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坦克軍(機甲軍)、坦克師團編成與部署

日本雖然於1927年2月開始生產坦克,但在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和其他國家一樣,將坦克聯隊分屬於各師團。 從「九·一八事變」以後,日軍凡較大規模的進攻作戰,都有坦克部隊參加,並於1934年首先在關東軍成立了獨立混成第1機械化旅團。其集中使用坦克,是在1939年春天的南昌作戰、秋天的「諾門罕」作戰。在這些作戰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徐州作戰、「諾門罕」作戰,損失較大。在徐州外圍日軍連連以坦克群發起攻擊,但被第5戰區炮兵擊毀不少。  這時日軍有兩所坦克學校,一在其國內的千葉縣,一在我國東北的四平市。    1941年6月,由山下奉文所率之陸軍視察團考察了德軍、義大利軍在歐洲作戰及戰場情況,他們對德軍以摩托化步兵、坦克集團、輕轟炸機群為主體,協同進行之「閃擊戰」,印象極深。回國後提出應集中使用坦克部隊的建議,後來根據日軍以前在諾門罕與在馬來亞、菲律賓、緬甸使用坦克部隊作戰失敗與成功的經驗教訓,深感需將分散使用之坦克部隊,進行集中編組,以發揮坦克部隊快速、機動的突擊能力。為此,1942年6月24日,日軍大本營下令組成坦克軍(機甲軍),由吉田德任司令官,所屬為坦克第1、第2、第3師團,坦克教導旅團。1944年7月6日又組成坦克第4師團。日軍這些坦克部隊的編組序列與部署情況為:(一)關東軍坦克部隊    坦克軍  司令官 吉田德 中將 四平         參謀長 寺田雅雄 少將 戰車第1師團  師團長 星野利元 中將 牡丹江 戰車第1旅團:轄戰車第1、第5聯隊 戰車第2旅團:轄戰車第3、第9聯隊 機械化步兵第1聯隊 師團速射炮隊 師團搜索隊 機械化炮兵第1聯隊 防空隊、工兵隊、整備(維修)隊、輜重隊 戰車第2師團  師團長 岡田資 中將 勃利(黑龍江省) 戰車第3旅團:轄戰車第6、第7聯隊 戰車第4旅團:轄戰車第10、第11聯隊 機械化步兵第2聯隊 師團速射炮隊 師團搜索隊 機械化炮兵第2聯隊 防空隊、工兵隊、整備隊、輜重隊 戰車教導旅團 轄戰車第23、第24聯隊 四平 戰車第15聯隊 孫昊(黑龍江邊) 戰車第16聯隊 海拉爾 (二)中國派遣軍坦克部隊 戰車第3師團  師團長 西原一策 中將 包頭 戰車第5旅團:轄戰車第8、第12聯隊 戰車第6旅團:轄戰車第13、第17聯隊 機械化步兵第3聯隊 師團速射炮隊 師團搜索隊 機械化炮兵第3聯隊 防空隊、工兵隊、整備隊、輜重隊 (三)南方軍坦克部隊 戰車第4聯隊 爪哇島(印尼) 戰車第14聯隊 緬甸 (四)日本國內坦克部隊 戰車第4師團  師團長 名倉刊 中將 千葉縣 戰車第7旅團:轄戰車第2、第22聯隊 戰車第8旅團:轄戰車第18、第19聯隊 以上敵3個在華的戰車師團,全部署於中蘇、中蒙邊境的附近,作對蘇進攻的準備。 (五)戰爭促使日軍武器改進   日本生產的坦克,其車體強度、火力、動力、超越障礙等,逐年均有所改進。開始其輕戰車為7.4噸,120馬力,時速40公里,3.7公分口徑炮一門。至1937年由三菱重工業工廠生產的中型戰車,其車體重量已達15噸;發動機為170馬力,安裝了口徑為5.7公分的火炮,越壕能力達到2.5公尺。經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和1942年的菲律賓作戰之後,日軍深感其坦克火力太弱,特別是「諾門罕」之戰,關東軍安岡正臣中將所率的兩個戰車聯隊幾乎全被蘇蒙軍的航空兵、炮兵、坦克部隊所消滅。   那次作戰失敗後,日軍成立了「諾門罕委員會」除對失敗原因進行全面研討外,為接受教訓,對今後作戰部隊的編組、訓練、情報、指揮、通訊、軍兵種的協同配合、政治教育、戰術、供應保障等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對武器的改進特別是坦克、火炮、飛機這些重裝備的改進,組織了專門人員進行了對比、研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隨之由工廠設計生產,以圖使日本的陸軍在編組、指揮、士氣、裝備、戰術、各項保障方面等得到改進和提高,縮小與蘇、美在軍事裝備上的差距。   經「諾門罕委員會」研究與提出措施之後,日軍有些重裝備相繼得到改進。如淘汰原來3.7公分口徑之鐵輪戰防炮,而新製成口徑為4.7公分的膠輪「一式」(1941年式)戰防炮;將原為不收起落架和僅裝備7.9毫米口徑機槍的「九七式」戰鬥機,改製為能收起落架並裝備口徑為兩公分機關炮的大速度「一式」戰鬥機等等。在戰車方面則生產了重30噸、400馬力、時速為45公里、裝備7.5公分口徑炮一門的新式中型坦克。這種坦克的性能與美軍當時所裝備的「薛爾曼」式坦克不相上下,並具有載彈量多的特點,可攜帶70發7.5公分口徑炮彈。 (六)日軍坦克部隊之編製   日軍之戰車師團,其編製之總人數約為13820人(這時其步兵師團,總人數已達24440人)。其情況為: (一)戰車聯隊為1070人左右,編有中戰車3個中隊,輕戰車1個中隊,炮戰車(自行火炮)1個中隊,1個維修中隊。 (二)機械化步兵聯隊,約為3030人,編有3個大隊。每大隊為3個步兵中隊,1個重機槍中隊;聯隊直屬1個山炮中隊。 (三)搜索隊約為700人,有輕戰車2到3個中隊,步兵1個中隊,自行火炮1個中隊。 (四)速射炮隊約為340人,編有3個中隊。 (五)機械化炮兵聯隊約為1500人,編有野炮1個大隊(3個中隊),10.5公分口徑榴彈炮兩個大隊(每大隊也是3個中隊)。 (六)防空隊約為1010人,編有高射炮兩個中隊,高射機關炮4個中隊。 (七)工兵隊約為1150人,編有3個中隊。 (八)整備隊約為780人,編有3個中隊。 (九)輜重隊約為770人,編有4個中隊。 (七)日本投降時,其坦克部隊之位置   隨著戰局的變化,日軍為加強菲律賓及其本土的防禦,對其步兵師團和戰車師團進行了新的部署,並新成立了若干新的戰車部隊。至投降時,其戰車部隊的態勢為:   戰車第1師團  師團長 細見惟雄 中將 已由牡丹江調日本國內櫪木縣佐野 戰車第2師團  師團長 岩仲義治 中將 已由勃利調菲律賓呂宋島 戰車第3師團  師團長 山路秀男 中將 已由河南淅川調北平之通縣 戰車第4師團  師團長 名倉刊 中將 仍在日本國內干葉縣 獨立戰車第1旅團  旅團長 阿野安理 少將 瀋陽 獨立戰車第2旅團  旅團長 佐伯靜夫 大佐 日本國內神奈川縣厚木 獨立戰車第3旅團  旅團長 田畑與三郎 大佐 日本東京附近之更科 獨立戰車第4旅團  旅團長 生駒林一 大佐 日本福岡縣東北之福丸 獨立戰車第5旅團  旅團長 高澤英輝 大佐 日本宮崎縣西北之本庄 獨立戰車第6旅團  旅團長 松田吉人 大佐 日本宮崎縣以西之霧島 獨立戰車第7旅團  旅團長 三田村逸彥 大佐 日本東京東北霞浦北岸之小川 獨立戰車第8旅團  旅團長 當山弘道 中將 日本琵琶湖以北之三方町 獨立戰車第9旅團  旅團長 北武樹 大佐 吉林四平市。   以上所裝備之各型坦克,絕大部分是由東京以西、相模川以東、八王子市以南的相模原兵工廠所製造或組裝。
推薦閱讀:

日本「窮忙族」
何去何從,日本的老人
如何評價「紫電」戰鬥機?
近幾年除了晝顏還有哪些好看的日劇呢?
日本語言學校和大學的留學獎學金制度-淺解

TAG:日本 | 坦克 | 機甲 | 部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