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 尹建莉:從小活得自由自在的孩子,長大後才會講規矩

點擊上方微言教育,一鍵關注我們!

對父母而言,做榜樣、做表率、給建議、正面肯定,比生硬地立規矩要好得多。有時候我們給孩子立很多沒有意義、無聊的規矩,還誤以為是好東西,生硬地讓孩子服從,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尹建莉

如何立規矩

尹建莉

關於規矩,讀者最常問的幾個問題是:對孩子比較寬鬆,長大以後他會不會無法無天?少一些規矩、多一些自由對男孩來說,會不會使他越來越沒有規矩,從而養成一些壞習慣?快兩歲的孩子是否需要立規矩?如何界定規矩和寬鬆之間的尺度?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小時候如果給他自由,他長大就會無法無天。持這種觀點是對人性不信任,認為人是帶著原罪出生的,如果不加以管束和懲罰就會變得很差。其實人性非常善良,尤其是孩子,天性非常純美,這是每一個兒童與生俱來的本性。有些孩子成年之後有破壞力,不是因為他小時候被慣得太多,而是他受到的暴力太多,或者說管束太多所致。所以不要害怕把孩子慣壞,只要不是慣他做壞事,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允許孩子干一些他願意乾的事情。

比如我女兒小的時候,我什麼都允許她干,她把麵條倒在頭上,我都不責罵她。當時,她把麵條扣在頭上,還很高興,指著頭上的麵條說是頭髮。像這樣的情況,一般家長會覺得很煩,為給她收拾乾淨而煩。可我覺得,不就是收拾一下嗎,這種小事有什麼值得訓孩子的?生活中很多小事都用不著管束,沒有危險,不傷害他人,就夠了,用不著去管他。

關於自由和規矩,其實是大家感到最迷惑的一個問題。之所以迷惑,是不理解教育中的自由是什麼。很多人認為自由是放任自由,什麼也不管,幹壞事也不管,但這是對自由的誤解。真正的自由是解開孩子繩索,讓孩子自由發展,在安全、道德的底線上,允許孩子做一些事情,甚至使一些小壞都沒問題。

不要擔心孩子變壞,恰恰是那些從小獲得真正自由的孩子,生活得自由自在的孩子,長大了才會講規矩、有規則。因為他們在自由中獲得自信,也獲得自由的力量。那些從小被管束過多的孩子也會很講規矩,但他們蓬勃的生命力在規矩中框住了。這樣的孩子很老實、沒有創造力,甚至萎靡消沉。如果要付出這樣的代價,講規則有什麼用?一定要相信人的向心力,就像向日葵向著太陽一樣,一個孩子在自由中成長,自然會成長得自由、美好,不要擔心。

我一向主張無為而治,相信得到充分愛的孩子會做出正確選擇,不需要父母太多干涉,即使是兩歲的孩子。兩歲是孩子從極其柔弱開始成長為一個幼兒的階段。兩歲的孩子開始萌發一種意識,開始以自己的眼光看問題、做判斷,開始嘗試獨立做一些事情,這樣會被很多家長認為是不聽話了,這其實反映了家長自身的脆弱。

恰恰是那些做事極其嚴謹、雷厲風行,或者極其能幹的家長,孩子在他們眼裡特別容易變得不聽話,因為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意志過多地強加到孩子身上,總覺得「我希望你這麼做,你沒有這麼做」,「你怎麼變成這樣子」,就將孩子定義為不聽話。實際上,這是我們沒有很好地接納兒童,沒有寬容弱小。我們應該真正把孩子當做孩子去愛,而不是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的確很難界定規矩和寬鬆的尺度,就像無法輕易界定好與壞一樣,只能放在具體案例、事件當中去分析。總的原則是,不出危險,也不妨礙他人,就交給孩子自己處理。

對父母而言,做榜樣、做表率、給建議、正面肯定,比生硬地立規矩要好得多。有時候我們給孩子立很多沒有意義、無聊的規矩,還誤以為是好東西,生硬地讓孩子服從,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比如說,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這是公德,但在不重要的場合,孩子喧嘩幾聲,大聲叫喚幾聲,真不是問題。由於成年人太注重所謂的安靜,不允許孩子說話,實際上是用成年人的規則擾亂了童年的自由自在。

文 | 尹建莉(家庭教育研究者)

推薦閱讀:

全攻略 | 親子滑雪玩雪裝備,不花冤枉錢,正確開啟滑雪初體驗
直白的快樂,外露的悲傷,不就是我們最珍貴的時刻嗎?
孩子的腦洞有多大,你知道嗎?
《長城》發布會 張藝謀穿親子裝上陣
從嚴千金打人看窮富人家都如何毀掉孩子

TAG:孩子 | 親子 | 自由 | 長大後 | 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