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們的抗戰細節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元帥們的抗戰細節
管業渠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日軍佔領了正太線和同蒲線。國民黨政府及軍隊對堅持華北抗戰完全喪失了信心,晉察冀三省大部分地區完全被分割在敵後。於是,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堅持敵後抗戰的歷史任務,完全落在了八路軍的肩上。
兩個「利器」
人們將希冀的目光轉向了五台山。在山西忻州五台縣,八路軍115師政治委員聶榮臻率領的少數部隊在活動。也就是在太原失守的前一天,11月7日,中共中央指示成立晉察冀軍區,任命聶榮臻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深秋初冬季節,五台山開始積起層層白雪。115師留下來的部隊,大多數指戰員還沒有棉衣,赤裸的雙腳套著的還是草鞋,吃的多是玉米窩頭和土豆。即便是這樣的給養,也常常是顧得了今天,顧不得明天。
令人焦心的是,有一部分不能隨主力部隊行動的傷員還躺在五台的寺廟和周圍村莊的民房土屋裡養傷。這裡既沒有後方醫院,又沒有充足醫藥,連棉花繃帶都缺乏。這些傷員,正是來自一個多月前的平型關烽火一線。
時間回撥數月,8月27日,陝西洛川,雷電交加、大雨滂沱。一輛軍車在咸榆公路上賓士,車輪不時陷在泥淖中打空轉。這時,車上的人便一個個跳下來,他們正是八路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和正副師長們。朱德爭著抱石頭,墊車輪;彭德懷揮動大鍬,拿出少年修堤時的老把式鏟泥;劉伯承在後面推車,雨打在眼鏡片上,使他眼前一片模糊……幾十年後,當日同車的開國上將傅鍾還感嘆:好一輛軍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6個元帥,曾經淋著大雨來推動它哩!
就在兩天前的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紅軍改編的命令,紅軍主力4萬餘人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轄115師、120師和129師,奔赴華北抗日戰場。而稍晚的同年10月,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亦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開赴華中抗日前線。
八路軍115師奉總部命越五台、出長城,於9月19日在平型關西之大營鎮集結待命。21日,朱德、任弼時、左權率總部抵太原,中共中央軍委前方軍分會立即舉行會議。會議討論山西戰局及八路軍的作戰計劃,大家一致同意彭德懷關於配合友軍側擊平型關敵、爭取打勝仗、鼓舞士氣和民心的意見。23日,總部進抵五台之南茹村。當日,朱、彭下令115師選擇地形進入伏擊狀態,擇機出擊。同時,將115師出擊平型關的情況電告中央軍委和毛澤東。
次日,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親自指揮所部343旅之686團和688團,在平型關外到東河南村間十幾里長的溝道東北山地設伏。25日晨,戰士們向開進溝道的日軍發起突襲,以勇敢頑強的近戰肉搏,殲滅日軍1000餘人,繳獲大批軍械物資。
英國路透社報道說:「日軍以前沒有與中國有名的紅軍作戰,現在碰上了,就不容易佔便宜了。」
的確,八路軍在紅軍時期儘管一向以裝備簡陋著稱,但他們隨機應變的戰法亦為人稱道。
在平型關戰役的高地爭奪戰中,布鞋意外地成為制勝利器。林彪在戰後總結稱:「日軍笨重的皮鞋、皮靴在戰鬥中嚴重阻礙了其機動性,加之暴雨剛過,山地泥濘,步兵穿著皮鞋爬山速度很慢。雖然他們已經爬到半山,我們還在山腳,但結果我們先搶了上去,給他們一頓猛烈的手榴彈,日軍只好像葡萄一樣滾下去。」
除了布鞋,八路軍還有一種「秘密武器」。戰鬥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在設伏地困住日軍的汽車,這樣一來,日軍進入伏擊圈後就很難逃走。讓汽車癱瘓的最好辦法是弄爆它的輪胎,但是如果用埋地雷、破壞公路的方法,就會提前暴露伏擊計劃。如果用匕首、菜刀割破汽車輪胎,很容易使執行任務的戰士暴露在日軍的優勢火力之下。最終,八路軍想到了一個簡單易行的好辦法:埋設鍘刀。
平型關一役,給全國帶來了華北戰場上第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不僅打擊了亡國論和恐日病,同時也樹立了一個主動出擊挫敵的範例。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打破。
留田突圍
日軍在1937年11月8日攻佔太原後繼續南進,一部分西犯逼近黃河。為了保衛陝甘寧邊區,115師奉命轉戰晉西南。此時,115師師長林彪被閻錫山的軍隊誤傷後回到延安,副師長聶榮臻率部分主力留在五台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地。115師的全面工作,落在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的肩上。
之後,隨著抗戰相持階段的到來,羅榮桓根據八路軍整體發展戰略部署,於1938年12月20日晚,與代師長陳光冒著晉西山區的大雪,率部踏上了東進山東之路。
1941年冬天,在山東沂南縣留田附近一個小村莊的草屋裡,正在召開關係沂蒙根據地生死存亡的重要會議。羅榮桓、陳光、朱瑞、肖華、陳士榘等中共山東分局和115師的主要領導來了,師司令部、政治部等各部門的負責同志來了,師特務營的營長、教導員也來了。
日軍的大「掃蕩」開始了。這次,日軍調動了第17、21、32師團和獨立混成第5、6、7、10旅團的主力,配屬華北方面軍直轄部隊和第1軍各一部,以及各地偽軍,共5萬餘人,分兵11路,採取「鐵壁合圍」、「全面包圍滾推式」戰法,向沂蒙抗日根據地直撲過來。敵人的企圖很明顯,就是想一舉消滅我山東黨政軍領導中樞,摧毀處於戰略中心的我沂蒙抗日根據地。
情報接踵而至。敵人在坦克的配合下,從四面八方向留田形成合圍。最近的一路敵人,離留田只有五六里了。
扎著黃皮帶、打著綁腿的羅榮桓,面對軍用地圖靜靜坐著。手中的棗木煙斗,不時冒出幾縷煙霧。被敵重兵包圍的,有115師師部、山東分局、山東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和黨校共5000餘人,而戰鬥部隊只有115師的1個特務營和山東分局的1個特務連。敵眾我寡,陷入重圍,形勢萬分危急。
就在大家對突圍方向議論紛紛、舉棋不定的時候,羅榮桓突然站起來提高嗓門說:「我主張向南突圍!」向南突圍?在座的人吃了一驚。
「向南突圍!」羅榮桓加重語氣說,「插到臨沂附近。不錯,臨沂是敵人的指揮部,據說,侵華日軍總司令畑俊六也到了那裡。但是,敵人正集中兵力向我沂蒙區合圍,臨沂一帶成了他們的後方,必然空虛。這樣,我們插入敵人心臟,就能牽住他的鼻子,變被動為主動。」
出其不意直插臨沂,跳出重圍,羅榮桓以超人的謀略作出大膽的決策。
這天,是11月5日。
最後,這支3000多人的部隊沒費一槍一彈、沒有犧牲一個人,利用晚上悄無聲息地穿過了封鎖線,最終成功跳出了包圍圈。
當時隨部隊一起走的有個德國進步記者,也是德國共產黨員,叫漢斯·希伯。他對羅榮桓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讚嘆不已,隨後寫了一篇戰地通訊,題目就叫《無聲的戰鬥》。毛澤東在了解相關情況後,也對「留田突圍」這一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羅的「翻邊戰術」不是戰術,而是戰略。
甚至直到1962年,毛澤東對羅在山東的抗日工作依然讚不絕口:「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子就下活了。山東的棋子下活了,全國的棋也就活了。山東把所有的戰略點線都搶佔和包圍了——北佔東北,南下長江。」
燃燒的正太路
事實上,羅榮桓在山東的危險遭遇,早已在多個抗日根據地出現。
1940年以來,日本侵略軍對全華北八路軍抗日根據地實行分割封鎖,企圖扼殺根據地和抗日軍民。深諳兵法的129師師長劉伯承曾形象地比喻說:這是敵人企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網,據點為鎖」,對華北敵後軍民實行「囚籠」政策。
嚴酷的情勢面前,從八路軍總部到各兵團首長,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正太鐵路上。一個大破襲的戰役方案,顯現出清晰的輪廓。
7月22日清晨,一份十萬火急的戰役預備令電報,從八路軍總部新址山西武鄉深山區的磚壁村,飛向四面八方。
8月20日,八路軍總部作戰室里瀰漫著緊張的氣氛,作戰科專門為這次戰役準備的「戰鬥日記」本打開了,所有的無線電台譯電和有線電話都編好輪流值班的順序,以保障聯絡的暢通。
彭德懷鎮定自若,不時和左權交談,或聽參謀人員彙報情況,或對著地圖沉思。晚上8時整,各兵團按預定時間發起攻擊。各路指戰員如猛虎下山,迅速撲向敵人控制的據點、車站、橋樑、碉堡。槍炮聲、爆炸聲、喊殺聲,響徹了正太路和同蒲路、平漢路等交通線的指定地段。
正太路像一條火龍熊熊燃燒,華北大地在怒吼、在震蕩。
21日天明時分,消息陸續傳來。首先收到129師師長劉伯承發來的電報,報告129師左翼出擊情況:陳賡旅連克碉堡4座,全殲守敵,完全佔領了壽陽西南之蘆家莊車站,將車站西10里內的鐵道、橋樑全部破壞。
緊接著,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來電,報告晉察冀區中央縱隊和右縱隊的出擊情況:楊成武部連克乏驢嶺、北峪、北都等據點,殲守敵200餘名,據點段內鐵路、橋樑、碉堡、電線悉數被破壞,萬餘民眾參加了破襲;聶所屬另一部則完全佔領了井陘煤礦,殲守敵百餘名,解放工人2300餘人,礦井機器全部被炸毀;郭天民部正猛攻娘子關;冀南軍區徐紹恩團破壞平漢路邯鄲至磁縣段鐵路5里。
晚上8點鐘,120師師長賀龍發來戰報:張(宗遜)旅斃敵200餘名,俘日兵10餘名,繳獲甚多……
捷報一份接著一份。22日午飯後,彭德懷和左權在作戰室內聽取戰況彙報,作戰科長王政柱彙報實際參戰兵力:正太路30個團,平漢線盧溝橋至邯鄲段15個團,同蒲線大同至洪洞段12個團,津浦線天津至德州段4個團……共計105個團。
王政柱話音剛落,左權說:「好!這是百團大戰,作戰科要仔細查對確數。」彭德懷說:「不管是一百零幾個團,就叫作百團大戰好了。」他當即和左權一起擬電發各兵團,並報中央軍委。
同日,《新華日報》華北版和新華社華北分社發布了戰鬥第一號捷報,以後逐日發戰報。
【《明周刊》2015年第9期】
百團大戰後,老百姓給戰士戴光榮花
推薦閱讀:
※抗戰史之「天亮前後」(最後的反攻)
※邵氏經典抗戰動作佳片【八道樓子】
※哪些懸疑的抗戰電影好看?
※山河奔涌怒吼的詩行(銘記·抗戰中的詩歌)
※抗戰系列之武漢會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