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的三個階段 - 詩詞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pkucn....
06-04
中國古典詩歌的三個階段摘自《古典詩歌教程》(羅曉暉,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1) 任何文學作品以及文學現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因此,要深入鑒賞古典詩歌作品,就要重視文學史的了解和把握。中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史發展,可以歸納為如下三個階段,下面分別簡要說明。本書所選的詩篇,也是根據這三個階段進行編排的。§0.1 從《詩經》時代到東漢末年 《詩經》正式開創了中國古典詩歌。一般認為,《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屈原開創了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詩經》是比較質實的,有明顯的民歌特點;屈原的作品較為華麗,而且結構開始變得宏大,在文學形式上已經表現出更大的格局。 漢賦與楚辭有明顯的淵源。漢賦表現出運用語言的自覺意識,但它只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代表漢代詩歌的應是來自民間的樂府詩。漢代樂府詩比較粗朴,多雜言但以五言為主,奠定了五言詩的體裁,成為後世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另一種是七言詩)。 從《詩經》時代到東漢末年,可以大致看為中國詩史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詩歌主要是以自發的民間文學的面目出現,詩歌的語言形式處於多樣的嘗試和不斷的變遷之中,還沒有形成高度定型的詩歌創作模式。這個階段的詩與音樂的關係相當密切,詩歌作為獨立於音樂的文學文本的創作,在末期的《古詩十九首》後才開始大量出現。§0.2 魏晉南北朝時代 儒學在漢代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儒學的倫理意味著一種紀律。但東漢後期社會開始混亂,綱紀開始紊亂,王充以來,學術上逐漸出現批判經學的風潮,個人意識開始覺醒,魏晉時代文人開始了自覺的詩歌創作。建安詩歌標誌著中國詩歌的個人精神的建立。這種精神使詩人的個人面目不再像《詩經》和漢樂府那樣模糊,詩人從民歌的群體合唱人群中站出來大聲獨唱;詩歌也不再像那樣《詩經》和漢樂府那樣與倫理和政治密切相關,它也蛻化了屈原詩歌中那種神話的色彩而更直接地面對人的現實生活,強烈地表現為對生命個體命運的關注和個人情懷的抒發。建安詩歌就是顯明的證據。 儒家經學的沒落伴隨著道家思想和玄學思潮的興起,這股潮流融會了開始在中國流傳的佛家思想,於是出現了「玄言詩」。在魏晉的時代動蕩中,由於對人世的失望與哀傷,部分詩人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和田野,出現了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和陶淵明的「田園詩」。詩歌表現的題材逐漸擴大。六朝詩人對語言形式的研究,促進了詩歌音韻格律的發展,直接為後來的唐詩提供了豐富的詩歌語言經驗。這可以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階段,它為接下來的詩歌高潮做了必要的準備。 魏晉南北朝,中國詩歌已經邁上獨立發展的道路。文學逐步與學術分離,政教功利色彩日益淡化,審美意識逐漸增強。在內容方面,無論是表現玄理還是表達感情,都是為了抒發個人思想情懷;在形式方面,辭采聲律之美的追求,表現技巧的創新,都顯示出驚人的進展。豐富多樣的探索已為詩歌的進一步繁榮奠定了基礎。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唐人迎來了一個詩的輝煌時代。§0.3 唐宋時代 唐代詩人一方面繼承和發揚了建安詩人奠定的詩歌精神,一方面繼承了南北朝詩人的詩歌語言經驗,又在唐代較為開放和高昂的時代氛圍的感召下,在以詩取士的制度的催動下,詩歌創作成為風潮。前代的藝術經驗促進了創作水平的提高;詩歌創作的巨大的量,也保證了若干作品較高的質。唐代詩歌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潮。 在唐詩的高峰下,宋代詩歌被迫走上了一條新路,它較少唐詩的情韻,具有更多的理趣。宋詩的理趣較之唐詩的情韻,顯示人的理性思辨有了新的成長。宋代的長短句(詞)特別盛行,它意味著作為純文本的「詩」,向作為與音樂結合的「歌」的回歸。同時,宋詩中理性的增長迫使人們尋找情感發抒的新途,於是詞——從晚唐開始迅猛發展的新的詩體——獲得巨大的成長機遇。詞是一種風格較為柔軟的詩體,「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它的題材和風格較為單一。李煜、蘇軾和辛棄疾分別為詞體的革新和表現內容的擴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正是他們的努力,讓本來氣格卑下的「詞」部分地獲得了類同於「詩」的莊嚴的審美風格,使後起的詞具有了與傳統的詩平行的地位,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唐詩與宋詞,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第三階段,即古典詩歌的高潮,它們代表著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 宋代以後,中國古典詩歌走向沒落,中國文學邁入了戲曲和小說的時代。詩歌創作者仍然不少,但再也無法取得超過唐詩宋詞的成就。元曲具有詩歌的特點,但它的主要價值體現為對戲曲的戲劇目的的服從。以詩的標準看,元曲較為活潑者往往不免俚俗,較為雅緻者則鮮能另闢天地,基本上沒有脫離傳統詩詞的藩籬。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睡前故事在線聽有什麼故事?
※古代文學文體常識
※最香的茶葉是舊土之情——悼念余光中先生
※文學知識題庫大全(5)
※石黑一雄,音樂人的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