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初創(圖)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廈門大學、福建博物院等單位聯合編撰的《福建連江定海灣沉船考古》終於與讀者見面了。作為「中國水下考古報告系列」之三,這部裝幀精美、圖文並茂的大16開本、466頁的大部頭考古報告,是我國水下考古事業跨地區、跨部門學術合作的又一成功案例。本書不僅全面綜合了福建定海灣歷次水下考古工作的重要收穫與研究成果,還留下了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初創期的諸多珍貴歷史記憶。   地處閩江口北側的福建連江定海,扼守由閩江口東北進出福州港的海上門戶,素有「閩江北喉」、「會城重鎮」之譽,定海灣海域自古就是閩江口連接外海的重要水道。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當地的漁民在定海灣的白礁、青嶼、尾仔嶼、大埕渣等島礁附近打撈到唐五代、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瓷器、銅器、鐵器等文物,引起了各級文物考古部門的關注。1988年9月、1989年11月,受俞偉超館長之命,我與當時還在國家文物局文物處工作的楊林同志偕澳大利亞海洋考古學者保羅·克拉克(Paul Clark)來定海考察「中澳合作第一期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實習選點,定海灣東北的白礁海域隨即被確定為培訓班實習地。1990、1995、1999~2000年,我們先後在定海灣組織了三次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收穫,其中兩次都是為了配合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的實習工作,定海灣沉船考古可說是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初創期的一項重要工作。   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在國家文物局的領導下,在俞偉超先生的直接組織、策划下,我們國家依靠「走出去,請進來」的兩條途徑著手創立水下考古專業隊伍。1987年底,當時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現「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我與楊林同志先後被派往荷蘭、美國,學習歐美的水下考古,當時也在國家文物局工作的王軍同志則被派往日本學習水下考古。但「走出去」人數畢竟是有限的,不足以迅速建立起規模化的專業隊伍,將國外優秀專家「請進來」舉辦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出路,定海灣沉船考古就是我國水下考古初創期「請進來」的一次成功合作,在學科發展史上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1989年9月,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歷史博物館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Adelaide)大學東南亞陶瓷研究中心聯合舉辦我國「第一期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即澳方所稱的「中澳合作海洋考古學培訓項目」,俞偉超館長擔任班主任,阿德萊特大學東南亞陶瓷研究中心主任彼得·伯恩斯(Peter Burns)博士擔任副班主任,擔任教學、教練工作的是西澳大利亞博物館海洋考古部主任吉米·格林(Jeremy Green)帶領的團隊,包括水下考古學家保羅·克拉克(Paul Clark)、潛水教練卡瑞恩·米勒(Karen Millar)等。吉米·格林是「水下考古之父」喬治·巴斯(George Bass )的學生,1972~1988年間,他的隊伍先後調查發掘了西澳大利亞的若干荷蘭東印度公司沉船、泰國灣的幾處中國明清時期沉船、菲律賓海域的中國宋元沉船和西班牙的「馬尼拉帆船」等,他們是當時在亞太海域最活躍的水下考古團隊。經過篩選並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館栗建安、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林果、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勇、劉大強、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彭全民、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李珍、青島市文物局邱玉勝、中國歷史博物館劉本安、田豐、李濱、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吳春明等成為第一期培訓班的11名學員,他們在青島完成了嚴格的潛水訓練和水下考古學理論、方法學習之後,於1990年2~5月間來到定海灣進行水下考古實習,這是在我國水域第一次開展的較大規模的水下考古工作,為我國水下考古事業培養了第一批專業隊伍,標誌著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起步。1992年以後,開始於遼寧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考古的我國獨立開展的一系列水下考古工作,都主要依託這支隊伍。   1999年5~6月間,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的「第二期全國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由第一副館長孔祥星教授擔任班主任,我擔任副班主任,而教學組成員很多都是第一期培訓班的結業學員。中國歷史博物館趙嘉斌、福建省博物館樓建龍、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朱濱、張勇、廈門市博物館彭景元、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傅恩鳳、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松、陽江市博物館張萬星、新會市博物館黃志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徐軍、寧波市考古研究所傅亦民、奉化市文管會王瑋、海南省文物保護管理辦公室王亦平、三亞市文體局文物科黎吉龍、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韋革、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維宇等16人,成為第二期培訓班的學員。他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在定海灣白礁一號遺址的水下調查、勘測與發掘實習,獲得了水下考古方法的系統訓練,他們中的許多已成為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中堅力量。   因此,定海灣沉船考古的重大收穫並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為我國東南沿海古代海洋社會經濟史、中外海洋交通史等研究提供了一組重要的實物資料,更在於學科發展史上,定海灣沉船考古訓練了我國最早的兩批水下考古專業人員,為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二十年來,我國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績,北起遼寧綏中三道崗元代沉船遺址,南到西沙華光礁,還有福建平潭碗礁一號、廣東陽江「南海Ⅰ號」、「南澳Ⅰ號」等的發掘等重大水下考古工作,都有從定海灣走出的水下考古人員的身影。定海這個閩東小鎮不愧為我國水下考古事業的搖籃。
推薦閱讀:

感觸中國傳統文化之十八?霸王別姬
從規矩與不規矩想到的國標舞共性與個性淺談中國國標舞總會
中國茶文化之品茶
去年中國超過830萬的夫妻離婚,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立法步入平民時代

TAG:中國 | 考古 | 事業 | 初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