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洛克菲勒家族留下的啟示

洛克菲勒家族留下的啟示

金岩石

時至今日,產業創新此起彼伏,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壟斷,而是創新;基礎資源不再是石油、煤炭和土地,而是思想、數據和信用。在思想創造財富的時代,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

蜚聲國際的戴維.洛克菲勒去世了,享年101歲。1937年,老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歲。老洛克菲勒是窮人,兒時有兩個夢想:一要賺到10萬美元,在他不到40歲時就實現了;二要活到100歲,僅差兩歲,如今被他的兒子實現了。老洛克菲勒是全球第一位億萬美元富翁,1889年的媒體文章首次稱其為「世界首富」,以每小時750美元的速度賺錢!而在那時,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每周不到10美元。老洛克菲勒壟斷了90%的美國石油業,當時媒體評估其凈資產約為1.5億美元。更為可信的是美國財政部的報告,據1902年的審計報告,老洛克菲勒的身家是2億美元,1914年達到9億美元。

老洛克菲勒是美國第一代企業家,企業家是資源開發者和市場開拓者,在當時,唯一有效的商業模式就是壟斷資源、壟斷市場。在石化資源為基礎資源的時代,誰壟斷了石油,誰就壟斷了財富。壟斷性的商業模式可以讓一個家族迅速致富,卻難以驅動產業創新,所以財富總量的增長是緩慢的。老洛克菲勒從零到億萬美元用了30-40年。時至今日,產業創新此起彼伏,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壟斷,而是創新;基礎資源不再是石油、煤炭和土地,而是思想、數據和信用。身價超過億萬美元的富翁不勝枚舉,洛克菲勒家族早已退出了世界首富的行列。如今,人們紀念洛克菲勒並不是因為財富,而是因為慈善。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至今,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業已逾百年,全球各地包括中國在內,受益者不計其數。

早在1987-1989年,我在美國哈佛大學研修兩年,老友朱嘉明先生與洛克菲勒家族的小女兒艾比·洛克菲勒相熟,她家在哈佛大學校園內有一處別墅,記憶中我們至少去過3次。交談中,艾比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幫助窮人脫貧,隻字不提賺錢花錢。僅就我所知,她出資支持了很多援助貧困人口的項目。這些交談和觀察對於我後來形成的新財富理論很有幫助。在我看來,窮人可以和窮人共患難,卻幾乎不能同富貴,「苟富貴勿相忘」是窮人之間自我安慰的謊言。而富人的扶貧行為卻具有普遍性,大體有3種原因,其一是散財求安全;其二是捐贈求心安;其三是慈善求免稅。社會生活中,絕大多數高調扶貧捐贈者不過是另類的融資套路,更有甚者則是假慈善真行騙。

富人從善是一種市場行為,來自於市場創造財富的內在機制,正所謂:取之於市場,回贈於社會。特別是在「劫富濟貧」思想流行的社會,富人從善捐贈有主動和被動雙重理由,主動者是從善,被動者為避禍。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是財富增長的副產品。基於上述觀察,再結合中國的實踐,可總結出公平社會三原則:1.財富增長,貧富分化;2.富人投資,窮人創業;3.富人從善,窮人脫貧。由此演繹,財富的兩極分化是經濟規律,只有在兩極分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中,財富增長才會激勵窮人創業,激勵富人從善。

在這裡,最具爭議性的提法是「先富幫後富」。人們會說先富者沒良心,賺錢出國移民,不承擔責任!其實,先富者的財富傳承就是幫後富;其次,先富者的慈善行為更是幫後富;其三,先富者的風險投資最能幫後富。若沒有先富起來的窮人孫正義,就沒有後富起來的馬雲。

在思想創造財富的時代,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富豪是白手起家的窮人,而在他們身後,三分之二以上都有「貴人」相助。戴維·洛克菲勒就是那些「貴人」中最顯赫的一員,因此是值得紀念的人之一。


推薦閱讀:

中國十大富豪家族
你認為一個人是否應該要背負起一個家族的期望去做事?
袁世凱家族3
竹立家:如何治理家族式腐敗
擺地攤到中國首富,一門四傑成中國第一家族,馬雲王健林都靠邊站

TAG: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