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大會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高級論壇

[詳細日程]成立大會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高級論壇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成立大會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高級論壇                            ——會議議程——12月5日·會議報到·復宣酒店一樓接待大廳08:00—18:0012月5日18:00高研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復宣酒店三樓宴會廳第一項、主持人復旦大學校長助理桑玉成教授宣布會議開始,介紹嘉賓;第二項、桑玉成教授對成立研究院的背景和籌備過程進行簡短介紹;第三項、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宣布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成立,並為鄧正來教授頒發院長聘書;第四項、上海市委宣傳部潘世偉,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為高研院揭牌;第五項、宣讀部分賀詞;第六項、高研院院長鄧正來致辭;第七項、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致辭;第八項、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導潘世偉致辭;第九項、教育部張東剛司長致辭;第十項、桑玉成教授為開幕式祝酒,宣布儀式結束,宴會開始。12月6日上午·復宣酒店四樓多功能會議廳9:00—10:30 基調演講: 全球化時代的法學研究(每人15分鐘)主持人:鄧正來 鄭成良Mark Van Hoecke: Legal Cultures, Legal Science and Globalization張文顯:    全球化與中國法學David Trubek:  Developmental States and the Legal Order: Towards a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Law公丕祥:    全球化與中國法制現代化研究何勤華: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法制史研究胡建淼: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公法學茶歇(10:30—10:45)10:45—11:45 主題演講:中國與世界(每人15分鐘)主持人:陳平原 黃進Lowell Dittmer:  China and the New Third World in the PRC"s Search for International Identity趙全勝:  全球化時代中國知識分子與智庫在外交政策制定中的作用葛劍雄:  中國歷史地理學:面向現實,回歸學術Jean DeBernardi: Remaking Tradition in a World in Motion: Towards a Theory ofGlobalization and Religious Modernity11:45—12:00主題性討論(每人7分鐘)葉廷芳:    尊重精神生態的自在性於 碩:    現代化以來的中歐三次相逢與模式創新-跨文化人類學的觀望(自由討論15分鐘)12月6日下午·復宣酒店四樓多功能會議廳13:30—14:10主題演講:全球化時代與中國研究(一)(每人10分鐘)主持人: 朱維錚 方流芳俞吾金:  進入反思階段的中國社會科學童世駿:  普遍主義之種種朱學勤: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敘述何包鋼:  The Rise of China, China"s Social Sciences and Chinese Studies: A Critical Reflection14:10—15:10主題性討論(每人7分鐘)秦 暉:  警惕「問題殖民」:西學東漸中的問題誤置——以「大小政府」、「交易成本」、「中產階級」、「民族國家建構」等概念為例孫 麾:  社會科學中國形態的建構問題吳 炫: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創新方法的問題與應對許章潤:  身份認同、世俗化與世界體系(自由討論30分鐘)茶歇(15:10—15:30)15:30—16:20主題演講:全球化時代與中國研究(二)(每人10分鐘)主持人: 陳嘉映 孫周興王國斌:  China and the Social Sciences陳平原:  全球化時代的「大學之道」Arif Dirlik: Global Modernity and the Predicament of Social Science: The Case of China徐 賁:  學術的職業化和學術的公共性劉 康:  中國人文社科研究的問題導向與學科導向16:20—17:20主題性討論(每人7分鐘)許 明: 關注當代中國研究王鴻生: 敘事倫理研究:資源、路徑和問題意識郁建興: 論全球化時代中國社會科學的自主性張樂天: 中國研究的方法和知識常向群: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界的公民社會的構建(自由討論25分鐘)12月7日上午·復宣酒店四樓多功能會議廳8:30—10:15 特別論壇: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學(每人10分鐘)主持人: 張曙光 韋森樊 綱: 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學發展的新思考張維迎: 全球化時代的經濟學研究張宇燕: 斯密定理、奧爾森條件和改革開放:對三十年來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學解釋蔡 紡: 構建中國特色的經濟學史晉川: 改革年代的中國經濟學張 軍: 對中國經濟轉型和增長的再解釋胡景北: 經濟發展理論:走出中國自己的道路(自由討論35分鐘)茶歇(10:15—10:30)10:30—11:20主題演講: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政治(每人10分鐘)主持人: 張小勁 吳志良秦亞青:   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進步與問題Brantly Womack: Political Refo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楊大力:    Risk and Governance in China顧 肅:    社會正義與自由平等:當代政治哲學熱點透視趙穗生:    The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11:20—12:20主題性討論(每人7分鐘)林尚立:   合法性與有效性:政治轉型的兩種邏輯郭蘇建/唐娟:  中國選舉政治研究的理論發展毛壽龍:   治道變革:中國政府改革的研究框架任 曉:   中國學派國際關係學的醞釀劉 擎:   政治哲學與公共論辯(自由討論25分鐘)12月7日下午·復宣酒店四樓多功能會議廳13:30—14:10特別論壇:全球化時代與中國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發展(每人10分鐘)主持人: 童世駿 王岳川姜義華: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歷史研究陳弘毅:中國法學與當代法學的全球化與跨學科化郭齊勇:儒家關於社會公正思想芻議Ninon Colneric: Social Science and the China-EU School of Law14:10—14:50主題性討論(每人7分鐘)高 毅:中國西洋史學及其核心問題意識的演變姚大力:「族裔認同」與中國民族史研究劉清平:關於國學走向世界的學術化路徑的幾點反思蕭延中:近期中國毛澤東研究取向的多元分布與初步評估William Jankowiak:Well Being, Cultural Pathology, and Personal Rejuvenation in a Chinese City, 1981 – 2005任 遠:改革開放以來的全球化進程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影響(自由討論25分鐘)茶歇(15:15—15:30)15:30—16:20主題演講:中國近三十年的學術發展(每人10分鐘)主持人: 王家范 王焱郝雨凡:30年來中國社會科學發展的反思與前瞻時殷弘:三十年來的中國國際政治研究片論何懷宏:近三十年中國社會道德變遷與倫理學發展曹衛東:從德國留學生國撰寫博士論文的選題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困境陳嘉明:現代性對哲學的挑戰再思考16:20—17:00主題性討論(每人7分鐘)羅 崗:「短暫的90年代」與中國學術的使命李連江:當代中國的權利意識與規則意識胡曉波: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Contributions to World Social Sciences: A Case Study ofRent-seeking TheoriesGabe T. Wang:實證主義以中國社會科學的發展Lening Zhang:Th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in China: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自由討論30分鐘)17:30閉幕式 鄧正來教授致辭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科學」高級論壇——與會代表名單——(排名不分先後)Mark Van Hoecke(比利時歐洲法律理論高等研究院院長)張文顯(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主任、法學教授)公丕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南京師範大學法學教授)David Trubek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法學院榮譽教授)Arif Dirlik  (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Jean DeBernardi (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人類學教授)黃 進 (武漢大學副校長、法學教授)Ninon Colneric (前任歐洲法院大法官、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歐方院長)方流芳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歐法學院院長)常向群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人類學系研究員、《中國比較研究》執行主編)陳定定 (美國漢密爾頓學院訪問助理教授)Lowell Dittmer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歷史系教授)Brantly Womack (美國佛吉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趙穗生 (美國丹佛大學美中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徐 賁 (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系教授)郭蘇建 (美國舊金山州大學美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 汪天德 (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社會系主席、社會學教授)    趙全勝 (美國美利堅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政治學教授)唐 娟 (深圳大學政治學教授)李連江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教授)鄭 戈 (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胡 成 (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Lening Zhang (美國聖弗朗西斯科大學政治學教授)郭齊勇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胡建淼 (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法學教授)吳 炫 (浙江工商大學中國文化理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文學教授)何懷宏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吳志良 (澳門基金會執行主席)郝雨凡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院長、政治學教授)張宇燕(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所長、經濟學研究員)蔡 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研究員所長、人口學教授)史晉川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何包鋼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國際問題首席教授)楊大力 (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陳弘毅 (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兼法律學院院長)    張維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樊 綱 (著名經濟學家)朱學勤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岳川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胡曉波 (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陳嘉明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劉清平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葉舒憲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葉廷芳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會長)張曙光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郁建興 (浙江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王國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系教授)張小勁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孫 麾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內刊)主編)王 焱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員)王銘銘 (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曹 培 (汕頭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嘉映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教授)周國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顧 肅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許章潤 (清華大學法治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於 碩 (中歐論壇總監、法國法蘭西人文學院未來關係研究會主任、東北師大跨文化認知人類學教授)陳平原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夏曉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毛壽龍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政治學教授)時殷弘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曹衛東 (北京師範大學校辦主任、哲學教授)秦亞青 (外交學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政治學教授)秦 暉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高 毅 (北京大學歷史學教授)William Jankowiak(美國內華達大學人類學教授)蕭延中(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教授)童世駿(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哲學教授)何勤華(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法學教授)鄭成良(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法學教授)王家范(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歷史學教授)孫周興(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哲學教授)劉 康(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院長、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劉 擎(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胡景北(同濟大學經濟學教授)王鴻生(同濟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羅 崗(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許 明(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社會科學報》主編)崔志鷹(同濟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朝鮮半島研究室主任)郭學堂(同濟大學副教授、同濟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 軍(復旦大學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俞吾金(復旦大學現代哲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葛劍雄(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教授)任 曉(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政治學教授)任 遠(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副處長、社會學教授)韋 森(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樂天(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社會學教授)姜義華(復旦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歷史系教授)陶東明(復旦大學MPA教育中心主任)林尚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政治學教授)姚大力(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賀聖遂(復旦大學出版社社長)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孫南申(復旦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魏敦友(廣西百色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法學教授)錢茂偉(寧波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吳九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陳思和(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教授)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歷史系教授)黃頌傑(《復旦學報》(社科版)主編,哲學系教授)吳曉明(復旦大學哲學院院長、哲學系教授)沈國明(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法學教授)楊國榮(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哲學教授)邵濱鴻(《國際經濟評論》執行主編)周 憲(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文學教授)郭定平(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教授)彭希哲(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社會學教授)朱維錚(復旦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室主任,歷史學教授)王 鑫(浙江人民出版社)Julia Strauss(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學高級講師,China Quarterly 主編)Richard P. Madsen(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社會學系主任、教授)夏曉虹(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仲民(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孔令琴(《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副編審)陳家琪(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主任、教授)王 寧(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全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謝遐齡(復旦大學社會學系主任、教授) 周松波(《中華英才》雜誌社執行主編) 鄧正來(復旦大學高研院院長、政治學教授)
推薦閱讀:

閻河冰奇門遁甲教程第9課:五行是什麼?自然科學與五行生剋!
科學方法
其實,光學優化中的光線控制可以很簡單
這人的膀胱,像鴕鳥蛋一樣大,跟世界紀錄相比,小巫見大巫
【言必稱希臘 70】達爾文和愛因斯坦開啟的科學告別哲學之旅

TAG:社會 | 中國 | 科學 | 社會科學 | 中國社會 | 時代 | 全球化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