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修 身----學會講話

修 身新湘在線http://www.xxplzx.com/ 學會講話-田永清(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6期)

我曾有幸聆聽過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講話。他們不念稿子,面對幾千人,開門見山,言簡意賅,風趣幽默。雖然已過多年,我對他們講話的內容和音容笑貌,仍記憶猶新。老一輩革命家大都是演說家,他們通過講話,宣傳、動員、鼓舞、組織群眾,投身於革命和建設,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之一。 +

惜乎這一優良傳統我們發揚得不夠。曾有領導同志指出:有的領導幹部「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體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同志說話,給頂了回去。」造成此類「失語」狀態的原因,在於未能與群眾心心相印,自然話就說不攏;或平時不讀書學習,好講大話、空話、套話。這種現象不利於黨的工作,也不利於提高自身素質。

現在,人們思想觀念多元,文化素質高,對領導幹部講話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同時,信息來源渠道多,有些信息你還不知道,人家早已知道。因此,領導幹部要把話講好,就要格外下工夫。

講話、作報告是領導幹部品德、素質、學識、水平、作風的綜合體現,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智力、魅力、魄力和競爭力,是應該具備的基本功。所謂「口才成就人才、人才應有口才」,領導幹部應當重視講話。我曾長期從事部隊思想政治工作,退休後到多省(市)給不同群體作過數百場報告,對人們喜歡聽什麼樣的講話,能夠入耳、入腦、入心,有點粗淺體會。

要掌握一個原則,對什麼對象講什麼話。常言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上什麼山唱什麼歌」。不分對象、場合、內容、時間,總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是講話之大忌。

要區別兩種講話。一種講話是人們聽了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沒留下什麼印象,這種講話等於白講。另一種是人家聽你講話後,能記在腦子裡,體現在行動上,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我與于丹老師交流過,她說,按照傳媒的評述,前一種講話等於傳播「無效信息」,後一種講話才是傳播「有效信息」。人們聽你講話,都希望你能更多地傳播「有效信息」,能讓人們記住你講的東西。

上台要敢講「三句話」。即「可交頭接耳說悄悄話,可閉目養神打瞌睡,可隨時退場開小差」。敢講這「三句話」,能拉近與聽眾的距離,與聽眾產生共鳴,使講話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為此,平時要勤於讀書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長於積累,善於總結。杜甫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換言之,「讀書破萬卷,開口如懸河」;「才如湖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敢講這「三句話」,是講話者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就不會出現聽眾交頭接耳、閉目養神和隨時退場的情況。

講話要做到「四有」。「有聽頭」,信息量大,內容充實,有新鮮東西和新語言。「有笑頭」,輕鬆愉快,風趣幽默,若氣氛始終沉悶,會場不活躍,效果肯定不會好。「有說頭」,聽你講話之後,不用組織和布置,大家會自發地討論和評論。「有想頭」,聽你講話後,過了若干年,還會記得你講話時的情景,並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如果一場報告能做到「四有」,就可能起到「五種作用」,即「使人知,使人信,使人樂,使人激,使人動」。相反,倘你「話說三遍淡如水」,不管在哪裡、對何人講話,總是大話、空話、套話,難免令人生厭。

講話還要區分三種情況。盡量不用稿子,無稿講話,力求出口成章、娓娓道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必須用稿子時,要抑揚頓挫、錦上添花;遇有不認識的字,事先要查字典,別在大庭廣眾念錯別字。在某些場合即席講話,要力求與眾不同、語驚四座,既簡明扼要,又風趣幽默。

講話要追求「五性」。即針對性、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哲理性。要有針對性,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不能無的放矢。要有思想性,思想的力量無窮,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有知識性,若知識貧乏,講話勢必乾癟無味。要有趣味性,幽默屬於智者,幽默能使講話錦上添花,使聽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要有哲理性,講話能讓聽眾笑,容易做到,但笑過之後,發人深省,受到啟迪,則不易;有哲理性是講話內容的畫龍點睛之處,能讓人們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

學會講話,是掌握語言技巧的問題,也是培養思想作風的問題。領導幹部做群眾工作,既靠說,又靠做。說,要給人以啟迪;做,要給人以榜樣。群眾對領導幹部講話,總是聽其言、觀其行。如果你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群眾就會信任和擁護你。假若你言行不一、口是心非,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甚至台上反腐敗,台下搞腐敗,你講的話不僅沒人聽、沒人信,你的言行還會敗壞黨的形象,損害黨的威望。

重說理想信念-賀捷生(摘自《光明日報》)2010-08-20 來源:(2010年第16期)

理想、信仰,今天突然成為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擺在全社會的面前。

社會發展了進步了,信仰何以成為問題被提到人們的精神生活,確實很值得研究。不久前,我看電視劇《潛伏》,國民黨天津情報部門的李涯諷刺用情報換美元的謝若林「沒有信仰」。謝若林回答很乾脆也很無恥:「我有信仰,我信仰生存主義。」這就是說,我為生存活著,只要能活著,其他通通無所謂。無疑,這種觀點丟掉了一個人社會屬性的責任,剩下的只是自然屬性,為活著而活著。讓我不可思議的是,我在今天的網上竟然看到了對這種無恥論點的贊同。50年前,我在北大讀書,那時我們也談理想,也談信仰,當時我們的中心話題是報效國家,儘快完成學業,投身建設社會主義的強大中國。我們的青春同朝氣蓬勃的新中國一樣,時時都充滿向上的活力。而50年後今天再談信仰,心裡覺得沉甸甸的----是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它已經顯得多元,顯得更趨功利化,當然這種討論也更具特別的意義。

在有些人看來,在今天這樣一個價值多元的年代,我們談理想談信仰,似乎很不合時宜。而我看來,信仰不僅是理念和精神,更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不論社會怎麼發展,不論經濟怎麼繁榮,即使到了我們成了世界頭號經濟強國的時候,如果放棄了對理想對信仰的追求,我們的社會同樣會走向沉淪和沒落。不談信仰,我們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光輝人生,他們具有的犧牲精神,就無法理解。我是研究軍史的,在中國革命史上,毛主席一家為革命犧牲了6位親人是社會上都知道的,徐海東大將家族70多人犧牲就少有人知了。

我也想起我家的歷史:從我父親投身革命直到新中國成立,賀龍宗親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父親賀龍在世時,認為滿門英烈都為國家獻身,那是戰爭和革命事業需要,不必要常提我們自己,所以很少有人知道。3年前,我女兒為緬懷先輩業績,自費出版了一本《賀氏宗親英烈名錄》,社會上才知道這件事。我常想,前輩們這種不惜生命代價的精神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理想,是為了他們堅守的信仰。可能千百萬的普通士兵只是為了有飯吃有田種的最低目標,但是作為黨和軍隊的領袖們則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在中國徹底推翻黑暗的舊制度,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的徹底翻身解放。所以他們可以舍家紓難、英勇獻身。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為緬懷英烈,我不顧74歲高齡,特意回了一次故鄉,重訪了一個又一個英雄的犧牲地,憑弔了一座又一座烈士陵園。那裡有我的先輩和親朋,我想了很多很多,理想信仰的問題再次撼動我的心靈。在大革命年代,我的小叔叔賀文掌,因參加武裝鬥爭遭敵人逮捕,敵人要我父親送5萬大洋便可放人,但送信人遭到我父親一頓怒斥,敵人隨即將我15歲的小叔叔放在籠屜里活活蒸死。我的姑姑賀滿姑,是一個聞名湘西的雙槍女英雄,1928年桑植起義後,在當年5月的一次作戰中,姑姑被敵人包圍,彈盡糧絕時她同她的二子一女同時被捕,敵人對這樣一個年僅30歲的女紅軍用了極刑,姑姑在敵人五馬分屍的慘烈手段下英勇就義,至死她都頑強不屈。我的大姑賀英(《洪湖赤衛隊》韓英原型)、二姑賀五妹,她倆犧牲在同一次戰鬥中,同樣英勇悲壯。這些烈士,他們為了什麼?是為了國家的獨立和全民族的徹底解放。有段記載今人或許無法理解:1927年我父親率兵赴南昌起義前,蔣介石得知消息便開始拉攏他,以500萬大洋外加一個漢陽兵工廠和武漢衛戍司令的頭銜送他,企圖收買賀龍的一顆效忠心。但這絲毫不能動搖我父親的崇高信仰和政治理想,他脫下皮鞋穿草鞋,毅然決然率領包括3000湘西子弟兵在內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浩浩蕩蕩開赴南昌舉行起義,從此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一支革命武裝。起義之後,敵人出於對賀龍的仇恨,對我的家鄉洪家關進行了瘋狂的燒殺屠戮。在「誅滅賀龍九族,雞犬不留」的叫囂聲中,「鏟共義勇隊」和「清鄉隊」所到之處,十室九空。賀氏族人僅那一次就被殺害了80多人。

我重提這些歷史,決不是要重溫家族的光榮,而是要說明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精神的重要,先輩們如若沒有信仰,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就沒有今天。信仰永遠都是鼓舞我們奮發進取的精神號角,有了信仰,我們的事業才能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我們的軍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也才能真正理解,我們的前輩在90年前,為什麼能像雄鷹一樣飛到歐洲去傾聽大革命的餘音流響,飛到蘇俄去領受工農革命風暴的洗禮?為什麼會有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拋棄殷實富裕的生活,甚至毀家紓難而走進山林,建立革命武裝?為什麼一批孱弱的知識分子能組織起千萬民眾,用熱血托起沉淪的大地?包括我父親在內,他們中的許多人當時可以說都有比較殷實的家庭生活,但他們投身革命義無反顧,為什麼?這就是信仰的力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缺什麼也不能缺信仰。人的生活中,金錢是重要的,但僅有金錢是不行的,崇尚拜金主義同樣也會讓人墮落。金錢的泛濫能使信仰沉睡,官場的庸俗能使理想失色,市場的失信能使社會畸形。值得注意的是,蔑視理想的拜金主義已經開始並且正在損害著我們社會的健康肌體。在全社會中張揚理想,重塑信仰,建立和倡導一種高尚的社會道德,去和一切腐朽的低俗東西作鬥爭,是擺在我們全社會面前的任務,所有中國人都應當為此努力。

不久前,中央台播出了一部名為《老大的幸福》的電視劇,2009年,還播出過《潛伏》、《人間正道是滄桑》等一批好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在更寬泛的意義上討論理想話題的。這說明一個現象:我們的社會有一大批正直的藝術家、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已經發現了關於信仰的社會問題,他們在用先輩的光榮歷史拷問自己,也在拷問所有中國人。

中國人的精神信仰是不能死機的,它應當被激活。我們的文明建設應該有更宏偉更高遠的目標,我們應該循著這個目標奮發努力。

禮賓接待-金正昆(摘自《禮儀金說》)2010-08-20 17:51:40  來源:(2010年第16期)

實際的公關工作,主要的是一種對外交往,接待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舉行一個重大的公關活動,記者招待會,新聞發布會,開業剪綵、慶典儀式。有時候客人會來很多,高朋滿座,盛友如雲。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待禮儀就會顯得非常重要。接待禮儀我們首先要了解它的一些基本的規則。接待禮儀的基本規則,主要有以下三條。

第一,平衡。它並不是平等的意思,如果理解的話,它含有某些平等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它比平等的意思還獨特。它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我們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場所,需要接待來自不同單位、不同部門、多方的客人。比如,現在搞個記者招待會,同時來了20家報紙和電視台的記者。去招呼客人的話,去握手、去乾杯祝酒、去讓座,前後左右排列就有一個禮賓次序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既要講禮儀,更要強調平衡。它的基本要求,實際上就是不要厚此薄彼,嫌貧愛富,用外交辭令來講,就是對大國、小國、強國、弱國、貧國、富國,都要一視同仁,平衡就是這樣的意思。比如兩個來賓身份地位都一樣的,都是董事長,都是總經理,公司大小是另外一回事了。職務在這兒呢,平衡在此刻第一重要。

第二,對等。對等的意思是什麼呢?道理很簡單,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來而不往,非禮也。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我到一個單位去,他們怎麼招待我,下次他們來,我就怎麼招待他們,這就叫禮尚往來,亦即對等。

第三,慣例。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即慣例。舉個例子,接待比爾?蓋茨,你的公司沒接待過。比爾?蓋茨,VIP,絕對是。你沒接待過怎麼辦呢?我們一般有這麼幾個辦法:第一個辦法是比照我方人員到他那兒訪問的時候,對方對我方接待的方法,就是對等。那你可能說,我公司老總沒去過比爾?蓋茨的微軟。第二個辦法是,按國內其他同行單位接待比爾?蓋茨的可行的做法。我沒接待過他,但別的公司接待他之後,接待效果挺好,我就可以把其他公司的接待經驗拿來借鑒,效仿一下。比如他們安排比爾?蓋茨住的是商務套間,我就沒有必要給他住總統套房。他們給比爾?蓋茨住了一家三星級酒店,我就沒有必要搞五星。他們給比爾?蓋茨準備了兩輛車,我就沒有必要搞十輛。我何必呢?借鑒別人的成功做法,這叫參照慣例,即借鑒約定俗成的做法。

從禮賓的角度來講,以禮待客非常重要。禮賓有其基本規則,我們專業的講法,叫禮賓次序。所謂禮賓次序,就是指在接待多方客人時,應按照約定俗成的做法,排列多方客人的先後順序。按照國內外商務交往的慣例與公關場合的約定俗成的做法,禮賓次序上目前一般有這麼幾種排列。

第一,按行政職務的高低排列。接待的客人是很多公司來的,很多政府部門來的,因此可以按照其行政職務的大小排列。如果接待團隊客人時,按照團隊成員職務高低排列,這是第一種排列方式。

第二,按照禮賓的所在單位,或者所在國家的字母順序排列。國際交往是按照拉丁字母,進行排列,國內活動的話一般則是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進行排列。如果說按照行政職務高低排列,適合於正式的官方活動和正式交往;那麼按照字母順序排列,則適合於大型國際會議以及體育比賽。

第三,按照先來後到的到場順序就座。它一般適合於各類非正式交往,以及不需要排列位次的情況。一個家庭假定有兄弟姐妹七八個的話,吃飯會排位次嗎?大哥是處長,坐上桌;二哥、三哥沒什麼職務站著,不可能!往往是兄弟姐妹先來後到,愛坐哪兒坐哪兒,頂多把老爸老媽給讓到上座就得了,所以這是常規。

第四,按照報名的先後順序排列。就是不到場也定座,現在看音樂會,看體育比賽,有時候是網上訂票,交錢訂座,這也是一種情況。按照報名的早晚排列,適合於各種各樣的招商會、展示會、博覽會、商務會展。

第五,不排列。不排列實際上是難以排列時的一種排列。我舉個例子,我在街上走,過來三個公關經理,全是美女。但美女也有年輕、不年輕,年齡大、年齡不大,身材好、身材不好,很漂亮、不很漂亮……等等的區別。我沒有必要去比較,我又不準備追人家。我要準備打招呼,我就會講「三位好」或「大家好」。我不排列,否則我去排列,有時候就會很尷尬:小王好,小李好,那小宋感覺就不好!幹嗎啊,沒記住我呀?

一般我們現場接待的話,則需要關注另外三大要點。

第一,待客三聲。接待時要注意待客三聲。待客三聲是指哪三聲呢?第一聲,來有迎聲;第二聲,問有答聲;第三聲,去有送聲。客人到你這裡來,你見了面,要先打個招呼。我有一次參加一個公關活動,感覺就不大好,我到他那個大酒店的大堂去了,他那兒設立了一個牌,接待什麼什麼活動的什麼嘉賓,站在那兒的人一看就是公關小姐、公關先生了。我往那兒一站,大概那天我穿得不夠亮麗,還是什麼其他原因,他們就問我:「你找誰呀?」還讓我一邊站著去,別擋路。這不大合適。

第一聲,來有迎聲。它永遠不可或缺。你穿著制服,你在現場負責公關接待,來了客人首先就要打招呼:「先生您好,歡迎光臨。」這是個常規。不能上來就問:「你找誰呀?」這不合適。有時候,如果你連這一聲都沒有,就會讓別人感覺非常不好,這是最基本的禮貌常識。

第二聲,問有答聲。搞接待工作的人對客人所要了解的或者感興趣的問題,一定要有問必答,不厭其煩。現場接待時,往往還要注意少說多聽。沒有必要主動跟客戶攀談。你不是主角,你陪著他,你談。不陪,就不要談。但是你跟他應對的時候要注意:有問必答,不厭其煩,別嫌煩。別見了美女、帥哥話就特別多,見到老弱病殘孕就不愛說話了;別見了熟人話就多,見了陌生的客人就沒有話了;見了大款話就多,見了小小老百姓自己就趾高氣揚的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凡此種種,切忌。

第三聲,去有送聲。客人走的時候,要善始善終。既要注意第一印象的美好,也要注意所謂的末輪效應,末輪效應就是客人走的時候,你的所作所為的表現,也會給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當客人離去時,一定要主動與之道別,去有送聲是最基本的禮貌常識。

第二,規範五句。在此要強調什麼呢?強調公關人員要使用基本的禮貌用語,我們一般叫做規範五句。五句話,就是要求我們的公關人員在現場工作之中有五句基本的禮貌用語必須常講、多講。哪五句呢?

第一句話,問候語,您好。一定要養成習慣,對外人也好,對自己人也好,要先說您好,或者你好,再說其他的話。如果是在重大的商務會展和接待之中為了體現你的教養,你問候對方時最好採用所謂的時效性問候,就是要加上具體時間,下午好、晚上好、周末好。這樣就會更加好一些,問候對方的時候應該是在打電話拿起聽筒的時候,或者當面,面對對方的時候。沒有必要在人家沒有看到你,而且沒有四目相對時,你就問候人家,假定金教授我在前面走著,你沒有必要在後面狂奔,然後高喊「金教授,請留步。」 「幹嗎?」「你好!」你可能是太寂寞了,那沒有必要,這個要注意。

第二句話,請求語,請字。當你需要別人幫助、配合、理解、支持時,你要說個請字。請坐、請稍候、請用茶,這話聽著挺來勁。若其缺少一個請字就挺不對勁。坐,喝茶,這就少了點意思了。所以這個請字,一定要講。

第三句話,感謝語,謝謝。別人幫助了你,理解了你,支持了你,要說謝謝。知恩圖報,感恩之心常存,其實都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教養。

第四句,抱歉語,對不起。怠慢了客人,傷害了客人,影響了客人或者不方便幫助對方的時候,有求不能做到必應的時候,要說抱歉或者對不起。退一步地闊天寬。所謂禮多人不怪,有時候本來做得不大好,再不注意這一點,就會失禮於人。

第五句,道別語,再見。這是一個善始善終的問題。這個道別語再見,也得說得到位,有些地方可能未必適合說再見。我前面講過,我去交違章罰款去了,你能說歡迎再來?不可以。再比如去醫院,說實話誰都不願意去看病,誰都可以說有事找我,唯有醫生大概說有事找我不行。我是一個監獄長,我告訴你有事找我,那是什麼好事?有事需要幫忙你說話,幫什麼忙,把你抓起來關起來?這不合適。說話要注意分寸,比如,我要是醫生,我是護士的話,患者走的時候,我說:保重,一路平安,這就足夠了。

第三,禮貌三到。所謂「禮者,敬人也。」接待來賓時,禮貌三到不可不知,不可不做。

第一到,眼到。眼到有兩個意思。其一,要眼裡有事,目中有人。不是人家找上門來了你才幫人家,對那些重要的客人,或者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人家不需要幫助時離遠點兒,這很重要的。我記得,有一次參加一個公關活動,我出來想接個電話,因為現場開會接電話不好,我拿著電話出來了,本來那個公關先生在那兒站著,他一看我,跟我笑了一下,因為我拿著電話出來,他馬上就退到一邊去了,非常得體。給我一個通話的私人空間,這是比較有眼力的。其二,要看著人家。有一天,我到一個單位去,感覺就不好。他那裡搞前台接待的人對我說:你好,歡迎光臨。但根本不看我,我說你看我一眼嘛,咱也是個活物。當然你也沒有必要要從頭到尾地看我,我又不是F4。但你看著我,這也是個禮貌,這是個基本的尊重。看也得會看。比如,一般來講,像近距離接觸時,看對方的雙眼。站立式服務,敞開式服務,站在三米五米之外,看對方的上半身。主要看頭部,通常不看中間,一般不看下邊,否則別人該說你色迷迷了。說實話,尤其要注意避免所謂的全方位激光掃描,上下打量。有人不看你還好,一看你把你氣個半死。他不正眼看你,懷疑你是一毛賊。更有甚者,用眼角瞟你,斜視,讓人感覺不好,沒把人家當回事。

第二到,口到。口到有兩個意思。其一,說話的時候,要使用規範的語言。比如介紹專利產品、技術、業務的時候用術語,這說明你訓練有素。再比如一般性公關接待時講普通話,如果接待的是外賓,則講對方聽得懂的外語,比如英語、法語、德語、日語,或者對方所在國家的母語。如果是我們自己人,有人喜歡講方言,廣東人、上海人、浙江人、陝西人、四川人、湖南人、貴州人、雲南人、廣西人都喜歡講方言土語。誰不說咱家鄉好,聽到家鄉話格外親切。但是跟外人打交道時,則忌諱如此。

我跟一個公關經理說過:「你要講你老家的方言土語,說明你就是個縣辦企業,或者村辦企業,你如果是一個國內的大型企業,就要講國內通行的語言,普通話。講普通話是個人素養的問題,講普通話也是公關形象的問題。要是國際交往,就要講一口流利的外語。講英語也好,講法語也好,反正講對方聽得懂而且通用的語言。」

其二,要通俗易懂,因人而異。禮貌用語好不好,好啊。但是你要是用得不到位就不好了,像我剛才講的人家交違章罰款,你還說歡迎再來,這就不好。

第三到,意到。就是表情神態要注意,既專註,又友善。首先要注意的是什麼呢?要自然,表情要自然,沒有必要過分地嚴肅,或者過分地熱情。凡事過猶不及,過分嚴肅,說明你怯場,以這種過分嚴肅來拒人千里之外,實際上是自己膽怯,不知道如何作為了。如果過分地熱情的話,嬉皮笑臉,點頭哈腰,把自己放到了不適當的位置上,也未必得體。說實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對人家過度熱情,會讓人家懷疑是不是下套,或者以後是不是有什麼事兒等著咱呢?其次,要注意互動。我們有很多部門,很多接待單位,特別是搞服務的企事業單位,都要求員工要微笑服務,我就不大喜歡這個詞。因為很簡單,表情不止微笑這一種。該笑則笑;不該笑,沒必要笑。人家摔了一個屁墩兒,你笑嗎?笑由心生,笑在互動,該笑則笑,不該笑則不笑。人家跟你交違章罰款,你笑嗎?出了車禍,你去糾正違章去了,你能笑嗎?你這個交警,人家高興你卻不高興,人家不高興你卻高興,顯然都是失當的表現。最後,要注意大方。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公關人員最佳的形象就是精明強幹、訓練有素、落落大方。

那天我就批評一個女同志了,我說我得說你兩句,這兒沒有人,你聽好了。她問:「什麼事兒?」我說:「你不大方。」「我還不大方?」我說:「你不大方。」她說:「為什麼呀?」我說:「你不會笑。」當時,我跟她說了一件什麼事兒,把她給逗樂了,一開始張著嘴笑,陽光燦爛,倒挺好看,挺大方。大概笑了一半,突然想起老爸或者老媽說了別在男人面前咧著嘴笑,結果就笑了二分之一,突然打住。笑就笑嗎,咧著嘴笑有什麼不好呀,這說明你陽光燦爛,胸懷光明,自然而然。笑比哭好嘛?當然要從職業化微笑的角度來講,如果我這裡給公關人員上一課,我會告訴大家:在公關接待中,標準的職業化微笑,一般要求露出六顆牙齒。

有一位同志就問我:是不是上面三個,下面三個。我說:「那不可能,那是流氓兔。」那不歪了嗎,那不可能。因為我們牙齒是雙數,你不可能三缺一。實際上露出上面六顆牙齒。牙齒比較小,可能會露出八顆。解剖學上把它叫做笑肌拉動,如果你上面露出六顆牙齒,你的表情就是自然而然的笑。老百姓不懂笑肌拉動,但是老百姓照相時有絕招,他會說「茄子」,外國人會說「cheers」,實際上就是露出六顆牙齒。那樣的話,就是自然而大方的笑。

這個待客三聲,規範五句,禮貌三到,構成了我們現場接待時基本的注意事項。作為公關人員注意這些細節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普通人也應該注意這些具體問題。

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考驗-田永清(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4期)

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有利有弊。有些很好的東西,人們若不能正確對待它,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就可能走向反面。比如權力、金錢、美色,不能說其有啥不好,甚至為許多人心嚮往之,孜孜以求。然而,有哲人卻將其視為人生路上的「陷阱」;托爾斯泰將其形容為「魔鬼」而加以警惕。個中道理,頗值得深思。

權力是一柄雙刃劍。它能使人為善,也能使人為惡;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敗;能使人神聖,也能使人腐朽。正因為如此,古往今來大賢大善和大奸大惡之人,多出自手握重權者中。權力容易導致腐敗,不受監督的權力更會導致腐敗。對共產黨人來說,權力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越大、職位越高,責任也就越重。領導幹部應利用手中權力,多為人民造福,而絕不能以權謀私。

然而,有的人為了當官,不是憑德才條件,而是靠花錢「買官」。這樣的人當官後,勢必受賄賣官,變本加厲搞腐敗。也有的人在剛當官時,能嚴於律己,但隨著權力的增大,便放鬆自我約束,為所欲為,以致滑進腐敗的泥淖。此類情形,亦如《紅樓夢》所云:「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因嫌紗帽小,致使枷鎖扛」。

領導幹部應當正確看錢、正道掙錢、正常花錢。歷史上對金錢的消極作用,不乏獨到的見解。晉朝魯褒在《錢神論》中說,金錢「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入紫闥,危可使安,死而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莎士比亞在《雅典的泰門》中寫道:「黃金,閃爍的寶貴的黃金,只要有了你,錯的會變對,丑的會變美,賤的會變貴,白的會變黑,老的會變幼,怯弱的會變勇敢。」不過,按照馬克思的說法,金錢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正因為其特殊,決定了它一產生就成為人們須臾不可離開、甚至競相追逐的寵物。我們是「金錢萬惡」、「金錢萬能」的反對論者,既要承認金錢的作用,又要看到其誘惑和腐蝕性。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是錢,誰也離不開它,一分錢能難倒英雄漢。世界上最不值錢的東西也是錢,有很多東西比金錢更寶貴,比如堅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清廉的形象,乃至身心的健康、無私的友誼、忠貞的愛情,都是用錢無法買到的。

在這方面,有很多人對錢看得很淡。比如,錢鍾書在其《圍城》被拍成電視劇時,電視台付給他上萬元稿酬,他執意不收。有多家電視台聯合拍攝《當代中華名人錄》,將錢鍾書列入,並可獲得一筆豐厚酬金,錢老婉言謝絕:「我姓了一輩子錢,難道還迷戀錢嗎?」有人要為錢鍾書的父親、學者錢基博祝賀百年誕辰,錢鍾書仍然拒絕:「招邀不三不四之閑人,談講不痛不癢之廢話,花費不明不白之冤錢,不如息事省費為好。」錢鍾書看淡金錢的品德,很值得領導幹部借鑒。

毋庸諱言,崇尚金錢的拜金之習,也使某些黨員幹部沉溺其中。他們不擇手段撈錢,窮奢極欲花錢。有的人為攫取不義之財,絞盡腦汁,貪贓枉法,以致「腰纏萬貫、人頭落地」,教訓極為深刻。即如有貪官在臨刑前寫詩道:「錢遮眼睛頭腦昏,官迷心竅人沉淪。只因留戀名利地,終究成為犯罪身。功名利祿如糞土,富貴榮華似浮雲。如君能出賚赦手,脫胎換骨重卧薪。」這聲聲悔恨和哀鳴,難道不是對為官者的警示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貪財,也有人好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也。天生麗質,無論是對自己還是他人,都可能福禍相隨。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現實中確有人跌入美色的「陷阱」,以致身敗名裂。比如,有貪官在被查處後哀嘆:「這手銬有我的一半,也有老婆(或情婦)的一半。」

現實中誘惑多多,考驗種種。領導幹部會面臨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在貪官眼裡,權要靠錢支撐,錢以權為靠山;權能變錢,錢能變權,即「權錢交易」、「權色聯姻」。面對此類誘惑,官員要做好人和好官,殊為不易。然也正因為如此,更要謹防為其所誤。對金錢,應如孔子所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柳宗元所言:「君子謀道不謀富。」至於美色,史有柳下惠「坐懷不亂」,關雲長「目不斜視」之美談。能否抵禦美色的誘惑,說到底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人不能把權力、金錢、美色帶進墳墓,但權力、金錢、美色卻能把人送進墳墓。個中緣由,關鍵在為官者如何把握。

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倘領導幹部能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為權力所迷,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美色所惑,就能築牢思想道德和法紀的防線,像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

修飾形象-金正昆(摘自《禮儀金說》)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4期)

作為公關人員,除了精明強幹、應對得體、落落大方之外,其出眾的個人形象,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可識別標誌。所以,公關人員儀錶的修飾,化妝的規則,首飾佩戴得是否得體,應該說就是一個公關人員的形象修飾。形象修飾是公關人員內在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

具體而論,我們對一般人員的儀錶修飾,主要要求是無異味,無異物,要注意眼部、口部、手指甲等等,講得很具體。而對公關人員的儀錶修飾,通常則有較高要求。重點關注其毛髮的修飾。嚴格地講,除了頭髮之外,毛髮是指人體體表的,可被他人看到的所有體毛。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求男同志在正式場合坐的時候盡量不要翹二郎腿。為什麼不要翹二郎腿呢?坐姿不雅,有失敬於交往對象之嫌。還有一個原因,有人翹二郎腿時不老實,他會伸手把兩條褲管一擼,露出兩條飛毛腿,那頂多說明他發育正常。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會告訴女士們,告訴從事公關工作的職業婦女們,在重要場合,不要穿無袖裝,要穿長袖服裝。穿半袖裝也可以,但是不能穿無袖裝。為什麼不能穿無袖裝呢?因為女同志一般沒有修剪腋毛的習慣。到了工作場合,尤其是公關人員,你不修剪腋毛的話,你又穿的是無袖裝。有同志跟別人打招呼時,她那裡露出一撮燦爛的腋毛,隨風飄搖,樣子非常不雅觀。

修飾毛髮,首先是要修飾頭髮。當然,在毛髮中最重要的也確實是頭髮。作為公關人員,其修飾頭髮大體上有下列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乾淨整潔。一定要對自己的頭髮常洗,常理,常梳,常整。要保證它無異味,無異物。

第二個問題,是長短合適。如果你是普通人,那麼你的頭髮剪得短一點兒、長一點兒都沒有關係,但是公關人員就不能亂來。男人的頭髮最長應該是在七厘米左右,即前發不覆額,側發不掩耳,後發不及領。男人要像個男人,長發男兒有時不倫不類,不搞藝術工作的話,就不大得體了。因為你穿西裝,你穿白襯衫,留一頭長髮,容易污濁衣領。女士頭髮的長度,一般不要長於肩部。如果要長於肩部的話,就要做技術性的處理,盤起來,挽起來,不要隨意披散開來,因為女孩子有一頭飄逸的長髮,在男人眼裡是很有味道的,如果女士若無其事地一甩,沒準就把附近的某位先生搞暈了。雖說是個人魅力的展示,搞不好人家會認為你是搔首弄姿,有不正當競爭之意。

第三個問題,染髮禁忌。現在很多時尚一族,頭髮染得色彩斑斕,還有的人把頭髮搞成文字或者圖案。要是作為個人,那是你的自由。但作為白領,作為公關人員,代表組織形象,在此方面就不能肆意妄為了。一般來講,提倡公關人員不染彩色發。除非你的頭髮花白,你把它染黑,染成自己本民族的頭髮的正常顏色。否則,如果你打扮得比交往對象還漂亮的話,那麼誰伺候誰,誰服務誰,位置上就有點不得體了。

第四個問題,髮型選擇。公關人員的髮型,要時尚,要大方,更重要的是要得體,不要過分地標新立異。過分地標新立異的話,就有招搖賣弄之嫌。過猶不及。

修飾體表毛髮,再者所關注的是男人的問題,鼻毛和鬍鬚。嚴格地講,一位有教養的男士,尤其是作為公司、企業、社會組織代表的公關男士,要養成好的習慣,常照照鏡子,經常修剪鼻毛。與此同時,鬍鬚也要注意修飾。沒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的男士,工作場合不宜蓄鬚。什麼樣的人留鬍鬚呢?有些民族,有民族習俗;有些宗教,有宗教規範;還有一些從事藝術創作的男士,他就是要標新立異,我思故我在嘛,與眾不同嘛,引人矚目嘛。但是作為公關人員,你不要留鬍子。同樣的道理,極個別的女士,因為內分泌的因素,或者其他原因,會在常規情況下不該長毛髮的地方長了毛髮,或是長多了、長長了也需要經常修理,必要的話要看醫生,用物理手段削毛器或者除毛霜進行修飾。

還有一個男女的共性的問題,就是耳毛。年輕的話可能這個問題少一些,到了四五十歲、五六十歲,耳毛也會長得比較快。在可能的情況下,耳毛也要進行修飾。

接下來,探討一下職業婦女的化妝問題,這是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公關人員的特點就是要天天化妝上崗,不能素麵朝天。對於公關人員來講,此處指的主要是女性,其化妝是有要求的。簡單地講就是八個字:化妝上崗,淡妝上崗。我和很多公司企業公關部的同志講,如果你要規範你的公關人員化妝,一定要先教會她們化妝。我們以前是不教的,幼兒園就沒有人教化妝,小學、中學也沒有人教化妝,到了大學也沒人教化妝啊。說個不好聽的話,我們很多女同志比較可憐,其化妝屬於自學成才,在黑暗中探索。作為公關人員來講,化妝時有些基本的規則一定要認真遵守。以下五個重要的規則,要特彆強調一下。

第一,自然。化妝是一種美化自身的行為,美容尤其如此,但是一定要明白,美在含蓄,美在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關於化妝,我經常喜歡講一句話,我們的工作妝、生活妝要力求妝成有卻無,這是最重要的。什麼叫妝成有卻無?化妝之後自然而然,讓別人感覺到你長得天然如此的美麗,那才是高手。也就是所謂的天生麗質難自棄。但確實有些女孩子有個誤區,她認為:既然化了妝,就得讓別人知道化了妝,不然幹嗎化妝?她會光天化日之下,濃濃地塗著腮紅。如果不是參加宴會,又不是在晚間的燈光照射下,此舉其實是沒有必要的,當然淡點兒也可以。

第二,美化。美化就是你的化妝要符合常規的審美標準。不能夠和人們常規的審美標準不一樣,要讓大多數人喜歡,說白了就是不能脫離群眾。

有一天,我家裡來了一位女同志,找我太太的。我太太不在,外面又下著大雪,她很大方地說:金教授咱們聊聊吧。當時,我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我見過,但是和上次見到的不大一樣。大概我這個眼神比較怪,她就問我:金教授,您是不是覺得我變樣了?當然我也打哈哈,說,你變得更可愛了。她說,你那眼神不對,你是不是覺得我什麼地方有點兒重大變化?我認認真真端詳她,我還是發現不了哪兒不同。但是我感覺就是跟以前不一樣。人家挺自得,老金我把你都蒙住了,回家一定有牛皮可吹了。她說:告訴你吧,我把眉毛颳了。據說是和丈夫抬杠,一生氣把眉毛颳了。這個就有點不倫不類,簡直是另類了。

如果你是個公關人員,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眉毛沒有了,終歸是不合適吧。一個女孩子如果留上一撮鬍子也不合適,出格了,不符合常規的審美標準。

第三,協調。美在和諧,化妝者一定要懂得一些常規的搭配。比如,腮紅和眼影應該是一個色系。再比如,塗彩色唇彩和彩色指甲油時,其具體色彩是不是也要一樣呢?平時所使用的化妝品,是不是整體上它的香型要相似?所以如果經濟能力允許的話,使用化妝品最好還是系列化比較好,別亂來。比如:有的女孩子洗手用的香皂是茉莉香型的,沐浴液用的是玫瑰香型的,洗髮香波用的是檀香型的,香水用的則是混合型的。把這幾種香型用在一起,就是一個菜園子香型。它們相互串味了,不和諧。如果我用的男用化妝品都是同一個系列的,松針香型、煙草香型或海洋香型,就比較和諧。

第四,得法。要掌握常規的化妝方法,此即所謂化妝得體。一些最基本的化妝方法一定要知道。舉個例子,使用香水,香水分為很多類型,有濃香型、清香型、淡香型、微香型。嚴格來講,香精、濃香型香水或者清香型香水,就是小瓶的,一般都不帶噴頭,一般都是抹的,抹在什麼地方呢?其一,雙耳耳垂之後。它實際上是控制自己頭髮的味道的,夏天容易出汗,有的時候頭髮會有異味,特別是一些特殊生理周期,它會有異味。這樣的話,會使自己身上有一種芬芳的氣味。其二,下頜之下。根據領子或者襯衫的高度,一般來講距離衣領一到兩指之間。有時候汗流浹背,就會很擔心自己的體味被別人聞到,那樣不好,但是又不好意思當著面去擦。這個時候在這個位置塗上一兩滴香水的話,就容易控制氣味。其三,穿裙子的時候。長裙也好,短裙也好,一般根據裙長,在裙擺附近一些地方塗。比如,我們穿及膝裙的話,裙擺在膝蓋附近,香水應該噴在膝蓋後面的那個膝窩。如果要穿長裙,裙擺到腳脖子附近,那麼就在踝骨這個地方抹一兩滴香水,這樣行進之時,裙擺搖曳,就會把香味自然地推出來。

第五,避人。即迴避他人。其實化妝是一種美化自身的私人行為,一個有教養的女士,不僅不要在外人面前化妝,甚至在老公面前、男朋友面前也是不化妝的。如果被別人發現你漂亮起來的秘密,那麼你在對方心目中的美就會大打折扣,就會影響他人對你的印象。美是一種距離。你在外人面前化妝,會讓人有一種招搖過市、不夠自尊的感覺。有一些女同志不大注意這個問題,化妝隨時化,掏出小鏡子來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這是非常不合適的。這一點在國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在外國人眼裡,一個女人,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化妝,不僅失之於莊重,而且往往會讓人認為身份可疑。在一些西方國家,一個女人在酒店、歌廳、大堂里獨自徘徊,已經是非常可疑的了。她再拿起化妝品化妝、補妝那麼就更加行跡不端。

最後,談一談公關人員的首飾佩戴。現在很多人喜歡佩戴一些首飾,比如說戒指、項鏈、手鐲。對於公關人員來說,是否可以佩戴這些首飾呢?其實,首飾男女都可以戴。有一句話叫做:男人看錶,女人看包。在我眼裡,從事公關工作的人,包括一些企業家,男人是看錶的,女士是看包的。男人戴的表往往是一件重要的飾物。現在西風東漸,我們有些男士也戴結婚戒指,他跟女士打交道比較多,他結婚了,所以戴一枚結婚戒指,等於告訴對方,他已經結婚了,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自我防範。但是作為公關人員,不是戴不戴首飾的問題,而是如何戴首飾的問題。專業的講法是:佩戴首飾應當符合身份、質色協調、遵守習俗。

首先,要符合身份。有些首飾,女同志在工作場合,作為公關小姐是不適合佩戴的。比如說,一般來講,胸針、耳環、腳鏈這些就不能戴,為什麼?因為公關小姐在工作場合,展現的是訓練有素、幹練的工作作風、職業技能這些方面,而不是魅力,不是身材。胸針一般會戴在什麼地方?胸針肯定戴在胸部。戴在那裡,人家就會注意到那裡了,所以不合適。要是戴個胸針,就有點招搖了。再來說說耳環,在走路的時候,耳環會顯得飄逸,佩戴耳釘是可以的,如果不是去參加宴會、舞會的話,耳環是不要戴的。戴耳環時,環佩搖曳,等於在告訴別人:瞧一瞧,看一看,我來了。讓別人有覺得自己招搖過市之感。同樣的道理,在工作場合,珠寶首飾公關小姐也是不適合戴的。因為公關小姐不是貴婦人,沒有必要如此顯「派」。進而言之,要注意以少為佳。一般而言,佩戴首飾時,公關人員以少為佳。基本上可以不戴,工作場合是完全可以不戴,尤其是男人。女孩子可以戴,但是也要少戴。比如公關小姐,她去參加公關活動,不要戴得比客人多,不要戴得比老闆太太多,否則誰是老大?擺正位置很重要。再者,要注意在宴會、舞會、音樂會上,如果佩戴首飾的話,其總量不要超過三種,每一種不要超過兩件。這一點最重要。有的人一巴掌伸出來有四個戒指,耳朵上戴四組耳環,既招賊,還會被人認為沒文化。

其次,要質色協調。戴多件、多種首飾時,強調質地色彩以協調一致為佳。比如,戴一個黃色的胸針,耳環則應首選黃金,否則寧可不戴。如果戴一個白金戒指,那麼佩戴耳環首選也是白金,沒有白金的戴白銀的,沒有白銀的戴不鏽鋼的,頂多是重一點,但依然好看。有一天,我就看見了一個女孩戴了四個戒指,一個翡翠的,綠色的;一個瑪瑙的,咖啡色的;一個玫瑰金的,彩色的;一個玳瑁的,黑色的。耳環兩組,一紫一藍,我跟她說,你遠看像一棵聖誕樹,近看像一座雜貨鋪,串味兒了。

最後,要注意習俗。入谷而問禁,入鄉而隨俗。佩戴首飾的一些習俗和規則也要注意。比如,在歐美國家,或者是一些文化圈裡的人士,男士也有戴耳環的。但是男士戴耳環,一般都只戴一個,戴於左耳,喬丹、奧尼爾都這樣干過的,我們國內的一些歌星也這樣干過。如果你不是少數民族或者宗教界人士,一般男人是不戴耳環的。另外,戴戒指也有戴戒指的講究。按照西方的說法,戒指是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戒指實際上是一種婚姻的鎖鏈。其佩戴者等於廣而告之,自己已經結過婚了。

注意把握這些要點,會令公關人員的個人形象更加有品位,更加時尚。

「人際關係」辯證談-崔海旭(摘自《解放軍報》)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4期)

說到人際關係,人們會立刻想到「搞交際」、「拉關係」等一些負面的做法。其實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重視人際關係。科學理解並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是有積極意義的。

日前有人對某個群體人員的生存狀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一個人被單位所不容的原因,有60%是因為「搞不好人際關係」,以致不得不考慮調離。由此可見,正視人際關係,講點處理人際關係的藝術,並非是可有可無的事情。

所謂人際關係,就是社會人群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社會關係。它包括親屬關係、同事關係、戰友關係、朋友關係、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人際關係是人的基本社會需求,好的人際關係既有助於自我認識、心理健康和社會實踐的成功,也是所在群體保持和諧向上氛圍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得到「三個幫」,才能成為一條「好漢」,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歷史上因此而獲得事業成功的人有很多。漢高祖劉邦算不得有多大才能的人,但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如果說蕭何、曾參、樊噲等曾是他的同鄉摯友,關係比較好處,那麼,張良、陳平、韓信、張耳、英布、彭越等,或為叛將,或為降臣,或慕名而投,既無舊交,更非摯友。但是劉邦卻能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與他們搞好關係並重用不疑,也使得這些名臣良將心悅誠服地為劉邦所用。相反,他的對手項羽就不行了,剛愎自用,專橫霸道,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使得謀臣戰將一個個離他而去,結果只落得自刎烏江的結局。

三國時期劉備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得益於善處人際關係,他能以仁待人,以德服人。「桃園結拜」,以其忠義豪俠之舉將關羽、張飛歸於自己麾下;「三顧茅廬」,以禮賢下士之行將智星諸葛亮請於帳中;「攜民渡江」,以其善良寬厚、愛民如子形象贏得天下民眾擁戴。劉備三分天下居其一,與其說是打來的,不如說是他善處人際關係處來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論語》早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都是強調搞好人際關係的重要。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和事業成功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對群體的溝通、群體的氣氛、群體的戰鬥力、工作效率和業績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我軍強調尊干愛兵、官兵一致、戰友如兄弟,堅持「三大民主」等,都是對官兵搞好人際關係的基本要求和舉措,只有保持這些良好的人際關係,部隊的團結和諧才有保證,戰鬥力才會更強。

「人際關係」屬中性詞,之所以在一些人心目中名聲不好,我覺得,一是個別同志受當年「鬥爭哲學」的影響,人與人之間要麼是同志關係,要麼是敵我鬥爭關係,否認處理好與各個方面人際關係的必要性;二是有的人將人際關係庸俗化,注重人際關係似乎就是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跑跑送送,其行為玷污了人際關係的名聲。這裡不得不說的是,現在一些同志對人際關係的概念確實有誤解,將人際關係庸俗化,個人的成長進步不是靠自身能力素養,而是靠送這送那、溜須拍馬;辦事不是看原則規定,而是看私人交情;工作之餘不是抽點時間讀書學習,而是今天約幾個朋友、明天叫幾個兄弟一起吃吃喝喝搞人際圈子。殊不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是人際關係,而且這才是高潔的人際關係、持久的人際關係,而絕不可能出現「權力失、酒肉盡,關係絕」的狀況。

「照官」自有「三面鏡」-田永清(摘自《中國紀檢監察報》)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2期)

唐太宗李世民在敢於直諫的魏徵逝世後,悲痛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其實,對古今為官者來說,從走馬上任、工作調動、卸任退休直至死後,客觀上也有「三面鏡子」,能照出其人或真或假、或善或惡、或美或丑。

以「調」為鏡,可見優劣。官員調離時,群眾反映如何,是讚頌,還是詈罵,大體可作為其在任時品質和政績優劣的鑒定。清代小石道人《嘻談續錄》載,一個地方官嗜酒、貪財、害民、肥己,百姓恨之入骨。當他異地為官時,百姓給他送來一塊匾,上書「五大天地」四個大字。該官見狀很高興,問「匾上這四個字是何含義?」百姓答:「你到任時,金天銀地;你在內署時,花天酒地;你升堂斷案時,昏天黑地;百姓喊冤時,恨天怨地;如今你總算走了,我們哪能不謝天謝地!」此時,這位地方官的狼狽相,可想而知。

如今的黨員領導幹部,也常會面臨工作調動問題。對其在任時的所作所為,群眾心裡也總有個評價。某雜誌曾刊登兩條對比新聞:一是某區委書記調動時,群眾含淚相送誇政績;二是某縣委書記異地做官時,群眾燃放鞭炮送瘟神。反差如此之大,在於前者「心裡只有群眾,唯獨沒有自己」;而後者是「心裡只有自己,唯獨沒有群眾」。可見,誰廉誰貪,誰優誰劣,群眾強烈的愛憎之情和不同的送別場景,是最公開、最公正、最公平的打分。

以「退」為鏡,可知冷暖。封建社會的官吏,統治人民、壓迫百姓。且不說上述被百姓譏為「五大天地」的地方官,即使勉強說得過去的,也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然,那時也有固守清廉,體恤民生,興利除弊,卓有政績,並深受百姓愛戴者。其雖鳳毛麟角,但卻熠熠生輝,為歷代百姓所傳頌。「有官貧至無官日,去時榮於到任時」,就是對這種官員的生動寫照。

比如,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而聞名於世。現在,有許多人在客廳里懸掛他的兩幅處世箴言:一曰「難得糊塗」,一曰「吃虧是福」。其實,鄭板橋還有一大貢獻,即為官時頗有政績,樹立了「清官」形象。鄭板橋曾任范縣知縣4年,大概是他「不跑不送」,又平職調任濰縣知縣8年,他前後為官12年,始終是「七品官」。儘管仕途多舛,但他始終不收一分賄賂,並盡其所能,為百姓排憂解難,因而深得兩縣百姓擁戴。比如,1747年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山東大旱,顆粒未收,他不顧被撤職的風險和下屬勸阻,下令打開官倉賑貸,令富豪大戶開廠煮粥,救助災民。「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此詩真實地反映了鄭板橋對黎民百姓的深情厚誼。後來,鄭板橋因得罪上司,被迫告病辭官。離任時,當地百姓含淚相送,依依不捨。而他只有兩頭驢馱著全部家當:多年收藏的書籍和簡單的行李。這種事例史上少有,今日思之,仍令人感慨不已。

如今,領導幹部退休時,往往有「人走茶涼」的喟嘆。怎樣看待這個問題?「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時」。你不在位了,群眾把你當平常人看待,你才容易聽到真話,看到實情,使你感受到真實的冷暖。群眾是通情達理的,誰在任時關心、愛戴、幫助群眾,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即使他退休了,也會記著他的名字和政績,會以同樣的感情愛戴他、懷念他。

「革命友誼重山河,首長關懷暖心窩。帥府門前客不斷,單車倒比汽車多。」這是一位老部下進京看望羅榮桓元帥時寫的詩。與群眾有親密關係和深厚感情者,不會有「人走茶涼」之嘆!群眾對為官者在台上與「下台」後的態度,絕對成正比。你在台上盛氣凌人,「下台」後難免會成為孤家寡人。你在台上對群眾漠不關心,「下台」後群眾也很難對你熱得起來。你要想「下台」時少看冷臉,在任時就要清正廉潔,多為群眾謀利益。

以「死」為鏡,可定功過。宋人歐陽修說,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先生曾說:「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魯迅逝世後,臧克家有詩云:「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同樣是一死,為何結局迥異?關鍵是死者生前為人民、為社會的不同。與群眾心連心的人,為人民興利除弊的人,群眾是不會忘記他的。相反,對背叛人民、危害群眾的人,人們自然痛恨他。

由此,不禁想起古今兩位曾在開封做過官的人。一是北宋時的包拯,一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焦裕祿。我曾多次到開封和蘭考瞻仰包公祠和焦裕祿陵園,所見所聞,給我的心靈震撼至今難以忘懷。包公祠里的石碑上,記有曾任開封府尹的官員姓名和任職時間,包拯任此職只有1年3個月,但他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為民除害、執法如山,所以深得後人敬重、愛戴和憑弔。這就是得人心的見證。

我在瞻仰焦裕祿陵園時,聽到兩則感人的故事。曾在風雪夜得到焦裕祿救助的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大娘,當時90多歲,她讓鄉親用獨輪車把她送到陵園,拿出事先備好的紙錢,一邊摸索著點燃,一邊說:「孩子,不知你在另一個世上有沒有錢花,大娘給你送錢了,別省著,你就花吧!」還有幾位農民跪在焦裕祿墓前,把整盒的香煙撕開、點燃,雙手舉著,含淚說:「焦書記,俺們知道你活著的時候抽煙,但你捨不得抽呀!俺們現在日子好過了,給你送上這些煙,你就抽吧!」此情此景,圍觀者同樣感同身受、熱淚盈眶。

諺云:「男兒有淚不輕彈。」衡量黨員領導幹部,可以有很多標準,但我以為,在你的一生中,只要群眾能由衷地為你「灑上三次熱淚」,調動時一次,退休時一次,去世時一次,你就稱得上是一位好乾部。

這些理論我們應該知曉-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6期)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陞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陞提拔,因而僱員總是趨向於晉陞到其不稱職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時也被稱為「向上爬」原理。

對一個組織而言,一旦相當部分人員被推到了其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單純的「根據貢獻決定晉陞」的企業員工晉陞機制,不能因某個人在某一個崗位級別上幹得很出色,就推斷此人一定能夠勝任更高一級的職務。

華盛頓合作規律

一個人敷衍了事,兩個人互相推諉,三個人則永無成事之日。人與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簡單相加,而是要複雜微妙得多。在人與人的合作中,假定每個人的能力都為1,那麼10個人的合作結果有時比10大得多,但有時也比1還要小。因為人不是靜止的物,而更像方向各異的能量,相互推動時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觸時自然一事無成。我們傳統的管理理論中,對合作研究的並不多,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數管理制度和行為都是致力於減少人力的無謂消耗,而非利用組織提高人的效能。換言之,不妨說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讓每個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內耗過多。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來的。因為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把它也拉下來,最後沒有一隻能夠出去。

奧卡姆剃刀定理

如果你認為只有焦頭爛額、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你錯了。事情總是朝著複雜的方向發展,複雜會造成浪費,而效能則來自於單純。在你做過的事情中可能絕大部分是毫無意義的,真正有效的活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們通常隱含於繁雜的事物中。

14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奧卡姆?威廉對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主張唯名論,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他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就是常說的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企業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複雜定律: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複雜化。

錢的問題

當某人告訴你「不是錢,而是原則問題」時,十有八九就是錢的問題。照一般的說法,金錢是價值的尺度,交換的媒介,財富的貯藏。但是這種說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瘋狂、令人激動的一面,也撇開了愛錢的心理。馬克思說,金錢是「人情的離心力」,就是針對這一方面而言。

的確,致富的定義就是獲得超過自己需要的東西。然而這個看起來漫無目標的驅動力卻是人類最強大的力量,人類為金錢而互相傷害,遠超過其他原因。

這些理論我們應該知曉-2010-08-20 17:51:40  來源:(2010年第12期)

手錶定律

一個人只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這表明兩隻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使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手錶定律在企業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企業或者個人無所適從。

木桶理論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破窗理論

一棟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不久後,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上,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牆上就會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圖案;一個很乾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丟棄垃圾,絲毫不覺羞愧。

二八法則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佔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陽光心態-金正昆(摘自《禮儀金說》)2010-08-20來源:(2010年第12期)

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鐵人王進喜說過一句話:人沒壓力輕飄飄,井沒壓力不噴油。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壓力。所以,如何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對待學習、工作就很重要,也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注意的問題。

心態問題比較複雜,要是從比較專業的角度來講,具體是指的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崇尚的一句話是: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公關工作、辦公室工作、服務工作容易受到別人的非議,容易在溝通方面存在問題,我喜歡給他們講兩句話,第一句是,我從來不拿別人折磨自己。意即善待自己。說實話,在人際交往中,別人給你臉色看,別人非議你,這種事情常有。憑心而論,哪個背後不說人,哪個背後無人說?類似這樣的事情你要想通。如果對方提的意見和建議是對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我認為我沒有錯,而且實踐證明我沒有錯,那麼我何必把對方的非議當真呢。古之先賢尚且有人非議,聖人也難免被人家詬病,何況我等凡人?別人有時候給你臉色看,可能是有原因的。實際上,你要善於給自己一個自我調整的機會。

當然,同樣的道理,我也不拿自己去折磨別人。這是我講的第二句話,意即善待別人。當你折磨別人的時候,你必遭報應。你對人家不好,人家憑什麼對你好呢?人際交往是一個互動的問題。所以作為公關人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調整自己的心態,擁有一種健康的心態、陽光的心態,是利己利人的,是有利於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般強調三點。

第一,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一個偉人說:中國人做事往往只考慮自己做了沒有,而很少想到為什麼做、做得對還是錯?我意思到了就行了,我這活兒我練了,但是這個事情做得好還是不好,為什麼,很少有人去關注、去講。比如一個人為什麼生活?為什麼工作?有沒有做認真的思考呢?這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說實話,宇宙無限,生命有限。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們就要對得起自己,當然同樣也要對得起別人。

其實,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是笑面人生,開心每一天,善待自己和善待別人的人。人生是條河,我來了,我看見,我走過。我愛護自己,我愛惜他人。我珍愛生命,我熱愛生活。這樣的話,我的心態就會比較健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用我的話來講,你要有這樣的概念。生命是寶貴的,活著就是幸福的,工作是美麗的,開心每一天。這樣的話,有助於你擁有一種陽光的、健康的心態。

與此同時,還要常想一二。常想一二是什麼意思呢?其基本含義即不要老想不開心的事情,要學會換位思考,想一想自己開心的事情。說俗一點吧,就是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壓力,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非議。人站在不同的位置,理解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呀。有的時候好心未必得好報,善意也未必被接受,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是因為人際溝通從來都是有問題的。但是有的同志就想不開,那天有一個同志跟我講,說沒有評上職稱不想活了,想跳樓。我也實話實說,職稱那個東西當然也是好東西,要給我,我也要,我也是個俗人。但是,職稱這個東西,有時候是不能當飯吃的。據我理解,人世之中,很多東西是很重要的。但是重要的東西,不會永遠都跟你在一起。地位很重要,金錢很重要,友情親情也很重要。但是,錢,有花光的時候;官兒,有到了年齡退下來的時候;家人有時候也會離你而去。一個人如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有很大的作用。善待自己,同時善待他人。但是如果你這一點做不到,老想不快樂的事,職稱的問題、待遇的問題、住房的問題、客戶對你不友善的問題以及競爭的問題,就會很麻煩,甚至有人自我摧殘,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有人在家裡殘害家人,到單位摧殘同事,到社會上與大眾為敵。那真的是個人心態問題了。

生命是有限的,其實對於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兩件事情:健康的生命和有益的知識。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生活,擁有有益的知識才能讓我們發揮所長、報效社會,並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二,要善於放棄。我們講到心態的時候,懂得控制和調整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人生會有很多的慾望,名、利、感情、地位等等,誘惑無處不在。一個人要想真正做好本職工作,做成一點事情的話,就要集中精力、鍥而不捨。不能夠十全十美,什麼都歸你呀。痛苦來自比較,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在於什麼?在於慾望不能滿足,如果你老是想什麼都被你得到,有那麼好的事嗎?說個難聽的,錢有掙得完的嗎?天下美女佳人都歸你一個男人嗎?你一個女人就可以得到所有帥哥的追求嗎?沒那回事。人生苦短,我們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壽命有限,所以一定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些能做好的事情,能做成的事情。有些做不了的事情就算了,勿忘痛苦來自慾望不能滿足。

我做任何事情,首先注意一條,就是做我愛做的事情,做我能做的事情。但是必須明白,結果往往未必盡如人意。我努力了,儘力了,認真了,三思而後行了,但其結果怎麼樣,有時候就不是我個人所能控制的。它是一個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我的努力難免會有人不認可、不接受,甚至會引起非議,但求無愧我心則足矣。切記:讓大家都喜歡你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我們要爭取讓多數人喜歡我們。

其次,做事量力而行則足矣。這實際上是一個宏觀的指導思想,是要注意的。事情沒有做完的時候,所以我們要有所取捨,並善於放棄。我有個習慣,每天列一個工作日程表,就是所謂的效率手冊。8點幹什麼?9點又幹什麼……列完表後,我還要做一件事情,把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去掉幾項,每天至少要給自己留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想幹了,休息休息,革命導師列寧說過,一個人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我們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多的事情。退一萬步講,我有點閑暇就可回去陪陪爸爸媽媽,儘儘做兒子的孝道;陪陪老婆孩子,享受家庭的溫馨。再退一萬步講,他們都不讓我陪,我自己陪自己。我樂於看每一朵花開,看每一位女孩。我懂得欣賞生命和熱愛生活,也會自我陶醉。這會使我得到更好的調整,以更好的狀態工作。

第三,要堅持尊重為本。這是最重要並且必須堅持禮儀的宗旨。

首先,要尊重自己。要維護個人尊嚴,維護自己的人格與國格。不尊重自己,便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其次,要尊重別人。在人際交往中要善於接受他人,尊重對方的選擇,如果不是原則性問題----大是大非、國格、人格等問題,就沒有必要對對方說NO,沒有必要去否定對方。一定要擺正自己和對方的位置,善於容忍和接受。

在一般性交往中,接受他人,就是要能夠容忍別人,因為人站在不同位置上,考慮問題是不一樣的。比如我講過的,男女在辨別方向的方面是有所差異的,女同志差一些,但是你不能因此就說女人笨。同樣的道理,男人有時候做事可能比較粗枝大葉、好忘事,這是社會定位和生理習性的問題,你也未必就會認為男人都是臭男人,他們都是笨蛋、懶蛋。要學會容忍別人,一個人要善解人意,這是尊重的基本含義。

具體而言,在實際工作中,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我曾經說過:有人認為總經理永遠都是正確的。你要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你會覺得沒有道理。因為你會想,如果總經理錯了呢?但是如果你要老是想別人是錯的,那麼你自己就錯了。他有他的想法,他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考慮問題是不同的。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現代社會強調團隊精神,同事之間要互相尊重和支持。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搞個人英雄主義。尊重客戶這是一種常識。客戶就是上帝,對其予以尊重,自不待言。最後,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它有助於與他人和睦相處。當然在我所強調的尊重之中,還包括尊重自己的職業,尊重自己所在的單位。做好本職工作,不能在外人面前做出任何有損於組織形象的事情。這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在提及尊重時,有必要恪守「3A法則」。它是待人處世的基本規則之一。這3A是什麼呢?第一個A:Accept,接受對方。所謂接受對方,就是要待人如己,寬以待人。不要隨便對人家進行所謂的是是非非的判斷,要容人。不是原則問題,不要對別人隨便進行判斷。因為人們所站的位置不一樣,考慮是不一樣的。必須接受對方,包容對方。第二個A:Appreciate,重視對方。這個單詞,含有欣賞的意思。重視有很多種,這裡講的就是欣賞,就是要善於發現對方的優點。當你肯定別人時,實際上是在肯定自己,說明自己寬容,有層次,有涵養,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第三個A:Admire,讚美對方。在人際交往中,不僅要善於欣賞對方,而且要把對方的優點予以正面的肯定。實際上,人際交往是互動的,你正面肯定對方,會帶給對方一種愉悅,而對方這種愉悅也會反饋給你。位置決定態度,當你和別人打交道時,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你的心態就容易得到比較好的調整和控制。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在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想一想3A法則,這是一種教養,也是一種規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運用這3A來處理和別人的關係,那麼大家相處就會友善和諧、其樂融融。


推薦閱讀:

不傳秘術—五鬼運財,學會便大發橫財,財運自來
壞男人教你追求女人的流程步驟,你學會了嗎?
什麼是「發物」?一次說清楚學會辯證忌口
如果你想和她嘿嘿嘿,那就先學會這一招!
學會這三點「科學放養」,男人會更愛你!

TAG:講話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