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話語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人民日報 》( 2012年09月04日 19 版)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既是黨和國家對哲學社會科學界提出的重大而緊迫的時代課題,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和中國學術走向世界並在世界舞台上發出中國聲音的有效途徑。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著力打造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為推進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理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核心,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基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是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神聖使命,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產生世界影響並與世界文明對話的必要途徑,更是在新形勢下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創新必然要求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繫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如果沒有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就會落後於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必然要求。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我們黨從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發揮了龍頭作用、基礎作用和導向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於形成既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符合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也在於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切實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學術話語權的必然要求。一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一個民族價值觀念的分量、思維成熟的程度和對人類社會探索的廣度深度。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要自立於世界學術之林,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根基、靈魂和風格,而這一切都要表現為擁有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因而,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立足中國實踐,提煉中國經驗,打造中國話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學術話語權,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堅持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基本方向當代中國正處於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方面熱切呼喚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另一方面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開闢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把握和解決具有時代性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並以中國話語來表達,進而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貢獻,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應當追求的目標。始終堅持中國化方向。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都會打上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烙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打造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要始終堅持中國化的方向,牢牢植根於中國土壤之中,敏銳捕捉中國人民的實踐活動、思維活動和語言活動,使理論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使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具有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始終堅持時代化方向。哲學社會科學作為時代的產物、時代思想的結晶,必然帶有時代的印記。如果學術研究沉醉於象牙塔內的尋章摘句,滿足於脫離實際的高談闊論,那麼勢必被時代拋棄。因而,打造當代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必須始終堅持時代化的方向,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敏銳把握時代特徵,準確反映時代要求,使當代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特色,從而更好地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指導作用。始終堅持大眾化方向。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只有為人民群眾所掌握,才能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才能實現社會價值。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站在群眾的立場上,面向群眾關心的問題,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群眾聽得懂的道理。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應當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把深邃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化為形象的生活邏輯,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喜愛,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回答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確有其自身的規律,但這種規律歸根到底要服從於社會實踐的發展規律,它是時代和社會變遷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集中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不竭源泉。立足中國實踐、總結中國經驗、解決中國問題,是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關鍵。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不是封閉的概念推演和邏輯論證,而是與社會實踐的發展息息相關的思想活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源頭活水,必須真正讀懂讀透這部大書,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自覺參與這一偉大實踐,以中國的理論研究解讀中國實踐,才有可能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在對中國經驗的總結和思考中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開闢和拓展了中國道路,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經驗。當代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牢牢立足中國實踐、深入解讀中國道路、切實提升中國經驗,以敢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和勇於創新的思維活動,不斷概括出新概念、新範疇、新術語,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術話語體系。在解決中國問題的探索中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縱觀人類學術發展史,每一次大的創新和發展都建立在對重大實踐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合理解決的基礎之上。真正的問題,一定根源於現實的矛盾;離開實踐基礎,問題就是虛假空洞的。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勇於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將探索的目光投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湧現出來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投向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投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必須解決的重大基礎性問題,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的探索活動中打造中國學術話語體系。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現階段的使命是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形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理論資源、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形態,最為緊要之處在於運用中國的學術話語體系深入解讀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為此,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構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形態,實現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換,推動西方學術的中國轉換。構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形態。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旗幟和靈魂。自從進入中國以來,馬克思主義就充滿生機和活力地浸透在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存在於我們的時代和生活之中。馬克思主義不是封閉的、僵化的、凝固的,而是不斷發展著的與時俱進的開放的理論體系。當今時代,實踐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絕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的某些論斷作為可以隨意粘貼的標籤,並以此來代替對實際問題的研究,而必須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特徵相結合、與群眾實踐相結合,根據新的實踐作出新的有說服力的論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完成時代和歷史賦予的使命,就必須深入社會發展實際,系統思考中國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基本實踐活動,在理論與實踐、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形態。實現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換。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明和燦爛的文化,中國傳統學術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想追求,是中華民族特有智慧的集中體現。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形態,必須繼承中國傳統學術的優秀成果,捕捉並提煉那些仍然活躍在今天中國人生活和思想中的文化傳統,同時結合時代和社會實踐的最新發展,把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實現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轉換。推動西方學術的中國轉換。思想學術發展的歷史表明,那些經過艱苦的精神勞作而產生的優秀成果,總是能夠突破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成為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形態,必須具備開放的心態、世界的視野、「拿來主義」的態度,勇於並善於借鑒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優秀成果。學習借鑒西方學術成果,必須立足中國實際、堅持為我所用,明確我們的目的是藉助他人的眼睛來觀察中國問題和中國經驗,進而推進中國自己的學術研究。(執筆:崔唯航)
推薦閱讀:

【星空學習坊】第20集 科學是什麼
差點被人類消滅的疾病,科學家說蘇聯解體讓它重新肆虐全球?
郝柏林:懷念陳春先 | 科學春秋
霍金預言人類或在2600年前消失人類需要趕緊尋找新的家園嗎?
莫名其妙很搶手!科學10理由讓你魅力無法擋

TAG:社會 | 中國 | 科學 | 哲學 | 社會科學 | 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