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美國後悔嗎?(7-9)
你來美國後悔嗎?(7) (2011-09-15 23:17:56)轉載▼標籤: 留學海外小留學生海歸雜談 分類: 回復網友 說到中國的父母對於海外留學的人們的貢獻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大,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又幾乎傾其所有地把孩子送到美國來留學,等孩子們在美國站住腳的時候他們到了退休的年齡有些已經年過六旬,可是他們卻又要來到美國給孩子們照看下一代。
在國內人們從參加工作到退休幾乎都在一個單位,都住在一個院子里,左鄰右舍熟悉的都像親人一樣,大家沒事兒的時候可以串門可以聊天可以結伴外出,甚至自己家有個什麼大事小情的都能互相商量,這些老人早已習慣了國內這樣的生活,他們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想,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我要去美國照看孫子。
有一些夫妻兩人都退休了的還好一些,可以一起來,有些則老伴還在上班,他們放棄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些老人由於長期分開造成了身體和精神上的傷害,老伴的生活得不到相應的照顧,生病了不能及時看病,這邊的老人除了看孩子還要惦記著家裡的老伴,對於老人來說這也是不小的考驗,他們的生活同樣是有壓力的。
很多老人來了連旅遊都不肯去,說,來這裡就是為了幫著看孩子的,如果旅遊就不來這裡了。他們每天起早貪黑,任勞任怨,如果說年輕人來美國還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至少覺得美國是一個自己嚮往的地方,而老人們卻不是,他們要忍受著比年輕人更多的寂寞和孤獨,要操心勞累還要擔心自己的身體,就怕自己病了看不起給兒女添麻煩。
還有一些老人則把孫輩的接回國內帶,條件好一點的雇個保姆,條件不好的只能是老人家親力親為,老人原本是需要照顧的年紀了,卻像年輕人一樣要帶大一個小小的孩子,等到父母再見到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都跟自己不那麼親了,很多媽媽抱著寧肯跟保姆阿姨而不肯跟自己的孩子淚流滿面,還有些孩子看見媽媽就叫阿姨,卻管保姆叫媽媽。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長大了,父母的年紀更大了,有些父母幫著孩子帶大兩個孫子,還有一些是雙方父母輪流來美國幫著帶孩子,等到孩子能離手的時候,老人從看小孩的勞動中解放了出來,變成了管家性質的家長,他們早上要起來給孩子們做早飯,晚上要做好了晚飯等著孩子們回來吃,吃過了晚飯還要洗碗收拾,再幫著照顧孩子們洗漱睡覺。天天年年的這樣辛辛苦苦,把老人們原本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都搭在了孩子們的身上,都說兒孫滿堂是老人的天倫之樂,可那是老人享受兒孫而不是伺候兒孫。
在去一個華人家裡參加聚會的時候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位老人,我問她:「您每天圍著這些孩子轉,是不是特別高興,看著孩子們這麼熱鬧,您一點都不累了吧?」「孩子啊,你可不知道這短時間的還行,天天這樣真是受不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 老人這樣回答我。可想而知老人的內心也是很苦的。
前邊我說過了,美國的醫療保險費是昂貴的,我想沒有幾個老人來到美國會買醫療保險的,更不要說那些過了買保險年齡的老人了,他們多數都是來美國之前在國內要進行體檢,平日有老年病的還要帶上藥來,在這裡有個小病就自己抗過去了,有些找找當地的中醫師看看吃點中藥,能不去醫院的根本就不會去。有個朋友的父母來給照看孩子,父親原來有冠心病,自己帶著葯來的,那些天感覺不太舒服,想著也許是太累了沒有跟孩子說,自己吃著葯挺著,等到自己覺得不好的時候去了醫院,結果因為晚了去世在了美國,兒子跟母親一起把父親的骨灰送回了中國。
還有一些父母自己孩子大了,就開始給別人家看小孩,有的還出去給別人家當管家,這些人不管過去是什麼身份,什麼地位為了能賺錢養家為了幫著孩子甚至是孫子解決點困難。有個老人在別人家當管家多年,確實賺了一些錢,她開始說要供兒子上完大學,後來說要賺錢給兒子買房子,再後來說要個孫子賺錢上好一些的大學,可是在她70多歲的時候被查出了肺癌而且已經是晚期了,她堅持把最後幾天的工做完,還說很遺憾沒有能繼續幫著孫女賺學費,沒有多久她就去世了,剩下了老伴孤孤單單的讓人看了都心酸。
一些父母在孫子大一些的時候兒女們基本就都是公民身份了,他們在美國時間久了也漸漸喜歡了美國,很多老人也是捨不得自己帶大的孫輩,所以都希望能留在美國。在美國的老人跟著兒女的公民身份申請綠卡是很容易的,一般的有一年就能拿到,快的地方半年就可以了。在過去有綠卡的老人 就能有一些福利,至少看病不用花太多的錢了,一般的病都是免費的。可近幾年就不一樣了,有了綠卡的老人要滿5年才能享受免費看病,這樣一來老人們在美國呆下來的困難就相對大了,而且這些老人都是兒女擔保申請的綠卡,如果有經濟上的問題兒女是要負責的。
有一位老人跟兒女生活在美國,騎車出門的時候摔倒了,腦出血,結果在醫院裡連續兩次的手術花去了近30萬美金,醫院追債到兒子身上,兒子根本還不起,於是全家賣了房子跑回了中國,這樣的人今後是不能再回來的。還有一個老人來美國探親,下了飛機就腦出血了,住進醫院做了手術,病情平穩後出院就直接上飛機回國了,兒子的家都沒有來得及看一看,留給兒子的是20多萬美元的債。當然也有一些老人在美國突發疾病,在醫院治療的費用因為自己付不起而免除了的,有個老人來美國探親的時候發病,到醫院看急診,因為過兩天就要返回中國了,跟醫生說能給改善一下癥狀就可以了,回國再繼續治療,可以是醫院說這樣很危險的,決定要給病人手術,家屬說,我們沒有錢在這裡做手術,結果醫院免除了所有的費用,病情平穩後他們安全回國了,這筆費用不到3萬美元。
我在國內的一個同事也是,他們一個商務考察團來美國考察,結果一個團員結石病犯了,到醫院看急診,輸液和住了一晚上院,病情緩解了,團長說要付費,醫院說,我們不能這樣直接收費,費用全免了,結果這個團派人給這個醫院門診的所有照顧他的醫生和護士每人買了名牌襯衣,第二天特意送到了醫院,說把醫生感動的不行。這些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在美國有人有病就是大難臨頭,也有人總是有運氣能享受到美國一些特殊的照顧。記得有個老人曾經在美國的華文報紙上發表文章說,自己在美國沒有交過稅,也沒有為美國做過什麼事情,卻老來享受美國免費看病的服務感覺心裡過意不去。
其實美國的養老制度不是美國政府在養著這些老人,而是美國工作著的人們在養著老人們,這裡面也包括這些老人的兒女們,很多美國免費的東西都不是免費的都是大家交稅中的一部分。美國就是這樣一輩兒一輩兒地下一輩兒養著老一輩兒的。不過由於現在人們的壽命都變長了,也由於美國的老齡化到來了,再加上經濟不好稅收沒有那麼多了,所以美國的養老金也不足了,等到我們老年的時候是不是還有都不好說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這批出國時候就靠艱苦奮鬥過來的人們現在的遠慮特別大,不僅僅要為孩子著想,不但要照顧父母,還要考慮到自己老來的時候用什麼養老。
在這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的之下,這些早年出國的人現在仍處在緊張的奮鬥的過程之中,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的父母已經到了需要照顧的年紀,他們的孩子也到了要花錢上大學的年齡了,有人統計過,在美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18歲自立至少需要50萬美金,其實現在看來根本不夠,尤其對於華人的孩子來說更是不夠。在美國,華人家的孩子都是從小就學各種各樣的特長,鋼琴、繪畫、舞蹈、體操、滑冰、大提琴、小提琴,有些孩子至少有幾樣同時學習,這樣的壓力不僅僅來自父母也來自別的家庭,這些孩子是幸福的也是辛苦的,他們的未來不會因為孤獨而寂寞,他們手上有很多可以讓自己消遣和快樂的一技之長。
前幾天看見一個我們同齡的網友,回憶小時候的兒歌,很多都是沒有任何意義卻大家都知道的,什麼:「誰誰誰的屁,震天又震地,通過了鐵絲網,傳到了義大利,義大利的皇帝正在開會,他下令全城戒嚴抓住了這個屁… …」看見這套話兒,讓我想起了我在北京上中學的時候在順義學農勞動,大家晚上睡覺前都要鬧騰一陣子,有人如果放個屁就會有人背這套磕兒,像這樣的屁磕我們都知道很多,那個時候的孩子有什麼樂趣呀,這就是樂趣中的一種,今天看來是多麼的無聊,可是就是這些無聊的東西伴隨著我們的童年,就是這些東西當時給我們帶了那麼多的快樂,也就是這些東西讓我們今天看見了就會想起過去。當然很多比我們稍微年輕一點的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有了很多電影里的台詞可以背,相對也文明了很多。
還有一些男孩子經常在喊著:「下定決心去偷瓜,不怕犧牲往裡爬,排除萬難挑大的,爭取勝利搬回家。」這估計是瓜在鐵網往裡呢,我想要是文化大革命那會兒被人聽見了還不抓起來當反革命給斃了?現在都成了笑話了。所以窮時候有窮時候的的樂趣,我想肯定有人還記得這些磕的,儘管現在想來是多麼的悲哀,儘管跟現在孩子們小時候的生活相比是多麼的貧乏,可是那也是一種生活,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不再接受那樣的教育,和彌補我們小時候的缺憾,今天才這樣讓後代盡量學習一些文明和有用的東西的吧。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在這樣的生活狀況下,我們這一代人的壓力相比上一代或下一代都大很多,儘管我們可以不這樣生活,可是當我們選擇了今天,這些就是註定要發生的,也是要經歷的,很多人後悔很多人羨慕國內的花天酒地,也許就是因為這裡的壓力太大了,太希望能有個歇下來的時候,能跟國內的那些人那樣女人每天那麼過,男人每天那麼過。
我們的父母更是,他們年輕的時候在理想和抱負的支撐下,為革命工作,年紀大了卻不惜放棄大半生的辛勞得來的那點待遇,來到美國,跟我們這些年輕人一起忍受寂寞和勞累,老來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該在哪裡養老。很多老人國內的家裡還有孩子,既想那邊的孩子又不想離開美國,這裡有自己的孩子還有孫輩,而在美國生活著的老人能去老年公寓的也不願意去,覺得有被拋棄的感覺,在子女家裡住著時間長了也有矛盾,婆婆跟兒媳婦就不用說了,女兒跟媽媽也會鬧矛盾,父母把孩子在這裡工作想像成跟國內一樣,上班清閑下班就要多做家務,而這裡的人上班緊張的不得了,下了班好不容易想放鬆一下卻又要聽老人嘮叨,老人在家呆了一天了好不容易把孩子盼回來了,希望跟孩子聊聊天,嘮叨嘮叨,這種矛盾幾乎充斥著所有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里。
很多子女想,在美國養老是社會的責任政府的責任,有條件能有人管幹嘛不去呢?很多老人用回國威脅要送他們去老年公寓的子女,我有個朋友,父母和公婆輪流來美國幫著自己帶大了兩個孩子,後來他們是公民了就幫父母把綠卡辦了,他們想讓老人去老年公寓,老人不肯,可是他們家面臨的不是兩個老人而是四個老人要同時住在家裡,一家的老人不肯去老年公寓另外一家的也不肯去,加上兩個孩子加上夫妻兩,這個大家就這麼擠在一起,每天因為是男方的父母做飯還是女方的父母做飯,是老公應當多做一些家務還是女方應當多做一些家務而爭吵不休,鬧得夫妻兩個心情都不好,上班沒有心思,下班回到家更是膽戰心驚,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要持續到什麼時候。其實這樣較勁地生活在一起不論對老人還是年輕人甚至孩子都沒有好處,還有一些老人希望回到國內養老,而國內的孩子卻因為老人在能幹的時候在美國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帶孩子,孩子大了回來養老他們不肯接受,說把孩子給你帶大了你不給父母養老是不行的。老人被堵上了回家養老的路,在美國生活又不習慣,很多老人生活的特別為難。
還有一些老人在美國生活沒有什麼不習慣,可是交際的圈子卻不健康,他們總是白天出去聽人說三道四晚上回到家裡就開始跟兒女們學,然後聽風就是雨,跟外邊的老人們學著回來跟兒女鬥智斗勇。有的網友在網上說,沒什麼嘛就是跟他們鬥智斗勇,看到一些老人的智和勇你才能知道你是鬥不過的,很多夫妻原本好好的日子就因為常年跟老人在一起而矛盾不斷,結果分道揚鑣。有個老人不肯去老年公寓,跟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平日跟兒媳的矛盾就不少,其實這婆媳關係在哪裡都差不多,沒有真正處的太好的,老人的兒子在一天夜間突然去世,兒媳報警,老人卻跟警察說懷疑兒媳婦害的,檢查結果是因為心臟病突發,兒媳一怒之下把老人趕出了家門,這下他們就去了老年公寓,所以糊塗的老人也不是沒有。
還有一些老人雖然沒有來美國,在老家跟其他孩子生活在一起,他們不了解美國的生活,只知道孩子在美國,在美國就會有很多的錢,於是幫著家裡的子女跟在國外的孩子要這要那,有的直接就是要錢,買房買車,在外的孩子因常年不在國內對於無法照顧老人,無法親力親為地孝敬老人感到內疚 ,所以總希望在經濟上幫幫老人,給老人一些安慰也讓自己感到心安,可是在美國的生活不是像國內想像的那樣,很多人都自顧不暇,如果光是老人需要還能儘力而為,其他的兄弟姐妹也要幫助就覺得有困難,可是想到父母在他們身邊又不得不做,一怕父母不高興二怕兄弟姐妹不盡心,結果壓力越來越大。
我就見過一個中國鄰居,夫妻兩人省吃儉用,在美國居然穿著帶補丁的褲子,當她跟我學婆家每年要漲他們給的生活費還要他們滿足兄弟姐妹的要求的時候,我覺得她的壓力真的太大了,我說:「你能行的就說行,不行的就說不行唄。」「那哪兒行啊。」她說的時候還挺堅決的。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就不能說不,因為我看她實在沒有這個能力了。
這些人到中年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要考慮自己孩子的未來,要想著怎麼讓父母開心一些,還要想自己老來的時候怎麼辦,更難的就是能讓自己的的工作有保障。這些其實都是不那麼容易做到的,尤其是現在,低迷的經濟遲遲沒有回暖的跡象,美國對老人的福利也在不斷地削減,很多老人已經有了綠卡了,卻被告知沒有了醫療卡這就意味著看病要自己花錢,很多老人不得不回國,很多老人不想回去,卻不知道兒女們每天有多擔心。
已經出國了的人們還要在國外繼續生活著,他們的過去和今天還有明天都不是像想像的那麼輕鬆,那他們為什麼不回去呢? (待續)
你來美國後悔嗎?(8)
(2011-09-16 22:15:10)轉載▼標籤: 海外留學小留學生海歸雜談 分類: 回復網友 早些年出國的人現在已經是人到中年了,有一些已經年近50了,他們在美國經過了自己艱苦的奮鬥,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車,孩子也漸漸長大了,那些年的辛苦和伴隨孩子在美國的成長,讓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感受,他們的感覺每天就是忙,從睜開眼睛到閉上眼睛。
當他們的生活相對穩定了,當他們有時間經常能過回國看看了,這個時候思鄉的情便湧上了心頭,中國這些年突飛猛進的變化,過去身邊那些不起眼的人們都變得有頭有臉的了,而自己曾經的榮耀跟這些人相比也顯得相當普通了,很多人以為自己回去是會被人羨慕的,可是當發現並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的時候那種失落感對自己的打擊相當大,尤其現在很多國內的人都能隨時來美國旅遊,他們來到美國後出手大方,購物像搶一樣,花錢都不用眨眼,真是讓在國外生活的人們感嘆不已。
還有一些人在美國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失去了工作,很多人由於年齡的關係再找到合適的工作比較難,所以想到了回國找工作。其實國內的工作機會更是一個蘿蔔一個坑,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想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也很難,這些人原來在國外都有著年薪幾萬的薪水,回到國內一下子想賺這麼多工資同樣是很難的,可是這邊的債還是要還的,家也要養,沒有一定的收入家裡怎麼辦?當然也有很多人確實懷揣絕技,回到國內後工資不但高而且待遇相當好,這些人的結果是理想的,不過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能回去工作的人是在這裡大部分有了身份的人,因為沒有身份的人是很少會選擇回去的,那樣有可能不能再回來了,而有了綠卡的人也一樣,美國移民局有規定,持有綠卡的人在境外居住不能超過半年,否則認為你不需要在美國長期居住,極有可能取消你的綠卡。有一些被外派的人好辦,他們只要有公司證明是需要他們在國外工作,那還是為美國服務的,就沒有問題,而自己為了解決工作問題,解決家裡的經濟問題就沒有那麼安全了。
因此要想回國的人們也要有了公民身份才相對安全。這些回國的人一方面要應付在國內面臨的各種問題,一方面要面臨離開老婆孩子的生活上的問題。這些人的孩子多半在高中階段有一些孩子甚至在初中,家裡需要人照顧,老婆當然不能跟著回去,這樣就涉及到了海歸在國內有情人有二奶和有小三的問題,這個話題早已被人們說的爛熟了,多少家庭為此分崩離析,多少人妻離子散,這些故事能編成的電視劇恐怕不止幾百集了,每個海歸幾乎都會有一個故事,一個非常非常感人的故事。
為什麼他們這些人不能全家一起回國呢?很多人為的就是孩子,孩子在美國讀書讀了一半,他們回到中國要有適應中國教育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大都是美國公民,所以還涉及到將來回到美國的問題,父母們不想讓這些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回到美國的時候再從頭開始,而自己年老的時候再重複自己父母的晚年生活,再就是這些來美國奮鬥了十幾二十年的人們也不忍心放棄自己在美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家業,再重新回到國內重新開始另一番的創業。加上很多人早已沒有了戶口和身份證,醫保也沒有,所以想到未來還是沒有保障,在左右為難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很多的家庭悲劇。
在海外生活著的這些人們,他們不是不思鄉,他們更不是不愛國、不愛自己的父母,而是他們必須這樣生活下去,他們必須面臨這些矛盾,必須學會自己解決一些比在國內生活有著更多的家庭矛盾,他們必須能做到既關愛著國內的家人,也要自己生活的好,其實做到這樣有多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些人不僅僅要面臨與家人的矛盾,還要面臨和自己在美國生長的孩子之間的矛盾,這些和美國文化的衝突和矛盾讓這些早年來美國的人們身心疲憊。
很多父母因為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得當就會被被警察抓走,孩子也會被送人寄養。有一個華人家庭,有兩個孩子,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大兒子小,女兒的畫畫學的特別好,有一次全家帶著女兒去參加繪畫比賽的路上,兒子鬧的厲害,爸爸實在太生氣了就把車停到路邊下來打了幾下孩子,這在國內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路上其他車裡的美國人看了就打電話報警了,結果警察來把孩子的父親抓走了,後來經過鄰居、同事還有公司甚至華人協會的幫助才算沒有釀成大禍,這是這個父親在平日里的人緣實在是太好了,否則是沒有這麼幸運的,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國內的父母覺得孩子越小來到美國越好,越容易融入美國社會,他們覺得自己有經濟能力,早早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自己也算完成了一件大事兒,也算給孩子找到了一條最好的出路,尤其現在不少人家都有一個或兩個親屬在美國,甚至還有幾個不錯的朋友在美國,他們覺得孩子來到美國做小留學生應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那麼事實上是不是這樣呢,這些小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怎麼樣呢,他們在自己親戚家裡的日子真的很好嗎,他們給在美國的親屬和朋友帶來的又是什麼呢?(待續)
你來美國後悔嗎?(9)
(2011-09-19 11:26:40)轉載▼標籤: 留學海外小留學生海歸雜談 分類: 回復網友 小留學生來美國的程序自然不用說了,在國內有很多中介專門做這些的。有一些人覺得在美國有親戚朋友的,可以省去中介費直接聯繫學校來美國上學,其實這點錢還是不省的好,在國內的人們覺得出國了的這些人在美國都是神通廣大的,覺得美國樣樣都很規範所以什麼事情都很好辦,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多數在這邊的人接到這樣的請求都會婉言謝絕,也有一些人實在覺得張不開嘴回絕,還有的覺得好幾萬塊錢的中介費不值得花應當幫著省下來,尤其一些直系一點的親屬,可是由於這樣給自己造成了很多麻煩是小事兒,關鍵最後家裡人還埋怨說聯繫的學校不理想,人家誰誰誰家的學校如何如何好,結果鬧的費力不討好。
在美國生活的人們都有一個感覺就是國內的人好像不信任自己,不管是說什麼,不管你做什麼,他們相信的就是在國內聽說的過的那些事情,不管你怎麼解釋,他們都堅持:「人家就是這麼說的。」這使得在這邊的人特別為難,因為誰也不願意因為這些事情鬧得彼此都不愉快,可是不說明白了矛盾就能得到解決了嗎?
我有個朋友,姐姐的女兒要來美國讀高中,打來電話讓他們幫著聯繫學校,他們建議在國內找中介,家裡說要4萬塊錢的中介費呢,覺得是浪費,朋友沒辦法說實在不行就他們來花這中介費,因為確實他們也想幫著找學校,可是就怕找的不合適將來落埋怨,親戚很不高興,認為在美國呆著找個高中還那麼難嗎?應當比在國內的中介找的容易,找到的好才對呀。朋友沒有辦法解釋,寄回去了7千美金,讓家裡當中介費。
孩子來到了美國,在他們城市離他們家不是太遠的一所高中就讀,到美國前說好了的住在學校,因為朋友的兩口子都上班,答應的是周末接到家裡住,沒有多久姐姐的孩子說不想在學校住了,因為跟同學合不來,朋友跟她認真地交流試圖勸說她要學會跟同學們交往,結果每周接回來都是哭哭咧咧的,到了星期一就不想去學校。
朋友回國的時候見到過這個孩子幾次,覺得還可以,由於沒有過多的接觸,對孩子也不是很了解,孩子到了家裡什麼事情都不做,想吃什麼就要,做好了飯上桌就吃,根本不等大人,吃好了飯就去看電視,既不洗碗收拾,也不跟孩子們說話,朋友自己的孩子看著感覺奇怪,慢慢地也不喜歡姐姐的孩子了,而這個孩子卻覺得自己是個客人,他們理應照顧好,她經常說:「昨天我媽媽問我了,在這裡是不是習慣,是不是吃得慣這裡的飯,包括你們家裡的。」朋友給姐姐打電話的時候難免述說孩子的毛病,姐姐一邊說讓他們好好管教,一邊說,孩子還小,自己在外邊是多麼的不容易,希望他們好好照顧,說要感謝他們一輩子。
到了過節的時候這個孩子沒經家裡允許還把把同學帶到家裡來住了好幾天,走的時候連聲謝謝都沒有說,到了要放假的時候孩子說,等開學就搬回到家裡來住了,要求朋友每天要接送她上學和放學,說他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可以每天接送,她為什麼要住到學校,朋友沒有辦法就又給家裡打電話,她姐姐很不高興,覺得孩子應當可以住在家裡,還說,如果不住在家了也就沒有必要去他們那個城市上學了,中介當時給了好幾個學校選擇呢,可最初說來上學的時候,說的就是住校不給他們添麻煩。
像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就不知道這些誤會是怎麼造成的,很多男方家親戚的孩子來到美國讀書更是,我還有個朋友老公的姐姐的孩子在他們這個城市讀高中,也是剛來的時候說好了住校,可是一個學期不到孩子說什麼都不肯去學校住了,說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非要住到家裡來,他們夫妻兩個自己沒有孩子,我說那就當自己的孩子接送幾年吧,等上大學了不就好了嗎?朋友說,那還了得,你沒聽說嗎,如果那樣我就成了後媽了。看來這樣的事情真的不少,能把這樣的角色比做後媽,看來確實難做,現在兩口子為了這事兒鬧的很不愉快。
國內的獨生子女在家裡都是父母一路照顧,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自立,來到美國你突然要求他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困難的,更有很多家長直接跟孩子說,有事情就要找大人,所以孩子們覺得離開了父母就是奔著親戚來的,親戚們不但要向父母那樣關照自己更要比父母關照的好,因為他們離開了父母,理應有親戚們照顧。
在美國的這些親戚每天自己要忙工作,要忙自己的孩子,還有家裡的一大堆事情,如果親戚的孩子能像自己孩子一樣管教還好一些,關鍵他們不但不聽管教還得不斷地給你找麻煩,所以把這邊的人們搞的非常為難,說不管呢,那邊是自己的家人,說管呢,孩子也不聽話,而且國內來的孩子什麼都不怕。
朋友說,孩子剛來的時候特別可憐,呆在屋裡不願意出來,看見自己的孩子叫媽媽她就掉眼淚,到學校的第一個周末他們去學校接她,孩子見到她就哭了,說想家了,弄得她心情也很不好,後來這個關過去了,就開始變成了前邊說的那個樣子。
國內的人總覺得去了美國就是去了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有人說,我送孩子出國沒有想什麼將來我要去美國養老,我完全為了孩子著想,我圖的就是美國的教育和美國寬鬆自由的環境,這話我不是聽一個人兩個人說了,好像過去的四項基本原則之類的說法,人人都知道。我不知道他們說的教育和寬鬆的環境是什麼一個概念,美國的教育就是孩子從小要自立,一個高中生來到美國不能自己吃住,不能自己照顧自己,不能自己收拾房間洗衣服甚至吃好了飯連碗都不能洗,還如何能好好地接受這裡的教育呢?
再說做父母的應當知道孩子的教育是從小開始的,從小這裡的孩子就都是教育要自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曾經在一個快餐店裡看到過一個美國孩子也就3歲,他爸爸帶著他吃早餐,爸爸自己要了自己想要的,就低頭問孩子要什麼,我看那孩子很認真地看了看玻璃柜子,指給他爸爸看他要的一種麵包,他爸爸什麼都沒說就給他要了,我想這孩子能知道這個好不好吃嗎?也許這就是鍛煉孩子自立,這次不好吃,下次就不要了。而我們的孩子現在已經是高中了還不能自己管理自己,怎麼能適應美國的教育呢?
至於環境,想想那麼小的孩子來到美國,從什麼事情都要父母幫著辦的一個孩子突然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他們能享受到什麼寬鬆的環境,也許國內的父母指的是今後他們讀完了書能留在美國?可是孩子這麼小要承受的在國外的生活呢,父母有沒有想過他們能不能承受得了這裡的壓力?把孩子從一個那樣的溺愛的環境里扔到自己都忙活不過來自己的親屬家裡,指望著親屬能像自己那麼照顧自己的孩子,實在是太不現實了,更不用說一些人還把孩子交給了朋友,等到孩子不滿意這裡親人朋友的照顧時,他們又不高興。
說到這裡就想到,現在國內很多的農民工到大城市裡工作,我想他們的父母有一些也是這樣的初衷,他們並不是單純說讓孩子到大城市裡去鍛煉一下,賺一些錢回來,而是希望孩子有一天像城裡人一樣能有一份固定的工作,能買房子買車,自己將來是不是能去城裡那就是今後的事情了。當然確實有一些人成功了,他們在城裡奮鬥的結果正向父母期待的那樣,可是更多的人還是在城裡生活的挺受罪的,他們不敢跟父母說他們不能生活在城市裡,他們甚至不能說他們不想在城市裡生活了,想回家了,因為父母的期望就是讓他們要在城裡紮根,而且父母想像的和聽說的周圍的在城裡同樣打工的孩子似乎都很出息。
在美國同樣是這樣的問題,尤其我們生活在海外這些華人總是喜歡報喜不報憂,一些人怕家裡人惦記,還有一些人怕家裡人說自己混的不好,結果給國內人的印象就是在美國的人個個都生活的那麼滋潤。有一些家人總是說自己的孩子在美國賺的不入別人家孩子的錢多,房子沒有別人家孩子的大,回來的時候給自己家人帶的東西沒有別人家的好也沒有別人家的多。
有人問我,在美國生活,美國人欺負華人不?什麼叫欺負呢,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本事,你總是感到自己不如美國人,那麼你就會感覺到人家在欺負你,其實在美國生活的這麼多年裡,我沒有感覺到美國人欺負我們,只要我們自己做的好,他們為什麼要欺負我們呢?當然由於文化的不同,由於交流上的一些障礙,很多理解上的誤會不是沒有的,這也是互相的,再說那種歧視和欺生在哪裡都存在,就在我們國內這樣的現象不也遍地都是嗎?所以,我們在看待一個國家,在看自己是不是適合生活在哪裡的時候,尤其是要為自己和自己的子女找另外一條出路或想換一種方式生活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想到的不是別人會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不能想到的是那裡有親戚朋友,他們會好好照顧我們的。
我們想到美國去,不要想美國人歡迎不歡迎我們,是要看我們自己是不是有條件去哪裡,是不是有能力在那裡生存,來美國的首先要會說英語,很多人覺得到了美國有了語言環境就可以很快會說英語了,不是那樣的,很多人移民過來了幾十年在美國都不會說英文,很多人說,我去過美國,看到很多人生活在中國城,根本不用說英文,我只能告訴你,你沒有住下來,沒有在這裡生活上一段時間,如果你像他們一樣住下來就會知道,在美國不會說英文是不行的,就像在國內不會說中文一樣。
再就是要看你有沒有能力在美國生活,你說小孩子不過是念高中,有親戚朋友呢,我說的就是生活能力,不能把自己的全心全意對孩子那一套拿來要求生活在美國的親戚和朋友,他們有些人根本沒有條件那麼做,也根本做不到。你也許說,那有什麼可難的,這麼大的孩子又不用背也不用抱,住在家裡也就是多雙筷子多個碗的,能送自己孩子上學怎麼就不能送我孩子上學嗎,不都是上班順路的事兒嗎?再說這不是親戚和朋友嗎。
那麼在美國的人都在怎麼生活呢?(待續)
推薦閱讀:
※有這4點的夫妻不要離婚, 後悔就晚了
※2018運勢大全,趕緊收藏!(不看後悔)
※不看後悔!旺旺瓜漫談八字—用神(4)
※女人嫁誰都後悔/男人娶誰都後悔
※賀子珍後悔離開毛澤東:我那時太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