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半小時變3分鐘!跨青甘兩省的川海大橋要來了!

跨越馬平西高速,青甘兩省分界線湟水河的川垣至海石灣大橋如今已逐漸顯露出它的雛形。這座造福青海民和與甘肅紅古兩地百姓的跨省大橋,不僅縮短兩地間的通行距離,更提供了讓兩地百姓步行遊覽對方城區的便利。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年前還只是荒山的施工現場如今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從我省民和境內橋樑起點處的山樑上望去,對面原先平整的河灘上已經樹立起 數十根墩柱。據項目辦總工程師胡煥猛介紹,目前川海大橋已全面展開墩柱和橋樑下部結構施工,預計除橋樑主跨工程外,其餘墩柱等主體工程將於今年完工。

川海大橋位於我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川口鎮以東約3公里處,是109國道和川口至大河家(省界)路的連接線,大橋南邊是我省海東市民和縣川口鎮,北邊連接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它既是民和東進蘭州紅古區西上西寧的便利通道,也是民和縣新縣城與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之間最直接的連接通道。 大橋全長1.6公里、寬31米,採用城市主幹道標準建設,雙向六車道,還包含東西各3米寬的人行道,大橋設計時速40公里/小時。

項目副主任趙永輝介紹,大橋建設之前,民和紅古兩地居民只能通過縣城東西邊緣的民和大橋和團結橋,繞行10多公里通行,最快也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達。而川海大橋建成後,兩地間的通行時間將縮短為3分鐘左右,特別是紅古區的群眾跨橋後可到民和南站乘坐高鐵,交通便利。

位於我省民和縣境內的施工量並不多,大橋的大部分墩柱都在甘肅省紅古區境內。由於大橋南北兩側的高低落差近70米,因此,必須在紅古區境內用大量墩柱來填補這70米的落差。

提起大橋,胡煥猛用小、多、雜來總結大橋的特點。小是指大橋的規模比較小,不算連接線,橋樑長度也就832米左右,不算規模特別大的橋樑。但是橋樑建設採用的技術手段多,而且建設現場的地勢,環境都比較複雜。由於大橋建設需要跨越兩地的鄉村道路以及我省境內的馬平西高速,因此,建設必須在不干擾道路正常通行的情況下進行。此外,由於川海大橋2號,3號墩位於湟水河河床之內,承台全部埋於河床底部,平台開挖深度達10米,底部又有約8米至10米厚的卵石底層。為了保證安全施工,項目辦將這項在我國南方河流區經常採用的施工法應用到了川海大橋建設當中。而這項技術在青海的成功應用,填補了該施工法在卵石地層無法應用的空白,為日後深基坑開發防護提供了新的選擇,也為日後鋼板樁圍堰施工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

新聞加點料

我省將再添兩條出省通道

5月15日,省道308線大角滿(青甘界)至瓜什則公路,省道220線建設橋至下紅科(青川界)公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取得省發改委批複,標誌著兩項工程正式落地。

據了解,省道308線大角滿(青甘界)至瓜什則公路全長57.02公里,按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採用60公里/小時和4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10米。

省道220線建設橋至下紅科(青川界)改建工程全長134.3公里,按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設計速度採用60公里/小時和4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按設計速度分別對應為10米和8.5米。

這兩個項目是我省省道規劃網方案中的重要道路,是我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聯繫甘肅、四川兩省的出省通道,項目建設對完善青海省公路網結構,提高路網整體效能和通暢水平,充分發揮區域幹線路網主骨架功能,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西海都市報記者/鄭思哲

推薦閱讀:

教你做寶寶軟底布鞋(附鞋樣),特舒適,小時候穿過的請舉手
道聽途說:女孩子小時候要破次相才養得大
與李亞鵬共宿11小時妙齡女竟是馮靜恩
小時候,真好《讀完好心酸》
金牌月嫂月入過萬每天睡不足5小時 總結受歡迎秘訣

TAG: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