵。對放鬆精神未能領會時,不應先要求用丹田氣,應在練拳的長久日子裡尋找丹田之氣的來源。」也就是說,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帶氣,以氣帶意;經過長期的盤架子,逐步過渡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的高級境界。

  

根據陳立憲老師所授練拳要略,經多年對陳氏太極拳小架的習練和揣摩,總結幾點練拳心得與大家共勉:練拳要「恆」,拳不離手經常練,鐵杵磨針不間斷,一層陰陽一道關,循序漸進不能貪。要「穩」,神斂意專心不躁,腳下乾淨地抓牢,身樁端正不要晃,形走勁到機關巧。要「靈」,腿腳虛實要分明,凝神聚氣履薄冰,沾粘連隨多變化,不怕引進和落空。要「空」,周身百骸全放鬆,任督自由意念輕,掤捋擠按隨法則,順纏逆走一貫通。要「悟」,練拳不悟終難成,順藤摸瓜勤修行,舉一反三豁然朗,拳理奧妙無止境。

[本文摘自《搏擊》2011年第1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

[本文摘自《搏擊》2011年第1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中華文明的始創者軒轅黃帝
伊一搭檔蔣昌建主持《中華好故事》·都市周報
中華道藏12_1---5
中華百家姓對聯
「中華十五聖」之四:詩聖杜甫

TAG:中華 | 普及 | 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