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語文不是一門科學

語文不是一門科學

  文/葉開

  一位資深語文教師說:「語文是一門科學,不是什麼人都能隨便說的。」

  話中帶著閉塞的自傲,似乎不是語文教師就沒有資格談論這門「科學」。在他看來,語文大概是載人航天工程或特高壓輸變電技術那類高精尖技術,閑雜人等碰著死沾著亡。

  語文不是特殊行業或特種行業,語文也不是「科學」。語文是一門人文綜合學科,以語言文字為學習基礎,以各種不同門類的古今中外文學和文化經典為根本。但語文教材的編寫要有突破,要以人為本,選入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經典名作——語文教材不能失去人文性、文學性、豐富性。

  「語文是一門科學」不是新鮮說法,而是一種陳腐的觀念。這種觀念以工具理性和功利主義為教條,認為語文的教、考、評各個方面都要標準化、定量化。標準化的結果是排他性,語文變得僵化無趣。而僵化無趣與語文的本質特點背道而馳。

  在現行功利主義教育模式里,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名語文教師的成就高低。而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則需要通過大大小小的考試來直接體現——這些手段如此單一、呆板、無趣,而使得語文變成了一門工具性課程。如果一名語文教師不尊重語文這們課程的人文性和綜合性特點,不能擺脫語文教材的束縛而帶領學生一起閱讀文學和文化經典,不培養閱讀習慣,不積累閱讀經驗,則無論怎麼給學生布置作業、無論做多少習題,學生考試成績總是上不去。而實際上,現行的命題考試模式,過分強調科學化,而乏味無趣,並且狹隘呆板,無法真正測驗出一名學生的真正語文能力和水平。

  「測不準」與「測不到」是當前語文考試模式的一種特殊現象。

  把考試成績作為語文學習的一種絕對化評估,本身就是一種極大謬誤。而通過「科學化」的定位,把量化標準作為單一手段,更是對語文這門課程的破壞。即便從考試角度來看,語文成績也不能通過布置大量作業而得到提高。語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通過大量有效的經典閱讀來實現。

  要測出一名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只需請他們寫一兩篇文章就行了。一名有經驗的專家學者閱讀了文章,就能判斷出這名學生的語文水平,用不著「標準化」、「量化」,更不必給出標準答案。

  語文考試的標準答案有時荒謬到令人憤怒的程度,這與「語文是一門科學」的定位或許有直接因果關係。不徹底思考並釐清語文到底是不是一門科學這個問題,語文教學與評測就一直會在一個荒謬的小圈圈裡打轉,讓教師和學生都頭昏腦漲,並且還在頭昏腦漲時產生唯我獨尊的怪異念頭。似乎把語文封為「一門科學」,語文教師就具有絕對權威了。把語文偽裝成「科學」的唯一好處,是語文教師可以拿標準化定量化的大棒,對可憐的學生排頭掃過去,以暴力的方式樹立其不存在的權威。

  語文教師中有不少勇於反思,不斷探索者,碰到這樣的語文教師是學生的幸運。也有很多語文教師固步自封,坐井觀天,把語文界圈成一個沙造城堡,在裡面稱王稱霸,任何人試圖靠近,都會遭到調查、阻撓,要驗證你的資格證書。如果是一個非中文專業的普通家長,很可能被這種霸氣側漏的氣勢鎮住。任何一個非語文教師身份者試圖進入這座沙堡,都會像卡夫卡的長篇小說《城堡》里的「測量員」約瑟夫·K一樣,被糾纏於紛繁複雜的規章、手續、繁文縟節中,忙到筋疲力盡也不得其門而入。

  對語文的「科學」的定位,使語文這門原本應該材料豐富、教學生動、考評人性的學科,卻變成了僵化、無趣、甚至無聊的課程。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一條十分荒謬的「讀透」「吃透」的觀念。對一篇重點課文必須「教到底」,作者想什麼,文章表達什麼中心思想,全都面面俱到地教給學生。而實際上,一篇真正的好作品,你是吃不透的,你只能吃到一點點,編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那些教研員,也只能吃到一些邊角料。一部《老子》兩千五百多年來,研究文章成千上萬,一部《紅樓夢》三百年來催生了無數的猜想,浩如煙海的研究專著,哪一位專家敢說自己「吃透」了?吃透是不科學的,語文本來就不是科學。

  一些語文教師抱怨說,現在的學生難教,無論你怎麼努力教他們都不愛學。其實,學生不愛學,這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教師自身的問題。同時,也是教材的問題,是教法的問題,是考試的問題。這些問題綜合起來,幾乎是語文的全部問題。比如你是一位餐館老闆,顧客進來點了一條松鼠桂魚,你端一盤魚骨頭上桌,還硬要顧客臉帶微笑、心情愉快地吃掉,還強迫他們違心地歌頌這盤垃圾。可憐的小顧客們即使是因為受到恐嚇,內心充滿恐懼,也很想把這些魚骨頭吃進去,但他們的身體會本能地產生「噁心」感,這種自然的排毒反應是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住的。

  什麼是「噁心」?「噁心」是人類身體對有毒食品的一種本能的排斥。因為「噁心」而至於「嘔吐」,則是這種反應的結果。如果身體不產生本能的排毒反應,這種有毒食品就在身體里長驅直入,讓你成為一位毒人。語文也是一樣,如果把大量的垃圾作品硬塞給學生,學生雖然不敢直接反抗,但他們會本能地產生「噁心」以至於「嘔吐」的反應——他們會厭惡語文課本,厭惡語文課堂,厭惡語文教師,厭惡語文考試。在中小學主要基礎課程中,普通語文教師得到的綜合評分通常很低,這讓語文教師感到極其委屈。很多語文教師非常敬業。他們佔用的教學時間、布置的語文作業,是所有課程中最多的。很多語文教師忙得團團轉,披星戴月的不知道有多辛苦。很多語文教師忙得一年到頭難得讀一兩本好書,只有空在微信、微博上轉轉消遣。但教學成果呢卻很難如意地得到高分——語文這門課程,在基礎學科里花的時間最多,卻收穫最小。種下了西瓜,收穫了芝麻。種下了小貓,收穫了魚骨頭。

  但孩子本來擁有的童真、幻想,孩子的人性養成,人文滋養,全都如水滲入沙地里一樣,消失了,剩下的只是「科學」的荒漠。(媒體來源:《東方教育時報》)

推薦閱讀:

初一語文複習
語文老師應該讀准這些字
人教版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複習教案
孩子語文成績從沒讓她擔心過,只因她做了這四步……
讓語文教學充滿濃濃的語文味

TAG:科學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