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哉,從江!靈動的遠方,你在等著誰? | 新鮮生活

美哉,從江!靈動的遠方,你在等著誰?

發表於 2016年7月3日11:03

好多年了,陸陸續續走過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屈指數數,沒有走到的省份,也已寥剩無幾,可神秘的貴州省,竟然佔了其為數不多的一票,如此疏漏,肯定不是水瓶座的初衷。

貴州從江:

貴州從江高鐵站。攝影/非洲日落

貴州省從江縣,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東、南兩邊省界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相鄰。距省府貴陽320公里,廣西桂林283公里,柳州280公里,素有「黔南門戶、桂北要津」之稱。

岜沙苗寨晨曦。攝影/非洲日落

從江縣主要是以瑤、侗、苗(蚩尤後遺)、壯、水等19個少數民族為主要人口的縣域,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94%。

從江第一侗寨—-鑾里侗寨。攝影/非洲日落

由於過去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從江縣域,鮮為外人所知,很少能走進大眾的視野,也不被世人所關注。但正因為如此,從江的各少數民族風情、傳統的風俗習慣、獨特的民居建築風格才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很少遭致破壞。物質文化遺產: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的高增鄉小黃村,被稱為「世外桃源」的高增鄉占里村,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的往洞鄉增沖鼓樓。

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貴州省從江縣申報的「瑤族醫藥(葯浴療法),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江縣平正風光。攝影/非洲日落

隨「十二星座旅行達人走近神秘的從江」水瓶星座,一起走進從江,領略從江的風情和靈動;聆聽它們過去的故事;體驗別樣的民族風情。

侗寨風韻:

登高遠眺岜扒侗寨的恢宏。攝影/非洲日落

說到侗寨,從江縣裡最為著名的是鑾里、銀良、平求、高增、岜扒、占里、小黃等七個侗族村寨。這七個侗寨的地理位置恰如夜空中的北斗星座分布點綴在百里侗鄉,故稱它們為「七星侗寨」。

這「七星侗寨」各有其特點:或精於美食;或以民居建築和手工藝見長;或因節日的神秘和歡快而聞名;或因侗族大歌而享譽中外;也會以制度文化和農耕文明博取共識。

侗寨鼓樓:

小黃侗寨鼓樓。攝影/非洲日落

走進侗族村寨,一眼望去,最顯著、最雄偉、最華麗的標誌性建築,一定是它高高矗立在村寨民居建築間氣勢恢宏的鼓樓。「無鼓樓不成侗寨」,它即是寨中村民賽蘆笙、踩歌堂、休息娛樂、談古論今和談情說愛的約會之地,也是寨中集眾議事、擊鼓報信、迎賓送客、祭祖拜神等處理重大事務的「政治」議事大廳。鼓樓是侗族村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象徵性建築物,也默默地見證了千百年來侗族傳統文化與農耕文明綿延不斷的興旺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鑾里侗寨鼓樓。攝影/非洲日落

侗寨鼓樓模仿杉樹形狀建造,在侗寨中屬高層建築,因樓上置鼓而得其名。從外觀上看,侗族鼓樓是一種極富有視覺效果的建築。一座建好的鼓樓,樓頂是連串葫蘆形的頂尖,直刺蒼穹,猶如塔尖。中部是層層疊樓,形如寶塔的樓身。樓檐一般為六角、八角、四角,六角俗稱「六面倒水」,每一分水的突出部分都有翹角,它的重檐層層疊疊,從上而下,一層比一層大。鼓樓底部是多邊形,四周有寬大結實的長凳,供人歇坐,中間是一個大火塘。

從基本的輪廓和整體的形式上來說,鼓樓的形態的最顯著的特點是:第一特徵是在不脫離杉樹原型的基礎上揉合漢族密檐多層佛塔的造型,飛閣垂檐層層而上,形成下大上小的樓塔形;第二個特徵是它的高密度重檐疊加的樓體塔身。這是侗族鼓樓同漢族的重檐樓塔明顯不同的地方;第三個特徵是侗族的鼓樓在重檐數上皆為單數。最少的有1層,最多的達21層。這是侗族把奇數視之為吉祥之數。

岜扒侗寨鼓樓。攝影/非洲日落

侗鄉建造鼓樓的主要大樑柱、照麵坊,是經過家族中長輩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選定優良、粗大,高度均勻,樹齡古老的杉木,方可作為鼓樓建造用材。其他樹材不得取用。鼓樓通體全是本質結構,不用一釘一鉚,以鑿榫銜接,頂樑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採用槓桿平衡,層層支撐而上。由於結構嚴密堅固,歷經百年風霜,千年雨露,不朽不斜不倒。充分表現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增沖侗寨鼓樓。攝影/菱湖夜月

座座鼓樓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為了裝飾、防腐,在鼓樓的瓦檐上或白灰泥塑、或彩繪、或雕塑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以及侗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的生活風情圖案,琳琅滿目,栩栩如生。

增沖侗寨鼓樓。攝影/星雲視界

增沖鼓樓:增沖鼓樓位於從江縣往洞鄉增沖村,距從江縣城82公里。是貴州省300多座侗寨鼓樓中,歷史上最悠久、建築規模最大、保存現狀最為完好的侗家鼓樓。增沖鼓樓既保存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又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規模宏大,造型美觀,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科考研究和觀賞價值。

1988年1月,增沖鼓樓作為侗族人民智慧結晶,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國家郵政部發行《侗族建築》郵票一套四枚。

增沖侗寨鼓樓。攝影/星雲視界

增沖鼓樓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全樓佔地方115平方米,高26米,13層重檐,雙層寶項,杉木結構,枋穿斗連,不用一釘一鉚。

鼓樓內豎4根粗大主柱,柱高15米,柱腳直徑為0.8米,無數穿枋將4根主柱牢固地穿斗組合,形成高聳的主體樓架;距主柱3米的外圍豎立8根檐柱,高3.6米,8塊大穿枋與內4柱穿斗連接呈輻射狀樓架。項部兩層為八角傘頂。寶塔樓冠。檐口雕龍畫鳳,塑魚龍花卉,人物事,飛禽走獸。300多年來,依然保護完好無損,正常使用著。

侗寨風雨橋:

小黃侗寨風雨橋。攝影/非洲日落

侗寨素有「鼓樓通天,花橋接地」之說,只要是侗寨,鼓樓、風雨橋和戲台一定是並存著。它們是侗寨的標誌性建築,是侗寨民居建築傳統工藝的傳世瑰寶,也是侗鄉人精神與靈魂的慰藉。

增沖侗寨風雨橋。攝影/星雲視界

侗寨大都依山傍水而建,寨中多見清澈河水蜿蜒穿寨而過。風雨橋既是是侗族人傳統的遮風避雨的交通設施,又是能停立歇息、納涼避暑、談古論今和戀人幽會的絕好去處。

小黃侗寨風雨橋長廊。攝影/非洲日落

侗族民眾在環繞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過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風雨橋。橋的全部橋身都是用杉木橫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釘一鉚,結構極為合理。橋身上建起長廊式的建築,把橋身完全遮蓋起來。長廊上有供過路人休息的長凳。因此,人們可以在橋上避風躲雨,納涼歇息,會友聊天,觀賞風景,所以被稱為風雨橋。侗寨風雨橋是一種集橋、廊、亭三者為一體的民間橋樑建築。

風雨橋上的彩繪–濃濃的生活氣息。攝影/非洲日落

橋壁上或雕或畫有雄獅、蝙蝠、鳳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圖案,也多有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景物和生活氣息。形象詼 諧洒脫,古香古色,栩栩如生。因此,風雨橋又稱之為「花橋」,以其能避風雨並飾彩繪而得名。花橋是侗族橋樑建築藝術的精品。

侗寨戲樓:

小黃侗寨鼓樓、歌坪、戲樓。攝影/非洲日落

侗寨戲樓多建於寨子中央,與鼓樓、歌坪緊密結合,構成了侗寨的「心臟」。

鑾里侗寨戲樓。攝影/非洲日落

鑾里侗寨鼓樓的對面有一飛檐翹角、精巧玲瓏的戲台,戲台上還留有一橫幅:「鑾里侗寨侗戲班文藝演出盛會」,看來侗戲在台上剛剛唱過沒多久。

侗寨民居:

小黃侗寨。攝影/非洲日落

侗族人民擅長建築與居住環境相融合,侗族寨寨都有鼓樓疊立、花橋橫跨,干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戲樓、寨門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組成其獨具特色的建築群落,構成了侗寨的特有風光。

增沖侗寨俯視全景。攝影/星雲視界

侗寨的民居建築自古以來就有集中居住的特點,大部分民居建築依山傍水,多以鼓樓為中心點,輻射而發散於四周,依山勢層層延展,形成大大小小的自然村落。這種格局體現出侗族親和團結的文化內涵。較大的侗寨上千戶人家,小者三、五十戶。

小黃侗寨村落。攝影/非洲日落

而侗寨鼓樓一般也是依照族姓建造,一寨一姓一鼓樓。每個族姓一座鼓樓。如果侗寨族姓氏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時會有幾座鼓樓並立,小黃侗寨有三座鼓樓,這在侗鄉是常見的了。

小黃侗寨村落。攝影/非洲日落

侗寨的民居、古村落建築文化就是「鼓樓文化」。是以「侗寨鼓樓」含鼓樓、戲樓、花橋(風雨橋)、民居建築等侗族建築在內的民俗建築文化體系,為侗族文化的載體和精華,是侗寨建築藝術及侗家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侗族建築藝術史上的瑰寶。而鼓樓與風雨橋則堪稱侗族建築藝術的雙峰代表,也是侗寨民眾精神與靈魂的寄託。相信,隨著時代的更迭變遷,會不斷賦於鼓樓、風雨橋等侗寨古村落建築新的社會功能,侗寨風光會因它們而有更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內涵。

美哉,從江!靈動、神秘的它一直等著你的到來!


推薦閱讀:

國際上有哪些靠譜的保健品品牌?(膳食補充劑)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她,身上有我們缺失的東西
《愛樂之城》讓你感動的地方有哪些?
為什麼卓別林明明代表著喜劇,但我每次看到他的時候都覺得他那麼悲涼,孤獨?

TAG:生活 | 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