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發的是功利心
1 我們看六祖的發心,這就太稀有了。《壇經》裡頭記載,他到黃梅,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別無所求,只是想來作佛,發這樣的心,這樣的口氣,真的,我們從來沒見到過,也沒聽說過,這個真正是不可思議,令人敬佩!
2 但是六祖跟阿彌陀佛比較一下,那又差太遠了。六祖說我來作佛,很含糊、很籠統;阿彌陀佛這四十八願,一條一條的,太具體、太實在了,不是六祖能比得上的。
3 這麼看,就是佛與佛雖然道同,但是因地發心不一樣。發心必定是有結法緣,所以在因地這一發心,每一位佛與一切眾生結的法緣不相同。
4 一切諸佛在因地發心各個不相同,但發的都是菩提心。我們現在發的這個心太小了,不但不能說是菩提心,我們發的是功利心。我們為什麼學佛?希望離苦得樂。希望離苦得樂,這是功利心。
5 我現在太苦了,我希望日子過得舒服一點,希望學佛能夠發財,希望學佛能夠長壽,希望學佛我的家人都能夠平平安安,為這個。
6 我們世間人,從來沒有發過了生死出三界的心,沒有,口是心非。口裡說我要出三界,心裡才不想出三界。口裡說想往生,我們這裡打個佛七,七天就往生,一個也不會來——「這還得了,七天就要死了,我的命還長得很」,不會有人來的。為什麼?他不是真想往生,口是心非!
7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太廣大了,在因地初發心就發這種心,實在難得,真正不容易!我們念《無量壽經》,讀四十八願,要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意思。他那個心實在是太慈悲、太清凈、太廣大,沒有人能比!
8 我們也有這個清凈心、也有這個慈悲心、也有這個廣大心,發不出來。為什麼發不出來?被無明迷惑、被業障障礙,雖有,不能顯發!
推薦閱讀:
※因為考雅思跟出國跳板而選擇赴台交換是功利的嗎?如果是,這種「功利」應該受人唾棄批評嗎?
※該怎樣克服自己的功利心理?
※我為什麼意識不到讀書能改變命運?
※本人91年女,為什麼我對待戀愛如此功利,沒有預料到結果的寧可不要開始?如何轉變我的觀念?
※如何區分上進和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