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抗生素必須及時補充益生菌 - 新聞 - 39健康網

專訪中國中醫科學院彭鑫博士:用了抗生素必須及時補充益生菌2014-06-27深度熱點-二甲雙胍「一線」地位為何堅不可摧

  [導讀]近日,很多家長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孩子打了抗生素後要不要補益生菌?孩子吃了益生菌能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嗎?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使用抗生素後,最好要補充一些益生菌,可以增強免疫力;而有的家長則認為,用了抗生素後不能補益生菌,那樣的話會影響抗生素的藥效;還有一部分家長持觀望態度,究竟補還是不補?如果補,怎麼補才有用?針對廣大家長的這一系列問題,記者專程採訪了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彭鑫博士,現將採訪記錄整理如下,讓我們來聽聽他是如何解答的吧!

  彭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中醫學博士,執業中醫師,健管家。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後,進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工作,現從事中醫學方法論、古代醫家學術思想、傳統養生保健及中醫臨床經驗總結等科研和臨床工作。參與國家級"973"攻關、科技部重大專項等課題兩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及養生保健類科普文章二十餘篇。在全國各大省市電視台及全國各大中城市政府舉辦的大型公益論壇講座20餘場,受到廣泛好評。目前兼任:山東衛視《養生》欄目特聘養生專家、顧問、福建電視集團《健康路八號》欄目特聘養生專家、顧問、《中華養生保健》、《糖尿病天地》、《21世紀武生活》等雜誌擔任專欄作家, 曾主講的《中醫古法·嬰幼養生》節目,受到廣大家長的支持和喜愛。

  我們在用抗生素的時候往往會忽視哪些問題?

  抗生素,中國人習慣叫「消炎藥」,人們只要有點頭痛發熱,都會習慣性地吃上幾粒和輸上幾天液。我們都知道,抗生素在一定濃度下對病原體有抑制和殺滅作用,使用後,見效快、療程短、能快速縮短生病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痛苦,但與此同時也會引起很多的不良反應。

  彭鑫博士介紹說,抗生素與其他普通葯不同,在服用的時候有嚴格科學的方法,如果服用不當,會催生抗生素耐藥性。抗藥性,是指因不當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在體內再也無法發揮對抗細菌的效力。身體產生抗藥性後,日後小小的發炎使用一般抗生素都可能治不好,以前得了感冒吃藥一星期就痊癒的癥狀,現在可能要拖到一兩個月還遲遲治不好,甚至變成無葯可醫的狀況。

  此外,抗生素隨著對抗細菌的等級也分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明明第一代抗生素可以解決的卻用第三代的抗生素,或是兩三種不同代的抗生素連番使用,都很可能造成日後抗生素的無效。如今一個個「超級細菌」的誕生,正是濫用和錯用抗生素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催生出來的。

  抗生素不同於其他普通藥品,抗生素的種類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青黴素類,如青黴素;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氨苄;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霉素;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硝咪唑類,如甲硝唑等。濫用和錯用都會產生無葯可醫的嚴重後果,因此一定要科學嚴格地遵守抗生素的服用方法。

  我國是抗生素濫用大國,每年因抗生素濫用導致800億元醫療費用增長,同時致使8萬病人不良反應死亡,高耐藥性的細菌的不斷湧現,使普通中國人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危險。

  中國抗生素濫用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缺陷、監管不力。按照目前的態勢發展,新「超級細菌」還會陸續出現,10~20年內,現在所有的抗生素對它們都將失去效力。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立即行動,加強監管,嚴格限制抗生素的銷售和使用。

  資料顯示,我國抗生素人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是美國的10倍。住院患者中,抗生素使用率達到70%,抗生素濫用情況在我國極為嚴重。2012年8月,國家專門出台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以安全性、有效性、細菌耐葯情況和價格因素4個方面為基本原則,該文件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級管理。其中明確規定了不同等級醫生的開藥許可權。嚴重違規使用抗菌藥物的醫生將被吊銷執業證書。

  孩子用了抗生素後會有哪些常見的不良反應?

  彭鑫博士說,抗生素不能識別有害菌和有益菌,好菌壞菌一起殺,輸液後抗生素會導致人體內「菌群失衡」。人體腸道內寄居著大量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的益生菌,這些益生菌掌管著人體的免疫機能:保護人體不受病原菌的感染、抑制腸內腐敗物質的產生、製造維生素、預防和治療腹瀉、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提高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質等。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有益菌被大量殺害,造成腸道菌群紊亂,人體的免疫機能就會嚴重的受損,同時也降低人體對維生素B、維生素A、鋅及鎂的吸收利用!於是各種疾病就會相繼出現,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孩子抵抗力差,腸胃發育尚未完善,本身就容易拉肚子。輸液後體內菌群失調,腸道有益菌數量不夠,使腸道缺乏免疫保護,細菌更容易乘機進入,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瀉、腹痛、便秘、嘔吐噁心等癥狀。如果是嬰幼兒童用完抗生素,腸道有益菌迅速減少,營養成份不能有效利用分解,會造成停止生長發育3天至7天。

  如何減少抗生素對孩子身體的危害?

  「使用抗生素必須及時補充益生菌。」據彭鑫博士介紹,廣譜類抗菌藥物對人體菌群的影響很大,它能直接抑制、殺滅敏感細菌,造成菌群的徹底破壞,導致人體菌群失調,人體會出現一個菌群的替換過程,這時就要考慮補充益生菌來保持體內菌群的平衡。

  益生菌一詞最早源於希臘語,意為「對生命有益」,簡單地說,即為一種通過攝入適當的量,能活著到達小腸,並為改善宿主腸道菌群生態平衡發揮作用,達到提高宿主健康水平和健康狀態的友善細菌。它不僅具有改善人體腸道健康,防止腹瀉、便秘等功效外,更能夠極大提高人體免疫力。

  隨著人們防病意識的提高及對抗生素的忌諱,益生菌逐漸成為社會追逐的熱點。它不僅沒有副作用,而且更方便從食品中隨時汲取。蔬菜和水果以及粗糧都會增殖益生菌,吃完葯打完針後,要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採取直接服用益生菌製劑來快速補充益生菌,減少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大減少抗生素對胃腸道的危害。

  相對於嬰幼兒童,尤其是剖腹產、非母乳餵養、免疫力低下以及消化不良、吸收不好、腹瀉時期的寶寶,彭鑫博士建議:因為其本身屬於弱勢群體,如使用化學藥物進行調節或治療,會給寶寶本身脆弱的體質帶來嚴重傷害,因此益生菌所獨特的「以菌制菌」的天然療法就凸顯出明顯優勢,幫助腸道恢復免疫力,促進消化吸收,同時還可以改善哮喘、濕疹、過敏性蕁麻疹等疾病。因此,益生菌也被稱為「抗生素的好伴侶」,國內很多醫生都把益生菌通俗的稱為「吊針伴侶」。

  用了抗生素後怎樣正確補充益生菌?

  補充益生菌,是靠「空降」益生菌?還是用益生元喂壯自身益生菌?彭鑫博士告訴我們,在攝取益生菌的時候,為了讓益生菌數量增加,可以「種」,也可以「養」。

  「種菌」就是直介面服益生菌,直接吃進活的細菌,目的是讓活的益生菌在腸內安家落戶,傳宗接代,類似於空投一些「好細菌」來抑制「壞細菌」;「養菌」即是提供益生菌喜歡的食物——益生元,通過提供「好細菌」喜歡的食物來扶持它們,給它們創造一個好的營養環境,讓它們能快速繁殖,從而「壓」過有害菌的勢力。

  有些家長認為,只補益生元就可以養出更多益生菌,這種觀點對嗎?彭鑫博士認為這種觀點是比較片面的,因為就算你提供了很多「好細菌」喜歡的食物來餵養它們,但是由於本身有益菌數量少,雖然食物很多,卻沒有那麼多好菌來吃,會出現「浪費糧食」的現象,單純通過這一種方式來增殖有益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遠不如直接補充益生菌來得快,如果能同時補益生菌和益生元,「種」、「養」結合,腸道菌群就可以更快速地恢復平衡。

  而對於有些人認為的,益生菌會抵消抗生素和消炎藥的藥效,彭鑫博士說,這純屬無稽之談,益生菌對抗生素和消炎藥的藥效沒有任何影響,臨床上很多時候還會採用益生菌與其他藥物進行聯合用藥,達到更快速恢復健康的目的。這是因為益生菌可以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物質,防止細菌病毒感染,特別是對於經常感冒發燒等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童,長期服用,其免疫系統能更好的發育,抵抗力也會越來越強。

  什麼樣的益生菌才是安全性可靠的?

  彭鑫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規定、允許使用的益生菌對於人體健康來說,是有益的,醫學界認可且經過國家驗證、批准使用的益生菌,安全性是可靠的。據彭鑫博士講,益生菌是一種統稱,益生菌有上百種菌種,而我國國家規定可納入日常食品使用的只有十幾種,而國內商家常用的只有十種八種,包括乳酸菌、雙岐桿菌、嗜酸乳桿菌等;國外常用的菌種也只有十幾種。

  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衛生部對已批准的可用於食品的菌種進行安全性評估,制定了《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其中規定了嬰幼兒食用的菌種有三種,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彭鑫博士也提醒各位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益生菌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盡量選擇含有上述菌種的益生菌產品,另外在補充益生菌的同時最好選擇當中含有益生元的,如超級益生元水蘇糖,與普通益生元相比,能以50倍遞增速度增殖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此外,不要選擇含蔗糖、色素、香精、防腐劑等成分的益生菌產品,這些會給本身就已經脆弱的腸道系統增加更多負擔,一定要選擇更安全更健康的益生菌來服用。

責任編輯:(鴻富通)


推薦閱讀:

得了胃病應該怎麼吃來養胃?
最新研究顯示,對腦細胞進行電刺激有望幫助治療糖尿病
長時間坐著屁股痛,怎麼解?
90%的孩子挑食,問題都出在家長身上
子宮後位這種問題能用眼看出來嗎?能直接去醫院檢查是不是子宮後位嗎?

TAG:健康 | 抗生素 | 新聞 | 益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