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佛陀聖誕與供奉佛指舍利的歷史意義

第四篇

佛陀聖誕與供奉佛指舍利的歷史意義

佛陀的生日

農曆四月初八日是佛祖世尊釋迦牟尼的誕生日。佛陀族高達摩(Gautama中國古譯為矍曇),名悉達多(Siddhartha ),是古印度迦毘羅衛國( Kapilavastu)淨飯王的太子。釋迦牟尼佛,是後來人們對他的尊稱,意為能仁寂默,俱足內外諸聖德行。也可簡釋迦族的聖人。

他約生於西元前 565年(與我國的孔子約同時代,只比孔子略早十多年,比希臘的蘇格拉底早約一百年)約寂滅於西元前 490-480年之前,這是按《善見律〈眾聖點記之說,為分別說系南傳的上座部所傳。傳統的佛教史書中也都沿用此說。但現由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三次大侍所通過的佛滅紀元,按南印度羯陵伽國(Kalinga)迦羅毘邏(Siri Khara Vela Maha-Megha Vahana)正在憂曇耶耆利(Udayagiri)之碑文所留年代而推出來,以西元前543 至544為佛滅度之年,即以西元前544年為佛滅紀元之元年,所以20 06年為佛曆2550年(注1)。

悉達多太子出生後受著傳統的宮廷教育,文武全才,是一位尊貴的王子。但是,看來宮廷與民間社會是隔絕的,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情境。所以當他有一天出城郊遊,先後遇見了老人、病人、死屍,親眼目睹了衰老、病痛、死亡等悲慘景象,頓感人生無常之苦,又遇一沙門說出家可尋找解脫之理,於是悉達多太子隊萌捨棄王位出家修道之志。

佛陀的證道

二十九歲(一說十九歲)那年,太子終於不聽父王的勤阻,在一天夜裏,悄悄告別了沉睡中的妻兒,捨棄了他所擁有的豪華生活,跨上了馬背,出城去了。來到羅摩村,剃除鬚髮,披上袈裟,成為一位沙門,獨自踏上了尋找宇宙,人生真理的漫漫長途。

他幾乎尋訪遍了當時所有著名的婆羅門學者,即使他們學識淵博,道行甚深,或以禪修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定,但終不能使悉達多心服,因為他閃不能解答他關於宇宙人生的許多疑問。很顯然,他所尋求的不是哲學上的沉思,也不是形而上學的理論,而是生命的真諦——這才是他所追尋的世間珍寶。從此,他又告別這些「仙人」,獨自進入苦行林,希望通過苦行發現真理,這進人們稱他為「沙門瞿曇」。如斯雪山苦行六年,僅以馬麥充饑,甚至日僅一粒,形體枯瘦如柴,仍未見道。他發覺這並非最好的選擇,為了求道,還必須有身體的保證。

於是,放棄苦行,渡過尼連禪河(Nairanjana)沐浴更衣,接受牧女的乳糜之供,來到伽耶城外一株畢缽羅(Pippala)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檔向跏趺而坐,發大弘願:若不證得無上正覺,寧可粉碎此身,終不起座。於是靜心默照,思惟出離人間之苦的解脫之道。他最終以奮勇精進的定力,大雄大智的慧力,在樹下靜坐四十九日(一說七日七夜),降伏了內外魔障,於十二月初八之夜,睹東方啟明星,豁然開悟。徹悟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皆由緣起,緣起的萬事萬物畢竟性空(無常、無我),獲得了他矢志以求的生的真諦。

正如《中阿含經》第五十六卷《羅摩經》所言:「生知生見,定道品法,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辧,不更受有,知如真。」(注2)脾廓然圓悟,成等正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稱為無上的佛陀 (Buddha),弟子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Sakya-muni)。

佛陀的啟示

佛陀證悟之後,就開始向大眾宣說自己所悟得的真理。從最初走向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向憍陳如等五比丘說四聖諦、八正道,到後來弘化四方。說法四十五年,受教化而皈依的弟子百千萬數,上自國王、貴族、官吏、富商,下至平民百姓,甚至乞丐、妓女,各類社會底層的凡俗人等,無不沐受法雨甘露。兩千五百多年,佛陀的教化感悟了無數的善男善女。

佛陀帶給人類最珍貴的啟示,簡短地說就是: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覺悟,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揭開了眾生平等的生命要義。佛,不是神。成佛也不是成神。佛是梵語,是佛陀耶的簡稱。譯為漢語,是覺悟的人,智慧的人。中國的儒家講成聖,道家講成仙,佛家講成佛,都是一種人生的崇高境界。雖然崇高,卻不是高不可攀。悉達多太子就是由人而佛的。

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有是自己的主宰。世上沒有更高的存在(或冥冥之中有什麼操控之神)來主宰自己的命運。命運決定於你自己。也就是說,人是自己的主宰,佛所演說的真理,是人所本有的,他是喚醒我們自身本具的清淨本性,佛由自證自悟而得。那裏沒有天啟式的先驗的教條,也沒有甚麼救世主。佛教拒絕盲目從,拒絕迷信,也拒絕權威。你接受佛陀的教化(後來稱為「佛法」),依然要自己通過實踐、力行而自證悟。所以佛教從信仰文明上升到親證文明,這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的不同處。包括佛陀在內,追求人生的解脫之道,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實踐,貴在信願行,聞思修,落腳點在行與修。修是轉變觀念,轉變習氣,行是檢驗與落實。修是自己的修,行是自己的行,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自己才能解放自己。人人皆可成佛,人人都可自己解放自己。佛陀揭開了人的生命之謎,佛陀指明了人類自身解脫之道。

佛陀的舍利

兩千五百多年前,亙古長夜,佛陀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所以,佛的生日,是人類智慧的生日,人類覺醒的生日,人類真正實現自我解放的生日。

佛陀住世八十年。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證道,度化四十五年,最後,來到拘屍那(Kusinagara)場面娑羅(Sala)樹林,在兩棵娑羅樹的中間,安置繩床,阿難鋪好僧伽梨(衣),枕著右手,側身而臥,在允許娑羅門學者須跋陀羅晉見,並使之成為最未一個得度的弟子後,佛陀對大眾留下了他的遺言:「是故比丘,無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身致正覺。無量眾善,亦不放逸得。一切萬物,無常存者。此是如來未後所說。」(注3)疲佛陀一再囑咐弟子,以法為師,以戒為師,努力精進,慎勿放逸。佛陀的五蘊之身寂滅了,但他的教化,他的學說,他留下的珍寶,至今還活在我們億萬人的心中。

佛陀圓寂後,遺體火化,所有舍利(靈骨)為摩揭陀國和釋迦族等八國所迎請,分別在各國建塔安奉。到西元三世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信奉佛教,並把佛教推向世界,他派宏法沙門到各地傳播佛教,他所建 堵坡(塔據唐代玄壯所見,即不下五百。後來,也有印度高僧來到中國,帶來佛陀真身舍利。現在從陝西法門寺地宮發現的佛指骨舍利,據佛教經典記載,即為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時阿育王建塔重供釋迦牟尼舍利進傳入中國的。地宮內《大唐鹹通啟送岐陽真身誌文碑》開端即去:「釋迦大師示威一百一十九年,天竺有國 君號無憂王(按:即阿育王)分遺形舍利,役鬼工造八萬四千塔,閻浮之聚落,有踰一億舍,即置於宗。都彼岐陽重真寺(按:即今法門寺),乃其一也。」碑文

,足證法門寺佛指舍利即是阿育王時分贈各地之一。

供奉佛指舍利的功德

應香港各界人士求,經國央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法門寺地宮珍藏的佛佛真身舍利於2004年5月26日(佛誕)來港供奉以及二十件國家一級珍貴歷史文物,,同時來港展出,這是香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關乎香港人民福祉的一大盛事。以覺光長老為領袖的香港佛教聯合會主持這一歷史性盛會,又獲香港大公報、鳳凰衛視兩大新聞媒體的鼎力相助,香港會展中心亦以供奉佛骨舍利成為萬眾矚目的靈山勝地。

釋迦牟尼住世時的人體離開世間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他留在人間的真身佛指舍利僅此一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法門寺地宮被發現後,轟動了海內外。我們如果親往陝西法門寺,也未必能夠親入地宮,朝拜此一聖物。今天恭請來港供奉,有緣瞻禮,這是中央對香港人民的巨大關懷,也是我們的福德因緣,千載難逢,一生唯一。世界上還有甚麼能讓我們感到深刻的震撼呢?我想到康得的一句名言:「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崇高的道德原則。」佛具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我們人生的指引者、啟蒙者。把康得所說的「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和「內心裡崇高道德」結合起來的正是佛陀。佛指真身舍利蒞臨香港,親瞻舍利,亦如親見佛陀,感受佛恩,沐照佛光,體悟佛智,接種佛因,功德何可計量?

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佛教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顆璀燦明珠。佛教在中國綿延發展兩面三刀千多年來的存在價值,就在於它能夠產生淨化人心的偉力和拒惡向善的權世救世功能。晉代慧遠大師說得好:「五戒十善,風化遍宇內,則端拱而治矣。」這連宋代那位並不信佛的司馬光也寫下了讚歎佛心的六偈。其中之五雲:「道義修一身,功德被百物。為賢為大聖,是名佛菩薩。」其原因就在於佛指引人們依靠自身的能量,自我平衡,自我修養,諸惡莫作,眾法界,淨土念佛三昧,禪宗頓悟心法,叭識轉識成智,理雖殊途,旨歸則一。皈依佛陀,信仰三寶。是人的自我善,人可以超越自己,人成即佛成。佛成,就是智慧,就是大覺,就是活潑潑的自在,就是人的徹底解放。

這兩千年香港的社會氛圍,上落很大,變化多多,各種利益的矛盾,演成心債重重,無處嘗還。從個體到人群,從家庭到社會,不如意事,愈演愈烈,付出的代價,越來越昂貴,一個人心浮氣躁,必然既無遠見亦無短見,只有埋怨數落,窮兇惡門;沒有誰輸誰贏,吸有兩敗俱傷;歸根到底,天堂地獄,皆在自心。管不住自己的心,甚麼錯事、醜事、壞事,都能做出來。再不要製造現代文明的悲劇了。突圍無捷經,只有轉變自心,安頓自心,管好自心。把心安好,必然化解戾氣,消除業障。有一首歌唱道:「天上有個太陽,水中有個月亮,我不知道哪個更圓、哪個更亮……」這是最典型的心靈迷失,情緒焦慮,行為浮躁,價值分裂,人失去了方向感。心無可依,亂了方寸,荒了精神家團,成為陷入命運泥淖的掙紮者。佛的教導告訴我們:命運本不在人的生命之外,人同命運的矛盾、爭鬥實際上還是人自身內在的矛盾和爭鬥。人的最大健康是心靈健康,人的最強免疫力是心理的免疫力,人的最高智慧是學會放下,懂得放下,主動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指舍利來港供奉,使我們有了親近佛陀、理解佛陀、學習佛陀、沐佛恩光的勝緣。佛陀的慈悲,三寶的加持,必將帶領我們走出迷恩,走向恬靜、和諧。人心安定,社會穩定,必然百業繁榮,興旺發達。慶祝佛誕,參加浴佛盛會,瞻禮佛陀舍利,就是洗條自心,寧靜自心,去除染汙,增強免疫力,增大凝聚力,提升自控力。人能調控自心,平衡自心,理性地生活,這不是社會祥和的保證麼。

註:

1、 聖嚴法師著《印度佛教史》

2、 《大正藏》一、777下

3、 《長阿含經》第二,《大正藏》一、26中


推薦閱讀:

八字中「命宮」有何意義?
紫微諸星在福德宮之意義 | ziwei.my
生命線斷裂意義不一定相同
觀修三寶的功德及其意義(76)
佩戴佛珠的好處及意義

TAG:歷史 | 意義 | 佛陀 | 第四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