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沁鑫談《青蛇》:出軌只是慾望 白頭偕老是修行

核心提示:時隔近70年,田沁鑫把老舍先生85萬字「平民史詩」小說《四世同堂》首次搬上話劇舞台,與老舍先生同屬滿族正紅旗的她覺得這是一個緣分,做客《年代訪》,她講述了舒乙先生追憶《四世同堂》沒成戲曾因為政治原因被周恩來要求改稿,坦言老舍是個平民作家,寫的都是真正的北京人精神。

力求修行的她,發心把傳統文化做國際化呈現,李碧華書成20年後再排話劇《青蛇》,介入佛教文化首次板正法海形象,設置青蛇與法海的孽緣:青蛇為修行必須經歷人的愛欲,法海為修行應普渡眾生但卻不能破色戒,探討女性情慾過後的出路。(文:鳳凰網文化呂美靜)

烏鎮戲劇節是一場水上之夢我想長夢不醒

鳳凰網文化:這回帶來烏鎮的《四世同堂》跟巡演有不同之處嗎?能不能說說對烏鎮戲劇節的感受?

田沁鑫:我們為這次烏鎮又重新排了一下,巡演的時候明星少一點,這次明星基本上都到齊,為了烏鎮第一次戲劇節,也為了烏鎮戲劇節的創始人黃磊,黃磊在《四世同堂》里演祁瑞宣嘛,所以大家就努把力。

烏鎮戲劇節是一場水上之夢,我夢在其中,而且想長夢不醒。烏鎮從宋朝留下來的這些古建,我很感興趣。什麼是文化?環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環境最能夠讓人直觀地感覺文化的氣質,烏鎮有石板、小橋、流水,有民居,又通過戲劇節的主席陳向宏先生的努力,能夠一筆一划地像繪畫一樣的來使烏鎮這種古代的建築,能夠有一個當代化的呈現,我覺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來烏鎮一下子就能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用跟年輕人說它多少好,他一下子就能感受到。

鳳凰網文化:但是好像很奇怪,只有清朝保留了明代的皇宮,但是之前的統治者都會把上一個統治者建好的宮殿毀壞重建。

田沁鑫:對,我覺得是中國人比較講風水,不管你是什麼階層推翻了前面的朝代,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它就是一個敗落的朝廷,要在別的地方選一個都城重新建一個,新興的、欣欣向榮的一個政權,欣欣向榮是靠建築,靠地理的選擇來決定的,所以一定要廢掉過去的城池和皇宮。

清朝是一個例外,反而是馬背民族有一種非常寬廣的胸襟,它到了北京看到了故宮就保留了,然後直接搬到故宮裡面去住了。真是很感謝清朝人,讓我們還能看到故宮這麼好的明代的皇宮保留下來,也是一個不得了的功績。

《四世同堂》曾因為政治原因被周恩來要求改稿

鳳凰網文化:《四世同堂》講的也是老北京文化,你覺得這種文化還在現在的北京傳承嗎?

田沁鑫:經常說北京是都城,是皇城,但是北京除了皇城文化,還有平民文化,因為有大量的市民聚居。如果你說到北京是一個平民文化聚居的這樣一個地方的時候,你又不得不說到皇城文化,所以它是一個最高的權力的駐地和最平民的群居和雜居,這樣一個構成來形成的北京城,所以它是一個兩級的一個狀態。

我覺得老舍先生有起碼三部作品是可以當檔案留下來的。一部是他在《秦氏父子》裡面摘出來的《茶館》。如果我們要看清末到民初轉型期的北京人的禮儀,人際關係,文化的環境,完全可以從《茶館》這部戲裡面得到的。也感謝北京人藝的總導演焦菊隱先生的努力,有一個立體的可觀的清末到民初時候,北京城裡一個茶館裡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種階層雜交地來觀看到那一段歷史時期,就像文物一樣的活化石,這個貢獻非常了不起。

再有一部戲是《龍鬚溝》,《龍鬚溝》是新中國第一部話劇,是老舍先生寫的,所以老舍先生不單是一個優秀的文學家,他也是優秀的劇作家。他寫的國民黨政府向共產黨政府交接過程中,北京平民的一個文化環境和轉變期間的人物心情,世風街景、人際關係,這個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一個紀錄。

再來就是《四世同堂》,寫了八年抗戰中北京城的世風街景,風土人情,人際關係,社會結構、經濟結構。

鳳凰網文化:《四世同堂》為何一直沒有被改編成話劇呢?

田沁鑫:國民黨政府當時向南遷徙了,到南京建都了,從明朝傳下來的古老都城被遺棄了,就像老舍先生寫的「一葉飄零的孤舟在野水中飄搖著」,所以北京城的人民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然後《四世同堂》是發生在這個時候的,北京西城護國寺附近的小楊家衚衕的人民的生活情況,它嚴格意義上講是一部平民史詩,它一共分三部,第一部是《惶惑》,第二部是《偷生》,第三部是《饑荒》,老舍先生當時想效仿但丁的神曲,想寫一百萬字,但最終他沒有完成這個心愿,他寫了85萬字,那也是夠長的了。

這部小說,之前沒有人改編成話劇,我想老舍先生如果覺得能改的話,老舍先生自己就改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我是聽舒乙先生說的,當時寫的是國民黨時期,比如像《四世同堂》里小三這樣想去抗日的,他希望打敗日本會去加入一個自發軍,空中飄揚的是青天白日旗,然後蔣委員長說絕不放棄一寸土地,蔣委員長說大好河山不能踐踏,等等等等,裡面有這樣的描述。

因為在抗日時期,京城當然也有共產黨,但是對於平民來講,作為正規軍的這種作戰,所以他會對國民黨政府有一個期許。在建國以後,周恩來就找到老舍,因為周恩來和老舍是很好的朋友,或者還是由別人帶話等等,就說要把它改掉,看看是不是有可改的可能,只是老舍先生當時不想改。

所以這部戲,一是篇幅過長,二是也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所以到現在幾經努力之下,才把老舍的這部平民史詩搬上舞台,另外我的民族也是一半在旗,滿族正紅旗,跟老舍先生是一個旗的,這個事落在我身上也算有一定的緣分。

斯皮爾伯格最喜歡用英國演員他們最具文化感

鳳凰網文化:從85萬字的長篇小說壓縮成3萬字的劇本,你覺得提煉出的這十幾個人是最具有北京精神的嗎?

田沁鑫:我覺得《四世同堂》有著真正的北京人精神在裡面,大家都說老舍先生是個平民作家,他非常熱愛北京城,他是一個北京的記錄者,然後寫的都是平民,像《駱駝祥子》《龍鬚溝》這些寫的也都是凡人小事。

其實老舍先生是平民作家,是因為有著近10年的留學經歷,有5年是在英國,有4年多的時間是在美國。他在英國留學之後回來,曾經說過,說如果我沒有在英國留學的5年經歷的話,我是不可能成一位作家的,所以歐美文學對老舍先生影響非常大的。還有他為什麼愛看戲,他一般都是給北京人藝寫一部,給青年藝術劇院寫一部,這我都是聽聞的,就是他哪個劇院都不得罪,然後兩個劇院都會搶他。他為什麼那麼會寫戲,這和他在英國留學的經歷也有關係,因為英國是一個戲劇大國,有莎士比亞,有著60多年的愛丁堡戲劇節這種傳統,還有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統一了大英帝國之後,她輸出文化輸出的非常持久,讓全世界都知道莎士比亞。

英國的戲劇也是由文學基礎見長的戲劇方式,表演方式。所以斯皮爾伯格導演說我最喜歡用的是英國演員,因為英國演員身上有文化感。我非常好奇老舍先生那5年的英國留學時期他是怎麼樣度過的,所以我到英國的時候特意去了倫敦老舍先生的故居,它真貼了一個牌,叫老舍故居,在聖詹姆斯大街,有一個教堂,教堂的後身就是老舍先生的房子,這個房子保留的非常好,現在還住著人家。我當時就有物是人非之感,看到年頭很久遠的一些樹,後院的一些椅子,我聽說都沒有變,所以我想老舍先生肯定在那兒坐過,有一個直覺告訴我,他在那兒一定看了很多的戲。

中國文化皮太厚民族復興不能只是等待政府

鳳凰網文化:你這次去英國還有一個寫作計劃,因為英國是戲劇老大所以跟他們合作嗎?

田沁鑫:不是,是機緣,我1993年第一次去歐洲就是去的英國,然後特別有緣分,隔三差五就會去一趟英國。我在北京大學影視戲劇中心有一個職位是副主任,就是專門做戲劇這一部分的研究,然後我就想起這個項目,就是新寫作計劃。這個項目也是在我2011年去參加愛丁堡戲劇節的時候,和蘇格蘭國家劇院的原藝術總監Vicky談過的。她在英國做新寫作計劃很有成績,培養了七、八個作家吧,沒有一個失手的,現在都在為英國劇壇做貢獻,當時以薩拉?凱恩作為一個代表,因為她27歲就自殺了,所以她就更有名。我就跟Vicky說,參加愛丁堡戲劇節的感受就是,英國戲劇傳統深厚文本見長,我覺得文學是基礎,劇本是核心,所以我希望能夠幫助中國的年輕人做寫作計劃,你看這個可以不可以。她很有俠女風範,一拍大腿就同意了。

然後我們選拔三次考試,最後一道考試是英國人把關,我們就無權過問了,我認為交流必須要這麼開始,雖然顯得殘酷一點,但是讓一個戲劇老大能夠有這樣一個姿態來幫助我們中國的寫作,像出莎士比亞這樣國家的戲劇人,它的結構思考是什麼,它的技術思考是什麼,而且也曾經孕育過像老舍先生這樣的作家,那麼我說我們中國孩子第一步學技術,如果能學到那是一件最好的事。當時中國作家協會的副主席張抗抗老師,還有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老師,劉恆老師,鄒靜之老師等等,都給了很大的一個支持。

然後從150多個年輕的編劇裡面選出了10名,英國人飛過來在北大做了一個工作坊,講如何地編劇,產生一個大綱,最後經過英國人的考試選出6名,把這6名送到英國去培訓,培訓完產生6部劇本然後演出,這次也是中國青年劇作家作品第一次在英國有規模地展現,演出者全部是英國人,導演都是英國人,我們還會繼續做下去,他們文化部長也給了很大的支持,說演出在英國很轟動,很少星期一賣票是全滿的,但是中國戲劇全滿。因為大家還是關注中國,但是裡邊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說在題材的選取上,年輕人還是比較稚嫩,有一些編撰的痕迹在裡邊,但是它的要求是向著心裡的隱秘和黑暗去寫作,因為這是解放他們作家心靈的一個時機手段。

鳳凰網文化:我還有注意到就是所有資金由你的工作室承擔,好像承擔了一個教育作用,把劇本慌這個問題解決了一下。

田沁鑫:對,所有老師的費用和演出的費用都是他們出,然後在國內的所有選拔,請評委,評委有20多人,都是我們來做的。我這次做這個「田沁鑫?新寫作計劃」,為什麼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因為我平時也力求自己能修行,所以不願意這樣寫,但是這次用了我的名字,是我希望用我個人的號召力來做成這件事情。而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如何來進行文化交流,我們不能只等政府,如果大家都不行動,只是在那兒哀嘆,只等政府的話,我覺得政府很忙,很多事情。所以哪怕我們自己出錢出力,也是值得的。

我覺得年輕孩子真是挺幸福的,有一個美麗的小鎮讓他們來表達(烏鎮戲劇節青年競演),我們那時候沒錢窮,幾個喜歡的人在小館子裡面喝兩瓶啤酒,吃點花生米這樣,也很開心。我們是個路過者,然後在這個路過的過程中,也鋪了鋪路,所以承擔了一些責任。本來開始只是因為熱愛藝術表達,有名之後,只是抱著自己在戲劇上面的名聲,我覺得這是小情小愛,還可以有大情大愛,就是多利他,說這個不是一個口號,就像黃磊那天跟我說,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我有責任。我其實跟他說的是一樣的話,就是這份理想,中華民族怎麼偉大復興,我覺得文化是最重要的一個傳播手段,如果說用東方文化來影響更多世界上的人,那才是偉大復興,是自己復興。

外國人看網上新聞誤會中國道德底線崩潰

鳳凰網文化:外國人又是怎樣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呢?

田沁鑫:英國的年輕人也是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擱置不談,更希望以發現的眼睛來發現嶄新的世界,所以他們對中國感興趣的時候,會上互聯網。當互聯網上打開之後,他們就帶著很多的問號在跟我談,說為什麼我們一上互聯網看到你們中國道德底線急近崩潰,因為你們那裡發生很多惡性事件,然後說你們的生活很危險嗎?人的道德水準很低嗎?又說但是跟你們中國的年輕人接觸的時候,又發現你們人非常非常好,而且很懂禮貌,甚至很羞澀很單純,這是為什麼呢?我說這就是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問題。

除了經濟發展以外,文化是最好的傳播的媒介,我們不能自己好,悶在那裡不說,我們的傳統文化真的非常好,但是皮太厚,比如說一件古玩,如果擱在那看,我們並不認為好,你得說出來。所以我覺得藝術界的各個行種,繪畫、音樂、戲劇,都可以有一個傳統文化的國際化和當代化的體現,這也就是我最近做《青蛇》的一個重要發心。

傳統文化需要一個翻譯器,我用《青蛇》做了這個翻譯器,而且用了德國設計師,英國燈光師,還有蘇格蘭音樂家作曲,讓他們來關注中國的古老民間傳說,讓他用非常鮮活的眼睛,從視覺上感受中國江南,我舞台上會有煙雨西湖的的一個氣質。

鳳凰網文化:聽說你創作《青蛇》還是在烏鎮得到的靈感。

田沁鑫:對。我們看到烏鎮的水上劇場,當時一面牆的改造,一整個水城的舞台上出現的一個排水系統,當時我的德國舞美設計師在這採風的時候說,我發現中國的建築非常有趣,整個的民居的風格看似非常舒適,但是它的內部構造,還有裝飾都極其的嚴謹,我說這個就是中國文化,他當時就體會到了。其實我們本身生活在傳統中也是不能割裂的,我們每天享受著傳統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但是由於用語比較粗暴,經常會把傳統認為是很老舊的東西,其實享了它們很多的福分。

話劇《青蛇》用佛教解讀首次板正法海形象

鳳凰網文化:那我們就聊聊《青蛇》,為什麼會選擇李碧華先生的這部20多年前的小說改編話劇?

田沁鑫:這是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有兩條蛇,一條白色的蛇,一條青色的蛇。白色的蛇有一個設計的人生,她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主流女性,就是良家婦女。但是沒想到,一波三折,她遇到了許仙,所有人身上都有恐怖、顛倒、關愛、無情、有情,這都是我們人。然後她發現了許仙所有的懷疑、背叛和出軌,這個一步三跌的情感就跌落下去,這是那條年輕的小白蛇是沒有考慮到的。

青色的蛇顯然是我們女性結婚以前,還有的一種不想照社會規範常理出牌的女孩子,她顯得更天然,更加的勇敢和無障礙。青蛇是一個比較反叛的女孩,反叛約定俗成的舊有的道德觀和社會規範,所以她走的就會受到非議,這個非議是來自人類社會全面的詆毀,但是這個女孩走的很堅強。其實人很難做到像青蛇那樣的純粹,因為她是個妖,我們生活中群落型的女孩內心想要自由和衝破傳統規範的勇氣,在這個妖身上集中表達了,壓縮式表達,所以那個妖顯得非常的生動和動人。所以我說如果生活中有青蛇這樣的女孩的話,我只能表示尊敬,因為我們很難做到。

明朝的馮夢龍先生寫了宋話本,收錄在《警世通言》裡面,《白娘子永鎮雷鋒塔》,就是教育年輕男子不要受美色誘惑,這樣的一部故事。一直到嘉靖年間,一部評壇大書《義妖傳》唱響南方,《義妖傳》就把這個白蛇歌頌成了一個仙,從蛇妖變成蛇仙,追求愛情和幸福生活的女性,就把她給提升了。這樣的話,法海就成了一個反面,然後再到後來,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300多種地方劇種,都有《斷橋》,許仙白娘子的愛情戲劇都在演出。再到建國以後,田漢先生寫了全本的京劇《白蛇傳》,寫得非常有文才,但是田漢先生也沒從佛教的角度來考慮法海這個角色,只是從一個好成戲的方式,矛盾衝突比較激烈,白蛇的對立面就是法海,更著重表達了美好的愛情。

直到20年前李碧華先生寫的《青蛇》小說,以青蛇作為第一敘事人的視角來看待《白蛇傳》的故事。寫了一個宋代傳奇的荒唐真相,寫了一個勾引的故事,一個情慾糾纏的故事,把法海這個和尚變成了一個年輕英俊的和尚,但是仍然沒有從一個慈悲的角度來寫。所以我跟李碧華先生溝通的時候,我說我希望,您20年前這部小說能夠有所提升,李碧華先生就說,小說寫了20年,我現在的人生閱歷和感受都不一樣了,這部後面該怎麼做,你就隨意做。

所以我在寫這個戲的時候,由於佛教文化的介入,讓這個幾百年的民間傳說,第一次板正法海這個佛弟子角色。我覺得我並沒有能力來懂得佛教深奧的教義,只是從東方禪學精神的角度來關照了這個民間傳說,產生了一個從視覺到內容性話題都有一個當代化和國際化的體現。

鳳凰網文化:聽說還要去美國演。

田沁鑫:因為肯尼迪藝術中心是第一次邀請中國的一個大劇場話劇演到那去,其實規格很高的,他能夠發出邀請,不管我們是不是能成型。這也是得益於中國的這個故事,所以當文化皮太厚的時候,想辦法讓皮薄一下,讓別人看到那個大餡,是有好處的。

基督教義「愛能化解痛苦」但多數人只知情慾

鳳凰網文化:你說這是你回歸女性創作的一部戲,在尋找情慾的出路。因為白蛇和青蛇好像紅白玫瑰一樣,是中國男人眼中非常典型的兩種女性,能不能說說你怎麼看情、愛、欲、性。

田沁鑫:是先有情,還是先有欲,或者愛和欲之間的差別,就像秦瘦鷗的《秋海棠》中序所說,愛和欲就像是在理髮店裡面,你能看出在一片頭髮裡面剪剩下的頭髮,哪個是你的一樣難。

我認為是先有慾望,因為我們是受業力感召而來到了這個欲界,做了欲界眾生,我們身上自然有情慾的東西,我們喜歡一個人,跟這個人在一起拉拉手,接接吻,做做愛,然後會產生一些情,就會有思念。會給他買個小禮物,他穿幾號的襯衫,送他個手套,然後一起看個電影,吃個飯,來持續除了做愛之外的我們的一些情愫,這個情裡面就會有一些情緒產生,比如說歡愉、憤怒、傷感、快樂、羞辱,也可能會產生很多莫名的煩惱。

欲和情,這個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尤其男孩,自己很有慾望,很想做點什麼事,一看這個女孩不錯,有點意思,把這個女孩招過來,然後他自己表演了他都不知道,然後這個女孩再傻一點,很好地接受他的眼神和產生觀眾時的反應,這個男孩就很得意,兩個人持續一段這樣的情慾之後,這個男孩厭煩了,他也就和這個女孩告別了。

有時候女孩經常不明白,你的眼神哪裡去了,你的什麼哪裡去了,其實這個時候他過了那陣,然後他真知道情嗎,好像似乎也不知道,然後再到愛,愛是什麼?按基督教的教義來講,比如亞當夏娃偷吃禁果,會有一些由於性而引起的倒霉事,你們會很痛苦,怎麼辦呢?你也沒有辦法解決,我們會有教堂,然後告訴你原罪是什麼。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罪,你可以向牧師懺悔,我最近害了個人,或者我做了什麼事情。除了做彌撒,開釋以後,教堂還有作用就是結婚,拿本聖經放在那,套一個戒指,兩人手按在那兒說不離不棄,一生一世。他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愛是不做害羞的事,愛是不撒謊,愛是恆久忍耐,愛是凡是盼望凡是等待凡是什麼,愛是永不止息,你就愛去吧,就行了。你只有用愛才能化解所有你以後的痛苦,沒有想到的挫折,情感的創傷,你只有用愛的方式。

佛教殘酷說出人本性釋迦牟尼覺悟後拋妻棄子

鳳凰網文化:那麼佛教怎麼看待愛呢?

田沁鑫:凡是盼望,因為你跟他在一起了,其實就是一種修行。基督教很實際,交給你一個很實際的辦法--愛。當然我這麼比較不太禮貌,東方的佛教很寬容,你有任何的煩心事都可以去求菩薩,求佛祖,那個大佛笑嘻嘻地坐在那兒,你求任何的你不可求的事情,他都無語,他都會接納你,也沒有嚴格到要你懺悔的程度。

看似非常溫和的一個宗教,但實際它的教義挺殘酷的,像《心經》裡面說的:顛倒、恐怖、關愛、無情,它說出了人的一種本性,告訴你緣起緣滅,成住壞空,有因有果,聽不聽是你的事,我告訴你了一個真相。緣起必然有緣滅,成住必然有壞空,緣起性空是它的一個說法,就是你看到的物質世界其實並不存在,那是空的,眼神世界看到的是物質世界和具體的世界,但是唯神世界是一個精神的世界,他可以閉目而看到。

釋迦牟尼是一個了悟宇宙和真理真相的覺悟者,幾千年前,他是個年輕人,是一個英俊的王子,他騎著一匹快馬,拋棄妻子,走上了一條修行之路,他不斷地給人授業解惑,奉獻終生。這些佛經經過後世的一些學生聽聞佛法而整理出來。其實也沒有什麼人能真聽得懂這種話,但是他不厭其煩地講。佛教裡面說慈悲,慈悲只能是從上到下,不能失之於同輩之間,不能說我坐在對面說,我很慈悲你,這個好像是不行的。

所以會從愛上面產生一個大愛,就是有關照,然後有溫暖,慈悲產生大愛,大愛就是你有更博大的胸襟來愛護你身邊的人,這個博大的胸襟產生於你的自性。所以說愛是一個境界,愛是一個超越了所謂的欲和情之外的,一份真正的能夠靠你自己的意識來升華出來的持續,就是愛,不管你對我怎麼樣,我愛你,不管你愛不愛我,我愛你,這是愛。然後到大愛的時候,就超越了人這個環節了。

出軌只是慾望白頭偕老是一種修行

鳳凰網文化:你覺得愛需要有責任嗎?

田沁鑫:需要有責任。責任也是一個教育的結果,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的責任感都會有,其實我是有一天看到我父母的時候,我突然有了一份感動。能桑榆暮年,攜手白頭的,這都是可尊敬的,他們一生沒有離婚,居然還支持到底了,其實兩個人從年輕時候的熱戀,做愛能做多長時間,後面該怎麼樣去維護,如果情感不升華,轉化成親情了也錯,如果轉化成親情了,那就是一個現象,而不是一個境界。

當現象產生的時候,大家就用一個直白的翻譯來說,這是親情,然後你扮演媽媽,我扮演爸爸,有了小孩,我們扮演的這個角色還都挺對等,我們之間似乎承擔了爸爸的責任和媽媽的責任和家庭的責任,來相夫教子,來愛孩子。但是我們之間的情感能不能再升華,就是除親情、愛情之外,有沒有更好的愛,一定是會有的。

有很多的年輕朋友都跟我說,有愛嗎?我真覺得會有,但是我們沒見過,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如果只是把愛情轉化成親情,好沒勁,在親情之外,是不是再去出個軌,找一場愛,其實那還是欲,要不然就是我們只能說轉世輪迴,前幾輩子為人的因緣了。佛法里也講了,我為什麼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了他,為什麼看到他的時候,覺得認識,然後失去他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的哭泣和那麼多的痛苦,他也一樣很痛苦。怎麼解釋,這個時候,其實全世界的男人都站在對面,你可以選擇,可那時都看不見,只看到一個已經實際離開的他和你自己的記憶。

深挖妖與佛的愛欲:青蛇為修鍊成人愛上法海

鳳凰網文化:話劇《青蛇》有個關於青蛇與法海孽緣的新設置,青蛇為修行必須經歷人的愛欲,法海為修行應普渡眾生但卻不能破色戒。這個矛盾怎麼解決?

田沁鑫:青蛇和法海這個是我設置的,有意思在,青蛇是個妖,她剛做人又做不好,處處學和模仿如何做女人,蛇性屬寒,做人修的第一道是有情慾,所以她就吸掉了一些慾望,然後身子就熱了,她就有了慾望。就像一個小孩成人的整個過程,只不過她是比較極端的,有了慾望之後,她就和人睡覺,睡了一覺之後才知道,女子要三從四德,在家從父母,出門隨夫君,生了孩子要盡心儘力呵護,娘子愛我就要一生一世,才聽到這樣的話,怎麼沒早說這個事,然後她就想尋找一個一生一世的愛,結果她做人的第一步就是踏進了一座寺廟,遇見了這個年輕英俊的和尚,愛上了不該愛的人。

這個和尚修的是戒律,尤其是色戒,有些戒是根本不能破的,破了以後就得還俗,他又是一個有信仰的和尚,他希望能夠完成自己對智慧的一個追問,所以他不想放棄。如果他遇到的不是青蛇,不是個妖,是一個我們普通的女性的話,人是有意識可以控制自己的,會看到他身上的袈裟,即便把他當成一個男人看,也知道他身上穿的是袈裟。但是妖不知道,妖看不見袈裟,妖就是看到了一個男人,如果是一般的女施主,法海都有能力來控制住,但是他碰上了是個妖,這個妖會直接纏繞到他身上去,直接是生理反應,對這個年輕和尚來講完全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所以他一直在寫心經,又不斷假想自己的羞恥,最後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下,就違背了作為一個佛弟子,就是勸善於人的授業解惑的這個初衷,把青蛇給扔出去。

因為他沒有辦法,他只能拒絕,自保。青蛇被扔出去之後,去詢問才知道他這是愛,當她知道他這是愛她的時候,青蛇就決定億萬斯年,永不止息,一直到法海圓寂,因為水漫金山,法海確實做了一道錯事,就輪迴了五百年,做了廟裡的方丈,接上他上一世的法繼續修。青蛇作為一個妖,就在他的房樑上盤了五百年,因為青蛇只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離不棄,生生世世。到了民國,雷峰塔倒的1924年,老年的法海即將圓寂,五百年的輪迴,法海終於了悟定業因緣,想徹底地了斷初事而脫離煩惱,不再來這個欲界眾生了,因為他是得道高僧了,可以不來了。這個時候,青蛇也妖壽已盡,即將轉世成人,成為一個忘記宋元明清,忘記許仙、白蛇、法海的人,所以青蛇不想成人,因為她不想忘記法海,但是妖壽已盡,又不能退轉,只能成人,然後兩個人有一次告別。

到最終的時候,雷峰塔倒,青蛇也轉世,即將圓寂的法海,在雷峰塔下沒有看到白蛇,所有的杭州人民都沒有看到白蛇,只是發現了釋迦牟尼佛的佛法舍利,法海一下子被感召,被佛力加持。新的結尾,法海在最後的時候說,雷峰塔倒不見白蛇,唯見釋迦牟尼佛佛法舍利,我本修得出離,不再輪迴,今受佛力感召,決心發願再來普度眾生,最後說了一句,說小青你等我回來給你授業解惑。

鳳凰網文化:所以轉世之後他倆又遇上了。

田沁鑫:對。戲演到這兒的時候,好多女觀眾是一下子哭出來了,我覺得這些女觀眾都是因為有愛,有很深的愛而失去,所以那一句給了她特別大的溫暖。

上海壹戲劇大賞 劉曉慶親吻田沁鑫

回應與劉曉慶嘴對嘴親吻:希望有男人敢接住她

鳳凰網文化:之前上海壹戲劇大賞劉曉慶得了最佳女主角,親吻了你,能不能講講這個事呢?

田沁鑫:這個事我真是想說一下。我和曉慶姐結緣是在《風華絕代》,她演賽金花,這個人物絕響了影視戲劇作品70多年之久,我們第一次把她搬上舞台,傳奇女性賽金花和傳奇女人劉曉慶的一個結合,我作為導演也很榮幸。因為曉慶姐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電影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我們喜歡看她的《小花》、《芙蓉鎮》,留下很深的印象,偶像似的一個姐姐,有緣分在一起工作,她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她,我覺得是一份很好的情意。

這次壹戲劇大賞的時候,她上台領獎,是曉慶姐得獎,得最佳女主角獎,然後她就說,導演請你上來,說你不上來,我就不下去了。其實一般演員得獎都是會感謝,然後那個導演就會站起來示意一下,就坐下了。但是曉慶姐說你不上來,我就不下去。我就趕緊上去了,結果上去以後,沒想到慶姐直接,就嘴對嘴親了我。我當時看回放的時候,我好像躲了一下,但是沒躲開,就親了嘴,然後擁抱了她一下。我再看回放的時候,我的手還是推了她一下,這可能是我心裡的本能的,因為如果這個親吻是私下裡面,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那天是直播,我有一個直播的認識,我說完了,第二天新聞就出來了,我當時就出了一下子的汗。然後我就解釋了一下,我說我們組裡面很多年輕人都是親來親去,嘴對嘴親也沒有問題,但是慶姐這個熱情實在是比較猛烈,我就調侃了一下,但是確實是,第二天鋪天蓋地的圖片都登了新聞,我自己在家裡才看到回放。

這是我現在特別想說的一個事,我很慚愧,我覺得像曉慶姐這樣風華絕代的女人,雖然歲數大了,年齡大了,但她的確是有一個旺盛的生命力和真實值得讚美的一份勇氣,就像中國國畫有一幅非常有名的畫叫《風塵三絕》,裡邊畫的是風塵女子,但其中有一位是具有俠義心腸的極品女人。這種真實、珍貴的女人,是純女性,但是非常的有風骨和有勇氣,不被世俗所牽絆的這樣的女性真的是珍貴的。

這樣的女人往往孤絕,因為沒有男人盛得住她,有男人,也是接力棒一樣的接她一段之後,又去找別的女人而離去,因為這個人太純粹,即便這個女人也犯錯誤,但是她有著一種純粹在裡面,所以這份珍貴是一般的男孩接不住的。其實那天慶姐親了我一下,我晚上回去就覺得自己做的很懦弱,很差,我解釋什麼,其實那天我應該當眾說,我非常感動,感動於如此的一位女子親了我。

我應該接住她,但是我也沒有,所以那天我補了一份微博,我說我希望我能陪襯姐姐的風華,其實我說這個話的時候,我是想給我自己,我也想給我認識的男性們一個啟迪。當然找個小妹妹,找個鄰家,都很容易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有能力能夠認識更珍貴的女人,因為更珍貴的女人有的時候男性是在一片閃光之下接不住的,這是我很感慨的一件事情。

(感謝烏鎮戲劇節組委會)


推薦閱讀:

伴侶出軌,別急著說原諒
女人出軌前後五大反常表現
【楠蓉書香】有桃花就一定出軌嗎? - Qzone日誌
男人婚後出軌會有哪些反常表現~~?
什麼樣的男性不會在婚姻出軌

TAG:慾望 | 修行 | 白頭 | 出軌 | 青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