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藥言指要
道隱羲皇春秋永 術跡壺公日月長
長生藥言指要
玄真子曰:「道家養生之道,在三家中,為能最高明而道中庸,最博大而盡精微,最虛靈而徹人天,最圓通而極神化。止矣盡矣,無可以加矣!」 道家養生之道,貴能自強不息,貴能生生不已,貴能法天行健,貴能神運默化。造物者之生物,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生不死,不死不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生如循環之無端。古之善養生者,在去其所以死之道而遠之,存其所以生之道而養之。杜其死機,長其生機,而養生之道畢矣。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故人莫不欲長其生,而不欲速其死。是以養生之道重矣,重養生而不得壽者,未之有也。重養生者必重生,重生者必輕物,物輕於生,則不為物累,而不死於物矣。死之機在物!故曰:毋以生徇物,毋以身徇欲,毋以心徇名,毋以命徇利。物、欲、名、利,四者不動於中,乃所以養內以全外也。
莊子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緣督所以守中,守中所以制外,此中有妙道,盡在不言中。
丹鼎派名言有曰:「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我命可修,而天命可抗。儒家恆言:「聽天由命」,「安天樂命」。道家則曰:「命自我立」,「壽自我修」,而富貴功名,皆自我求。故曰:我命在我,而天不能限!得其道,修富貴則得富貴,修功名則得功名,修壽考則得壽考,修長生則得長生。修而不得者,或有之矣;未有不修而能得者也。
道家有」返老還童「之術,有」長生久視「之術,此皆理有固然,而事有必至者。壺子曰:「塞其人漏,而補其真元,則還童矣。止其地,而杜其死竅,則永壽矣。塞其天漏,而活其生機,則長生矣。」故曰:長生自有長生,不死需尋不死方。
長生之道,在能與天地同流,與宇宙同住。我之生與天地之生體,我之命與宇宙之命同流,則自死生一貫,而長生不死矣。是故留形住世者為下法,而留神住世者為上道也。
《莊子.大宗師》云:「南伯子葵問乎女偶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乎?』曰: 『惡,惡乎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不死不生。殺生者不生,生生者不死。其於物也,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不生不死,同於天地。無古無今,通乎宇宙。渾物我,一天人,斯方可謂為善養生者矣!」
養生之道,首在「明道積德,存仁由義。」八字可以盡儒道二家之旨要。其入門下手之功,要在——「真實本分為人」六字,此為初乘。余故曰:孝、悌、忠、信皆為道,仁、義、禮、智盡通神。其次一乘,在修 「超凡入聖」之功,儒家日用倫常之修養功夫,莫不賅焉。入聖而後,再上一乘,在修「超聖入神」之功。及其最上一乘,則在「超神入化,與化為體」斯則可與言「與造物者同游」而快然自得,逍遙獨化於無何有之鄉矣。
道家人生修養,重與天為徒,與化為徒,郭注《莊子.大宗師》曰: 「夫聖人游於變化之塗,放於日新之流。萬物萬化,亦與之萬化。化者無極,亦與之無極。」又曰:「與物無不冥,與化無不一,故無外無內,無死無生。體天地而合變化,索所遁而不得矣。」故道家者,在能一人天之道,透死生之化,合內外之變,貫古今之法,超越時空,而與字宙精神獨往來也。
莊子曰:「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邈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蓋善養生者,無所用天下為。故堯讓天下於許由,而許由不受。大凡道家人物,均重拱默于山林之中,而神遊於形象之外。以其所貴者,在彼而不在此;故多視富貴功名如糞土,視帝王事業如浮雲。
道家人物,其養生之道,多主「浮游於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故能「與物冥極」,而無對於天下。每能於靜定之中,虛靈而玄應,無心而神化。明萬物之經,而通萬世之變。合道妙於冥寂,則萬物無所遁形;見朕兆於機先,則乾坤自可旋轉於掌上。
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自即物無物,而與物冥極。人與物冥,事與理冥,心與道冥,神與虛冥。無所不冥,則無所不合;無所不合,則無所不通。此乃一天人物我死生之道也。
善養生者,不以生為。無生則無死,無死則長生。不以生為,首不生心。一心無生,萬念皆息,萬境皆空,萬物皆泯,萬理皆寂。無極則自生,此乃與天地永存之道也。
生死是一個謎,故解脫生死與了生死究竟,為人生第一大事。須知----人生如夢復如煙,直上先天兩渺然;偶向伏羲問消息,生生死死總茫然。造化爐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窮無息,循環無已,其中自有妙理存焉!
天上原無長生藥,世間哪有不死人。故劉潛夫人曾云:「但聞方士求葯去,不見童男入海回;無葯能令炎帝在,有人曾哭老聃來。」唯當時秦皇與漢武等輩求長生藥,錯在向海上求。故天符子曰:「此生欲問長生藥,妙訣隱在坎離中。」道家養生之無上妙道,唯在取坎填離一訣。此訣不明,一切修行,都屬茫然。
道家養生之道,要在體無而無用。吾嘗有口語云:「心寂念自寂,心無境自無。能曉無中趣,便與眾生殊。」又云:「大道無為體,無為造化基,能曉無為用,便與伏羲齊。」又云:「一無妙萬有,萬有出自無,能曉無為化,便與牟尼符。」良以「天地萬物生於有,宇宙萬有生於無」。從事養生而不以老子此一根本大道為基礎,則一切訣法,均為無甚大用之枝葉功夫矣。
養生之道,以能無事又能忘機為第一要訣。往歲余曾有句云: 「最愛老子無一事,且與庄生共忘機。」其次,以能糊塗又能懵懂為第二要訣。余亦有句云:「糊塗登聖城,懵懂做完人。」鄭板橋謂「難得糊塗」者,即此也。
或謂儒家不重養生,實則不然。昔孟子有言曰:「拱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至於身,而不知所以養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唯儒家之所養者,重性功而不重命功耳。
超凡脫俗,始可希聖希賢。出神入化,方能成仙成佛。人生境界,難得有此自然化境。
老子曰:「虛而用之」。周易謙云:「一謙而四益。」養生之要,以虛而能謙為上,儒家之病在傲,禪家之病在狂。傲與狂,足以害心,亦足以害生。孔子曰:空空如也。佛說法四十幾年,曰未曾說得一字。以道可道而實不可道,法可法而實不可法也。執其所有以為有,執其所是以為是,並以其所見所得教人,是為以盲引盲,以愚傳愚,不殆幾稀?先父瑤階公嘗謂:「醫儒士之傲,療禪家之狂,其唯道家之虛與謙乎?虛則能受,謙則能益。要做到無我境界,唯在從此二字下手。」
恬淡所以養性,知足所以養心,守義所以養德,無為所以養精。能坦然自甘,珍腴不若藜藿;能怡然自得,萬鐘不若釜庾;能超然自在,爵祿不若漁樵,能放懷天地,帝王不若野叟。苟無事於富貴功名,孰得而貧賤之?無事於長生久視,孰得而壽夭之?正俗諺所渭「人到無求品自高」。馬丹陽所謂「世間無愛物,煩惱不相隨」也。
道家養生,極重「清心凈欲,澄神寂念」。入手法要皆在一「靜」字訣。能純乎「靜」,則心自清,意自冥,欲自凈,神自澄,念自寂。「靜極則一陽來複,一陽來複則精生,精生則氣足,氣足則神全,神全復又生精,循環不已,生生不息,故能長生。反之,動極則陰長陽消,陽消至極則精絕,精絕則氣絕,氣絕則命絕,命絕則神無所依而亦絕。
三教聖人教人靜坐,入手在教人減雜念。雜念日減,而至「一念不生,萬境寂然」,便可入道矣。林鑒堂對此曾有云:「念雜由來業障多,憧憧擾擾竟如何?驅魔自有玄微決,引入堯夫安樂窩。」「人有二心方顯念,念無二心始為人;人無二心渾無念,念絕悠然見太清。」亦殊清新可誦。
《洞神經》曰:「養生以不損為延年之術,不損以有補為衛生之經。」故丹道派於養精養氣養神之功夫外,尤重補精補氣補神功夫,復有補天髓訣法;此對「已漏體」之中老年人而言,尤不可少。故南宗有「採補之法」,有「接命之方」。唯非其人而傳,易遭天譴!
養生之要,全在功夫鍛煉,只是通曉理論無益也。儒門常言。變化氣質」,然而「變化氣質」之具體功夫與步驟,卻少提出。道門在「變化氣質」功夫上,不但有方法,有步驟,且亦可驗證。一層一層向上不但氣質可變化,且心性亦可變化(此乃就後天心性言),生死亦可變化。
養生之道,在心性道德上修,是屬於「性功」範圍;在精氣神鍛煉上修,是屬於「命功」範圍。在宗派上雖有先後,有輕重,然總不可偏廢,一以「性命雙修」為要旨。《易》謂:「窮理盡性至命」,只在窮理上、盡性上著力,功夫不「至命」,總未落實歸根。務須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內外一體,動靜一如力一久,靜極生真,即可了手。
養生之道無他,唯養得此心至清至靜,湛然自在,神氣沖和,十方圓明。並常能惺惺寂寂,湛然虛極,真空無我,無來無去,不增不減,無垢無凈,不生不滅即是。此不但養生之道盡。學道之功亦盡矣。
養生之道,最要為養氣全神。《太乙真人七禁文》曰:「一者少言語養內氣,二者戒色慾養精氣,三者薄滋味養血氣,四者咽津液養臟氣,五者莫嗔怒養肝氣,六者節飲食養胃氣,七者少思慮養心氣。」氣得養則精自全,精全則神旺,神旺則壽長,此不移之理也。
道家有定神法,神定則心不搖,念頭不動,意亦不生,自入涅槃境地。人身之神,出入固無定,若患病者,窮思極欲,又有甚焉。若能行功,則神隨氣轉,不慮其外馳,否則難乎其有定在也,故平時必須常想玄關,思睡必須常想鼻準,如此則不外馳而定矣。
愚按:神外無心,心外無道,道即神之主,心即神之宅也。然心外無道,故收放心,即神定而道在。孟子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夫放心而知求,則志氣清明,義理昭著,此定神之功驗也。今之養生者,曰存思丹田,存思鼻準,亦收放心之法也。不曰收放心,而曰定神,蓋游心千里,無有定在。欲神之不外馳散,故曰定神。
純陽祖師曾示人以普通養壽之法曰:「老人於十二時中,行、住、坐、卧,一切動中,要把心似泰山,不搖不動,謹守四門;耳、目、口、鼻,不令內外出入,此名養壽,緊要!」此不但老年人宜如是,壯年中年人,皆應由此起修也。
《素問·天真論》曰:「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入。」老君曰:「人生以百歲為壽,節護乃至千歲。如膏之小炷與大炷耳。人大言而我小語,人多煩而我少記,人悸怖而我不怒,淡然無事,怡然無憂,寂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葯。」節護固為養生要妙,唯南宗尚有「添油功法」,亦稱「補天髓訣」。欲修持此等道妙,法財侶地,缺一不可!故守其易者而行之,即足矣!
治病不如防病,服藥不如不葯。餘三十年不看醫生,不服藥餌,不檢查身體,即此旨也。邵康節有詩云:「閑居慎勿說無妨,繞說無妨便有妨。爭先徑路機關惡,退後語言滋味長。爽口物多終作疾,快心事過必為殃。與其病後方服藥,不若病前能自防。」此最緊要!尤忌濫服成藥,妄用古方,用藥以對症為上。
推薦閱讀:
※秘論長生十二宮A
※【經典名言薈萃】203??合情合理合勢做成大事,輕名輕利輕權修得長生
※陳益峰:二十四山論十二長生水法(下)
※鹿晗娜扎《擇天記》內容大劇透!長生告白有容!
TAG: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