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施蜇存 唐詩百話22 邊塞絕句四首

施蜇存 唐詩百話

22、邊塞絕句四首

  涼州詞

  蒲桃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來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

  初、盛唐時期,東北,西北,西南各處國防線上常有戰事,唐朝政府不得不派大軍守衛邊境。統率這些國防軍的節度使都是著名的將帥,他們需要帶一批文人去掌管文書事務。文人進入節度使幕府,有希望由於長官的舉薦而獲得一官半職。在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許多著名詩人都被收羅在邊防節度使的幕下。這些詩人熟悉了邊塞風物和將士的生活、情緒,用各種形式的詩歌來歌詠、表現它們,於是唐詩中大量出現了這一類的新題材。我們把這一類詩歌稱為邊塞詩。我們己講過了高適、岑參的三首七言歌行形式的邊塞詩,現在再選講四首七言絕句形式的邊塞詩。

  第一、二首都題作《涼州詞》。「涼州」是當時新流行的曲調。據說有一位龜茲國王愛好音樂,他在大山中聽風聲水聲,和他的樂師們一起譜成許多歌曲,在西域風行一時。唐朝的隴右節度使郭知運搜集到這些曲譜,進獻給玄宗,玄宗就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中國歌詞。就以歌曲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有「伊州」、「甘州」、「涼州」等十多個曲調。詩人們熱烈歡迎這些新鮮的歌曲,大家都為它們作詞,因此許多人的詩集里都有以「涼州詞」、「伊州詞」或「甘州詞」為題的詩歌,它們是唐代新的樂府曲名,不是詩題。

  王翰的《涼州詞》寫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將軍,在臨陣以前,僚屬給他歡送出征。葡萄酒是涼州名產,夜光杯是最好的白玉酒杯,也是涼州名物。用這一句來概括宴席的豐盛。將軍還想多喝幾杯,可是軍士們已騎上馬,不便口頭催促,只是撥響著琵琶。將軍一聽,就知道夥伴們在催促他了。但將軍此時已喝得醉醺醺的。他是貪杯酗酒嗎?不是。他是貪生怕死嗎?也不是。他說:我醉倒在戰場上,你們也別笑我。你們看,從古以來,上陣作戰的人有幾個活著回來的?這就表現了將軍抱著必死之心,喝飽老酒,上馬殺敵的豪壯氣概。施鴻保評這二句道:「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他的體會沒有錯,我們應當把這二句看作幽默話。

  第二首王之渙的《涼州詞》,就用另外一種邊塞風光來譜詞了。他先寫塞上邊城,在高山之間露出一片城牆。山下的黃河好象從白雲中流出來。他把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勾勒出來了。於是在這裡聽到有人在吹笛子,所吹的曲調恰是「折楊柳」。這是西北一帶的橫吹曲。從南北朝以來,人民有一種折楊柳枝送別的風俗,因而「折楊柳」的曲子又成為離別時奏的樂曲。現在聽到又有人在吹這個曲子,體會到吹笛人一定有懷鄉怨別之情。於是,詩人說:玉門關外,只有黃沙白草,春風都吹不到,哪裡有楊柳可折。你吹笛的人,也不要怨楊柳了吧。結合前面二句,就可以感覺到這首詩的主題思想是說玉門關外如此荒蕪寒冷,身居其地,懷鄉恨別之情,極其深刻。「何須怨」不是真的勸他不要怨,而是說怨也無用,這是更深刻的反話。羌笛是西羌人做的笛子,吹笛子的人還是守衛邊塞的大唐戰士,不能理解為羌人在吹笛子。李白有一首《春夜洛陽聞笛》詩,其二句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可以為解釋王之渙此詩的參考。近來有人注釋此詩,知道「折楊柳』是曲名,卻沒有註明這個曲子的意義,因而對全詩的主題思想就無所知了。

  這首詩最早見於《國秀集》。第一、二句云:「一片孤城萬仞山,黃河直上白雲間。」次序與今本不同。其次是《集異記》所引,第一句作「黃沙遠上白雲間」。後來在許多宋人書中,都作「黃沙直上白雲間」①。「黃河」與「黃沙」,「遠上」與「直上」,孰是孰非,引起了後人的推敲。

  許多人主張應以「黃沙」為是,「黃河」為誤。理由是涼州城外沒有黃河。我以為「河」與「沙」是傳寫之誤,今天已無法確定到底原本是什麼。論句法氣勢,則應當以「黃河遠上」為較好。李白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就是同一意境,這都是當時詩人對黃河上游的印象。至於說涼州不在黃河邊上,因而肯定了「黃沙」,這也有問題。因為「涼州詞」是譜唱《涼州曲》的歌詞,其內容本來不限定要描寫涼州城。王之渙此詩只是寫一個邊塞上的戍城,「孤城」是泛用,並非專指涼州。再說,涼州也不在萬仞山中,如果認為此詩是描寫涼州的,那麼連這第二句也得否定了。

  王昌齡一首題為《出塞》,即出關。在唐詩中,一般用以表示出征,而「入塞」則表示凱旋歸來。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先從字面排列講:看看天上的明月,還是秦朝時候的明月;看看雄壯的關城,也還是漢朝時候的國防建築。第二句接著說:在這個從古到今景色不變的關塞中,出關萬里去參加遠征的人都沒有回來。於是,詩人不免有些厭惡這種戰爭。他想,為什麼要很遠的走出國境去征伐胡人呢?如果有一位象李廣一樣的飛將軍,能堅守邊防,不讓胡人的騎兵越過陰山來侵略中國,豈不是可以使許多兵士免於死亡嗎?顯然,這是一首反對侵略戰爭的詩,寫得很含蓄,用「但使」、「不教」兩個詞語,讓讀者自己去體會。

  「秦時明月漢時關」這一句曾引起過許多爭議。王世貞以為是「可解不可解」(《全唐詩說》)的詩句。吳昌祺以為這地方在秦朝還是明月照著的荒野,到漢朝便已有關城了。這都是從字面排列的呆講,把「秦時明月」和「漢時關」分為不相干的兩部分。其實,詩人用「秦漢」二字是活用,也是形象用法。意義只是說:這裡天上的月色,和地上的關城,都仍然和秦漢時代一樣。但他不能把詩句寫成「秦漢明月秦漢關」,這不成為詩,於是他改作「秦時明月漢時關」。無論是「秦」是「漢」,這兩個字都代表一個抽象的概念;「古」,並不是要把明月和關分屬於兩個朝代,而是把「秦漢」二字分在二處作狀詞。這種詩句的修辭方法,稱為「互文同義」。盧綸有一首《送張郎中還蜀歌》,起句是「秦家御史漢家郎」。張郎中是御史兼郎中,都是秦漢以來古官名,詩人亦用互文式的修辭來造句。這可以說是唐人句法,宋以後就不見這樣的句子了。

  第三句的「龍城」與「飛將」,注釋家也有許多意見。龍城是漢代匈奴的都城,大將軍衛青征伐匈奴,直搗龍城。但匈奴是游牧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都城。所謂都城,只是指匈奴各個部落首領所在地,或者說軍事主力所在。飛將軍是漢代將軍李廣,他駐防邊疆,匈奴人稱之為飛將軍,形容他用兵神速。這裡是兩個典故的合用,「龍城飛將」只是說能打敗敵人的名將,並不實指某處某人。有些注釋者太拘泥於歷史事實,考證出龍城應當是盧龍塞,飛將應該是衛青而不是李廣,因為李廣與龍城無關。這樣講詩,真是「固哉」!試參看唐詩中用這兩個名詞的,都是活用,不可死講。楊炯《從軍行》云:「鐵騎繞龍城。」盧照鄰《戰城南》云:「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沈佺期《雜詩》云:「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虞世南《從軍行》云:「塗山烽候驚,弭節度龍城」。這幾位詩人都在王之渙以前。如果要把他們詩中的「龍城」確定在某一地方,那麼一會兒在雁門,一會兒在塗山。後來溫飛卿有詩云:「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這個龍城,又在榆關外了。豈不是也很難解釋?「飛將」也是唐詩人常用的語詞,只是猛將、勇將的意思,不必牽扯到衛青或李廣,更不必和上下句中的地名聯繫考索。賀朝詩云:「天子金壇拜飛將,單子玉塞振佳兵。」杜甫《秦州雜詩》云:「故老思飛將,何時議築壇。」都和王之渙同樣用法。

  最後一首岑參的詩。用另外一種手法來表現他旅居邊塞的寂寞。「故園東望」即「東望故園」,因為調聲關係,把它們倒裝了。東望故鄉,路程遙遠,被懷念家鄉的情緒所激動,兩個袖口抖索地擦不幹眼淚。恰巧路上遇到一個回京城擊的使者,就想托他帶一封家信回去。可是隨身沒有紙筆,無法寫信,只好托他帶個口信回家,說自己身體健康,平安無恙。這首詩是平平直直的敘述,沒有寓意,全用賦的手法。因為所敘的事實深刻地表現了邊塞徵人的懷鄉情緒,儘管是質樸的素描,也仍然很能感動人。

  關於王昌齡、王之渙這兩首詩,唐人小說中記錄了一個故事:有一天,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同在旗亭上游春飲酒。恰有幾個歌妓在侍候貴人,唱歌勸酒。他們三人便約好,聽這些妓女唱什麼人的詩最多,藉此評定三人中誰最有名。第一個妓女唱了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第二個妓女唱的是高適的「開篋淚沾臆」。第三個妓女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開」,又是王昌齡的詩。於是王之渙指著一個最美的妓女說:「如果這個姑娘唱的不是我的詩,我就一輩子不做詩了。」後來,輪到這個妓女唱,果然唱的是王之渙的「黃沙遠上白雲問」。接著,她又唱了兩支歌,也都是王之渙的詩。這個故事見於薛用弱的《集異記》,它說明二王、高、岑諸人,在當時同樣著名,不易分別甲乙,而小說的作者是以王之渙為第一的。

  這些絕句,直到後世,還有人評比。明代的李於鱗,以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為唐人絕句第一。王世貞以王翰的「蒲桃美酒夜光杯」為第一。清代的王漁洋以王維的「渭城朝雨挹輕塵」,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王昌齡的「奉帚平明金殿開」,王之渙的「黃河遠上白雲間」為唐人七絕最佳作品,而且說:從此以後,直到唐末,也沒有人能超過這四首。施鴻保也舉出「秦時明月」、「黃河遠上」二詩為唐人邊塞名作:「意態雄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百讀不厭。」可知這幾首詩之為唐代七絕最高作品,已是眾口一辭的定評了。

  一九七八年五月八日

  【增記】

  唐時玉門關外沒有楊柳,故王之渙詩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清代左宗棠收復新疆,想到王之渙這兩句詩,就命令各地官員在天山南路大道兩旁種了幾十萬株揚柳。當時稱為左公柳。左宗棠幕下詩人、將軍都作詩歌頌。

  鄧廷楨詩云:

  羽林壯士唱刀環,齊裹貂褕振旅還。

  千騎桃花萬行柳,春風吹過玉門關。

  又楊昌浚詩云:

  上相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近來從清人筆記中見到這兩首詩,我以為可作唐詩佳話,故附錄於此。

  一九八四年八月五日記

  ①《文苑英華》、《樂府詩集》、《唐詩紀事》均作「黃沙直上白雲間」。《全唐詩》亦用此句。

推薦閱讀:

國學原典·集部·全唐詩(上)·卷一百四十
李商隱的太陽,李商隱的雨
【唐詩選譯(十四)】杜甫《詠懷古迹(其三)》
爭論了一千多年的兩首唐詩
繹如學詩—013李白《靜夜思》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