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觀察】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獻疑(五一):硬說禪宗非顯宗,割裂顯宗與大乘

已經學完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第二十四課剩餘部分,今天繼續學習索達吉堪布《六祖壇經釋》第二十五課前半部分。

【經文】善知識!法身本具!念念自性自見,即是報身佛;從報身思量,即是化身佛。

1、索文:

是這個地方吧,是吧,沒錯吧,因為昨天出去耍壩子去了,所以有點好像鮮花的味還在頭腦當中,有點真正的法義上面有點好像散亂,還沒有完全收回來。

【評】

堪布很興奮,沉浸在昨天耍壩子的快樂回憶中。

【經文】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2、索文:

在這裡說色身不是真正的皈依處,這一點也可以說是按最了義的經典而講的。最了義的經典來講,其實色身並不是皈依處。《金剛經》當中也宣講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正的如來是什麼呢?「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真正的佛實際上是法身,導師就是所謂的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所謂的法性不是我們的分別念來所認識的,所以這種真正的法性和真正的如來,一般世間凡夫者是不能了達的。在這個時候,已經講到了我們真正的皈依處,就像《寶性論》裡面所講的一樣,最後的真正的皈依處就是如來的法身智慧。

【評】

堪布心確實還沒收回來。先說,「色身不是真正的皈依處」,接著重複了一遍。然後引《金剛經》偈頌,讀者們,這個偈頌能證明「色身不是真正的皈依處」嗎?根本不能。(註:此偈頌為堪布對鳩摩羅什譯文的改編)。

接著發揮自智慧,說「真正的佛實際上是法身」,繼而說「法身才是皈依處」。各位讀者,堪布的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根本沒進入《壇經》和課堂,還在耍壩子的幸福回憶中。只要稍微看幾眼經文,就不會說這多跑題的話。《壇經》幾次說到三身,都是一體說,從沒割裂說。即六祖不認為色身是皈依處,也不認為離開色身的法身是皈依處,六祖說「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吾與說一體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見三身瞭然,自悟自性。總隨我道:於自色身,歸依清凈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圓滿報身佛。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佛,在自性中,世人總有。為自心迷,不見內性。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身中有三身佛。汝等聽說,令汝等於自身中見自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生,不從外得。」

以及「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

3、索文:

我以前講《金剛經》的時候,有特別深的感觸:現在很多人把勝義和世俗諦沒有分開,了義和不了義沒有分開。這樣之後,如來的這種甚深法,確實很難解釋。我們在《中論》當中也是說過:「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如果不能知道勝義諦和世俗諦,則根本不知道佛法甚深奧秘的意義。

我們看到現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人很多人對勝義諦和世俗諦一竅不通。這樣的原因,有時候太過分的,名言當中也是因果也不執著,什麼都不執著。有些呢,勝義當中還有一些不空的法,因果不虛,西方極樂世界存在等等。

【評】

《壇經》說三身,堪布自己不看經文,割裂三身,說色身不是皈依處,法身才是皈依處。全然不解三身是一體的,全然不顧六祖本意。然後,打開了話匣子就關不上了,一路跑題到天邊!跑到「二諦說」,要求大家割裂二諦,說不割裂二諦不能了解如來甚深法。再引中論偈,將跑題進行到底。最後總結,批判社會現實,沒人懂割裂二諦。堪布釋《金剛經》,經常說,勝義中、實相中,凈土不存在、這個不存在、那個不存在,都不存在……

而事實上,「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所以堪布又是引用,又是批判,不過是持續跑題並堅持割裂二諦罷了。

【經文】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

4、索文:

六祖說我下面有一個無相頌,如果你們能經常持誦,經常受持,你當下就能多生累劫當中所積累的罪業,迷惑的這些罪業,在一剎那間當中立即消失,立即消滅。

【評】

「持誦」的「持」本身含有經常的意思,不必加「經常持誦、經常受持」;「言下」不是「當下」。

【經文】頌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5、索文:

哪怕是對非常殊勝的對境,……看見特別可憐的,一些無家可歸的或者是非常悲慘的背景,這些做一點點布施的功德也是無量無邊……功德有沒有呢?福德有沒有呢?肯定是有的。但是眾生在這個輪迴當中獲得解脫的話,需要要空性的智慧。

我們如果在課堂上講一些造福德,一些怎麼樣發財,怎麼樣陞官,怎麼樣……這樣,大家都很有興趣。然後一講到空性和解脫法門的時候,大家都沒有興趣,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不懂佛法的究竟意義。

【評】

不斷利人本就可以減少對自我的執著。《金剛經》中,佛告訴須菩提,後末世有「持戒修福者」,對《金剛經》就能生信。江味農居士解釋說,持戒是遠離非法,修福是布施行舍,如是行於正行而具足舍心,就能和無我相應。堪布認為講發財陞官和講空性是截然對立的嗎?那就不是聽眾的問題了,是堪布自己的觀點錯誤。何況從因果的角度看,能升官發財是他自己修了福報的結果,對這些結果如果也要否定,那還談什麼因果?講法不過是因勢利導,所謂「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堪布何必非要覺得二者是對立的呢?

【經文】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6、索文:

真正的懺悔實際上是一種無相法門,我們般若空性也非常重要的。或者以菩提心來也滅罪,這個也是一種非常殊勝的方法。永嘉大師的歌裡面說:「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住相的布施就像是往虛空當中射箭一樣,這個箭的勢力落了以後,它就慢慢的掉下來。

【評】

「無相法門」、「般若空性也」非常重要,堪布這樣說,是把無相法門和般若空性割裂為二了。讀者們,所謂的無相,怎麼可能跟般若空性截然分開呢?

「或者以菩提心來也滅罪,這個也是一種非常殊勝的方法。」非常感謝堪布不再否定菩提心,堪布過去一直說,發菩提心沒有辦法解脫。只有空性慧才是解脫的關鍵。堪布那些言論顯然是把佛法的修學和客觀真理截然分開。意思是沒有菩提心也可以有空性慧,空性慧高於、優於菩提心。事實上,發菩提心、修菩提心的過程就是減輕我執的過程。

箭射上去,「慢慢掉下來」。只能想像堪布的箭是鵝毛做的。

7、索文:

今生當中,比如說你對僧眾供齋,做什麼福德,修路、建橋等等福德,但你以這些能不能根除相續當中的罪業呢?不能。唯一的根除,要麼通過修金剛薩埵法門,或者是修空性法門來根除,依靠四對治力,這就是真正的懺悔。

【評】

額,發菩提心,堪布剛說非常殊勝的方法,這裡又直接消失了。

【經文】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8、索文:

這種懺悔方法,應該說是非常高的,完全是超越我們顯宗很多很多的懺悔方法,這個在顯宗當中確實也是沒有的。可能你們看過《維摩詰經》的人都應該知道:兩個比丘一個犯了淫戒,一個犯了殺戒,優波離說在整個僧團當中沒辦法共住。而且懺悔的方法我在戒律當中也是找不到的。這是從一個比喻來講,小乘這樣的一種犯了根本戒的人,這種罪業的懺法在小乘自宗當中基本上是沒有的。

維摩詰居士講無相的法門,相當於是我們密宗和禪宗裡面講的認識本性了。因為這兩個比丘也是利根者的原因,後來都是在大乘當中有清凈罪障的機會。這一點,小乘跟大乘也有一些不同點,確實也是小乘當中無法恢復的有些罪業,在大乘當中,根基比較殊勝的人來講是可以的。

【評】

堪布先明確否定禪宗是顯宗。正在講《壇經》的懺悔,堪布竟然能解釋成,顯宗中確實沒有。然後引《維摩詰經》,結論是小乘中犯根本戒沒辦法懺悔。問題是,引《維摩詰經》之前,堪布的主張是,顯宗中確實沒有這樣的懺悔方法。引用完了加以解說,結論竟然成了,小乘人沒辦法。為了貶低小乘,就說大乘中有機會。可是,堪布已經否定顯宗中有,那麼大乘和顯宗的巨大交集,堪布該如何自圓其說呢?

總結堪布這一段,先否定了禪宗是顯宗,顯宗沒有懺悔方法,而禪宗和密宗有,堪布這是什麼判教體系?然後引經,結論卻是小乘沒辦法懺悔。還是去繼續耍壩子吧,白瞎這麼好的經!

【經文】吾祖惟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9、索文:

「吾祖」是說我前面的,包括達摩祖師一直傳到現在,所有的這些頓悟的法門,只要是有了信心,有了不同的緣分的時候,其實當下認識心的本性。這個法門,願天下許多有緣的眾生真正能認識心的本性,明心見性。如果我們明心見性的話,跟前輩的這些祖師們完全可以同一體了。

並且「心中洗」,就像我們經常說洗心革面,或者說是心當中遠離一切塵垢,世間的煩惱、分別、妄念等等。像小乘裡面講的話,五十一個心所當中六個根本煩惱,然後二十個隨煩惱。還有有四種轉依,也就是隨轉,這四種法也可以變成煩惱,也可以變成善事;十一種善心,然後十種遍心,還有什麼,五種遍行,十種別境法是吧,然後三十一種,十一種善心,按照《俱舍論》的觀點,在這裡面應該是善和惡的所有的相全部離開,尤其是心中遠離一切塵垢煩惱,這個意思。

【評】

六祖說的「吾祖」,堪布說是到現在。實際上要除掉現在正在講經的六祖。因為六祖不會稱自己為「吾祖」,堪布這個都沒搞清。

接下來看堪布的《俱舍論》。五十一個心所背不出,變成有七十個了。就算不備課,《俱舍論》這樣的常規課程,堪布竟也可以講得烏央烏央的。

【經文】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10、索文:

這一頌按照我的解釋方法,六祖很虔誠恭敬地合掌祈求大家。當然這個也其他解釋方法,自己虔誠、恭敬合掌祈禱、祈求自己的心的本來面目,這樣也可以的。或者按照像藏地的一些大德上師們,包括寂天菩薩也說:他要合掌祈請你們要想解脫的話,經常用正知正念來觀自己的心。所以六祖他也虔誠合掌至心祈禱你們,人生非常難得,一定要短暫的人生當中最好有一種明心見性,自己有一些境界。

【評】

堪布繼續耍壩子呢。兩種解釋都錯:第一種「六祖合掌祈請」,第二種「祈請自己的清凈自性」。實際上,是誰想見本性,誰就要合掌祈請。星雲大師簡單解釋為:「若想覺悟大乘見自本性,虔誠恭敬合掌至心請求。」

推薦閱讀:

禪宗三關
趙州禪師的青州七斤衫
壇經 行由品第一
禪宗——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禪宗正指

TAG:禪宗 | 五一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