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譯文] 對國家的興盛與衰亡的大事,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有責任。
[出典] 清 顧炎武《日知錄》
註:
1、〔原文〕
有亡國, 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 曰: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 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 人將相食, 謂之亡天下.
魏晉人之清談何以亡天下? 是孟子所謂楊墨之言至於使天下無父無君而入禽獸者也.昔者嵇紹之父康被殺於晉文王, 至武帝革命之時, 而山濤薦之入仕, 紹時屏居私門, 欲辭不就.濤謂之曰: "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 而況於人乎一時."傳誦以為明言, 而不知其敗義傷教至於率天下而無父者也.夫紹之於晉, 非其君也, 忘其父而事其非君.當其未死三十餘年之間, 為無父之人亦已久矣, 而湯陰之死何足以贖其罪乎? 且其入仕之初, 豈知必有乘輿敗績之事, 而可樹其忠名以蓋於晚也.
自正始以來, 而大義之不明遍於天下.如山濤者既為邪說之魁, 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說, 不容兩立, 使謂紹為忠, 則必謂王裒為不忠而後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劉聰、石勒, 觀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動其心者乎? 是故知保天下, 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賤, 與有責焉耳.
3、〔譯文〕
有亡國, 有亡天下.如何辨別亡國和亡天下呢? 那就是: 易姓改號叫作亡國; 仁義的道路被阻塞, 以至於達到率領禽獸來吃人, 人與人之間也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這叫作亡天下.
魏晉人的清談為什麼能夠亡天下? 原因就是孟子所說的楊朱墨翟的學說使天下人目無父母, 目無君上, 從而墮落為禽獸了.以前, 嵇紹的父親嵇康被晉文王所殺, 到晉武帝建立晉朝時, 山濤推薦嵇紹入朝做官, 嵇紹當時隱居在家裡, 想推辭不去.山濤對他說: "我替您考慮很久了.天地間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時候, 更何況人生短暫的一世."人們把山濤的這些話作為名言加以傳誦, 然而不了解他這話敗壞了仁義, 傷害了教化, 竟至使天下人目無父母.嵇紹對於晉王朝來說, 晉王朝的國君並非他的國君, 但他卻忘了自己父親被晉文王殺害, 而去事奉並非他的國君.在他活在世上的30多年之間, 他作為目無父母之人已經很久了, 那麼在湯陰以死效忠又如何贖回他的罪過呢? 況且當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時候, 他哪裡知道晉王一定會發生兵敗之事, 而自己竟能樹立忠名使晚節完美無缺呢!
自從曹魏正始以來, 大義不明的情況已經遍及天下.像山濤之流既然是異端邪說的罪魁禍首, 於是使嵇紹這樣的賢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無所顧忌.邪和正兩種評價截然相反, 二者不可並行不悖.假如認為嵇紹是忠, 那麼就一定認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則如何能責怪那些晉代舊臣相繼著去侍奉劉聰、石勒, 眼看著他的故主晉懷帝身穿青衣賤服為人行酒而無動於衷呢? 因此, 首先要知道保天下, 然後才知道保國家.保國家, 是位居國君和臣下的那些統治者所要考慮的; 保天下, 即使是地位低賤的普通百姓都有責任.
4、顧炎武(1613- 1682)漢族,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崑山)人,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寧人,亦自署蔣山佣。尊稱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累累;他對切韻學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炎武還提倡「利國富民」,並認為「善為國者,藏之於民」。他大膽懷疑君權,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色彩的「眾治」的主張。他所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口號,意義和影響深遠,成為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精神力量。
顧炎武終身為反清事業奮鬥奔波,這與國破家亡的經歷和他一直受到的良好教育有著密切關係。「崑山城陷,死難者四萬餘人,顧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兵砍去右臂,兩個弟弟遭殺害,好友吳其沆也被捕蒙難。顧炎武奉嗣母王氏避兵於常熟,王氏聞城陷,絕食十五天死節,臨終時給顧炎武留下遺言:『我雖婦人,身受國恩,與國俱亡,義也。汝無為異國臣子,無負世世國恩,無忘先祖遺訓,則吾可以瞑於地下。』」 顧炎武看到了「勢」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主張進行社會變革,提出要順勢而行,「物來而順應」的變革思想。對於君主的地位,君主與臣下的關係,顧炎武也作了新的解釋。在《周室班爵祿》條中,他說,天子、公、侯、伯、子、男,並不是天生的尊貴,他們管理國家事物,與老百姓一樣,也是靠勞動吃飯。「祿」是他們為老百姓工作,取之於百姓的報酬。所以,君主不應該肆虐於上以自尊,不應該厚取於民以自奉。他列舉出大量的歷史上「稱臣下為父母」、「人臣稱人君」、「人臣稱萬歲」的例子,以淡化至高無上的君權,為建立新型的君臣關係提供歷史根據,表現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日知錄》書名取之於《論語·子張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顧氏於初刻本卷首對此有說明,以示其篤學之志。日知:每日得到的知識。
按照語言發展運用的實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語意本於顧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語型則出自梁啟超。
5、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言下之意是,你朱明王朝的滅亡與否關我們屁事。這句話,正是對這種分裂現象的明確表達。統治集團的分裂,皇家勢力的極度無能與腐朽必然會導致政權的覆滅。因此,我們說顧炎武的高論正是大明王朝的哀歌與輓歌。
話音猶在,李自成便攻入北京,國破之際,社稷傾覆之時,百官一鬨而散,只有一個小太監陪著崇禎皇帝為大明王朝殉葬。
明朝皇帝對文人施以迫害與摧殘,最後又被文人清算。這正應了那句流行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dr.bear)
6、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而且可以嚴格地說,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答案。其原因極其簡單,因為每個人的行為只有自己才能作出決定。即使受到他人的影響,也必須通過自己下決心才能變成行動。
不但道德問題如此,許多其他的國家大事也如此。不少人擔心我國的民主化進程,要求更廣泛的言論自由,希望領導賦予百姓這方面的權利。但是有沒有言論自由,全在乎自己。自己有勇氣行使言論自由,這個自由就已經在那兒;反過來講,憲法上已經寫明白的言論自由自己沒有膽子去實行,卻反過來責怪領導沒有給我們自由,這又去怨誰?
如果這樣來理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首先想一想自己怎樣擔負起一個公民應該承擔的責任,並且努力去實行,這句話就有了更新,更積極的意義。可惜的是有少數人,眼睛只盯住別人,把自己置身於外,這樣下去我們才真正地沒有了希望。茅於軾的博客
推薦閱讀: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無責;匹夫有難,國家有責
※顧炎武是否說過「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亮子
※豪傑聊大漢(32):匹夫功臣盧綰 因劉邦封侯卻晚年反叛
TAG:匹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