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公署:改變港人生存狀態_3
走進廉署大樓
香港北角渣華道303號。25層的廉政公署新大樓所在地。它的背後,就是風光旖旎的維多利亞港。
上午9時30分。與普通商務樓不同的是,底層大堂通往電梯間的走廊上,設置著只有廉署人員門禁卡方可開啟的閘機。大堂正面的牆上,則展示著《廉政公署的誕生》等展板,當年香港大學生上街集會遊行要求「反貪污,捉葛柏」的大幅黑白照片,格外醒目。
廉署錄影會面室的中央不是方桌或圓桌,而是一張近似三角形的桌子。
「廉署的市民開放日,邀請3000名市民前來參觀。對許多香港市民來說,就像是過節一樣,很多家庭扶老攜幼而來。」廉署社區關係處高級新聞主任譚家輝先生告訴記者。
這一天並非廉署的開放日。經過兩個多月的聯絡安排,文匯報成為走進廉署新大樓的第一家來自上海的媒體。
來自「黑暗歲月」的警告
所有的廉署訪客必去之地,是廉署二樓的廉署展覽廳。
時光在這裡悄然倒流回到上個世紀,廉署尚未成立前的20世紀70年代之初——
「當我們在苦苦輪候一個公屋單位時,鄰居卻透過賄賂政府官員分配到5個單位」;「我只是一個街邊小販,但即使賺錢很少,仍然要向貪污集團獻上『茶錢』」……
當年香港底層民眾的控訴,歷歷在目。
這段歷史記者早有所聞,但展覽廳對當年的稱呼,還是讓人感到意外——「黑暗歲月(TheDark old Days)」。黑暗和光明的分界,我們已經習慣以政權的更替來標定,但在香港卻並非如此。廉署用這四個字,表達了廉署、其實是全體香港市民對當年社會貪腐成風的憎惡和唾棄。
每一個展台展品,都述說著廉署成立近37年來最經典的反貪案件:
當年香港總警司葛柏的筆記本。總警司相當於內地一級警監,是香港警銜的最高級,葛柏將收受的賄賂分門別類一筆不漏地記得清清楚楚,收受的單位遍布香港、九龍、新界,多達3000多間,其受賄總額在430萬港元以上,是他從警22年總薪金的6倍。
一張寫著1200萬港元的巨額支票。當年「四大華人探長」案震動全港,其中一個罪名成立的華人探長被判充公1600萬港元賄款,他第一筆開出的支票就是如此驚人的數額。
看似生肖圖案的「豬、羊、狗」標貼。九龍交通部操控的貪污集團,在勒索收受賄款後,在小巴、白牌和貨車的擋風玻璃上貼上這些「免控標貼」,顯示已經收取了保護費,車輛可以在違規違章後不再受到追究。此案共有16人被捕。
可翻開的佳寧股票價格牌。1980年11月5日股價是17.9港元,轉眼之間跌到0.63港元,害慘了大批香港小股民。廉署為佳寧案花了17年的時間,香港政府訴訟費用高達2.1億港元。
一卷「神仙尺」和一真一假兩根樁柱。2001年,沙田兩座公屋的36根建築樁柱,只有4根符合規定的長度,有的整整短了25米。皮尺被人剪去10米後再接上,「5米」後馬上跳到「15米」,為打樁商省去了數百萬元。這使兩棟公屋推倒重建,8名被捕的人犯中有3名是房屋署的官員……
此刻,你不能不對電影《金錢帝國》片頭裡的四個字母:「IC(orrupt)A(ll)C(ops)」(我買通了每個條子),有了真切的感受:沒有ICAC怎麼行!
尊重任何人的合法權利
廉署憑藉什麼讓貪腐分子招供,是《金錢帝國》審訊室里砭人肌骨的冷氣?還是貓尿味道的咖啡?
廉署官員回答記者:「都不是」。
位於11樓的廉署審訊室,正式的名稱是「錄影會面室」。錄影會面室門外有一個屏幕,只要廉署官員進入工作,門上的紅燈就會自動亮起。
錄影會面室的面積大約12平方米左右,始終保持著24℃~25℃的室溫,其特點是可以全程、全景地錄音錄像。當廉署官員開始審訊嫌疑人時,有3部攝像機同時開始攝錄,通過對面牆上的一面反光鏡,攝像機鏡頭可以沒有死角地拍攝到室內的每個角落,包括時間和溫度顯示屏在內,為的是防止嫌疑人在法庭上指控廉署在受審時受到了毆打、恐嚇,或者溫度太高太低的虐待。其實,在審訊中,嫌疑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感受,要求調高或調低室溫。在訊問結束後,3個錄影的光碟,一個當著嫌疑人的面密封,由廉署交法庭作為呈堂證供,一個由廉署封存備用,另一個則交給嫌疑人。
但是,通常決定是否錄影的不是廉署官員,而是嫌疑人。廉署在開始審問前,會先徵詢嫌疑人的意見,是選擇錄影還是只做筆錄?如果嫌疑人不同意錄影,可以只做筆錄。但由於筆錄的時間肯定比錄影要長,所以絕大多數嫌疑人都選擇錄影。
該錄影系統是上世紀90年代初引入的,為的就是增強透明度和問責性。引進初期,廉署調查人員自己對此也頗不適應,擔心講錯話,審問時很緊張。但經過適當訓練後,廉署調查人員很快適應了這一新的方式。如今,與嫌疑人的錄影會見記錄,已經成為香港法庭樂意接受的證物。
推薦閱讀:
※"贏「不是人生的最佳狀態
※聊天把握「狀態+感受+關聯」,讓妹紙聊了還想撩。
※亂了!美國弗州暴動!38人死傷!流血衝突,汽車衝撞!已進入緊急狀態!
※時序圖 活動圖 狀態圖 協作圖
※職場狀態四象限,你處在第幾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