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引進落空」的學理研究 - 當代新論 - 中國太極拳網

2.引進落空的技法 根據消息盈虛的原理,陳鑫總結出「引進落空」的技法,他說:「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進,即長也。自午至未申,即敵之盛氣盡處,即我之轉關處,亦即擊人處。敵不得勢,其氣即消滅,不能不有落腳之地,所謂落也,酉戌亥即敵之虛,惟虛故空,能不失敗乎。是拳之引進落空,亦一曰之盈虛消長也。」[3] 陳鑫所作的解釋是否合理呢?這就必須追溯到太極勁,以及太極陰陽與非太極陰陽差別上。太極勁由兩個勁組成,一是由外向內的收勁,一是由內向外的透勁-收透二勁相吻接便是太極勁。收,吸收,接收、內收之義。收勁是由外向內的勁。收勁意欲把放出的勁收回,如有巨大的力量把外面的東西吸收進來。透,滲透、穿透、通透之義,透勁是由內向外的勁。透勁意欲把收人體內的勁向外透達,如有巨大的力量從體內向外奔發,二勁相吻接,即指收勁是透勁的內收,收勁要有助於透勁的向外通達;透勁是收勁的外放,透勁要有助於收勁的向內吸入。至此,二勁貫通、首尾相接,故名之為太極勁。太極勁與非太極勁(外力)中的陰陽配合是兩種不同的結構系統,因而它們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功能。在外力系統中,對立的二勁各自為陣,處於交替運行的狀態,如收勁與透勁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勁,但它們通過互相讓位的方式來配合,取得了二者的協同。而在太極勁系統中,對立的二勁則是同時並存、互相滲透。正如圖中所示的那樣,形成了交互運行的狀態。 在外力系統中,由於二勁是交替運行。因而,動作自身有著明顯的起點、過程和終點的軌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轉換有一個短暫的空隙。對於這種現象,太極拳師在一旁把它看得很清楚,太極拳中有這樣的技巧,認為攻擊的最佳時機是在對方「舊勁已斷、新勁未生」之時。也有根據對方的動作過程,分別出「勁頭」、「勁中」、「勁尾」的打法。這些技法顯然是有針對性的。而在太極勁系統中,由於二勁並立運行,勁與勁之間相互吻接,從而使動作自身表現出不確定性,同時,在舊勁欲斷之時新勁已經產生。 陳鑫正是根據太極勁與外力的差別性來繪製這張圖的,他認為太極勁的運行就是「消息盈虛而外力在與對方接觸時則有「引進落空」的弊病。根據這一論點,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陳鑫對此圖的解釋,將會對太極拳技法有一更加清楚的認識。 「自子至丑寅,我之引,即息也。」息是生髮的過程,是積蓄力量的過程,這是陰陽相濟的,故是功手。 「自卯至辰巳,我引之使進也,即長也。」對方的進攻是被我引出來的,其進是被動的,有著很大的盲目性。我之引是主動的,體現著太極的靈動。 「自午至未申,即敵之盛氣盡處,即我之轉關處,亦即擊人處,敵人不得其勢,其氣即消滅,不能不有落腳之地,所謂落也。」我是轉關,陰陽的轉換瞭然於胸―對方本來就是被動的,又到了盛氣盡處,正是應該尋找落腳之地的時候,偏偏又被我擊,故其腳無處可落。 「酉戌亥即敵之虛。惟虛故空,能不失敗乎。」無可落腳之地,又被人順勢擊出,當然是騰空飛出。可見,引進落空是對方不合陰陽之道的結果,也是我方之陰陽消息盈虛運動的結果,假如對方能夠合於陰陽之道,引進落空也就下存在了。 3.虛實正誤之定義 消息盈虛還是引進落空,從學理上講是陰陽二氣的盛衰消長是否合於陰陽之道,體現在動作方法上則存在著正確與錯誤之分。可是,在實踐中如何迅速而又正確的判斷出對方的勁法是正確的功手,還是錯誤的病手呢?這就牽涉到聽勁的內容。聽勁的實質,是通過接觸點所感知到的對方勁路的變化,以判定對方內部的虛實,從而採取有效的措施,以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力有三個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作用點就是接觸點,大小就是用力的輕重,方向就是力的運行趨問。力的運行趨向也可以理解為勁氣的動向,如「沉浮」就表現為一種動向。因此,欲探知對方內部的虛實,可以通過接觸點感知對方勁力的輕重沉浮來實現。 輕重沉浮是外部的感覺,其內在的實質仍是虛實的變化。因為陰陽有太極的陰陽與非太極的陰陽的差別,所以,虛實同樣存在著正確與錯誤之分。參照前文關於消息盈虛以及引進落空的分析,可以對虛實作出這樣的區分:正確性的實是充盈的狀態,如勁氣下沉所獲得的沉勁;正確的虛就是虛靈的狀態,如由沉勁而產生的升勁;不正確的實則是填實的狀態,如僵勁、硬力;不正確的虛則是虛浮的狀態,如落空時的勁氣上浮。 充盈和虛靈都是陰陽包含的狀態,有著太極的靈性。填實和虛浮則是陰陽離絕的狀態,失去了太極的靈性。用這樣的尺度來鑒別勁氣的虛實變化,將有助於正確運用引進落空之技。 4.虛實正誤之鑒別 關於虛實正誤通過勁氣的輕重沉浮表現出來這一點,前人又是如何認識的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以下這段文字: 雙重為病,干於填實,與沉不同也;雙沉不為病,自爾騰虛,與重不一也。雙浮為病,只如漂渺,與輕不例也;雙輕不為病,天然輕靈,與浮不等也,半輕半重不為病;偏輕偏重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為病;偏者,偏無著落也,所以為病,偏無著落,必失方圓;半有著落,豈出方圓?半浮半沉為病,失於下及也;偏浮偏沉,失於太過也。半重偏重,滯而不正也;半輕偏輕,靈而不圓也;半沉偏沉,虛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下圓也。夫雙輕不近於浮,則為輕靈;雙沉不近於重,則為離虛,故曰「上手」。輕重半有著落,則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為「病手」。蓋內之虛靈不昧,能致於外之清明,流行乎肢體也。若不窮研輕重、沉浮之手,徒勞掘井不及泉之嘆耳!然有方圓四正之手,表裡精粗無不到,則已極大成,又何雲四隅也方圓矣!所謂方而元、元而方,超乎象外,得其環中之「上手」也。」[4] 「雙重為病,干於填實,與沉不同也;雙沉不為病,自爾騰虛,與重不一也。」雙重所以為病是因為收中無透、透中無收,全身皆是實勁、沒有虛靈的變化。勁力的大小,方向皆暴露無遺,極易被人借力。沉勁則是從放鬆中產生出來的力量,由於勁氣下沉,人地生拫,根下穩固有著渾厚的襠勁:故沉勁有著生勁的功能,能在沉重中顯示出輕靈與流動。 「雙浮為病,只如漂渺,與輕不例也;雙輕不為病,天然輕靈,與浮不等也。」勁收不住,氣往上浮,腳下漂浮無根,極易傾倒;或勁透下出,腳下軟弱無力,扎不下根,因而運化不靈。這都是因為收勁與透勁不能合一的原因,輕是因為透出的勁能收得回。故輕就是「示之以虛」。此虛有著沉實做後盾,故嘆輕是虛靈的狀態。 「半輕半重不為病;偏輕偏重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為病;偏者,偏無著落也,所以為病。偏無著落,必失方圓;半有著落,豈出方圓?」半輕半重,虛實兼顧,此處著力,彼處呼應,內在的靈性沒有失去,不是病手;身體出偏,應接不暇,故為病手。 「半浮半沉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沉、失於太過也。」沉勁沒有練到家,內中尚有飄浮,不及於運化;太極的靈動更不可造作,身體一旦出偏,必有大患。此皆為病手。 至於半重偏重,半輕偏輕、半沉偏沉、半浮偏浮等,皆因虛實不能兼顧而成為病手。 所以說,「夫雙輕不近於浮,則為輕靈;雙沉不近於重,則為離虛,故曰「上手」,輕重半有著落,則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為『病手』」。雙輕產生於雙沉,外示以虛,內固堅實,由於內在的沉實而顯示出外在的輕靈;沉勁可以生勁,雙沉中有著內勁的騰挪,自爾騰虛,是為上手。半輕半重,虛實兼顧,勁有著落,是為平手。 由此可見,功手的原因在於「蓋內之虛靈不昧,能致於外之清明,流行乎肢體也。」太極勁是合乎太極之理的勁法,它最終表現為動作方法,因此,可以通過動作方法獲得太極的至理,也可通過對對方勁力的感知,來探明對方內部的變化。否則「若不窮研輕重、沉浮之手,徒勞掘井不及泉之嘆耳!」 綜上所述,太極勁與外力各有其活動的規律性。由於太極勁系統中對立的二勁是交互運行的方式,因而表現出消息盈虛的特性;而外力系統中對立的二勁是交替運行的方式,故外力與他力發生作用時則有引進落空的弊端。在實際運用中,為準確地判斷對方內在虛實的變化究競是功手還是病手,可以通過勁氣的輕重沉浮等外在表現來感知,以保證引進落空之技的正確發揮。參考文獻:[1]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M].上海:上海書店出扳社,1986年版:49.[2]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M].上海:上海書店出扳社,1986年版:121.[3]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M].上海:上海書店出扳社,1986年版:51.[4](清)楊氏傳抄老譜.太極輕重沉浮解.太極拳譜[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版:55.
推薦閱讀:

中國人懂得養寵物狗嗎?
中國名家四條屏國畫
守護中國的四方神獸,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位居何方?
陽春三月,盤點中國最美的踏春旅行聖地

TAG:中國 | 太極拳 | 太極 | 引進 | 當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