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白演示 潮州工夫茶二十一式

2014-09-24 潮汕圈

  【潮汕圈-向世界報道潮汕】公眾號:GD-CSQ 關注潮汕圈,了解潮汕。官方微博@潮汕圈

  當前,家家戶戶幾乎都備有一套工夫茶具;客來敬茶也成為約定俗成的家禮。傳統潮州工夫茶的沖泡方法,可以歸納為二十一式;那是為適應台上公開演示需要而設計的規範動作。至於家庭茶座,當然不必如台上演示那般嚴格,但按沖泡規律行事,力求提高茶湯質量使主客飲得更加舒心,卻也屬品嘗者追尋的共同目標。

  1--3、泥爐生火,砂銚掏水,欖炭煮水

  泡茶用水,貯存在瓷質水缽中;泡茶時用竹筒或椰瓢舀出,傾入砂銚,放置爐上煮開。火爐應放在距離泡茶者七步遠的地方。

如用電爐煮水,上述程序則可靈活處理。

  4--5、開水熱罐,再熱茶盅

  「罐」就是沖罐,即茶壺;盅即茶杯。端來開水,淋罐淋杯,使罐和杯都熱起來,其作用在於起香。

  6--7、茗傾素紙,壺納烏龍

  剪裁成四方形的白紙,稱「納茶紙」,是由過去「茶泡」(將茶分裝成一小包一小包,每包剛好沖泡一次)的外包裝紙演化而來的。打開茶葉罐,將茶葉傾在納茶紙上,再將納茶紙上的茶葉傾入茶壺中;這個過程稱「納茶」。

  8、提銚高沖

  提起砂銚,揭開壺蓋,將沸水環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衝壺心,不可斷續,不可急迫。提銚高沖,才能避免澀滯的毛病。首次注入沸水後,立即傾出壺中茶湯,除去茶葉中雜質,這個步驟叫「洗茶」。傾出的茶湯廢棄不喝。

  9--10、壺蓋刮沫,淋蓋去沫

  洗茶之後,再提銚高沖,水要注滿,但不能讓茶湯溢出。水一注滿,茶沫浮白,而且突出壺面,這時便用壺蓋平刮壺口,使茶沫散墜,然後蓋定,再以沸水遍淋壺上,即可衝掉剩餘的茶沫,也可以壺外追熱,使茶香充盈壺中。

  11、燙杯、滾杯

  燙杯時,最重要而且最能顯示工夫茶美感的動作是滾杯。淋杯之後,將一杯側置於另一杯上,中指肚勾住杯腳,拇指抵住杯口並不斷向上推撥,使杯上之杯作環狀滾動,這時便能發出清脆的鏗鏘撞擊聲,聲聲入耳,茶客未曾品飲,卻已調動起飲茶的慾望,躍躍欲「試」了!這叫「心有靈犀一點通」。

  12、低灑茶湯

  納茶之後,淋罐淋杯,洗杯傾水,一番忙碌,正好是灑茶最合適的時機,灑茶要注意低灑,防止茶香散發快,並可避免杯中起泡沫。

  13、關公巡城

  灑茶時就好像關公騎著馬在城樓上來回馳騁。這樣才能均勻灑茶湯,公平合理。

  14、韓信點兵

  灑茶時要做到余汁滴盡,又要保持各杯茶湯均勻,因此必需手提茶壺,壺口向下,對準茶杯,迴環往複,務必點滴入杯。

  15--18、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

  經過「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之後,各杯茶湯色味均衡,香氣對等,湯量相當,充分體現了人與茶、賓與主大圓融的中國茶道精神。

飲畢,三嗅杯底,既可以享受余香還可鑒別茶質之優劣。因優質茶葉,杯底香味仍然十分明顯。

  如果要上台公開演示工夫茶藝,則在此基礎上,增加「茶具講示」「茶師凈手」「甘泉洗茶」,變成完整的二十一式。

  圖中演示人為陳香白,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兼學術委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工夫茶」傳承人。

  他主攻中國茶文化研究,在相關論著中發表了具有獨創性見解:提出中國茶道「七義一心」說,即中國茶道形成於盛唐,涵蓋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七種義理,其核心思想是「和」;首創《中國茶道太極圖》,揭示中國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之傳承關係及結構體系;闡析中國茶道並蓄儒釋道思想精華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適己」隨意性,契合天道自然之玄機;論證陸羽《茶經》乃中國工夫茶「元典」之作,中國茶道,中國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實質是三位一體;當今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道集中體現,現代茶道源於潮州工夫茶。先後應邀出席法門寺唐代茶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香港「潮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研討會,首屆法國(里昂)「國際茶文化協會聯席會議」,香港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等國際會議十多次。出版專著《中國茶文化》,《潮州三陽志輯稿》,《稽愆集》點校,《翁萬達年譜》等多種。並在《文獻》,《中國文化研究》,《國際儒學研究》,《農業考古》及韓國,泰國,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中國茶道的義理與核心》,《茶道即人道》,《茶道與〈易〉道》等論著凡八十餘篇。此外,尚有歷史小說,散文,古體詩,書法作品問世。獲獎作品有專著二種,論著及古體詩多篇。

  

  整理:潮汕圈編輯組


推薦閱讀:

這張思維導圖是對我上千個小時的歸納
數據展示的短板原則 | 諾記點評27
如何評價許岑的幻燈片製作軟體 Keynote 視頻教程?
乾貨03—國內有哪些優質的PPT學習資源?
PPT缺圖片?也許是思維不對!

TAG:工夫茶 | 演示 | 潮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