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安法師講《觀經四帖疏》6

第六講

(大安法師2006年9月2日-8日講於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

  請翻開經本,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好!請看這段。下面是討論下輩三品往生的因行果報。首先告訴當機者阿難及韋提希,這是正明告命,辨定的位格是下品上生者,這是指造作十惡輕罪的凡夫人。下面這三品都是造惡的眾生,下品上生造的惡比較輕微一點,那麼,這個簡機的眾生,就是[或有眾生],這是總舉造惡的根機的眾生。[作眾惡業],就是造作眾多的惡業。主要是在十惡的範圍,身三殺盜淫,口四,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心業的貪瞋痴,造作眾多的惡業。雖然造作眾多的罪業,但他有一點,對大乘的佛經不生誹謗之心。這是他還有一點善根,雖然不謗方等經典,但是他也不是很信。所以他整個的愚痴煩惱很重,他造作十惡的惡業就在於他無明嘛,愚痴,不信善惡因果報應嘛,所以一生當中造作眾多的惡業,而且造了惡業沒有慚愧心,這個很多的眾生都是這樣。一身的毛病缺點,但是他還認為自己了不起,還是一個善人。一個人沒有慚愧心啊,他就沒有羞恥心。人到了無恥的程度啊,那就什麼都可以幹得出來的,我們大至一個民族,乃至於個人,都應該面對自己的種種的過失,要冷靜地反省,要能夠有羞恥心,生起慚愧、懺悔心。這樣他才能改惡修善,如果面對自己所造作的惡業,所做的過失來掩蓋,不去面對,而且用種種的辯護來遮蓋這些過失,那麼這是最沒有救了。也就意味著他的未來還重新要犯,他不能真誠地面對自己,也就是他內心的這種正面的佛性的力量還沒有生起來。當他沒有慚愧心的時候,他造作惡法他還很自豪,你看我還敢搶銀行,我多麼勇敢,你還不敢呢。造惡還成了他很炫耀的資本,你看我玩弄手段,偷稅漏稅,天衣無縫,我又賺了多少錢嘍,假冒偽劣的商品我做得多麼多麼逼真,他沒有慚愧心。所以這樣的人就成為愚人哪,不是智慧者所做的事情,那麼由這樣的造惡的因緣,如是因,如是果,臨命終時他就會遭遇種種的痛苦,在遭遇痛苦的時候,這時候還真的忽然遇到往生善知識,你看這是他的善根嘍,由於他不誹謗大乘經典,這也是他宿世對大乘經典的一份尊重在裡面。哎,由這個善根忽然遇到往生善知識。因為他造作種種罪業無有慚愧心,按他的因果一定下三惡道的,這時候遇到的善知識是往生善知識,注意如果是其他的善知識,在這裡都救不了他,就是念佛的善知識。就面對他臨終時候的痛苦,就跟他說大乘經典,十二部經,這個十二部不是指一部兩部三部四部的十二部,這個十二部經是一個名相概念,是指一代時教很多的佛經有十二種類型、題材所組織的。像修多羅、重頌、孤頌、受記乃至於未曾有經,他是這樣的十二部經。十二部經是指大乘,小乘只有九部經。就為他說這個大乘的這個經題給他聽,那這個造惡的眾生聞到,這時候聞包括信,他真的聞信了這樣的大乘佛典的經名,這個善知識會給他讚歎大乘經典的不可思議的功德,這位惡人聞到大乘經典的功德之力,就除千劫重罪,不僅今生的重罪除掉,千劫的重罪都除掉了。除掉之後這個善知識,善知識叫智者了,有智慧的人才能夠相信念佛法門,所以稱為智者,就再教他,轉而教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惡人他聽話,他也就跟著去念,由於他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名,當下就除卻了五十億劫生死之罪。那麼在這裡大家注意這兩段的比較,聞十二部經的題目只除千劫重罪,但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卻除罪五百萬劫,五百萬劫就是五十億劫。那顯然這個念佛滅罪的功德就大得很多了,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這裡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這個造罪的這個人他的業障重,加以在臨命終死亡的種種苦相來逼,來逼迫他,所以這個善知識雖然說了很多經典的題目,但這個惡人臨命終時他接納這樣的心是很浮泛的,是很散亂的,由於這個心散亂故,他除罪的功德就比較輕,這是第一。相比較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簡單,執持一句,執持一法,他能夠把散亂的心攝住,讓他住心在這個名號當中,讓他正念去稱名,他那個稱名的心,專註,重心在那裡,所以他除罪的這種功德大,這是第一。第二呢,是由於這個名號是萬德洪名,內聚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在裡面,其中就有滅罪的功德,在大乘經典講,有很多法門能夠除這個罪那個罪,比如說謗般若的罪很重,如果修其他的法門都很難懺掉這個罪,但是修念佛三昧可以懺除謗大般若的罪業。所以由於這個名號滅罪的功德大故,所以稱佛名能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好!請看下面: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好!這是由於他稱佛名,感得臨命終時西方三聖接引。你看這裡感應是立竿見影的,就在這個行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時,那麼阿彌陀佛就派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就是從阿彌陀佛的報身的光明裡面變化成化阿彌陀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以及其他的聖眾,應念佛的音聲馬上現在行者的面前,那麼這些化佛菩薩一現在行者面前,就同聲讚歎行人。讚歎他善男子啊,由於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故,往昔的惡業就消滅了,所以我來迎汝,這是化佛說,所以我來迎汝。那麼這個行者一聽到這個話,很歡喜。又看到化佛放光,遍滿他的屋子。這個行者呢,蒙到這個化佛的光明注照,他的業報身就在此土命終了,命終就乘著七寶蓮華,隨從化阿彌陀佛後面,往生到西方凈土七寶池中。那麼這就是文成印壞。這個現前的化佛菩薩,和七寶蓮華就是這個行人的凈土的生陰。所以他是當下的,這個娑婆世界的業報身一結束,他就中陰身就在那蓮華上,就是生到了凈土,這一段特別注意,善導大師也特別指明一點,[明所聞化贊,但述稱佛之功,我來迎汝,不論聞經之事,然望佛願意者,唯勸正念稱名,往生義疾,不同雜善之業,如此經及諸部中處處廣嘆,勸令稱名,將為要益也,應知。]那麼從下輩三品當中我們注意到有一個特點,就是處處讚歎稱名的功德,在這個下品上生裡面,這個行者他所聞到的這種化佛菩薩讚歎,並沒有讚歎他聽了大乘十二部經首題目的這樣的功德,而是特別讚歎他以汝稱佛名故,我來迎汝。這就特別標顯出你稱佛名的功德很大,那麼這個讚歎,就正好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第十八願遙相呼應。第十八願就特別談到[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標出信願持名。所以這裡就沒有提到聞大乘經典的事,那麼通過這樣的一個文字的轉換,我們就要理解佛的本意在什麼地方。兩土世尊處處勸勉我們的是正念稱名,只有信願稱佛名號,他往生凈土才能快速,才能直接,不會走彎路。隨順阿彌陀佛的願意故。那麼這往生直接、快速,就跟那個疏雜之行,比較散亂的善業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所以這部《觀經》,乃至其他的大乘的經典,都處處廣泛的讚歎,勸勉一切的眾生稱念佛名,這是我們所要注重的要點。

  好,請看下面經文:

  [經七七日,蓮華乃敷。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聞佛名、法名及聞僧名,聞三寶名,即得往生。]

  好!這一段。這一段是闡述這種下品上生者往生到凈土之後所獲得的利益。他一去往生到七寶池中,經過了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蓮華就開敷,那麼蓮華一開敷,就見到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這個佛菩薩利益一切眾生,那是不失時機,蓮華一開馬上觀世音、大勢至趕緊都到他的蓮台旁邊。去之前呢,先放出大的光明,威神光明。然後到了這個行者的蓮華前,為他講十二部經甚深的義理。那麼這個行者聞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他講說大乘妙法,所以信心開發,心花怒放,大徹大悟,信解啊,信解同時,解門就是開捂,信就是他信心歡喜。這時候他就發無上菩提心了,因為他理解了大乘經典的妙義,他開始發菩提心,所以下品三輩往生者都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發菩提心的。發了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當然他就要作種種的菩薩的行持了,包括分身他方世界去聞佛說法,助佛弘揚,救度眾生,這樣的一個佛事他要去做,這樣就做了經過十小劫,他就得百法明門,證入到初地—歡喜地,這就是下品上生者。下面一句注意:[得聞佛名、法名及聞僧名,聞三寶名,即得往生。]這句重新舉出,這個行者,下品上生者行者所聞佛法僧名號的利益。前面講了念佛才能往生,但這裡特別加這一句呢,就是凈土法門往生是普攝群機的,只要他標心凈土,你能夠念佛,能往生,如果念法、念僧也能往生,因為佛法僧三寶他是一體的。你能夠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名號還有阿彌陀佛所證到的法,你能夠信解這個法性理體。你能夠念僧,像觀世音、大勢至就是僧寶,大乘的僧寶,你能夠念,念這兩個菩薩,你也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聞信佛法僧三寶的名,也能往生。這是要注意了。有的臨命終時疾病痛苦,你教他念那個六個字,他都念不出來,南無阿彌陀佛都念不出來,他可能就念一句阿阿阿,或者就念佛佛佛。他心裡作往生意,也能往生。

  好!請看下面: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好!來看這一句。[佛告阿難及韋提希],總明告命,[下品中生者]是標定往生的位格,這位格是什麼身份呢,是破戒的這樣的凡夫人。那麼造惡之機,[或有眾生],他破五戒,如果他是居士,他就殺盜淫妄酒都破了,毀犯五戒。有的我們在網上答疑的時候常常看到條子,我前段時間受了戒,最近都破了,怎什麼辦?你看看現在煩惱很重,他容易破戒,毀犯五戒。受了八關齋戒他也破了,乃至於他是比丘具足戒也破了。那這個罪是很重的,如果從通途教理來看,你破了這些根本戒,那是要下地獄多少多少劫的,而且是叫斷頭罪,你犯了這個就頭都砍下來了,接不上了,不通懺悔的。你看從這一段經文才體會到阿彌陀佛慈悲之極啊!對這些已經斷了頭的人啊,阿彌陀佛願力都要把他接起來![如此愚人],你看這些愚人就愚痴到極點,才去犯這個破根本戒的罪嘛。那麼下面又列出了他的一些罪惡,[偷僧祇物],就是偷常住,寺院的東西呀,[盜現前僧物],這個現前他是指,比如說有施主要供養這個寺院的比丘僧,他有兩個現前,是現前現前,就是現在寺院所有的比丘包括沙彌都同等供養;還有十方現前,就是十方的所有的僧眾他要作相要普同布施。但一般來得的四事供養都是現前僧物來供養的。人家給現前僧物來布施的,他把它偷去了,這個罪業很重的,佛說過,五逆十惡我能救,但盜僧物,盜現前僧物這個罪不能救。也就是他這個罪比五逆十惡還要重。這是第二種。第三種是[不凈說法],他也裝模作樣能講經說法,但是裡面是不清凈的。這不凈說法他有幾種:就是用輕慢心去說法,心裡想的是得到自己的利益,名聞利養。第二種是生勝負心,在這兒講經說法一定要蓋過別人,要比別人講得好,就是說自贊毀他,比別人,要蓋過別人,勝負心嘛。就是為了求很多的眷屬,你們都歸到我的座下來。這是一種,還有一種他講經說法就是為了求名、求利,不是為了教化眾生。第四種講經說法就是為了求世間的福報,這樣在為了求這些的時候,講經說法就成了他的工具、手段,所以他常常就玩弄心機,反而把正法給它掩蓋下去,那些邪法呀他津津樂道,動不動就談什麼神奇呀、禍福呀,現在也有一些出家人,一看到人家,「唉呀,你家最近都有什麼事啊,這個事那個事啊,你得多少供養,我能給你消啊」,諸如此類的,就這些東西,說邪的東西。但這個時代也很可悲,說邪的東西還很多人趨之若鶩,你跟他說正的,他覺得沒味道,天天讓我們持戒,沒味道。所以他帶著這種心機,名聞利養的心,這就不凈說法。做這些東西無慚無愧,以種種惡業來莊嚴自己的身心。做惡業他也有他的莊嚴,一般說有四種莊嚴:首先他信惡,他對這個惡事他很相信。比如說自己辛辛苦苦賺不到什麼錢,如果我去偷一把,一下子暴富。他相信這個偷東西能夠導致他最大的幸福,他就去偷。他在偷的過程當中,預謀、手段、踩點,最後哪,就這個過程都很歡喜,很興奮,同時這個團體還要發願,發惡願,大家一塊干,干來了之後,大家這些偷來的東西大家平分,皆大歡喜,大家都去吃喝嫖賭。他也會用這些東西來莊嚴他的惡業。盜亦有道啊,這些偷盜的群體他也有他的一套規矩,所以這些罪人,以這樣的種種的罪業,按照自因自果的法則,一定會墮到地獄裡面去,應墮地獄。

  好,請看下面。

  [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由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好,來看這一段。按照這個惡人所犯的罪障一定會下地獄,這樣自然在臨命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地獄眾火就是那個地獄裡面很多刑具呀,即將要給他刑具,象火輪啊,火爐啊,鐵丸啊,這種種種帶有火焰的刑具,以火的形態,突然同時出現,這個[一時俱至]說明說什麼,說明他的罪業很重,如果是稍微輕一點,出現這些刑具,還會漸漸的出現。他是突然出現,這突然出現啊,這個罪人這時候就害怕了,這些不信因果的惡人平時他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等到這個情況來了他就怕的要命了,叫爹叫娘的。這時候真的遇到一位,正在這個地獄猛火正在熾燃的時候,他馬上要下油鍋、到火焰山去的時候,遇到了這個往生善知識,這個往生善知識,他是念佛人嘛,所以常常念佛,也熏習了名號裡面象佛那樣的大悲心,看到他這個地獄眾生太苦了,所以趕緊為他宣說念佛法門。對於這個地獄眾生來說,一定要啟發他的信心啊,這是很重要的。然而在這個緊要關頭,馬上要掉進去的時候,怎麼樣能夠把他的信心啟發出來,這是一樁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個善知識很有智慧,直接從阿彌陀佛的果地上的威神力量來談,就跟他讚歎阿彌陀佛,這時候你是要下地獄了,什麼都救不了你了,唯有阿彌陀佛能救你。那這個罪人他就會懷疑阿彌陀佛是什麼人哪,他怎麼能救我呀。這個時候就要告訴他,阿彌陀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量,這裡就舉出十力威德:第一是十力威德,十力這是佛教的一個常識,但我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十力是不大了解的。我們常常說佛在果地上是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那麼我們還是要了解這些,了解這些有兩個作用,第一透過佛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對我們的信心提升有好處,因為我們要靠佛力救度,就得了解他有沒有這種能力啊,這很重要啊。我們知道佛很慈悲,就好象父母對我們也很慈悲,我們碰到緊要關頭,危難之際,會情不自禁地叫「媽呀,爹呀」。為什麼,這時他心裡會想,爹媽會救他。爹媽是會救他,但問題是有沒有能力救得了你。你的爹媽也是凡夫,他救不了你,他沒有十力。所以我們對佛的理解一定要知道他有大慈悲心,同時要知道他有種種力量能夠救助我們,這樣我才可以去南無啊,我在急難恐怖之際呼喚佛才會有作用啊,如果他沒有十力,我叫爹媽那也一樣啊,所以要了解這些,這是第一。第二呢,我們修行最後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成佛,成佛有什麼好處,你得要了解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這時候我們想成佛之心就會非常的猛烈。這就是發菩提心的重要內容。發菩提心就是發成佛的心,那為什麼要成佛?我們就要知道佛的果地上有什麼樣的功德,我這個菩提心才有具體的內涵,我才夠系緣在佛的功德的這個境界上,來作為我無量劫菩薩行的這種動力機制。所以要了解十力。正好在這裡講了十力,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十力。實在來說,佛是有無量的力,那麼概述十力,是從度化眾生的因緣這個角度來宣說出來的,佛有這種十力就足以成辦度化眾生之佛事。那麼第一是是處不是處力,這個大家聽了覺得這是什麼意思。[是處],是什麼,就是你有什麼因就會有什麼果,因果相符是[是處]。那你沒有這個因就不能得那個果,因果不相符就是[不是處]。佛是知道一切諸法的因緣果報的決定相,從這個因緣,如是因緣能生如是果報,從是因緣不生如是果報,他有這種智慧之力。比如說,以女人身作轉輪聖王,無是處。為什麼,因為一切女人都是系附於男子,她不得自在,那麼女人尚且不能做轉輪聖王,何況能做佛?做佛也是不可以。那麼再比如,在同一個時空點,兩個轉輪聖王同時出現,這是無是處。為什麼呢?因為轉輪聖王,修十善業的福報,他不會有這樣的冤業來出現。因為兩個轉輪聖王出現,一山不能容二虎,那就可能要打仗。而且這兩個人棋逢對手,那就要打得天翻地覆,所以只是一個轉輪聖王出現。那麼兩個轉輪聖王尚且不在同一個時代和地點出現,更何況二佛呢?所以,一佛出世,不能有兩尊佛同時出世,有兩尊佛同時出世就搞分裂了。這些信眾、比丘追求這個佛,那個追求那個佛,都是佛,只能一尊佛。如果有其他的佛想在這裡助揚,他就得以弟子的身份來幫助。那麼一個人造作惡業,他想得樂的果報,無是處。惡業尚且不能得到世間的快樂,更何況能得到出世間的法喜,無是處。那麼這些都是佛明明白白了知的,這就是處不是處力。第二是業報之力,就是佛知道一切眾生的業力果報,他是錯綜複雜的,或者過去的業過去受報,過去的業今生受報,過去的業未來受報,那麼這些情況他都了解。而且這個善人惡人之間也不是說很線性的,好人就一定好報,惡人就一定惡報。他有異熟果,有三世業報的錯綜複雜的情況。比如說,一個惡人他可能生到好的地方去,一個行善的人可能生到不好的地方去,他有種種因緣,比如一個行善的人臨命終時,他這一念沒有把控住,突然這個臨走的那一念是惡念,他可能到惡的地方去了。有一個國王受五戒,還是優婆塞,就由於臨命終時,那個侍者給他扇扇子,驅趕蒼蠅,扇到他頭上,他生了一念瞋恨之心,正好這一念瞋恨心起來的時候,他命終了,命終成了一條大蟒蛇。為什麼這個行善的反而成了大蟒蛇呢,那麼怎麼去說明這個業報的這樣的一個原因呢?所以這個生命當中的念頭是很要把握住的,這個臨命終時的一念能夠抵得住你平時幾十年的業力。他最後的那個最後身力量最大,所以要護念最後身的力量。所以這些,一般聲聞緣覺的這些聖人,他只知道惡業果報,善業福報,但是他分別不了這種善惡非常錯綜複雜的情況。然而佛能夠遍知這些業力、業報,智慧是力,無有障礙,無能壞,無能勝,這是業報之力。第三是禪定解脫三昧分別智力,佛能夠知道行人修禪,他禪定狀態是怎麼回事。四禪,他是色界定,能夠在定中或者是一心,或者不一心,或者常在定中,或者不常在定中,或者開始很難入禪定,或者容易入禪定,或者很難出禪定,或者容易出禪定,或者這個禪定能夠達到涅槃,或者這個禪定能失禪定,他又去到五欲生活去了,或者受完五欲他又能夠得到這個禪,得到這個禪,得到什麼果位,他都了了知道這個禪定所有的情況。因為佛有甚深智慧。第四是知眾生上下根智力。就是能夠知道眾生是什麼根機,是鈍根呢,還是利根呢,他知道眾生的根機,就能夠為度他提供很好的方法。他是上根利器,又喜歡廣讀經書,你就要跟他廣說佛法,他能得度。如果下根之器,喜歡簡單,你就跟他略說。那麼他有些利根,上根利器,但是煩惱很重,比如瞋恨很重的,象鴦群梨摩羅他都殺母親,而且甚至要殺佛,在這個過程當中,佛跟他講法,他得到阿羅漢果。他是利根,但一時瞋恨,佛能夠知道他的根器,能夠對症下藥。還有的人是上根利器,但是沒有什麼煩惱,結使所致,象舍利弗,大目犍連,一下跟他講法就能夠證果。還有的人鈍根,鈍根呢,但是他聽話,沒有什麼多大的煩惱,你跟他講一個法,他依教奉行,象周利槃陀伽,他根器很鈍,很長時間記一個偈子都記不了,然後就教他一個偈子,他天天掃,天天掃,掃地,最後他成了阿羅漢果。所以一切眾生的種種根機、相狀,佛都能知道,能夠隨機說法。第五種是知眾生種種欲智力。欲呀,就是他的好樂,他喜歡的地方,他的習性,這要知道。比如一些修行人,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孫陀羅難陀,他就好五欲,對這個五欲很好要,這個佛是基本上是善巧方便讓他出家,但是出家以後天天想他美麗的妻子,佛就帶他到天上看天女,告訴他你好好修行,能夠到天上享受很多天女,他就為了想得天女的這種快樂,他就持戒修行,他好五欲。好名聞,象提婆達多。好苦行,象摩訶迦葉。好持戒,優波離。這些好樂,佛都知道。然後就對治。你瞋恨心重的就用慈悲觀,你淫慾心重的,就用不凈觀,這些以楔出楔,這樣的眾生種種的好樂的習性,佛都知道。第六種是性智力。性智力就是佛知道世間種種差別性,「性」就是,比如一個人性格,是由他多生和今生的習慣積累出來的,所謂第二天性,這些習性的不同,那是很多了。所以佛要知道這些種種的習性。哪些眾生習性可以度,哪些不可以度,什麼時間可以度,什麼方法可以度,什麼人跟他有緣可以度,這些種種的差異佛都知道。第七是一切至處道智力。這個道就是業的意思,你造作什麼樣的業就能到達什麼樣的一個目標,你修四禪就能夠到一切定的至處。修善道就能到天人處,修惡道就會到三惡道,修三十七道品,到聲聞緣覺果位,修菩薩道,就到佛的至處,這些佛都知道。第八是宿命智力。就知道宿命。那麼宿命有三種,一種是宿命通,知道眾生生生世世,在什麼時候投生,什麼名字,什麼福報,什麼長相,什麼家族,這些他都知道,這是通。那麼還有宿命明,不僅知道他的生生世世投生的情況,而且知道他為什麼投到這一次,做這種生命形態的原因,就是他的因緣,這是宿命明。第三種就是宿命智力 ,更進一步的,不僅知道自己的宿命,也能知道無量眾生在無量劫以來種種宿命的因緣,變更的這種情況,都知道。這就叫宿命智力,唯佛才有。第九種是生死智力,又叫天眼力,這就是佛用天眼智能夠遍知一切眾生生生死死的過程,而且佛是任運就能知道,不像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所知道的是八萬大劫,甚至更長一點時間,佛是知道無量劫,聲聞緣覺在入三昧的時候能知道,佛心雖然入到其他的三昧,佛也可以天眼不昧,這是生死智力。第十漏盡智力。那麼聲聞緣覺也斷了煩惱,但是佛的斷煩惱,斷漏,正結使沒有,習氣都沒有,所以超越聲聞緣覺的漏盡智力。他在一心當中得一切智,一心中壞一切業障,一心當中得一切佛法,佛的漏盡智力能夠遍到眾生的心裡去,能夠知道眾生的心裡有多少煩惱,有多少結使,有多少纏縛,這個唯有佛才知道。這是漏盡智力,分別眾生什麼時候得度,什麼時候得涅槃,這是佛的十力。

  還有佛的四種無畏。佛為了在那個時候度化眾生,他象獅子啊,人中獅子,他要宣布四種無畏。第一種是一切智無畏,他跟一切人說我是一切智人,沒有我不知道的,他說出這句話來時,是無所畏懼的,是實實在在佛能做到一切智。第二種是漏盡無所畏。說明自己的煩惱、結使、習氣全都斷盡,能夠公開說出來。第三種是說障道無所畏,那些外道或者那些持不正當的戒律,會告訴他你這樣修行是絕對障道的,是不可能得到解脫的,說出這些無所畏,非常肯定說,決定說。第四種是盡苦道無所畏,按照佛所說的教法,能夠除滅一切苦難,得到涅槃,這樣的三十七道品,乃至無量的佛法,說出來,他的正確性決定說,無所畏。獅子吼,決定說。

  所以我們要看到阿彌陀佛就具足了這樣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這樣的佛的果地上的威德,他才能夠救度一切眾生的苦難以及下地獄的苦難,這是廣贊第一種。第二種是讚歎阿彌陀佛的光明神力,阿彌陀佛是以光明作為他運載四十八大願,救度眾生願力的載體。所以在《無量壽經》裡面首先介紹西方凈土的依正莊嚴的時候,首先是介紹阿彌陀佛的光明,光明遍照十方無量微塵數佛剎,一切眾生蒙到阿彌陀佛光明的注照,能夠身心柔軟,一切在三惡道裡面遭受苦刑的眾生接納彌陀的光明,當下終止苦刑,壽終之後都能解脫,或者生到善道,或者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的光明裡面具足著十二光如來的功德,所有眾生只要至心稱念彌陀的光明威德晝夜,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在這裡這位善知識就詳細的讚歎阿彌陀佛的光明神通之力,讓他產生信心。第三個是讚歎五分法身。戒、定、慧三無漏學,這是一個佛菩薩因地中的自利行為。解脫,解脫知見在果地上自利利他的行為。有戒定慧就能解脫一切煩惱,解脫兩種生死,然後解脫知見呢,就從這個解脫裡面產生智慧的力量,生起救度眾生的妙用。這就是解脫知見,稱為「五分法身之香」。這「五分法身」的功德是一切眾生本具,然而佛在修德層面完全彰顯出來。那麼在這裡,這個善知識就在讚歎阿彌陀佛這個「五分法身」能夠把我們救度出去,要作這樣的讚歎。那麼這個罪人呢,就是即將下地獄的人,聞到這個阿彌陀佛有救度我的力量,又有救度我的同體大慈悲心。這樣他就相信了彌陀名號功德,這個[[此人聞已],此人聞已是聞什麼呢?聞到了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還是歸結到名號。聞到名號之後,馬上就除去了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當滅了重罪之後,這裡有一個佛號,聞信佛號的巨大的轉化力量,它能轉地獄的境界為凈土的境界。當下,這個地獄猛火呀,就變化成了清涼風,這個風呢,就吹來了朵朵蓮華,蓮華上坐著化佛、化菩薩,來迎接這個罪人。這個罪人一看,心生歡喜,隨從這個蓮華,就坐在這蓮華上了。如一念頃,就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大家看看這種聞信彌陀名號的巨大的功德,當下轉換,這種業報的苦境,隨著他念佛功德的心,就轉變為凈土的境界。這樣我們就可以體會到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發的願,是要度盡阿鼻苦眾生哪,要把阿鼻地獄的眾生度盡,那麼這是一個例證了,這個眾生應該說,這個地獄境界已經現前了的,對他來說,他就是地獄眾生。地獄眾生就這個聞信彌陀功德,馬上轉換,就出來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這方面的例子還是很不少的。我們看,有一個感應要略,他也介紹了一個死後到地獄裡面去得到救度的一個例子,說這個天竺國有個婆羅門,他是一個慾望很重,也不信三寶的一個人,他有個妻子,卻是念佛的。他那妻子就善巧方便引導他念佛,她怎麼引導呢?這個婆羅門哪,常常慾望很高,她說你這個要過夫妻生活之前,必須念半個鐘點的佛號,就敲著這個法器來念。念了三年之後,這個婆羅門入了地獄了,因為他是沒有信心,為了得到慾望的滿足,所以隨口就念,入到鑊湯地獄,鑊湯地獄就是要在油鍋裡面,在那個沸騰的鍋裡面來煮啊!那個鬼卒呢,就會用那個鋼叉,叉子叉罪人到那個沸騰的油裡面,那很苦啊,這時候,當那個叉子接觸那個鍋的時候,一下子有金屬的聲音傳出來,這一傳出來,就使這個婆羅門忽然條件反射,由於他天天聽那個金屬的聲音唱佛嘛,他一聽到金屬聲音,他就情不自禁地唱南無阿彌陀佛了,這一唱南無阿彌陀佛,頓然,那個沸騰的油鍋啊,就像清涼池,蓮華瀰漫,蓮華瀰漫,那麼其中在油鍋煮的罪人都坐在蓮華上了,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記載這麼一個例子。所以,這一句名號,真的就是可以解決地獄苦難的。

  好,請看下面:

  [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好,那麼這是介紹往生之後所獲得的利益。在西方凈土七寶池中,這個罪人在蓮華之內可是經過了六大劫啊,說明他造的罪業太重,蓮華不能馬上開放,要在這個蓮華裡面等他的罪業懺除的差不多才能出得來。經過六大劫,蓮華開了,乃敷,一開他就看到觀世音、大勢至兩位菩薩,以清凈梵音,來安慰這個人。因為他是一個地獄眾生,他心有餘悸呀,還會想到在這個地獄境界的事情,這時候觀世音、大勢至都安慰他,你現在不要緊了,已經到了西方凈土,你再也不會到地獄裡面去了,要善巧安慰他。安慰之後,再跟他宣說大乘甚深經典,這不會跟他說小乘法了,說大乘法。西方凈土是大乘菩薩法界。那麼這個罪人,這時候就不叫罪人,是往生者了,這往生者聞到這樣的妙法,當下就理解了,就發出了無上菩提心。大家注意,這裡仍然還是在西方彼土發菩提心的,這就是下品中生的情況。

  好,請看下面: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歷經多劫,受苦無窮。]

  好,請看這一段。[佛告阿難,及韋提希],總明告命,下品下生者,辨定往生的位格。它是具足造作五逆等重罪的凡夫人。是這樣的一個眾生。[或有眾生],這是簡機,他作種種的不善業,不善業尤其是很嚴重的。五逆:殺父、殺母、殺聖人、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是五逆。十惡:這個十惡也是上品的十惡。這個下品上生是輕罪的十惡,這裡是重罪的十惡。[具諸不善],這是總結,它不僅五逆 、十惡種種不善的東西他都去造作,五毒俱全,無所不為。[如此愚人],這就是沒有智慧,因為造作這些重惡的行為就不是有智慧人所要做的事。所以他做了這些就是愚痴之人,不信因果。那如此愚人,由這個因地造作這樣重的惡業故,如是因,如是果,一定,[應]就是決定,要墮到惡道,就是地獄裡面。墮到惡道,要經過很多很多劫,受種種劇苦啊,來酬報他的受苦的劫是無有窮盡。這是簡別下品下生者的根機。這裡我們要注意,四十八大願講這個不能往生,不在十八願的這種攝受裡面,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是不能往生的,也就是造作五逆罪,同時也誹謗正法,這種人不能往生。那麼在這裡,他只說造作五逆,沒有說謗法的情況,那麼這種人是可以往生的。我們要領會阿彌陀佛的這種願的本意,善導大師在這兒說,這種簡別謗法,但攝受五逆,這是從抑止門來理解它,就是五逆和謗法這兩種罪極重,如果造了這兩種罪的話,那下阿鼻地獄如箭射,並且他在這個世間的阿鼻地獄,如果這個快要爆炸,這個要地球大爆炸的時候,他會轉移到他方世界的阿鼻地獄繼續受罪,他方世界要壞劫的時候,要散掉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就轉移到他方世界阿鼻地獄受罪,那是非常苦的。所以佛為了怕眾生這兩種罪同時犯,所以方便之言,不能往生,千萬不能犯。但這裡有種情況,如果是造作五逆,誹謗正法。他造了之後,還能夠臨命終時懺悔,是不是可以往生呢?還是可以往生的。這就是從慈悲攝受的方面,怕你犯,說你不能往生,但一旦犯了,你還能懺悔,求生,還是可以攝受他往生的。這要體會這個細微,但往往造作五逆說明他的福報一點都沒有,罪惡深重,如果又誹謗正法,說明一點智慧都沒有,可能這種人億分之一二,都很難會有回心懺悔,求往生的。那是很難的事情。

  好,請看下面經文: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好,那麼這樣重罪的罪人,臨命終時遇到了凈土法門,這就太僥倖了。這樣的愚人,就是造作五逆十惡重罪的愚痴的人,在他臨命終時遇到了善知識,這善知識還是念佛的善知識。這個善知識呢,也出於慈悲心,種種安慰他,說話都很委婉,用種種的比喻來解他的憂愁,解他的恐懼。因為這種人他臨命終時,這種感覺,這種相狀都是很可怕的,就跟他講妙法,這個妙法就是講凈土的往生一法,講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講阿彌陀佛果地上種種不可思議的智慧。[為說妙法],就是讓他產生信心,產生信心呢,就教他來念佛。你看這裡的念佛,是讓他帶有一種心裡狀態,憶持不失,有一種觀想在裡面,有一種思惟在裡面,教他念佛。但是這個人,臨命終時被種種的苦難,這時候他肯定會重病在身,身體上的痛苦,然後他又看到種種臨命終時很不好的境界,所以種種的劇苦逼迫,他心就非常散亂,非常恐懼,非常不安,你叫他用心專註在這個思惟上,他沒有辦法,就不遑念佛,沒有這個能力用心念,所以最後善知識就善巧方便告訴他,如果你心不能專一地念彼佛的功德的話,你就口稱無量壽佛的名稱,用這個發出的聲音,來攝受散亂、恐懼、不安的心。所以我們念佛法門這個發出音聲是很重要的,才能夠攝心。這個罪人,這時候就開始來出聲念佛,出聲念佛,他是[如是至心],他開始心很散亂,心收攝不了,然後當一念佛的時候,這個名號的萬德洪名,就把他散亂的心凝聚,攝受住了,攝受住了,他這個臨終時這個心,要求突圍的心哪!非常猛厲啊!那真是重重包圍圈,他要衝出去,這時候他是非常勇猛的,所以是至心。至心就令這個稱念佛號的聲音不間斷,具足十念。這十念對他來說,那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就在滅頂之災的時候呼喊救命的這樣的聲音。古德曾經對這個時候的十念是什麼質量的十念,曾經有一個比喻,一個人在曠野當中,正在行走的時候,忽然碰到幾個怨家對頭,拿著刀劍,說:「哦,我們終於找到你了!」要殺他,殺他,這時候他就逃命。他趕快逃啊!逃命,這時候,也是前面一條河,一條河,這時候他一邊跑,跑到河邊的時候,他就肯定要游過去了,游這條河,他就在思惟,我現在是脫衣服去游過去呢?還是就不脫衣服就直接往水裡沖呢?這個脫衣服,當然游泳要輕便點,但是脫衣服要費點時間,就怕自己時候這個幾個後面的追兵已經到了,就沒辦法了,如果我不脫衣服就這麼「撲通」跳下去,又怕衣服太重,游不動。這時候,他就思惟,是脫衣?還是不脫衣?你說在這個時候他是不是至心哪?他肯定這時候不會想到,我銀行的存摺怎麼辦?我家裡的房子怎麼脫手?這個股票是不是又漲了?這肯定他不會想。就是想到渡河方便,那你想這個時候,就有點[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是這樣的具足十念,那你說,臨命終時,用他最後的心力,又是這樣的至心去念,他真的比他平時,平時那個浮散的,半信半疑念佛,天天念的有氣無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得昏頭昏腦的,它的功德還要大,這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每一聲的稱名,就在每一聲裡面就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呀。由於除滅這麼多重罪的因緣,由於他至心稱念佛名的因緣。所以他就見到金色的蓮華,就像日輪哪,燦爛的日輪,在他面前,他一看到馬上要下地獄了,這邊要下地獄,這邊有蓮華在那邊,當然他義無反顧就到蓮華裡面去了,一到蓮華裡面去呢,一念頃,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大家想想這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啊!有很多人就懷疑這一點,說他一生都是造作惡業,按他的因果,一定是要下地獄的。那你臨命終時就念十聲佛號,就解脫了,就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了,那這個業啊,業力先牽,這個因果好像就說不清楚了,有人就提出這個懷疑。他認為一生造的業應該很重,你十聲佛號,就是念了十聲,你肯定很輕,很輕應該重業先報啊!他應該先到地獄裡面去,怎麼一下子乘上金蓮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呢?那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呢?所以這裡要討論,他一生的罪業,和他臨命終時十聲念佛到底誰重誰輕?這是要仔細思惟的,應該說他臨終十念反倒更重,一生的造業反而輕,為什麼呢?由於他一生所造的那些五逆十惡,他的所依靠的心是什麼心?是他虛妄顛倒的心所造作的,愚痴嘛!沒有智慧嘛!那都是心意識裡面造作的,那是虛妄的。那麼這時候,他臨命終時念佛號的心是至心,是聞到阿彌陀佛的威神力量,以及名號的實相法所生出來的,這樣的心念出來的。你說至心的心是不是更重?就好像一兩黃金跟一車的乾柴相比,黃金的重量更重,你不能說,哎呀,你一生造了惡業,你怎麼念十聲就解決問題了?他就能解決問題,就好像這個屋子裡面幾千年來都是暗的,幾千年暗的,這時候忽然一個火把進來了,火把進來千年暗室一燈照亮,那你不能說我這個黑暗都幾千年了,你怎麼一來幾秒鐘就把我黑暗驅走了?他就驅走了。所以,這個臨終的十念是依據我們的至誠的信心,依據著阿彌陀佛實相的功德名號所產生的力量。就超過了一生虛妄心所造作的那個罪業的力量。所以業力先牽,凈土念佛的的業力先兌現出來,先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好,請看下面: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好,這個罪人隨著金蓮華到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就在蓮華裡面整整呆了十二大劫,這個蓮華才開敷,說明他原來造的五逆十惡的地獄的業,也是要在蓮華裡面多呆一段時間的。但是這個呆一段時間,他不受苦,他在裡面也是蓮華化生,也是衣食住行、宮殿,念頭一動,就自然現前。他所享受的,在蓮華裡面享受的快樂,相當於第三禪,第三禪的快樂。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最樂的是在第三禪,叫定生喜樂地。由深妙的禪定所生起的身心的快樂,那麼最苦的是阿鼻地獄,萬死萬生,一人亦滿,多人亦滿,就是無間地獄。那麼這樣在蓮華十二大劫,受第三禪快樂,有時候說的像忉利天、夜摩天快樂,顯然比阿鼻地獄要強得太多,只是在蓮華裡面有三種不滿意:他不能見佛,見不到阿彌陀佛;不能聞法,聽不到依正二報講經說法,不能見菩薩聲聞僧,他跟三寶無緣。但儘管如此,在蓮華裡面阿彌陀佛還在不斷地幫忙啊!會有佛光照進去。佛光幫助他懺除惡業,尤其讓他產生信心。所以十二大劫之後,他從蓮華一出來,你看觀世音、大勢至對這樣的地獄眾生往生哪,就充滿著大悲心,來幫助他,就以大悲音聲為他詳細宣說滅罪之法,因為他罪業太重了。滅罪法一般有作相懺,作法懺,有實相懺,這實相懺是懺法當中的最高的一種。這些罪業是從虛妄心裡產生出來的,是各種因緣組合的。這個罪業本身是沒有自性的,是當體即空的。你能照見罪業自性的本空,這就是實相。所以普賢行法當中說[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我們所造的種種業障像大海般的深廣,都是從虛妄裡面出來的。[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如果要懺悔這罪業,你端坐在那念諸法的實相,你契入到諸法的空性。那就[重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這些造作種種的惡業,就象霜、露水,當這個實相的智慧的陽光一出來,這些霜、露就自然沒有了。這種懺罪直接從根本上去懺,一懺就清凈,不要在那種尋枝摘葉去作。所以觀世音大勢至給他懺罪方法是實相懺。這實相懺一來進入到這個往生者的內心。他馬上除掉了他的種種的罪業,心就清凈,喜悅心就起來了,歡喜,這一歡喜,他就當下發出了無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你看,這也是在西方彼土發菩提心的。這就叫下品下生者,又叫下輩生想。這是第十六觀的內容。這就廣解下品下生已竟。

  好,下面有一個總結性的偈贊:

  [下輩下行下根人,十惡五逆等貪瞋。四重偷僧謗正法,未曾慚愧悔前愆。終時苦相如雲集,地獄猛火罪人前。忽遇往生善知識,急勸專稱彼佛名。化佛菩薩尋聲到,一念傾心入寶蓮。三華障重開多劫,於時始發菩提因。]

  好,善導大師的這個偈語是對前面的一個總結。下輩的這種三品往生是屬於下行,下根器的人。這三輩人都是造作五逆十惡的。都是由他的貪瞋煩惱的心所造作出來的。那麼,四重就是這個下品中生犯了四重的重戒,根本戒,都給他犯了。偷僧物,偷現前僧物,謗正法,謗正法這是指下品下生。他造作五逆十惡。你說雖然沒有講他謗法,但是他沒有謗法的這樣的邪知邪見是不可能造作那麼重的罪業的,連殺父殺母都敢做。做了這麼重的事情還沒有一念慚愧心。有時候我們看到這個良知的麻木,真的到了極點。有一個殺害他的母親的一個十七歲的男孩,他的父母都被他殺了。殺了,警察找他談什麼話,他都沒什麼感覺,沒有一點悲痛,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結果關到了教養所裡面,等他感冒了,他才發現他的母親對他重要了。原來他感冒了生病了,他的母親給他送這送那。這時候,在監獄裡沒有給他送的,他才想起他的母親對他好。但是他沒有一點慚愧心。未曾慚愧,來對前面的罪惡進行懺悔,這就是心都死了,哀莫大於心死。那麼,臨命終時,種種劇苦地獄的相狀,就象雲一樣的集攏過來。地獄的種種猛火的苦境,就突然顯現在這個罪人的前面。這時候他就害怕了。眾生怕果呀,菩薩畏因。在這個時候,忽然遇到了往生善知識。這往生善知識以他慈悲心,趕快勸他專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唯有阿彌陀佛才能救你。那麼這個罪人趕緊念佛,就象張善和一樣的,看到這個地獄境界,牛頭人都來找他麻煩。一生屠牛為業,這時候一看見,趕緊聽這個比丘說,唯有佛來救。他一手拿著香,一手拿著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時他就是發自內心,「阿彌陀佛」。那就不是「阿彌陀佛」,那不一樣了。這時候,這至心一稱,化佛化菩薩就馬上應聲,化佛菩薩就來了。感應啦,不可思議的感應。馬上到了。這說明什麼?佛菩薩,阿彌陀佛的悲心愿力法報化三身就在我們的念頭裡面。你這一念在彌陀名號當中,馬上顯現出來。這個罪人一看到化佛菩薩,拿著蓮華來接,他當然就全身心靠倒。到蓮華裡面去,不到油鍋裡面去。[一念傾心入寶蓮]。到了西方凈土,由於他業障很重,就障重嘛,所以還在蓮華裡面要經過多劫才能開放。他在蓮華裡面,[三華障],就是不見佛、不聞法、不能供養聖眾。他有這個障礙,但裡面他還是很快樂的,不會受苦。那麼,以後出來以後,得觀音、勢至兩位菩薩講法懺罪,他才開始發無上菩提心。三輩往生者都是在彼土發無上菩提心。那麼這樣就把前面觀經裡面,十六觀,前十三觀是應韋提希夫人的請求,[教我思惟,教我正受],談了定善觀想依報莊嚴的內容。後面就是九品往生和三福,凈業三福,這叫散善。這是佛為了救度散動的眾生,為了救度末法的眾生,自己宣說出來的,叫自開,眾生沒有問,他自開。所以正宗分裡面就包含著定散兩門,他有個是應請而說,有個是佛自開而說


推薦閱讀:

無量壽經(會集本)斷疑篇——宏琳法師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一八一卷——第一九0卷
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七十九集)-凈空老法師
凈慧法師:《佛說大乘金剛經論》淺釋--學佛網
大乘起信論述記 慈舟法師講述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