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四問「校園欺凌」:你的孩子 真的安全嗎?

辱罵毆打、強迫脫衣、拍照侮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眼中的校園暴力事件突然多了起來。而且每一次,基本都配著大量的施暴圖片和視頻,手段之殘忍超出想像,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  就在上個月,山西運城絳縣,一位名叫張超凡的15歲少年在網吧被6名同學毆打長達4小時後死亡。整整4個小時,同學中無人阻攔、報警(事件詳情)。事情就發生在中國的一所普通中學,悲劇提醒我們,校園暴力可能就在每個人身邊。

  一問:校園欺凌為何這麼常見?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使用暴力,只有找到「病根」在哪,才能對症下藥。校園欺凌事件之所以頻發,與多方面教育缺失有關。  家庭  家庭教育對人性塑造至關重要。有些家長忙於生活,忽略了與孩子的溝通。孩子為引起注意,便開始採取一些極端方式。孩子犯錯時,父母則通常採用打罵作為教育手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心理,導致未來在強烈的心理衝突中,一點小小的刺激就會引發孩子激烈的反應。  另外,孤獨缺乏陪伴也會成就暴力。父母忙於工作,給予孩子陪伴的時間太少。事實證明,缺乏陪伴、內心孤單的孩子,處事走極端的機率更高。  學校  教師關愛教育缺失  對於問題學生,有些教師不主動接近學生,而是用簡單生硬的辦法懲罰或者孤立歧視他們。表面上似乎有效果,其實學生口服心不服。有些學生由懼怕、壓抑過渡到對抗,最後導致發生暴力事件。  學生法治意識薄弱  當前有些中小學依然盛行應試教育,老師們僅抓學習,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忽視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尊重生命,這使得孩子缺少對自我行為的把控意識,做事不計後果。  學校管理鬆懈  一些學校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常常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出了事要麼輕描淡寫,要麼大事化小。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從而助長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社會  社會上的「哥們」義氣,初中生由於年齡尚輕,會產生盲目崇拜,希望從中獲得「存在感」與「成就感」,比如通過暴力手段能夠實現個人目的,炫耀自己的能力,甚至藉此勒索財物,從而產生欺凌他人的現象。  當看見校園暴力發生的時候,很多學生不是去制止、勸阻或報警,而是饒有興趣拿起手機拍攝,以一種娛樂的心態看待身邊的暴力行為,並在網路中傳播散發。這些或麻木沉默的旁觀者都會使校園暴力的影響更大。而這種心理上的漠視,一部分就來自於當前的盛行的「網路暴力」。  二問:刑法對未成年人是否具有真正的威懾力?

  據法律專家岳屾山介紹,近年來對於是否需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下限,在社會和法學界引起了廣泛討論,但尚未形成共識。一部分學者認為,現行的刑事責任年齡下限過高,導致一些未成年人犯罪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變相鼓勵了未成年人不計後果的實施某些傷害行為,應當提高刑事責任年齡下限加以規制,但也有部分學者持反對意見。  比照其他國家來看,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是屬於較高的。根據早前資料顯示,德國、日本、義大利、奧地利等國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規定為年滿14周歲,法國為十三周歲,印度、加拿大、希臘、荷蘭、丹麥為十二周歲,香港和美國紐約州則規定為七周歲。  刑法是最嚴厲的一部法律,觸犯它的後果是剝奪自由甚至是生命。所以在刑法中,對於犯罪和刑罰有著嚴格的定義和設計,在社會管理過程中,一般只有到了最嚴重的情況時才會適用刑法來進行調整。對於未成年人來說,其犯罪成因複雜,心智尚不成熟,簡單的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並一定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想要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還需要通過其它的法律手段來予以配合。比如加強德育教育,強化家庭、學校的管理責任,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養制度,完善工讀學校制度,在行政處罰方面適當降低責任年齡以及明確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標準等等方面來共同配合。

  三問:專項治理能否將「校園頑疾」根除?  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對校園欺凌事件將進行8個月的專項治理。而張超凡的案子性質之惡劣,難免會引發人們的擔心:專項治理能有效消除校園欺凌和暴力嗎?  從制度上說,教育領域的專項治理,的確是短時間系統性重視校園欺凌事件的開始。學校責無旁貸是校園欺凌問題的首要責任人。儘管這些暴力事件的發生,往往不在校園的地理範圍內,但是學校往往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潛在欺凌和暴力問題的苗頭。尤其,校園欺凌事件多數有幫派特點,教師如果重視這一問題,就能夠將不少暴力事件控制在未發生之時。  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一部分校園暴力案件發生在不發達省份的縣級或縣以下中學裡,這一範圍內的學校,往往對校園欺凌問題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進行管控。這固然與資源和能力有關,但一定程度上也和教師素質整體相關。

  四問:除了專項治理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杜絕校園暴力,責任人絕對不僅是在學校。家庭更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在此前十餘年的嚴重校園暴力案件中,不難看到施暴者大多數的家庭教育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比如父母在教育中頻繁使用打罵方式,或者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甚至是單親家庭等,使得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出現問題。校園欺凌就成為了不少青少年解決問題拉幫結派的一種路徑。  專項治理,能夠在一定時間讓社會各方了解和重視這個問題。但教育本身是一種跨越時間的系統性工作,一代一代學生的成長,又都有著不同的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專項治理固然重要,但系統性的長時間關注,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文|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商漢 & 法律專家 岳屾山
推薦閱讀:

相關評論
香港評論(52):九巴工潮隱見政客身影│脫苦海
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家們〈金庸─古龍篇〉 - 評論新派武俠 - 熱血古龍
評論:錯過移動革命 微軟不想錯過虛擬現實浪潮
評論丨一個令奧巴馬也無奈的問題

TAG:孩子 | 安全 | 校園 | 評論 | 校園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