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紫甘薯高產栽培技術

紫甘薯高產栽培技術農業書屋 收錄於2011-05-21 摘要紫甘薯是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介紹了紫甘薯的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種育苗、苗床管理、大田栽植、田間管理、收穫與貯藏等內容,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甘薯不再是傳統印象中的「抗災救荒糧」,而是極具保健功能的綠色食品。甘薯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吸收,能幫助人體保持酸鹼平衡。紫甘薯除了具有普通甘薯的生理保健功能以外,其含有的花色苷還具有抗氧化活性功能,抑制腫瘤活性;防止血管緊張、恢復正常血壓;保護肝臟,並且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1]。紫色甘薯因具有獨特的營養成分和生理功效,且甘薯花色苷的物理穩定性較好,是提取天然色素的好原料,其開發利用已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成食用色素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天然色素作為安全的色素則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與普通甘薯相比,其地上部長勢偏旺,如果管理不當,就會造成薯塊嚴重減產。因此,必須採取相應栽培措施提高產量。近幾年來,通過試驗示範及推廣應用總結出紫甘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現介紹如下。      1選種育苗      選擇抗病、高產、品質好的紫甘薯優良品種作種薯[2]。如遼薯20、遼薯31等。育苗前挑選具有本品種特徵、皮色鮮亮光滑的薯塊,剔除病、雜薯。應在當地栽插適期前35~40d排種育苗,瀋陽地區一般在4月10日左右。可採用火炕育苗、釀熱物溫床育苗和電熱溫床育苗,其中電熱溫床育苗效果較好、溫度均勻、調控方便。紫甘薯萌芽性較好,排種量控制在20kg/m2為宜。甘薯的萌芽以頂部最多,尾部最少。排種時要注意分清頭尾,切忌倒排。應當保持上齊下不齊的排種方法。大塊的入土深些,小塊的淺些,使薯塊上部都處在一個水平面上。排放種薯採用斜排式,後排薯頂部壓前1排種薯的1/4,既不影響薯塊的出苗量,也充分利用了苗床面積。      2苗床管理      一是苗床水分管理。排種後蓋土以前要澆透水,然後蓋土,出苗以前根據情況可不澆或少澆[3]。隨著薯苗不斷長大和通風曬苗,適當增加澆水量,齊苗以後再澆1次透水。採過1茬苗後立即澆水。在煉苗期、采苗前2~3d一般以晾曬為主,不需要澆水。掌握高溫期不缺水,低溫煉苗時水不多,經常保持床面乾濕交替,上干下濕。二是苗床溫度管理。種薯排放前,床溫應提高至30~33℃。排種後使床溫上升至35~37℃,保持3~4d,然後降至32~35℃,起到催芽防病作用。從薯苗出齊至采苗前3~4d,溫度適當降低,前階段的溫度不低於30℃,以後逐漸降低至25℃左右。大田栽苗前3~4d把床溫降低至接近大氣溫度,任薯苗在自然氣溫條件下生長,提高其適應自然的能力,使薯苗老健。三是通風、晾曬。幼苗全部出齊、新葉開始展開以後,選晴暖天氣10~15時適當打開通氣孔或支起苗床兩頭的薄膜通風。剪苗前3~4d採取白天晾曬、晚上蓋的辦法,達到通風、透光煉苗的目的。四是合理追肥。每剪(采)1次苗結合澆水追1次肥。肥料種類以氮肥為主。追施化肥要選擇苗葉上沒有露水時進行,以免化肥粘葉燒苗。如果葉片上有殘留化肥,要及時振落或掃凈。如追施尿素,一般不超過25g/m2。追肥後立即澆水,以促進肥效迅速發揮。五是適時采苗。薯苗長至25cm高度時,及時采苗,栽到大田(或苗圃),采苗的方法有剪苗和拔苗2種。      3大田栽植      一是選地與整地。建立高產脫毒薯田,除要求土層深厚、疏鬆以外,還要肥沃,才能源源不斷地供給脫毒薯所需的養料,使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協調生長。脫毒薯根系發達,耕層深厚能吸收更多的養分和水分,這是奪取高產的基礎。耕層深度以25~30cm為好。二是適時栽插。應在終霜後5~10cm地溫穩定達到17℃時及時栽插,此外,栽插時用呋喃丹15kg/hm2垵施防治地下害蟲。三是合理密植。紫甘薯莖葉生長繁茂,必須根據不同品種和栽培條件確定合理密度。根據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在發揮群體增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單株增產潛力。一般栽植密度肥地4.5萬株/hm2左右,山區薄地6萬株/hm2。此外,應及時查田補苗,一般栽後2~3d就應隨查隨補。      4田間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甘薯大多種植在旱薄地上,缺乏養分的現象比較普遍,而甘薯又是吸肥力很強的作物,因此補充養分十分重要[4]。紫甘薯生長勢強,對氮肥比較敏感,在施肥時應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若使用單一氮素化肥,則容易造成莖葉徒長而降低產量。一般地塊,應施優質有機肥30t/hm2、硫銨150~225kg/hm2、過磷酸鈣600kg/hm2和硫酸鉀300~450kg/hm2(或草木灰2 250kg/hm2)。有機肥在起壟前撒施,化肥在起壟時集中條施。二是中耕、化學除草。中耕一般在生長前期進行,第1次中耕時要結合培土,使栽插時下塌的壟土復原。中耕1~2遍後,用12.5%拿捕凈1.2L/hm2,對水700kg,於早晚噴施,防除禾本科雜草。三是地上地下部生長的調控。由於紫甘薯地上部生長旺盛,分枝多而壯,容易徒長。因此,化學控制徒長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增產措施[5]。試驗結果表明,用15%多效唑1.2kg/hm2,對水1 000kg,在團棵期   和封壟期各噴1次,完全可以控制莖葉徒長。      5及時收穫與安全貯藏      一般正常收穫期應在9月下旬至10月初。留種用甘薯應在10月1日前收穫,避免霜凍。保持適宜的窖溫是貯藏好紫甘薯的關鍵。剛入窖時,有加溫設備的可採用高溫處理,防止黑斑病及軟腐病的為害。高溫處理分3個階段:第1階段是升溫階段,從燒火加溫到薯堆溫度達到35℃需1~2d。加溫要猛,溫度上升要快,待氣溫上升到36℃時停火,使溫度逐漸達到上下一致,最後使溫度穩定在35~37℃。第2個段為保溫階段,使35~37℃的溫度保持96h。第3個階段為降溫階段,當高溫保持96h後,應打開全部門窗散熱,降溫要快,1~2d以內窖溫降至15℃左右,以後即進入常溫管理。適宜溫度應保持在11~13℃[6]。貯藏期適宜的相對濕度應在85%~90%。濕度與細菌繁殖和保持薯塊品質有直接關係。濕度大,病菌繁殖快,病害蔓延迅速;濕度小,薯塊水分喪失過多,影響薯塊品質及發芽能力。   本文來源於CSSCI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閱讀鏈接:http://www.csscipaper.com/chinaeconomics/modern-agricultural-technology/171065.html
推薦閱讀:

我嬌傲,我自豪。我有世界一流的治癒牛皮癬的技術。
怎麼理解科學革命、技術革命以及產業革命?
這屆巴塞爾表展 有哪些新技術手錶值得看
紫蘇高產栽培技術
昕爵服務,永不止步;我們一直在路上

TAG: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