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的色彩美

中國的古詩詞有很多描寫色彩的詩句: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黃色的相容,通過動靜、隱露辯證詮釋生活的瞬間情景,讓人忍俊不禁,富有詩情、詩趣和詩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審視深秋楓葉的獨特色調,體現出作者對秋色、秋味、秋韻的抽象思索。「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員外》作者通過對煙年裡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獨到把握,寫出了自然綠色最特別的時令特色,表現了對正處蓬勃茁壯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熱情讚頌。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為基本色調,冷色的雪,凄清的氣候特點,都顯示出釣魚人與周圍環境的極不協調與高強度的衝突。

古代寫景詩在色彩運用方面,特別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協調與對比,明確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響。暖色讓人感覺華麗,橙色是最暖色,紅、黃是暖色,紅紫、黃綠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給人感覺樸素,紫、綠是中性微冷色,藍紫、藍綠是冷色,藍是冷極。詩人習慣調動的色彩,基本沒有冷暖兩極,主要是中性色調之間的協調與對比,這是「中庸之道」影響詩人色彩審美趨向的最好印證。

紅、綠是一對高純度的互補色,互補色構成的對比效果最強烈、最刺激,如果正確處理面積比例關係,往往會取得既對比強烈,又豐富調和的良好效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詞將紅綠對比描述得生動無比;「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的《遊園不值》)示紅隱綠,既顯示了紅的突出與奪目,以及由此表現出的世故人情,也隱含著紅綠的和諧搭配與襯托,相得益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性微冷色的綠的大面積的陪襯高亮度的紅色,色調豐富調和,在這首送別詩中給人以充分的熱烈和熱情的審美體驗。

包括紅綠色在內,兩種對比色的冷暖調和,會對比強烈,但調色也明朗寧靜,給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的《憶江南》)紅藍兩色的冷暖對比強烈,使畫面明鏡,讀者對江南美景也有了一個高度凝練的體驗機會。「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的《暮江吟》)血紅的殘陽對碧綠的江水,顯示出同一位詩人對同一種調色方法的純熟使用。「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雖然寫自然界瞬間的天氣突變,但通過色調的對比,以及動靜的調動,使詩句間跳躍出一種畫境的「氣韻生動」。

兩種類似色彩的調和與搭配,會營造出平靜安詳的生活情調。「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的《過故人庄》)與「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同寫途中所見,波瀾不驚,呈現出一派祥和氣氛。「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的《絕句》)兩個詩句中同時存有類似色調的協調與陪襯,動靜增趣,色調明麗,意境和諧,富含生機。都從中體現出詩人對生活的深情投入,以及對美好生活情趣的苦苦追求。

類似色彩的調和與對比,也能渲染出一種特別的情緒氛圍,並進而取得情景交融的詩情畫趣。「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杜甫的《春夜喜雨》)兩種不同明度的暖色的對比與調和,既使畫面色調對比強烈,也在單純的雨景層面上顯示出作者對這種祥和溫馨的雨趣的獨到把握。「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高適的《別董大》),高明度的冷暖色調進行對比與調和,於對比的抑揚褒貶中表現了作者對友人遠行前途的擔憂,各句中冷暖色調的調和又沒有使感情基調過於低沉,從而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昂勸慰提供了前提鋪墊。

古代詩人特別善於利用陽光的不同變化,揭示色彩的明度差異,以及與此相伴的時令特點,進而來渲染氣氛,抒發情懷。色彩的明度,也能反映不同的審美趨向,明度高的色彩給人的感覺華麗,明度低的色彩給人的感覺樸素,而無色彩中的低明度則最為消極。「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李白的《望天門山》),明亮的陽光與白帆大江相融,並由青山予以陪襯,色彩的明度對比強烈,畫面情景亮麗、熱烈,感情基調明快高昂,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由衷讚美。「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的《楓橋夜泊》),分別選取了傍晚和深夜時分的特殊明度的瞬間色彩,所反映出的情緒消極、沉悶,詩人的一腔憂愁不言而躍於紙上的字裡行間。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的這個詩句短短數字,含有四個顏色詞:黃、翠、白、青,可謂是高度濃縮了色彩。


推薦閱讀:

一首詩歌唱哭投資人,敲定融資2000萬,她的理想是做教育家
清明詩詞探微:日暮笙歌思至親
50道古詩詞名句填空題,難倒眾學霸?附答案!
杜甫詩《江南逢李龜年》,真的適合做裝飾畫嗎?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