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萬能戰機之謎: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日本海軍的主力戰鬥機。生產年為1939年是日本紀年2600年,因此被稱為零式戰鬥機, 正式名稱是「零式艦上戰鬥機」簡稱零戰。在戰爭前期日本國民並不知道飛機正確名稱。報紙,廣播等在發表戰果的時候,只宣稱「海軍新銳戰鬥機」。美軍在1942年6月捕獲的零式上,見其機身腋下有「零」字樣,零在英語是Zero,後盟國稱其為「Zero」。
在戰爭初期,零式以爬升率高,轉彎半徑小,速度快,航程遠等特點壓倒美軍戰鬥機。但到戰爭中期,美軍使用新型戰鬥機並捕獲零式後,其被研究出弱點,慢慢零式優勢丟失。到了戰爭後期,成為「神風突擊隊」的自殺爆炸攻擊的主要機種。[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40年7月15日,三菱公司12式試艦戰在本土完成了全部測試,在山口多聞和大西瀧治郎的強烈要求下,7月21日12式試艦從日本本土經上海、南京、安慶達到漢口,加入第12航空戰隊。到達中國後10天,12式試艦戰有了一個正式的名號:A6M1零式艦上戰鬥機11型。 1940年8月19日,零式開始了在中國上空的作戰飛行。一般說來,根據口頭報告儘管8月之後中國和蘇聯飛行員與某種新型戰鬥機有所遭遇,但是一般都把9月13日的璧山空戰記錄為零的初次大規模出擊。1940年9月13日,星期日,零式編隊上午8點半時從漢口起飛,9點半時降落在前進基地宜昌進行加油和飛行員休息。12點,編隊再次起飛,顯示了下午1點10分與中攻隊(27架)匯合,並於20分後結束對重慶的轟炸開始返航。根據日方記錄,約20分後,日軍97司偵偵察機發現了中國空軍的戰鬥機編隊,日機再次轉向。下午2點,日機在6500m高度發現了5000m高度的中國空軍的 E15編隊和隨後E16(共計30架),即開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突襲。對於具備高度優勢又有裝備的優勢日本戰鬥機來說,這無疑是一次一邊倒的戰鬥,隨著天空的逐漸平靜,日機陸續返回了宜昌,最後一架北畠三郎戰機於下午4點20分降落。通常情況下,日本出版物對這次戰鬥的戰果記錄為擊落30架,也有些則記載為擊落27架,自身無一損失。這個戰果是怎麼來的呢?指揮官的進藤大尉聚集12名參戰飛行員,把大家彙報的戰果進行了統計,並結合自己從高空觀察到的情況,形成了戰果詳細報告,根據這份報告,新聞報道也進行了大量的宣傳。
指揮官進藤上報的戰果和宣傳媒體的報道,顯然產生了差異,為什麼呢?也許白根斐夫中尉的家庭背景,是產生這種區別的原因。應該說,當時零式戰隊沒有幾個空戰老手,有半數飛行員甚至在空戰開始的時候忘記丟掉了副油箱。
根據當時的中國空軍的記錄,出擊第三,四大隊的E15 25架,E16 9架,在空戰中13架被擊落,11架受傷迫降,飛行員戰死10人,負傷8人。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在後來的宣傳中,這次出擊被渲染為27:0的戰鬥。事實上,戰鬥中大木,藤原,高冢,三上的戰鬥機均中彈受傷,在宜昌著陸時,高冢機因為起落架受損,在迫降時損毀,因此實際損失應該是損失1架(當然,零損失也可以強辯為在空中戰鬥時沒有一架被擊落 )。按倭人記錄,零戰第一次被擊落是1941年5月20日在成都上空,12戰隊飛行員木村一一空曹斃命;6月23日,12航戰的小林喜四郎一等航空兵在蘭州上空被擊落,擊落他們的,均為地面高射武器,而不是我空軍的戰鬥機。9月15日,12航戰,14航戰解散。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海軍航空兵二戰期間最著名的飛機,也是二戰日本飛機的招牌型號,在太平洋戰爭中自始至終都是戰鬥的主力。在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對盟軍飛行部隊造成了空前的災難,給予了盟軍最大的震撼,戰爭初期日軍僅有300架零式,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戰場,就憑藉這區區250架零式,日軍在開戰後幾個月時間把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機部隊消滅了2/3,當時盟軍飛行員架機起飛迎擊零式時,無論飛行員還是指揮官都明白,戰機飛出去以後八成是回不來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零式的創造者是三菱重工著名的設計師堀越二郎,他1927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航空工業科,曾在德國容克斯公司和美國寇蒂斯公司深造,他吸收了世界最先進的設計思想,在海軍的96艦戰的設計經驗基礎上設計出了這種全新飛機。零式戰鬥機於1937年開始設計,1939年4月1日由三菱重工業公司首次試飛。零式是日本飛機設計的重要里程碑,它實現了多個第一,如首次採用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機關炮,恆速螺旋槳,超硬鋁承力構造,大視界座艙和可拋棄的大型副油箱等設備。零式21型採用了950馬力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時速達到了533千米 零式設計期間,三菱公司召開的新戰鬥機性能取向會上軍方代表曾有過爭論,一派認為:空戰能力主要取決於轉彎格鬥性能,為了格鬥性能必需犧牲航程與速度。而另一派則認為:日本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優越,足夠對抗世界任何戰機,差的就是速度,新戰鬥機應該著重解決速度與航程的問題,至於格鬥性能可以適當犧牲。一時會上出現了2種截然相反的觀念,誰也無法說服誰,只得休會。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當新戰機試飛時,性能竟然同時滿足了高速派與格鬥機動派的需求。零式設計成功一個關鍵因素是日本住友金屬工業公司(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 Limited)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稱50風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零式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減輕了飛機重量,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零式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空重(21型)僅1570千克。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特別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極大的續航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機動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日本航空母艦剛換裝的81架零式戰鬥機,作為護航戰鬥機參加了兩個攻擊波的空襲,完全掌握了瓦胡島上空的制空權,壓制任何強行起飛的美軍飛機,同時掃射美空軍機場,僅有9架飛機沒有返航。
珍珠港事件的稍後,駐台灣的日本陸基航空兵也大舉空襲菲律賓的美國克拉克等空軍基地。零式戰鬥機採用多次訓練的低速省油飛行方式,為一式陸攻進行遠程護航。美軍面對續航力如此強大的日本戰鬥機,不禁大驚失色!美國在菲律賓的空軍力量被打得七凌八落。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性能超過所有盟軍飛機,特別是其機動性和續航力無人能比。當時美國的F-2A水牛、F-4F野貓、P-40戰斧等飛機,面對零式一籌莫展。在香港、新加坡、菲律賓、東印度甚至印度洋,零式戰鬥機統治了整個的天空,為日軍的登陸作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攜帶炸彈的零戰也可以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有「萬能戰鬥機」之稱。
推薦閱讀:
※戴上「保鏢」套袖,戰鬥力不再只有5 | 科技評論主題站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戰鬥力是銀子堆出來的:來看看岳家軍、戚家軍有多燒錢
※戰鬥伏降刑衝破合
※[圖文]瀕海戰鬥艦 續 (1月20日)
※媽祖 (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