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高崗的悲劇 2 【史海鉤沉】

在削弱周恩來政務院的權力同時,饒漱石調入中央組織部擔任部長,組織部是管理中共高級幹部的,權力很大,人事安排由組織部決定,劉少奇的老部下安子文是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安子文這個人在中共黨內資歷很深,雖然和高崗是同鄉,但是參加中共後一直在北北方局搞地下工作,是劉少奇的老部下,此人三次坐牢,兩次是國民黨的牢房,一次是共產黨的牢房,劉少奇主管中央組織部,先是彭真擔任部長,彭真在一九五三年調到北京市委任書記後,饒漱石接任,饒漱石在新四軍時期,曾經在劉少奇手下工作,得到劉少奇賞識,饒漱石引起毛澤東重視是因為皖南事變,在皖南事變中饒漱石表現出色,其他新四軍領導被俘的被俘,擅自離隊的離隊,只有饒漱石堅持下來,所以在重新組建新四軍軍部時,饒漱石被提拔上來,對他革命生涯最重要的一步是劉少奇離開新四軍後,饒漱石接替劉少奇擔任了新四軍政委,一直到後來的第三野戰軍政委,華東軍政委員會主任,地位超越陳毅。應該來說饒漱石是劉少奇的人,劉少奇對他有知遇之恩,我們不知道饒漱石調到中央擔任組織部長與劉少奇有沒有關係,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人大跌眼鏡,饒漱石和常務副部長安子文不和,安子文是老資格的組織部長,雖然之前沒有擔任過正部長,但由於和劉少奇的特殊關係,他並沒有把饒漱石放在眼裡,我們看不出饒漱石和劉少奇有何密切的交往,安子文在饒漱石調到組織部以後,不請示不報告,私自擬定了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名單,越級報告給高崗看,這個行為頗為詭異,是投石問路,還是向高崗示好,不得而知,安子文和高崗有同鄉之誼,但是高崗並不買賬,他知道安子文如此大膽,是因為他的身後有劉少奇,劉少奇此時權勢如日中天,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上之上,安子文沒有達到目的,高崗懷疑這是劉少奇的授意,在名單中他看到政治局委員名單分成兩組寫出。一組寫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以上書記處成員)、高崗、林彪、彭德懷、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鄧子恢(以上各中央局書記);另一組寫有董必武、林伯渠、彭真、張聞天、康生、李富春、習仲勛、劉瀾濤。安子文一個小小的組織部副部長竟然私自擬定政治局委員名單,並且是背著部長饒漱石,而且分明「白區黨」的人多了些,在第二組名單中少了林彪,劉瀾濤,彭真,薄一波,這些人全在,這很值得玩味。高崗覺得並不符合毛澤東的意思,他決定要揭露這件事。性格豪放的高崗並不是搞政治的料,戰爭年代高崗因為自己所處的有利條件(為窮途末路的毛澤東提供了安身之所)和工作能力,得到毛澤東的賞識,在劉志丹謝子長之後,成為陝北根據地的代表人物,毛澤東很注意和本地幹部搞好團結,這關係到他們這些外來戶能不能站穩腳跟問題,他時不時的提醒要團結陝北幹部,在一些重要崗位上任用陝北幹部,那麼高崗和習仲勛就是例子,這兩位陝北根據地出身的幹部,得到了重任。毛澤東知道中國人的地域觀念很重,一些人講究同鄉情誼,早在江西時代毛澤東因為和江西地方幹部有矛盾,造成了「富田事變」悲劇,對革命隊伍危害很大,和群眾關係鬧僵,在相當一段時間沒有恢復過來。隨著革命事業的勝利,高崗成了一方諸侯,日益得到毛澤東的信任,特別是朝鮮戰爭中,高崗的出色表現,令毛澤東,彭德懷刮目相看,彭德懷輕易不服氣人,但高崗和彭德懷相處甚歡,以至於後來的高高崗事件中,彭德懷多少受到牽連,到了廬山會議間,毛澤東決心徹底打倒彭德懷時,彭德懷和高崗的密切關係也成了罪狀之一。毛澤東調高崗進京,目的就是分權政務院,疏離劉少奇和周恩來之間的關係,但是毛澤東有沒有換馬的念頭,應該說不甚明了,他在試探著進攻,而先鋒就是高崗,利用高崗拋一下石頭。毛澤東找高崗談話,若即若離的講一下對劉周的看法,似乎表達了一種信息,高崗判斷出毛澤東對處於一線工作的劉少奇,周恩來不滿,而自己志得意滿的被調入京城委以重任,是有取而代之的希望,這一切都在揣測毛澤東的意向。高崗現在是國家副主席和國家計委主任,國家副主席一職和劉少奇並列,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有「經濟內閣」之稱,被看做第二政務院,這些都在透露出一種信息。行事謹慎的周恩來如履薄冰,心裡雖然不滿但還不能表示出來,他在觀察,鋒芒畢露的高崗明確表示出劉少奇的不滿,之前高崗對劉少奇處於黨內第二把手位置。就不服氣,在共產黨的七大上劉少奇異軍突起,越過眾多軍頭,黨內大佬,成為四大書記之一(周恩來在整風過關後,後來補為書記處書記),劉少奇是七大上的政治明星,在他助力毛澤東整風,徹底擊敗王明,周恩來連連作檢討後,終於進入共產黨的政治核心,在其他眾多元老看來有取巧的因素,但正如鄧小平對高崗所說的那樣:「少奇同志的地位,使歷史形成的,不能改變。「這是歷史形成的結果,服氣也行,不服氣也的服氣。高崗進行了一些活動,遊說於高幹之間,高崗沒有想到的是這些高幹出賣了他,他更沒想到劉少奇,周恩來在高幹們中間威信很高,特別是周恩來。其實道理很簡單,這些高幹們(鄧小平,陳雲,陳毅等)是劉少奇特別是周恩來多年出生入死的老戰友,老部下,他們會和高崗一個鼻孔出氣嗎?高崗和他們僅僅是同事關係,遠近親疏稍一比較就可看出,事後在高崗看來是鄧小平陳雲出賣了他,但後來人分析這是必須的。關於高崗事件近來發表的文章很多,我們似乎在畫蛇添足,但是分析一下,表達一下不同的看法,也是可以探討的,毛澤東的試探性氣球放出,遭到強烈的反彈,那些看起來相當穩重的老幹部(陳雲,鄧小平),向他反映高崗情況,令他吃驚,這些人代表的不是簡單的少數,很可能是一大片老幹部,劉周在幹部中間的影響力相當大。至於高崗並沒有感到危機已經四伏,他誤判毛澤東已經對劉少奇不滿,他繼續在高幹圈裡散布「三月名單」,高崗此時的目標是掌握黨務和政務的一號人物劉少奇周恩來,他把劉少奇的華北幫成為「小圈圈」,而周恩來的政務院是「小攤攤」因而總結劉少奇有一個小圈圈,周恩來有一個小攤攤,毛澤東調整政務院部分部門歸高崗管轄,而高崗的計劃委員會直接對中央政府負責,在高崗看來這是毛澤東打破「攤攤」之舉,安子文私自擬定八屆政治局委員名單,顯然違反組織紀律,高崗認為安子文背後有靠山,否則他沒有這麼大的膽,安子文背後是誰,不言而明,安子文也許認為自己是老資格的組織部長,沒有向新任部長饒漱石彙報,這不符合常理,當高崗向饒漱石問及此事時,饒漱石不知情,這也是高崗的疑惑之處,毛澤東向高崗談及此事言而及至,雲山霧罩,表露出不滿,而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九日發生了一件事情是高崗更加認為毛澤東對劉少奇不滿。這件事情可能沒有引起人注意但高崗注意到了,這是毛澤東對劉少奇和當時的中共中央秘書長楊尚昆的兩次書面批評的通報,兩次書面批評是相關聯的,內容如下: 一嗣後,凡用中央名義發出的文件、電報,均須經我看過方能發出,否則無效。請注意。二(一)請負責檢查自去年八月一日(八一以前的有過檢查)至今年五月五日用中央和軍委名義發出的電報和文件,是否有及有多少未經我看過的(我出巡及患病請假時間內者不算在內),以其結果告我;(二)過去數次中央會議決議不經我看,擅自發出,是錯誤的,是破壞紀律的。這個書面批評是罕見的,措辭相當嚴厲,透露出毛澤東強烈不滿,對劉少奇提出警告,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對於中央大權的掌握,強調紀律也就是防止自己的職權漸漸喪失,而劉少奇也許認為有些文件不需要毛澤東親自過問,重大事請示毛澤東即可,他沒有想到毛澤東的反應如此激烈,但是漸行漸遠的政策主張,使毛澤東對主政一線的劉少奇,周恩來的不滿言於表面,特別是對高崗多次談及此事,促使高崗迷失了方向。從當時的形勢看,毛澤東並沒有換馬的打算,調高崗進京無非就是分劉周一部分權力出來,形成牽制力量,這也是對劉周的經濟政策的不滿,在毛澤東看來新中國成立後就應該著手動一動資本家的乳酪,至於剛進城時的保護資本家政策,是權宜之計,為了避免崩潰的城市經濟而妥協,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也是有時間限定的,到了一九五三年,經濟好轉,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時,毛澤東認為開始向社會主義改造了,而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出台的關於稅制若干修正及實行日期的通告》和商品流通試行辦法令毛澤東大為不滿,這個稅制中的核心就是時任財政部長的薄一波說的:「公私一律平等納稅」。毛澤東直接針對薄一波提出嚴厲批評:「「『公私一律平等納稅』的口號違背了七屆二中全會的決議;修正稅制事先沒有報告中央,可是找資本家商量了,把資本家看得比黨中央還重;這個新稅製得到資本家叫好,是『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以這種口氣批評黨的高級幹部,是罕見的,並且直接冠以大帽子「右傾機會主義「。毛澤東進一步把矛頭對準了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認為周恩來不請示不報告,就批准頒布新稅制,沒有把他這個黨主席放在眼裡,周恩來事先向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劉少奇彙報了。而薄一波正是劉少奇圈圈內的人,在毛澤東看來政務院權力過大,所以在組織上對政務院進行了拆分,擁有二十個部的政務院分出來八個重要的工業部門歸了高崗的計劃委員會。而周恩來的政務院除了外交部比較重要外,其它的是些冷部門。如果僅僅是因為新稅制而做出如此重大的調整,就有點小題大做了,事情的起源在於,毛澤東認為必須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觸動一下私有財產,並且逐步的向社會主義過渡,新民主主義僅僅是統戰的權宜之計,但是劉少奇和周恩來認為新民主主義在一段時間內是有必要存在的,那麼高崗進京是有這樣的背景的,高崗一直不服氣劉少奇,曾經因為經濟政策和劉少奇發生過爭執,毛澤東是比較傾向於支持高崗的。毛澤東在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不點名的批評:「:有人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後,仍然停留在原來的地方。他們沒有懂得革命性質的轉變,還在繼續搞他們的「新民主主義」,不去搞社會主義改造。這就要犯右傾的錯誤。「這明顯是劍指劉少奇和周恩來。一九五三年的毛澤東看好的是高崗,因為高崗的言論是跟得上自己的思路的。隨著毛澤東批評劉少奇和周恩來的言辭越來越嚴厲,高崗越發認為劉周已經失去了毛澤東的信任,而隨著財經會議的召開,和「三月名單「的暴露,高崗覺得是時候發動進攻了。毛澤東重用高崗釋放出一個信號,共產黨高級幹部中除了劉周,還有人可堪大用,這裡有警示因素,也有分權的意思,但是毛澤東此時並沒有徹底摒棄劉周不用的打算,劉少奇是他看中的接班人,周恩來在黨內地位根深蒂固,有許多人是周恩來的老部下,換了周恩來並不服眾,更重要的是毛澤東需要劉周在實現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這一重大政策上的鼎力協助,高崗調入中央便是實施這一政策的重要原因。高崗公開批評劉少奇是在一九五三年召開的財政會議上,這一年的財政形勢非常嚴峻,一九五三年上半年財政赤字就達到21.5萬億(舊幣相當於21.5億新人民幣),當然眾人的矛頭對準了財政部長薄一波還有他背後的劉少奇,大家認為財政赤字巨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實行了新稅制,這次會議開得相當的漫長從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三日開到八月十三日,整整兩個月,眾多高幹們爭論不休,也算是一大奇觀。批評的調子越來越高,並且矛頭對準了劉少奇,高崗本來在一些經濟政策上和劉少奇有分歧,曾經有過幾次爭執,他知道毛澤東是支持他的,所以在會議上高崗做了長篇發言,雖然高崗沒有直接點劉少奇的名,但是以高崗粗獷的性格來看,這個發言沒有點名等同於點名一樣,他指責薄一波抵制毛澤東的農村政策,毛澤東一貫主張農村要由個體經濟逐步向集體經濟方向發展,而薄一波的主張是「把農村經濟的發展上指望於富農經濟的發展「。毛澤東在私下裡和高崗談過對經濟政策的看法,對於劉周的經濟政策不滿,並且冠以「右傾「帽子,高崗是知道毛澤東的底線的,所以高崗的講話和毛澤東是一致的,並且講話稿經過周恩來和毛澤東看後同意的,毛澤東的用意是拿高崗來批劉少奇,敲打一下劉少奇,並且在高崗的講話稿中的」右傾「前面加上」資產階級「四個字,這就更加堅定了高崗批評劉少奇的決心和調子。高崗認為薄一波的錯誤是擺錯了自己與黨的位置,對黨不交心不老實,當然還有不民主等字眼,這裡存在著暗指劉少奇的內容,在後來高崗的《我的反省》中高崗承認就是針對劉少奇的,而毛澤東利用高崗批評劉少奇,也有避免黨的一把手和二號人物分歧公開化的用意,但高崗的這支長槍似乎有點不聽使喚了,在財經會議上周恩來的圓滑性格駕馭不了局面,公開替薄一波解圍,有眾矢之的的危險,不替薄一波解圍,其實是造成劉少奇的難看,毛澤東把休假的鄧小平和陳雲叫來開會,以擺脫周恩來的尷尬,毛澤東此時雖然對劉周不滿,但是批評是掌握分寸的,適度的,只要劉周跟上自己的思路即可,所以鄧小平和陳雲的到來,秉承毛澤東的意思,對新稅制進行了批判,語言相當的婉轉,即批評新稅制的危害,又肯定了薄一波的工作,陳雲是老資格的幹部,此人深藏不露,相當老練他的發言是這樣的:「新稅制的結果是明顯的,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薄一波在中財委做了很多工作,儘管有許多是事務性的,但如果沒有人做這些工作,中財委的工作就不可能做好。工作中個別不同意見是有的,但不能說中財委內部有兩條路線的問題。「這番話說出來直接把薄一波的新稅制錯誤,降低到技術性的層面,而不是大帽子「資產階級右傾化「,而這頂帽子正是毛澤東扣的。鄧小平的發言就更直白;「大家批評薄一波同志的錯誤,我贊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我自己就有不少錯誤,在座的其他同志也不能說沒有錯誤。薄一波同志的錯誤是很多的,可能不是一斤兩斤,而是一噸兩噸。但是,他犯的錯誤再多,也不能說成是路線錯誤。把他這幾年工作中的這樣那樣過錯說成是路線錯誤是不對的,我不贊成。「這兩位的發言的核心意思就是,新稅制是技術性錯誤,不是路線錯誤,這樣薄一波就容易過關,而他背後的劉少奇也罷脫了困境。毛澤東的長槍高崗使過了勁,被毛澤東批為」態度不好「,這是高崗批薄一波的話。高崗此時還不明白毛澤東的用意。
推薦閱讀:

小鎮破事
半季花開26
[原創] 平崗隨遇(3)之「水邊一墳連石脈」(靈珠子)
[原創] 八字斷事有絕招
(原創)雙人搭起架型時如何形成更大的空間

TAG:原創 | 悲劇 |