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歐行小記:易北河畔思長者

歐行小記:易北河畔思長者花總丟了金箍棒09.25 19:54閱讀66190

高鐵、核電與國產大飛機是中國製造的新三駕馬車,這趟歐洲之旅,讓人更追念某位長者的高度。

前些天,我隨中國媒體團訪歐,有幸參觀了空客集團在法國與德國三處生產基地。相比兩年前去過的空客A320天津工廠,這回主人安排的路線更為全面,我們不但走訪了圖盧茲最新的A350XWB總裝線,還深入了漢堡廠區的A380、A320車間,以及位於施塔德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基地。這些年中國民機市場增速迅猛,無論空客還是波音都在對華宣傳上費了不少心思,對媒體採訪限制也寬鬆了許多,要擱在從前,甭說是在生產線做直播了,恐怕就連拍照都得受到嚴格管控。

imgLoading

圖盧茲空客總部

作為打醬油級別的偽飛友,補記小文一篇,談談此行的若干感觸。

imgLoading

Aeroscopia博物館展出的協和1號機,這個博物館是由空客贊助的

國家的臉面可以用消費與排場墩出來,里子卻必須靠高科技與重工業支撐。這道理看似簡單,到了現場才算親身領教。像寬體客機這樣的龐然大物,設計與生產早就實現了全球化協作,可核心知識產權與生產技術,卻依然是高度壟斷的。我們首站到訪的圖盧茲號稱法國第四大城市,人口不過區區四十萬,看不到一幢摩天大樓,卻雲集了包括空客集團總部、國立高等航天航空學院在內的一批頂尖企業與科研機構。早在1969年這裡就造出了第一架協和超音速客機,直到今天,航空迷還可以在Aeroscopia博物館看到協和的原型機。這樣殷實的家底,不是幾句口號就能唱衰的。

imgLoading

大白鯨Beluga貨機承擔了空客飛機部件的運輸工作

拿最新的A350XWB來說,中國也「參與」了研發,在生產製造上還承擔了5%的任務量,但主要還是尾部方向/升降舵等複合材料部件。為了示好中國,空客在天津建立了一條A320總裝線,不久後還將承擔A320NEO的總裝任務。這些都是用買買買換來的。

imgLoading

漢堡的A320總裝線布局與天津工廠完全相同

作為對中國持續shopping的回報,A330完成與交付中心今年也在天津開工了。這些總裝線與交付中心固然可以帶給發展中的中國航空工業許多寶貴經驗,但人家畢竟不是來當白求恩的。技術輸出這種事情,終歸不能寄望於帶頭大哥的施捨。

imgLoading

漢堡廠區的A350XWB裝配車間

就拿參觀這事兒來說,幾條站位式總裝線主人都讓我們敞開了拍照,但在施塔德的複合材料製造中心,最先進的A320垂直尾翼脈動裝配線(Pulse Assembly Line)依然是嚴禁攝影攝像的——畢竟這裡的技術含量要比後端的總裝高多了。

imgLoading

背景大門後便是禁止攝影的A320垂尾脈動式裝配線

來德國前,我在媒體上看到了美的公司準備併購德國最著名工業機器人KUKA集團的消息。然而在號稱「國之重器」的高鐵、核電與大飛機領域,收購這條道卻很難走得通,我們自己要爬的坡還長得很。

imgLoading

漢堡A380裝配車間里的KUKA omniMove移動機器人

三年前,德國政府在漢諾威博覽會上提出了工業4.0的目標,要把生產製造和物流體系都智能化、信息化,說到底就是要實現一次新工業革命。親眼見到漢堡和圖盧茲的裝配線時,震撼我的並非現場的氣勢恢宏,而是背後強大到令人髮指的供應鏈管理。

imgLoading

隔著車窗拍攝的A320機頭,左一將由漢堡港發往天津

在全球分工協作的大棋盤上,如果沒有高度信息化的物流供應鏈與柔性生產管理作支撐,再現代的飛機總裝線也只是個擺設。看不見的才是最牛逼的,空客與波音的傲人之處,說到底是在這些細節上。在大飛機製造上,中國人要追趕的,實在是太多了。希望ARJ21和未來的C919,能夠真正飛出一片天。

imgLoading

施塔德生產的機翼上蒙皮是A350上最大的複合材料部件

最後,感謝長者的高瞻遠矚。如果不是他在1995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就沒有2002年ARJ21-700飛機項目的立項,更不會有日後的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與商飛的成立。江湖二十載,為今日三駕馬車(高鐵、核電、大飛機)的成就夯實了地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亦可賽艇,功莫大焉。

imgLoading捕獲野生瘦駝一隻

文章由WeicoNote編輯

推薦閱讀:

練功小記51
松筋正骨培訓小記(七)
雨簾心情小記
[子平學記]《子平玄珠》小記

TAG: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