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準備放棄的核試驗場長啥樣?

豐溪里坑道群最薄弱的環節可通過簡單工程爆破來摧毀,但只要主體坑道被保留,就會後患無窮。

2018年4月21日,韓國首爾,電視里正在播放有關朝鮮的新聞節目。前一天,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七屆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布,朝鮮將從21日開始,不再進行任何核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並廢棄北部的核試驗場。

「世界最神秘的地方,就這樣結束神秘嗎?」

經歷六次核試驗後,朝鮮宣布現有唯一的豐溪里核試驗場要在5月23日至25日實施「去功能性廢棄」,讓外界議論紛紛。

朝方的表態也引來了美韓的積極回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特稱這是「非常聰明和親切的姿態」,並罕見地使用了「謝謝你」的表述。

韓聯社稱,朝鮮拆除進行過6次核試驗的豐溪里核試驗場,也就意味著事實上放棄「未來擁核」。報道稱,考慮到朝方稱於23-25日進行拆除,推測將於24日正式開始進行拆除。

22日,中美英俄四國記者已乘高麗航空專機由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前往朝鮮元山。此前一直未被接受名單的韓國記者也於23日獲許,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記者團當天中午12時30分許乘坐韓國政府運輸機赴朝。

韓國青瓦台發言人金宜謙此前表示,邀請中韓美英俄記者到現場採訪體現了本次核試驗場廢棄活動的透明性,期待炸毀豐溪里坑道的爆炸聲成為宣告半島踏上無核化旅程的禮炮。

但最新報道表明,外國記者團暫未被送至朝鮮核試驗場。

外國記者團赴朝觀摩核試驗場廢棄儀式之行的組織者表示,核試驗場所在區域正下大雨。

對此,朝鮮方面表示,「我們不想讓外國客人冒生命危險。」

據俄羅斯衛星網5月23日報道,朝鮮方面認為,沿狹窄小路徒步上山可能會對媒體代表構成危險,出於安全考慮,外國記者團暫未被送至朝鮮核試驗場。

由於過去朝鮮在核問題上的「反覆性」,外界仍擔憂,豐溪里的「戲劇性去核」是否存在「戲中戲」?

為什麼是豐溪里?

「這裡是玩火又不易失火的樂園。」法國《費加羅報》曾如此形容豐溪里試驗場。

這其中包含雙層含義——既滿足大量秘密試驗的需求,又儘可能避免機密外泄。

根據《朝鮮鄉土大百科辭典》介紹,豐溪里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北面有萬塔山(2205米)、氣雲峰(1874米)等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作為屏蔽,易於進行秘密工程。

投奔韓國的一位朝鮮「脫北者」稱,豐溪里不僅易於開鑿地下水平坑道,且核試驗的動向不容易受到外部監視,因為那裡屬於花崗岩地質,堅硬的岩石可以緩衝核試驗造成的衝擊,也能降低放射源泄漏的危險。

早在1958年1月,包括豐溪里在內的咸鏡北道吉州郡被援朝蘇聯技術顧問確定為「核武器訓練中心」,但性質只是作為核戰爭背景下的朝鮮人民軍常規部隊訓練場所。

20世紀80年代朝鮮加快核武器研製時,國家主席金日成欽定從萬塔山到豐溪里的區域作為今後核試驗的地點。

20世紀90年代末,韓國聲稱朝鮮工兵在萬塔山開鑿較大規模的「坑道」,這是其最早的地下核試驗水平坑道,但基於綜合因素考慮,朝鮮最終選擇在豐溪里挖掘試驗坑道。

從2002年開始,美國持續對該地進行偵察和監視,美國成像衛星拍下了挖坑道所運出的渣石堆,然後依據土方量計算出萬塔山坑道的可能深度。

此時,美韓均認為朝軍可能在萬塔山建造新的導彈基地,並沒有往核試驗上面聯想。

2006年10月,朝鮮在豐溪里實施了震驚世界的首次核試驗,此後又在此持續修建更多的觀測所、地下坑道等設施。那裡距2006年5月和2009年4月試射遠程導彈的舞水端里基地非常近,成為朝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設施最密集的「地理帶」。

綜合各方面情報看,豐溪里歷次核試驗的坑道都是蝸牛型,與20世紀40-50年代美國進行核試驗的坑道雷同。

蝸牛型水平坑道筆直穿入山體,並向內延伸可能達2200米,以核爆腔室為中心,形成環形坑道走向,中間有封閉門進行隔斷,視試驗需要進行開啟。

蝸牛型坑道可以緩解核試驗帶來的衝擊波,不致於造成過於久遠的地質災害,讓試驗場能夠重複使用。

美國偵察衛星發現,朝鮮每次核試驗結束後,都會出動部隊進行修復作業,以備下次使用。

但在2006年10月進行的第一次核試驗中,豐溪里坑道的東側一段因爆炸衝擊波過於強烈,導致地質狀況改變,結果在2009年第二次核試驗中沒有再用。

解密「功勛坑道」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下屬研究所根據衛星照片指出,十多年發展後,豐溪里核試驗場功能逐步完備、互為保障,但最關鍵的試驗坑道區似乎「力不從心」了。

豐溪里的「大腦」指揮所是一個帶少許地面建築的堡壘式建築群,核心地堡內部署有控制核裝置、管理採集測試數據及與平壤保持通信的器材,還為所有試驗區人員提供掩蔽,保護他們不會在爆炸超出預想情況下遭受碎片和有害氣體的傷害。

從開掘出的石渣量來看,指揮掩體至少有100平方米大小,入口到地下建築主體至少50米,在指揮掩體區地面分布多個建築或設施,大部分為通風系統或核試監測器材,以及試驗保障的氣象監測儀器。

豐溪里北部是試驗場的指揮管理區,包括試驗保障區建築群和試驗管理區建築群,還有大約4000平方米的場坪,既可作停車場,也是部隊集合和訓練的場所,還臨時擔負施工器材和渣土石的堆放。

沿著行政管理建築區山谷向東北部延伸大致5-6公里的山腳處,有一個人工開鑿平台,就是2006年核試驗的坑道口,這一坑道自2006年試驗後再未發現人員和車輛活動跡象,估計該坑道在2006年試驗後即廢棄。

南部試驗坑道曾被寄予厚望,與管理區在同一山谷隔河而建,有一簡易橋樑將兩者連接。

但據韓聯社披露,該隧道在2012年9月因洪水和颱風襲擊遭到破壞,至今仍未使用。

而沿著萬塔山主山脊向北延伸的北部試驗坑道是朝鮮核試驗的「功勛坑道」,朝鮮第二至第六次核試驗均在這裡,但由於核試驗後坑道內將遺留大量危險殘留物,因此不可能反覆使用,所以該坑道內應有多個分支坑道,分別完成歷次核試驗。

值得注意的是,美韓情報機關近年來觀察朝鮮核試驗動態,都緊盯朝鮮在北部坑道口附近有無布設測試設備或放置測試設備的帳篷設施。

通常核試驗場布設的各類核試驗測試設備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監視和檢測核裝置是否滿足爆炸狀態,並記錄爆炸前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以分析核爆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另一類是測量爆炸發生時的地震、放射性泄漏及電磁脈衝輻射等環境參數。

由於核裝置數據測量要求非常精確,電纜傳輸的信號損耗和外部電磁干擾產生的誤差都可能使其無法滿足測量需要,所以前一類測量儀器需要儘可能靠近核爆裝置。

因此,試驗坑道口附近的試驗設備布設通常是判斷試驗進程的主要依據。

從坑道開鑿出渣量看,北部坑道出渣量是整個試驗場所有坑道中最多的,這與其內部有多個分支坑道有關,可以判斷這裡的坑道長度和結構應該是豐溪里地區最長和最複雜的。

但微妙的是,朝鮮在2015年開挖的西部試驗坑道始終「引而不發」,它是在北部坑道進行「超量試驗消耗」後開挖的,一度是管理區到北部坑道的必經之地,具體在連接該山谷南北側的石質橋樑的南端平台山腳處。

外界普遍猜測,西部坑道的廢棄工作可能成為西方國家評估朝鮮「誠意」的重要試金石。

棄之未必可惜

面對朝鮮的驚人之舉,原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南北合作組組長李春根(音)卻認為,豐溪里對朝鮮核開發的價值正在下降,「棄之未必可惜」。

在核試驗方式一定的情況下,影響核試驗場試驗規模的主要是試驗場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結構。

雖然豐溪里試驗場選址其國土東北,臨近日本海,但距離中國邊境只有不到100公里。

從歷次情況看,幾乎朝鮮的每次核試驗都在中國邊境地區產生了大約1分鐘左右的明顯震感,一些建築甚至遭到損壞。

2017年9月3日,韓國首爾,韓國氣象廳的一位專家正在屏幕上講解在朝鮮發生的地震波。朝鮮當天中午在咸鏡北道豐溪里附近進行了第六次核試驗。

試驗場爆炸震級達到4級以上,就會對中國邊境軍民生活造成影響,而該震級規模只相當大約2萬噸TNT當量核裝置爆炸。

按照震級每相差0.1級,能量釋放相差1.4倍計算,如果試驗當量28萬噸,震級就達到5級;如果進行百萬噸當量試驗,會給中國琿春和長白地區帶來破壞性地震。

從朝鮮已經進行的試驗情況來看,其布設爆點相互距離都較近,這樣布局造成的泄漏風險較大,因為後續爆炸可能造成前次爆炸封閉的沾染物泄漏。

只有對地質結構和爆炸威力設計有較高把握才可能採取這樣的布局,而且後續爆炸當量只能人為控制在較小範圍內,否則將帶來較大風險。

因此,這種爆點布局是在不得已情況下採取的,主要目的是儘可能利用試驗場的有限空間,為未來試驗預留足夠場地。

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外界質疑,朝鮮歷次試驗的威力有限。

從豐溪里核試驗場的組成可以看出,至少還有兩條坑道未使用,因此在不開掘新的坑道的前提下,或能進行至少兩次核試驗。

按照以往試驗坑道建設和使用情況看,朝鮮通常採用「建一備一」的方式組織試驗,也就是說,每次核試驗通常在已建好試驗坑道的基礎上,在試驗區內再開掘一條備用坑道。

例如,2006年試驗前開掘了北部坑道,2013年試驗前開掘了南部坑道,2016年試驗前開掘了西部坑道。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試驗保障區周邊已無明顯可利用山體,上述坑道建設中周邊的原木基本被砍伐殆盡。

因此,開採建設巷道所需原木只能到距試驗區較遠的山林,這也讓進一步擴大試驗區的做法受到制約。

對此,前韓國自由先進黨議員朴先榮分析說,朝鮮從來講究「出敵不意」,豐溪里進行過六次核試驗,早就成為韓美監視的重點,為追求戰略上的震撼性,朝鮮肯定有備用的秘密核試驗場。

按照他的說法,位於朝鮮北部山區的慈江道下甲、公仁里(音)、和平以及兩江道的四洞、胞胎山都應被視作「替補場所」。

他還援引「脫北」的前朝鮮人民軍連長李基成(化名)的證言稱,要跟蹤朝鮮核試驗動向,除了試驗場,還應包括核材料的供應地。

目前朝鮮在平安北道東昌郡栗谷里有一座「旨在取代寧邊核提煉功能」的地下鈾濃縮設施,那裡同樣是險山峻峰密布的隱蔽區域。

由於李基成在「脫北」前是該設施的建設警衛隊長,他的表述具有一定可信度。

公開爆破有用嗎?

對於朝鮮針對豐溪里可能採取的「去功能化」措施,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前副總幹事海諾寧表示,「朝鮮應當用混凝土將坑道注滿,徹底杜絕進入坑道的可能性」,因為僅通過爆破引爆坑道入口,未來還可以重新修復坑道進行使用。

韓國《時事周刊》稱,豐溪里的坑道四面都是高標號水泥灌注的牆壁,間隔一段距離都會有自動控制的金屬隔離門,主坑道的輸電光纜和照明線都埋在地下,這還不計算入換風口等設施。

從內容看,爆破這些昔日花費巨大人力物力修築的設施,比簡單摧毀洞口要更具指標意義。

日本《軍事研究》援引俄羅斯諾金斯克民防國家研究所靶場數據顯示,要模擬模擬對豐溪里這樣的核試驗坑道群實施爆破,需預先進行一系列激波試驗,用於研究炸藥衝擊波的打擊效果。

像諾金斯克靶場就矗立著門類齊全的噴氣激波管群,許多激波管內被開闢出各個不同的試驗區,包括鋼質試驗模塊和土質坑穴等,裡面設置著不同的測試樣品,用於試驗工程設備以及軍事工事的抗衝擊波能力,試驗過程中還要採用高爆炸藥密集打擊方式。

由此來看,朝鮮的「去功能化」措施究竟能多有效,仍令人懷疑。

豐溪里坑道群最薄弱的環節(諸如入口、通風口、纜線引入口等)可通過簡單工程爆破來摧毀,但只要主體坑道被保留,就會後患無窮。

因此,所謂「用混凝土灌滿坑道」般奢侈的方法,更像是外界對朝提出的「追加要求」,從內心反映出他們的不信任。

剛剛上任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也說過,對付朝鮮、伊朗之類的「邪惡軸心」國家,美國要剝奪他們的核能力,「就必須對一個國家進行『直腸檢查』」。

即便存在猜疑,美朝仍就「金特會」做了不少溝通鋪墊。

二度訪問朝鮮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剛剛訪問了朝鮮,並帶回三名被朝鮮關押的美國公民。

而朝鮮廢棄核試驗場的決定,則被看為是美朝和解共識增加的信號。

半島局勢這一輪的緩和勢頭似乎比任何一次都強勁,幾經周折的半島無核化進程能迎來曙光么?

推薦閱讀:

TAG:核試驗 | 放棄 | 準備 | 金正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