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中國夢:用真正適合中國人的膳食指南
06-04
「病從口入」,「民以食為天」。膳食在人們的生活中和對健康的影響十分重大。但是,納稅人卻不能得到我們衛生部門的很好指導。 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並不怎麼科學 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大部分內容不科學、不合理。 我們先近些年它的「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吧。 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三、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四、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五、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六、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八、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九、如飲酒應限量 十、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我們不妨逐條分析。 「食物多樣」,正確。「穀類為主」,就有問題了。穀類,在中國可分為禾穀類,包括稻類(秈稻、粳稻、糥稻)、麥類(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玉米、高粱、粟、黍、蕎麥等;豆菽 類,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紅小豆、芸豆等;薯類,包括甘薯也稱紅薯或白薯、馬鈴薯、山藥、芋、木薯等三大類。像高粱、蕎麥、豆類、芋、木薯,或者難消化,或者不適合多吃 。籠統稱為穀類,人們無所適從,或者被誤導。要知道,我們的老百姓這方面的知道很貧乏要,如果這方面的知識很豐富,就不必要他們來研究制定指南了。 「粗細搭配」也是過於籠統,因為粗細比例九比一或一比九都是粗細搭配,失去指導意義。也沒有指明哪些是粗糧哪些是細糧。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多大比例為多吃,如果我吃素的,又怎麼多吃?雖然前面說了穀類為主,但是現實看,還是誤導了相當多的人。很多人就不怎麼吃飯,拚命吃蔬菜特別是水果,導 致膳食嚴重失衡。西方人吃的蔬菜只有國人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怎麼強調也不過分,我國則有可能誤導。 「每天吃奶類」也有問題,現在奶類,還能叫奶嗎?簡直就是激素和抗生素,每天吃有多傷身體。 豆類或其製品,只能適量吃。豆類,不好消化,特別是老人小孩容易脹肚子。 「四、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五、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問題不大。 「六、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問題較多了。不過量就是說可以吃到十分的飽,現代科學也證明這是有害的。膳食指南把運動拉出來講,雖然用意是好的,但是還是撈過界了 。而且運動的量如何也沒有說。保持身體體重,那麼超瘦的和超胖的都保持體重嗎?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三餐怎樣分配才合理?根本沒講。適當的零食是指種類還是指量? 「八、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怎麼叫足量?是西醫說的每人每天8杯水嗎?那麼大人小孩都八杯水嗎?戶外干體力勞動的和室內腦力勞動都是八杯水嗎?如果這樣,前者可能會渴死 。需要喝大量水的熱底之人和根本不想喝水的寒濕之人也一樣每天喝八杯水嗎?如果這樣,前者會渴死,後者可能脹傷。怎麼叫合理選擇飲料?這樣的話是毫無意義的。 「 九、如飲酒應限量」?如果每月喝30斤酒的人,現在每月喝15斤,很限量了吧?這樣的限量,此人可能很快完蛋。 「十、吃新鮮衛生的食物」這樣的空話也沒有多大意義,連幼兒園小孩也懂的道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孕婦、兒童、老人的指南也有很大缺陷,這裡就不點評。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問題出在哪? 過於迷信西方落後的營養學,不分寒熱虛實,把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棄而不用。 比如西方營養學認識很有營養的西紅柿、奇異果,如果大寒之人吃多了,不亞於毒藥,可以吃死人的。同樣,大熱之人吃多了很有營養的洋蔥、羊肉,也一樣可吃死人。沒有正確中醫理論指 導,任何的營養食療都可能出問題。 只有根據各人的寒熱虛實不同情況,用不同性味的食物,才有利於人們的健康。 《黃帝內經》確立的膳食指南不知比西方的膳食指南先進合理多少倍,但是我們的官方制定膳食指南卻跟著洋人的屁股轉,把幾千年老祖宗的智慧經丟了,數典忘祖。 現在許多營養專家跟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叫地中海飲食是最科學的飲食也是妄自菲薄,沒有文化自信的表現。 二、真正適合中國人的膳食指南 1、「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是膳食的根本性指導原則。 《黃帝內經》為我們確立了一個十分科學的膳食指導原則。 大米、小麥、小米、高粱、玉米為五穀,「養」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養人,五穀在我們的膳食中比例應該達到60%以上才能叫養吧。主食嘛,沒有達到這比例不叫主食了。只有我們中國的飲食 文化才有主副食之分,西方是沒有這玩意的。現代社會包括我們國家這十幾二十年來,人們吃過量的肉食,各種寶貴病越來越普遍。 「五果」泛指各種水果、乾果和堅果,以水果為主。五果只是牌輔助地位。 「五畜」指肉乳蛋類葷食品,適量食之,對人有很大補益。然而,過猶不及,過食則為害非淺,《黃帝內經》就有「膏梁厚味,足生大疔。」 「五菜」指各種蔬菜,攝入要充分。 「氣味合而服」指的是飲食有溫、熱、寒、涼、平、酸、苦、辛、咸、甘,以及補、瀉(散、解)等氣(性)味之分,強調「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 。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2、食養要順應四季四時 中醫認為五臟對應五時,要「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即「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春夏是陽長陰消的階段,順應陽長的氣化趨勢養陽,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 。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順應陰長的氣化趨勢養陰,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所以秋冬要養陰。 春天宜食甘溫平淡,再適當配清肝疏肝食物。 夏天宜食甘涼清淡易於消化食物。注意祛濕。 秋天宜多吃甘潤性平食物,以生津養肺,潤燥護肝。 冬天宜多選溫補食物,以助人陽氣,尤其是要補助腎陽。 每天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小四季,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下午是秋天,晚上是冬天。可以參照四季來養生。 食養和一般的養生都應該這樣。 一些諺語就十分符合中醫食養理念:「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早上吃薑勝過吃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等等。 3、「氣味合而服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實則瀉之,虛者補之。 如果寒的人吃很有營養的西紅柿、香蕉,就是雪上加霜,要出問題。虛者瀉之,也會出問題。因此我們要熟悉食物的性味歸經,用它來調理寒熱虛實。 4、孕婦幼兒不宜吃大寒大熱大補的食物 一歲以內幼兒不宜吃蜂蜜,孕婦不宜吃滑腸滑胎、活血化瘀的食物。 5、粗糧一般只適合每天吃少量 吃粗糧不是越多越好,每天吃多少粗糧應因人而異。吃太多粗糧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無機鹽以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尤其是營養需要量大的孕婦、乳母、兒童和青少年等長期進食大量粗 糧可能會營養不良。 一般來說,成年人每天最好能吃50克粗糧(相當於四片麵包、一個饅頭、一碗燕麥粥或半碗米飯);老年人容易便秘,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危險性增加,每日可吃100克粗糧,但消瘦、 營養不良、消化不良的老人則要少吃一些;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吃的食物要細軟一些,應盡量避免攝入含有過多膳食纖維的粗糧;肥胖及高血壓、高血糖、高脂血症患者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粗糧 。 6、食物溫度宜適中 因胃喜溫,食物溫度宜適中。「熱無灼灼,冷無冰齒。」,「飲食太冷熱,皆傷陰陽之和。」 7、食飲有節 「食飲以時,身必無災。」 欲使身體安,耐得三分飢與寒,就是吃七分飽。這方面,日本人做得相當好。《黃帝內經》:「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 8、細嚼慢咽 「不論粥飯、點心、餚品,皆嚼得極細咽下。」 9、食宜專致愉悅 「食匆大言」、「飢不得大語」、「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 10、膳食不用化學添加劑 烹調原則上不用調味品如味精、雞精、改良劑等深加工的或化學的添加劑,食鹽和少量醬油例外。用糖以紅糖(不包括冰片糖)為主。發麵用酵母,不用老面和泡打粉等其它的化學發酵劑。 11、食物盡量用天然的,沒有十分把握是安全綠色的,不買成品和半成品,盡量少吃深加工的成品和半成品。如不用外面做的魚丸、肉丸、腐竹、腐皮、河粉等半成品,不用粉絲、紅薯粉絲 ,除非有十分把握是綠色安全的。這些東西很多用了超量或禁用的添加劑。 12、少吃非當季果蔬、反季節蔬菜,果蔬宜新鮮,以當地產的菜為主。外地更好的則用外地產的蔬菜,如土豆、胡蘿蔔等以北方為主。 13、盡量避免食用轉基因的食材,如轉基因的大米、玉米、西紅柿、木瓜、豆油、菜籽油或調和油,大米以質優東北米(東北米暫時還沒有被轉基因)為主,麵粉盡量使用營養全面的標面。 14、盡量多吃當地水果,少吃進口水果。雖然水果皮更加有營養,但是農藥殘留十分嚴重,不能絕對保證是有機或綠色食品時,水果要削皮。無法削皮的如草莓盡量少吃。進口水果防腐劑用 量極大。 15、幼兒膳食飲食以當地菜為主,兼顧其他各大菜系的風味。有條件時,適當吃些有代表性的西餐。以當地菜為主是因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兼顧其他各大菜系的風味為則為小孩「四海為家 」、週遊世界打下適應各地飲食及西餐的基礎。 16、烹飪宜少油少鹽,以清淡為原則,少炸、烤。 17、適量飲水,盡量避免喝飲料。喝水不宜渴了才喝,宜小口多次喝,牛飲傷身體。幼兒最好的飲水是白開水,成人根據各人體質對證喝茶,不是治病則宜喝淡茶。 18、病人的飲食禁忌 《金匾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篇》指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 《黃帝內經》:「病熱少食,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千金要方》:「病新瘥後,但得食糜粥,寧少食令飢慎勿飽,不得他有所食,雖思之,勿與之也。」 《醫宗金鑒》謂:「新愈之後,臟腑氣血皆不足,營衛未通,腸胃未和,惟宜白粥靜養。」 《養生庸言》:「生冷之物不吃,鮮發之物不吃,猛烈之物不吃,務擇和平中正有益於身、有濟於病者吃之。」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國情篇-中國人100年來改變了多少?
※中國人沒法接受老外的開放:看得讓人凌亂
※1980年中國人生活的老照片,圖2現在已經看不到,圖5比賓士牛
※20年首次!中國人進駐,白人大量遷出溫哥華...
※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