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的衍生物—宦官專權(10)
李輔國
上一章講高力士實乃宦官中的一股清流,我們終得又回到血淋淋的不快中來。唐朝中後期始終逃不掉宦官當道,為所欲為的怪狀。在準備痛罵這些閹黨之前,我想註明自唐建國以來國家的政治背景和官僚體系,以說明唐的背景制度的合理與完善。?
唐代的中央政府制度是以三省六部製為主體的組織架構,這一制度是在繼承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完善的結果。
三省六部制約皇帝,多位宰相都沒有絕對的權力,只有相對的權力,同時他們的權力也受到其他部門,其他官員的制約和限制。以權力制約權力,盡量防止權力的濫用和超越權力,它有利於政務決策和執行的科學化,合理化。從古往今來的政治制度上講,它絕對算得上當時一種很先進、很科學的制度。整個唐朝前期,由於這一政治制度的科學合理性,加之運作它的參與者的努力,從貞觀年間的明君賢相,絕妙搭配,到玄宗開元年間的垂拱而治,相得益彰,大唐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穩定局勢。直到天寶時期,唐玄宗怠於政事,從此君王不早朝,任用奸臣,導致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大唐逐漸走向了滅亡。?
整個唐朝從「安史之亂」後,外有藩鎮持續割據,邊陲地帶流民少數名族混亂,內有奸宦當道,為所欲為。
李輔國這個唐朝的第一大奸宦,則是在史冊中臭名昭著。?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直逼京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後安撫百姓,安土重遷的百姓們希望太子留下抗擊叛軍。李輔國以國家大義勸說太子留下抗敵,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又勸太子迅速稱帝,以安民心。?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肅宗為人性格懦弱,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託於他。後來唐玄宗回到了長安,肅宗與李輔國都怕玄宗複位,因此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與肅宗皇后張良娣合謀,對玄宗步步緊逼。先後把對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監高力士流放,強令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這樣,徹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凄涼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肅宗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李輔國權勢之大由此可以想見。?
得勢後的李輔國變本加厲,開始打壓異己。?《新唐書·列傳》中記載:?
「既得志, 乃厭然驕觖,求宰相,帝重違曰:「卿勛力何任不可,但群望未一,如何?」輔國 遂諷宰相裴冕使聯表薦己。帝密擿蕭華使喻止冕。」?
李輔國因有功升為兵部尚書,赴尚書省上任時,讓武士全副武裝夾道侍衛,還有藝人表演跳丸舞劍雜技,百名騎兵開道,御廚供奉食品,太常寺設樂隊奏樂,宰相和群臣都集中了。
李輔國得志之後,更加驕縱而野心勃勃,向肅宗謀求宰相一職,肅宗表示不認同,於是面有難色地說:「以你的功勛能力,什麼官職不可以擔任呢?但大家意見不一致,怎麼辦呢?」李輔國非常不高興,想法暗示宰相裴冕,讓大臣們聯名上表推薦自己。皇帝得知後,密令肖華去告訴裴冕不要這樣做。 肖華由此而得罪李輔國,等到肅宗逝世,肖華被罷免逐出宮外。?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推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張皇后非常憎恨李輔國專權,她本也想效法武則天、韋皇后,女主幹政。可是李輔國的發跡,成了張皇后的一塊心病。為了先發制人,扳倒李捕國,張皇后先是召太子來,請殺李輔國及程元振,太子不同意。然後又勾結越王李系、兗王僴、宦官段恆俊等,準備發動政變、皮掉皇太子李豫.逮捕宦官李捕國,篡位自立。
正當張皇后緊鑼密鼓準備政變的時候,她的這一陰謀被另一大宦官程元振察覺,程元振將這一情況告訴了李輔國,李輔園令程元振調集禁軍,以備不測。一切準備就緒,程元振先是派兵將皇太子李豫「保護」起來,之後與李輔園率領禁軍沖入長生殿,逮捕了張皇后、越王李系、兗王僴等,本來就窩囊的唐肅宗經此驚嚇, 一命歸天。?李輔國藉此機會,殺死張皇后等,與程元振等一起擁立李豫繼位,是為代宗。?
代宗即位,李輔國和程元振以決策有功,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於實現了他的宰相夢。甚至更加跋扈,以至於對皇帝說:「陛下只管坐在宮中,外面的事聽由老奴處理。」皇帝驚覺想除掉他,但畏懼他掌握著兵權,因而尊稱他為尚父,事無大小都告訴他,群臣出入宮中都先到李輔國那兒,他很安然自得。
後來皇帝又提升他為司空兼中書令,食邑實封八百戶。同時程元振為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掌管了皇宮大權。不久,代宗又讓他擔任元帥行軍司馬。加鎮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封保宣縣侯,統領禁軍。 九月,再遷驃騎大將軍,進封邠國公,權勢顯赫。李輔國和程元振把持著朝廷內外軍政大權。?
程元振對唐代宗也有擁立之功,但處處受到李輔國的壓制,一山難容二虎,因而產生了除掉李輔國的念頭。此刻他見代宗已有除掉李輔國之心,便添油加醋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狀。?
不久,皇帝發動出擊,先以左武衛大將軍彭體盈接替了李輔國的閑廄、群牧、苑內、營田、五坊等使的職務,後以右武衛大將軍葯子昂代替李輔國兼元帥行軍司馬,在宮外賜給李輔國一所大宅第。李輔國這才感到失意而憂愁,沒了主意,上表請求免官。皇帝下詔進封他為博陸郡王,仍為司空及尚父,實際上李輔國只是掛空職,沒有實權。
面對如此遭遇,輔國氣得說不出話來,站在代宗面前好久才說「:老奴該死,侍候不了郎君了,請讓老奴到九泉之下去侍奉先帝吧!」皇帝假意好言勸慰,讓他回去。
等到削了李輔國兵權,代宗乘李輔國不備,派人扮作盜賊刺殺了李輔國,然後假裝下令追捕盜賊,並派宮中使者慰問其家屬。李輔國終是惡人有惡報的得到了身首異處的下場。?
而李輔國一死,程元振立即被提升為驃騎大將軍,接替李輔國統率全部禁軍。程元振因此專權,其驕橫情狀較李輔國竟有過之而無不及。得勢後,他的父親被封為司空,母親也被封為趙國夫人,兄弟姐妹也都跟著沾了光。他還對朝廷中阻礙自己奪權的官員加以陷害,務必除掉。?
如原淮西節度使王仲升與安史叛軍作戰失敗被俘,叛亂平息後得釋返朝,程元振為了網路親信,便將其推薦為右羽林軍大將軍兼御史大夫,開了將軍兼大夫的先例。在此之前,程元振企圖籠絡襄陽節度使來瑱為親信,來瑱不肯附會,王仲升回朝後,程元振唆使王仲升誣陷來瑱,以皇帝之命將來瑱調入朝殺害,來瑱之死導致各藩鎮都切齒痛恨程元振。
另有大臣裴冕,因事與程元振相違,又被嫁禍貶為施州刺史。再有同華節度使李懷讓,受程元振誣陷,憂憤自殺。這樣以來,各鎮節度使、大將皆懼怕權奸謀害,於是逐漸疏遠了朝廷,擁兵自保。
安史之亂開始後,由於朔方、隴右、河西諸鎮的兵力很多都調回來平叛,吐蕃藉此機會擴充地盤,佔領了西北數十州的廣大地區,為後來的吐蕃之禍埋下了禍根。?
763年九月,吐蕃又大舉東進,邊將向朝廷告急,程元振得到消息後,根本不把消息上報給代宗。當這群人浩浩蕩蕩地過了邠州的時候,代宗才剛知道吐蕃原來入寇了,而且「一步到位」,已經到了邠州。
十月,代宗下詔調兵,各地節度使、將軍因痛恨代宗寵信程元振而無一人應命出兵勤王,致使吐蕃軍直接攻下長安,代宗倉惶出逃陝州,京城長安被亂兵搶掠洗劫一空,百姓遭受家破人亡之苦。
郭子儀,太常博士、翰林待詔柳伉向代宗上疏切諫,請求殺程元振以謝天下。疏中說:「吐蕃、党項軍隊數萬入關度隴,歷秦渭,掠邠、涇,不血刃而入長安。在敵入寇關頭,謀臣一言不發,武將不肯出戰,三輔百姓也不願護衛朝廷,此乃四方內外皆與皇帝離心叛道之勢,究其原因,是皇帝疏遠賢良,專寵宦官的結果。為挽救社稷,立斬程元振。皇帝自己削尊號,下詔引咎,率德勵行,天下人必服。」
代宗看完,仍舊不肯斬程元振,只下令盡削他的官,放歸田裡。?
於是,吐蕃兵佔領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作為自己的統治工具,縱兵焚掠。代宗倉促之下,不得不啟用年近七十的郭子儀為副元帥(雍王李適為掛名元帥),迎擊吐蕃。郭子儀積極組織兵力反擊吐番,命令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陝西藍田,白天擊鼓揚旗,夜晚點火以為疑兵。同時又以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組織城裡人到處傳說:「郭令公(即子儀)親率大軍來了!」吐番兵向來懼怕郭子儀,聽到郭令公來了,非常驚恐,不戰而走,全部撤離長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十一月,郭子儀率軍隊收復了長安,陷落15天的長安被唐軍收復。舉國上下的黎民百姓似乎一夜之間忘卻了兵災戰火的苦痛,也為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而歡呼。杜甫在梓州寫下此時的真實寫照:?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長安收復,代宗從陝州返回京城。程元振又從三原潛入長安,企圖再見皇帝,以求任用。被御史發現,上疏彈劾,代宗才下令將他流放溱州,在江陵時被仇家殺死,落得一個慘淡的結局。?
代宗從父祖手中接過爛攤子之初,盛世的繁華還留在人們的回憶中,十幾年後,他姑息藩鎮,寵信宦官,卻把一個更加爛的攤子傳給了他的子孫。從此,大唐帝國往日的盛景已是明日黃花,成為人們心中無法再現的記憶了。
文章在開篇寫唐朝的背景制度,其目的是用來諷刺在如此科學、合理的政治制度之下,運作者仍舊能把手裡的好牌打成輸局。錢穆先生在論及唐朝的政治制度得與失中道:「在一個好的制度下,遇上昏君奸相,照樣能把好的制度弄糟糕,好的傳統弄廢棄,把盛唐景象變成破敗山河。
推薦閱讀:
※《月宮一號》發刊辭【必讀】
※樹是否可以和其它樹交流?
※人類現代武裝力量所構築的防線對大量喪屍種群是否有效?
※如何看待實驗尚未重複成功,韓春雨已成「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候選?
※你吃過最絕望的一個西瓜是啥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